牛顿定律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8-21

牛顿定律范文篇1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说明这种方法吧: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3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3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人缘就越差。

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我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者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在物理学上,有一个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相等的反作用力。在交际中,似乎也有这样的一个“牛顿定律”:你喜欢别人,别人最终也会喜欢上你;你讨厌别人,别人有一天一定也会嫌弃你。所以,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玫琳凯・艾施就说过,你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必须首先怎样对待别人。

牛顿定律范文

1对牛顿运动定律关系的认识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的影响,动力学在其后的两千年间一直没有多大进展,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历史功勋在于彻底颠覆了这一错误观点,让伽利略所发现的“理想实验”方法闪烁出灿烂光芒,并深刻地革新了人们的思想,建立了影响深远的正确观点,驱动了动力学的蓬勃发展。他指出: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物体有惯性,力的作用不但不是维持其速度不变,而且恰好反是改变其速度的原因。

直接验证这一全新的观点必须找到一种完全不受任何外力的环境,而获得这种理想状况是绝无可能的,为了观点的间接验证和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就需要研究影响物体速度改变的因素。牛顿循着找外因和内因这一正确思路进行深入思考后得出了正确结论。首先,物体速度发生改变是因为获得了加速度,而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力是能改变速度的唯一外因,这说明力的根本作用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通过“控制变量法”实验得出“物体可获得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再者,物体本身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惯性,这说明惯性必定是阻碍速度改变的内因。一辆空车和它在装满货物时,在相同牵引力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并不相同,这一方面说明物体的惯性有大有小,另一方面说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即质量也在影响速度改变的难易程度。再详细分析又可发现速度改变越困难的物体,即惯性越大的物体,其质量也正好越大,而且质量也恰好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内在的固有的属性,由此可认为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是影响速度改变难易的深层次内因。通过“控制变量法”实验得出“物体能获得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最后通过简化,成功导出了牛顿第二定律F=ma。

第二定律的建立不但巩固了第一定律,而且让它由定性的观念描述阶段发展到可定量分析的程度,也就是让这一思想有了广泛的实用价值。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把第二定律真正用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还必须考虑清楚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于是牛顿第三定律就必须也必然要诞生了。

简单说,第一定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念,第二定律发现了用该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第三定律则是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三条定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促使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与完善,可非常圆满地解决宏观低速运动。

2对牛顿运动定律内容的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这种固有性质不能被克服,力的作用改变的不是惯性而是运动状态即速度。

惯性大小唯一取决于质量,与速度、受力等无关。静止的物体,其惯性表现为要物体永远静止,运动的物体表现为想保持现有的速度不增不减不变向。

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不存在的,但若物体所受外力的效果能完全抵消,则相当于不受外力,例如受平衡力时,所以第一定律也有一定实用价值。

从应用的角度看,第二定律是体系的核心。一要把握其使用条件上的相对性,即必须以惯性系为参考系,二要把握其内涵上的对应性,即a与F存在以下对应关系:①、时间对应:a与F同“生”同“死”、同变同定,(瞬时性);②空间对应:a与F必定同向,(矢量性);③、数量对应:质量一定时a与F成正比,(同体性);④、地位对应:F合产生a合,F分对应a分,(独立性和叠加性)。

也就是说,物体只有在同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才具有该方向的加速度;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相应地随着时间改变;在某一时刻,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而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将保持该时刻的运动状态不变即速度不再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从根源上看是要研究a与F、m间的决定关系,结果发现a与F成正比,a与m成反比,也就是说a=F/m是加速度a的决定式,a=Δv/t仅是从运动学角度量度a的式子。F=ma和m=F/a也只表示可从动力学角度量度F和m。

牛顿第三定律的涵义可概括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生’同‘死’、同性同线、等大反向异物”。这一关系最易与一对平衡力的“等大反向、同线同物”相混淆,其实由“异物”与“同物”可看出相互作用力绝不可能平衡。

一对平衡力相当于“一对仇敌对付第三人”,它们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效果可以完全抵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则是两者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由于分别对不同物体产生效果,所以绝不可能抵消。

3对牛顿运动定律教学的处理

教师虽深刻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但如何让学生建立起与其基础相适应、与教学要求相协调的理解水平,还需把握好“度”、“序”、“法”。

“度”,包括知识描述的精确度与知识应用的深难度。该高中学习的定量描述就不要在初中就要求,也不要在初学时就举复杂情境实例,当然也不要在反复学习时老是举同一水平层次的实例。

牛顿定律范文

牛顿第二定律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加速度与它的受力以及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因而成为了牛顿物理学的核心。本节课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定性的知道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而惯性表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以程度,换句话说,加速度与力和质量都有关系。然后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了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的探究,获得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m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F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这样的结论。在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的前提下,开始本节知识的学习,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知道1N的定义;(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性(4)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1N的定义,体会单位的产生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提升对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体会牛顿第二定律是确立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桥梁,体会定律中的因果性、瞬时性等特征。

二、教学教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产生力的单位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获得1N的意义。在课堂总结环节,通过问答确认本节课目标是否达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首先从问题引入,通过展示学生上一节探究实验的结果,即依据数据画出的a-F图像和a-1/m图像,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通过数学知识将定律表述为F=kma;引导学生体会比例系数k的值是由m、a的单位决定的,并给出1N的定义,通过小组讨论,当质量单位取克、克拉时,k的取值,深化只有当都采用国际单位制时,k才取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简化为F=ma。

然后通过教师推桌子推不动,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F为合外力,并进一步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举例详细阐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因果性、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同一性这些特性,并简要说明还有相对性这个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课本上的例1和斜面上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求解,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体会牛顿第二定律的桥梁作用,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物体的加速度,对定律进行简单应用。

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

四、教学反思

本节汇报课整体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清晰的理解k的取值,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特性,会求简单问题的加速度。但是也存在不足:

1.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同一性的理解,限于课堂时间有限,需要学生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

  •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字作文大全(整理21篇)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中秋节见闻作文(整理21篇)
    相关文章
    1.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范例(3篇)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范文篇1[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123-0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

      daniel 0 2024-08-21 15:04:12

    2. 旅行社半年工作总结范例(3篇)

      旅行社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新闻与舆论并重,内宣与外宣同行。2019年上半年,新闻舆论科重点做好内宣统筹、外宣推介、新闻、媒体管理、舆论导控、舆情信息等工作。一、上半年工作..

      daniel 0 2024-08-21 13:35:12

    3. 新课程改革理论范例(3篇)

      新课程改革理论范文篇1一、编写指导思想高中物理教育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daniel 0 2024-08-21 12:06:12

    4. 房地产投资理财规划范例(3篇)

      房地产投资理财规划范文篇1一、投资入股方式根据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以房地产对外投资,不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房地产企业除外),但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印花..

      daniel 0 2024-08-21 10:37:12

    5. 大学生理财规划范例(3篇)

      大学生理财规划范文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理财我国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所面对的人才市场是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市场,现有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现代公司理财..

      daniel 0 2024-08-21 09:08:12

    6.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的感受范文篇1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音乐鉴赏课应用音乐鉴赏教学是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

      daniel 0 2024-08-21 07:39:12

    7.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范例(3篇)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范文研究报告分: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假设、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

      daniel 0 2024-08-21 06:10:12

    8. 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例(3篇)

      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关键词:仿制药;专利侵权;商业秘密;知识产权2016年6月16日,旷日持久的礼来公司诉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生制药)侵害发明专利权上诉案在最高人民法院..

      daniel 0 2024-08-21 04: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