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案例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9-17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引言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景或故事,由学员充当案例中的某一角色,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演绎、推断、归纳和处置,从而培养学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1]在军事院校教育中,案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学员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识到能力素质的转化。[2]目前在军事院校中,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王瑞研究了美军院校开展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3]解永芬等探讨了在任职培训教学中采用与Seminar相融合的案例教学法;[4]郭巍、常翔等在航空装备教学中,通过航空装备故障判断案例及其处理方法,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5]张复春等结合航空理论学科特性,就航空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索。[6]总体而言,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建设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校“武器装备系统概论”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了一种基于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技术支撑的案例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案例教学的目标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是我校军事指挥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和工程技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选课人数较多。课程旨在使学员掌握主要武器装备的特点、分类、发展简史、装备性能以及基本科技原理,理解典型作战样式中武器装备的运用原则与方法。课程教学将武器装备系统划分为弹药、武器、平台和体系四个层次,首先弹药是对目标实施直接毁伤的装备,如通常所称的战斗部;武器是将战斗部直接投射到目标位置的装备,如枪炮、导弹等;平台是具有装载武器、弹药或其它装备,并能够在相应作战空间中机动到目标区域的装备,如陆上、海上、空中和空间作战平台等;体系则是上述弹药、武器和平台装备组成的具有多种综合作战能力的集成系统,如航母战斗群、联合火力打击装备体系等。[7]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点之间关联关系复杂,单纯依靠教员的课堂讲授很难面面俱到,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针对教学对象是大四的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因此案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了解武器装备基本性能参数,掌握武器装备体系制胜机理,夯实学员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指挥素养。案例教学的重点是以作战应用案例为背景,采用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手段,构建武器装备体系,通过对作战过程的推演、问题分析和情况处置,提升学员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围绕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员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案例设计、问题分析、仿真设计、对策研究和实验评估的各个环节中,采用学员分组实施、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协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需要,选择某热点地区,例如南海区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扮演地区冲突的各方,设计案例背景、作战条件、双方可能参与的行动、以及作战过程,讨论形成一个作战想定。(2)问题分析。从作战想定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员截取作战过程的片段,指导学员进行细化分析,从中提取出一些关键问题,例如防空作战中,多部雷达的联网对作战的影响;在电子战中,干扰节点的选择;作战过程中的目标分配问题等等。(3)仿真设计。将问题分配给学员小组展开独立研究。学员首先要查阅资料,整理武器装备性能参数、兵力编成、作战规则、作战条件等基础数据;随后根据想定中的作战行动,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建模规则,建立武器装备体系;最后对体系中的模型参数和实验参数进行配置。这一步需要学员分工协作完成。(4)对策研究。学员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冲突各方的指挥员)的角度,根据武器装备的特点、敌情等方面从武器装备运用的角度探索装备运用的策略以及提高装备效能的方法。例如电子战中,不同的干扰方式、不同的干扰目标对整个作战体系的影响,将不同的策略转化为不同的仿真方案。(5)实验评估。通过不同的仿真方案、仿真参数的实验运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对现代战争中的武器装备运用策略的思考,并撰写研究报告。

3案例教学平台的构建

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课程教学要求,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必须能够实现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同时应该使用简便,结构灵活,使得学员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集中主要精力在研究的问题上。可以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可分为仿真软件类和战争游戏类,如MAK公司的VR-FORCE,VPI公司的STAGE,matrixg-ames的COMMANDNAVALAiroperations等。这里介绍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通用仿真建模与仿真平台(XSimStudio,简称XSIM)。XSIM包括专业模型库,支持用户利用已有资源直接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论证、试验和训练工作;同时提供了建模框架和应用框架,支持用户进行模型和应用的定制。其主要功能如下:[8](1)模型设计。提供公共的模型框架和建模规范,支持组件化的开发模式,用于辅助开发系统所需组件模型。(2)仿真驱动。提供规范的军事模型框架和作战流程框架,根据想定内容集成、驱动各领域模型,通过时间管理、战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服务调度各军兵种模型的运行和交互。(3)管理控制。支持仿真想定多方案多样本的分布式运行;支持云端节点管理,包括运行环境部署、系统状态管理及软件远程启动。(4)模型组件库。提供飞机、雷达、舰船、导弹等功能级实体模型组件,以及空中作战、地面火力打击等战术规则类行为模型组件等,可供用户选配使用。(5)想定编辑。将作战行动方案、战术意图转化为仿真方案,为分析、优化、统计提供支持。(6)数据统计。对仿真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以图表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在线和事后分析、回放提供支撑。由于XSIM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学员主要工作是使用想定编辑功能,通过左侧的模型组件库中选择使用的模型组件,拖动到右侧的编辑窗口中,并进行简单的配置后即可形成仿真方案,并展开案例研究。

4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学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0―0025―04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主动对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做出选择、控制和调节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1]。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既有来自个体内部的主观条件,也有来自个体外部的客观条件。信息技术作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客观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内部条件根据庞维国先生的归纳,包括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心理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控制基础之上的“坚持学”[2]。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概况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掌握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方法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要求能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课程的重点在于基本研究方法的运用,这是一门方法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人以往的教学多以口头讲授为主,学生多以记忆各概念及方法的定义学习为主,考试多以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主,实际上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学生的记忆,理解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很难有兴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况且教学效果也不好,尽管学生学习了“研究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论文撰写不规范、研究方法选取不科学、假设不合理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种所学理论知识不能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现状,2006-2007年本人在2003、2004级《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中进行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改革实践,借助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WebCL(省略)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网络交互的教学形式,考核主要参考平台的电子学档成绩和各个主题的完成评价结果,使学生能够通过主题学习的形式,运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目的是改革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技术资源,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设计思想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涉及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各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方法及研究论文的撰写等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发现,该课程的某些教学单元内容可以以主题学习为主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因为这些主题单元的学涉及一些陈述性的知识外,更多的是一些需要深加工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源,以探讨学科的前沿问题、探究学科的热点问题等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利于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本人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设计了多个适合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主题,如表1所示: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

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本人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它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维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自主学习活动,逐步促使学生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四个自主学习的递进层次而概括出的,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主要包括递进的“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等四个层次。当学生自我意识形成时,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低层次“能学”;学生在“能学”的基础上假如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第二层次“想学”;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基础上假如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第三层次“会学”;学生在“能学”、“想学”、“会学”的基础上假如能用意志控制自己,激励自己坚持学习,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高层次“坚持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设计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诱导、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学”、“会学”、“想学”和“坚持学”等层次,就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这里教师的导学作用是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而逐渐减少的,教师的“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其实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作用是渗透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各个层次以及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的提高过程中,为了表述简洁这里只在整个模式图的下方用箭头示意。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对学生来讲每个层次都有培养的重心,对教师来讲每个层次都有具体的教学设计环节,那么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适当的自主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设计案例

由于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并因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基本“能适宜自主学习”,本人又选择了“能适宜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主题,所以各案例是在学生“能学”的基础上设计的,案例设计中更多分析的是“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各层次的设计策略,下面列举学习主题为“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案例。

该教学内容是调查研究法中的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法是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常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其中问卷调查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调查问卷的方法。

由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卷,调查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意见、态度或看法,对调查问卷的形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方法的运用,所以该单元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可以选用各种自主学习策略,本案例主要选择以支架式教学策略为主。

教学时本人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学习主题,即“围绕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因为本课程开设时学生刚刚结束教育实习,比较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要求学生通过Webcl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如图2所示)和教学参考书学习(1)调查问卷的类型有哪些?(2)调查问卷由哪些部分构成?(3)调查问卷设计的程序流程是什么?(4)问卷调查如何实施?(5)其特点是什么?等内容。(概念框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它是帮助学生智力向上发展的“脚手架”)

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第(3)个问题“调查问卷设计的程序”时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在设计程序容易理解,但是程序的具体运用掌握不好,针对这一实际问题除在课堂上讲解和平台交互中具体解答某些同学的个别问题外,又将学习主题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另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分组设计问卷:

关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有关教材的问题

关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有关教师的问题

关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有关学生的问题

关于校校通工程和校园网建设的问题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课程改革试验的问题

关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有关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资源库建设的问题[3]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通过主题设计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导学生“想学”)

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具体问题,相同问题的同学分为一组,以便学生就相近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容易使学生在讨论中引起共鸣或争执,进行有意义的探讨,期间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意义的指导,本实例通过课堂或学习平台随时指导并提醒学生设计问卷时注意:

明确调查目的――现状描述、关系分析、因素分析、需求分析

选择调查对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

确定研究变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变量的变数项目有哪些?

问题的排列顺序――类别性顺序、时间性顺序、内容性顺序、逻辑性顺序……

然后,学生可以参阅学习平台上教师提供的范例问卷,每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攀升,指导学生“会学”)

最后,将设计完成的调查问卷传到学习平台上,师生共同进行交流、评价、给出成绩,并选出典型设计问卷(优秀代表或具有典型问题的代表),分析不足和问题,交流设计感想和体会。(激励学生赶超榜样,激起学生的竞争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坚持学”)

这是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教学实例,学习支架的形式很多,在必要的时候随机对话、解释、合作都能成为学习支架。提供学习支架的形式随学习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范例、建议、向导、图表等。在本教学实例中用到了:

问题支架用不同层次、角度、深度的问题搭建起学习支架,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习就不断深入[4]。例如,该主题学习时设计的是问题形式,组成的是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

范例支架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往往包含了特定学习主题中的重要学习步骤或典型的成果形式。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先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作为参考,并得到启发[4]。例如,为了学生掌握问卷的编制,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就同一问题,本人在学习平台上给学生提供了关于“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成本效益问题研究”的不同调查问卷(校长问卷、教师问卷、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问卷、电教馆馆长问卷)作为范例支架,引导学生编制科学合理的问卷,这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设问题”中的“教师问题”、“教材问题”、“学生问题”等不同对象设计问卷。

建议支架从不同角度、层次、深度提出关于问题解决的建议,引导学生学习[4]。例如,本实例中教师在学生编写问卷时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能对学生掌握问卷编制方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围绕一定情境、以若干问题为支架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学生的主动提问、交流协作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监控和反省能力;教师的正确、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沿框架攀升,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意义构建。该案例是按照自主学习的“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四个层次设计具体学习任务的,通过问题支架诱导学生“想学”,通过范例支架和建议支架指导学生“会学”,平台设立的电子学档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的记录并随时计入成绩以及典型问卷的评析促使学生能够“坚持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提升。这门课程多个主题的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直至学生的学习完全自主,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完成由扶到放的转变。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提出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层次清晰、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能帮助教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层次和培养的阶段性目标提供依据,为教师引导、诱导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提供完整而清晰的思路,为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当然,探究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探究阶段,研究的时间短,实践的范围窄,作为普遍经验推广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8-59.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框架,学生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支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支架式教学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并阐述了支架式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化学教学;概念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直沿用讲解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书本的现成理论。这种模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学生的求知欲也被消磨在机械、枯燥的学习活动中,这些显然跟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相违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支架式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协作交流,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活动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其次,围绕当前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搭起问题支架;再次,也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要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

3.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自学能力,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一能力的形成须以教师正确的引导为线索。探索开始可以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问题的过程,提供问题解决的原理,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问题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框架逐步攀升。

4.鼓励协作学习,完成意义建构

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个学生团体进行协作学习,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商讨论,相互协作交流,相互启发,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解释自己探究的方法,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学生提出石蕊为什么又褪色了?他们讨论后提出猜想:猜想1:一定有物质使石蕊褪色了,这一物质具有漂白性?猜想2:溶液中有H+和C1-,是不是盐酸使石蕊试液褪色?猜想3:Cl2氧化性很强,是否是氯气使其褪色?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验证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素分子破坏变成无色物质,故可做漂白剂;消毒剂等。

三、支架式教学中几种不同类型的支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常见的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图表等。

在实践中该怎样具体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呢?对不同类型的支架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分别用案例加以阐述。

1.范例支架:范例即举例子,举出已知的类似知识点。好的范例能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运用案例:Fe(OH)2的制备。因为Fe(OH)2很容易被氧化,所以在制备Fe(OH)2要考虑隔绝O2,如何才能做到呢?这时老师提出已学过的钠和白磷的保存知识,让同学们据此找到Fe(OH)2的制备方法,最后让同学们总结出隔绝O2的方法。这一教学设计中,利用已学到的知识作范例。

2.问题支架:所谓问题是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完成某一目标所面临的未知状态。它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运用案例:离子共存的判断,老师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题目(有生成沉淀的,有生成气体的,有生成弱电解质的,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生成络合物的等)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应的问题。

四、支架式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支架式教学法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师讲生听”代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学生在支架式教学中,参与学习、互动、探知、解惑,能力得到提高。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主体。(二)在支架式教学法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和指导者。(三)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更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也能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磊,张毅强,乔敏.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08(06)

[2]胡久华,乔敏.例谈化学课堂上教学情景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8(05)

[3]林肃浩.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8(03)

  • 下一篇:二年级小学生暑假生活作文大全(整理16篇)
    上一篇:高中生军训心得体会总结(整理6篇)
    相关文章
    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例(3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想象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更要有独立性和..

      daniel 0 2024-09-17 16:09:45

    2. 辛亥革命精神范例(3篇)

      辛亥革命精神范文篇1一、从历史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影响深远。(一)政治上。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daniel 0 2024-09-17 14:14:45

    3.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例(3篇)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范文读辛亥革命感悟历史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站在它的面前都是渺小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是人民一般回忆的方式,今年是辛亥革..

      daniel 0 2024-09-17 12:43:46

    4. 辛亥百年范例(3篇)

      辛亥百年范文在3700多字的讲话中8次提及“振兴中华”、23次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切实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时代夙愿。把“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理念放到一百年的历..

      daniel 0 2024-09-17 11:16:09

    5. 理财规划的必备基础范例(3篇)

      理财规划的必备基础范文管理会计是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把会计信息应用于企业管理,为经营决策优化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从而帮助企..

      daniel 0 2024-09-17 09:39:59

    6.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例(3篇)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关键词: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升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6321081提高整地质量实际冬小麦栽培种植中,播前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提..

      daniel 0 2024-09-17 08:06:17

    7. 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例(3篇)

      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键词: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84-02《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核..

      daniel 0 2024-09-17 07:18:16

    8. 病虫害防治调研报告范例(3篇)

      病虫害防治调研报告范文以《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森防方针。以防治松为重..

      daniel 0 2024-09-17 05: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