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范文篇1
论文摘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承载着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代使命。然而,由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之“应然”未能顺当地转换为教育之“实然”。因之,必须从提高教学整体认识、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一、问题的缘起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承载着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理论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时代使命。尽管当前高校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和开展的与之相关的各项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之“应然”未能顺当地转换为教育之“实然”,从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就尚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因之,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有效举措,是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实际工作者面前无法绕开的现实课题。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效益,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状态与实际结果同其所承载的时代使命及其教育目标之间的重合程度[1]。高校不是一方孤立的净土,教育实践中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一名清醒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当前大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仍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只停留在一般化的范畴、原理的层次,由此形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输的局面,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了一堆现成的结论和僵死的教条。单一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遑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追求高尚人生价值的自觉信念。因之,只有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启发式教学代替简单的一味灌输,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承载的神圣使命。
其次,知识化的教育理念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砥砺个体全面发展、丰富自身素养的重要精神动力。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它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方向和提高自身德性水平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南。然而,囿于知识化教育理念的偏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并没有完全实现其“应然”的教育功能,突出表现是其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被遮蔽了。因为这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化的教育理念固然能够解决学生认知层面的知识传承问题,然而它却无法解决学生将理论知识如何升华为内心信仰并付诸实践的根本问题。本来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两项基本功能,但我们必须明确: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育人是第一位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化的教育理念舍本逐末,颠倒了教育两项基本功能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实践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再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创新能力不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化教育倾向,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和课堂讲授为唯一形式,缺乏灵活生动的多样性,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必然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并且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不大,更难以起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因之,变单一的教师讲授为师生双向交流,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功能价值、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举措
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存在着的严峻现实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有效举措,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提高教学整体认识。成功的实践有赖于科学认识的正确指导。要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最大效益,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各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其一,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揭示出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表述所形成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2],它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重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意义。为此,高校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必须保障其所需的基本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其二,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有清醒的认识,即一是如上所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化教学的教育理念,其结果是将原本有血有肉、丰满充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了干瘪的概念、原理的诠释;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当作一场政治运动来对待,其结果是教学中存在的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的表象掩盖了实质问题的解决;其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对象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一日千里,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使当代大学生的逻辑起点和历史高度远胜过上个世纪,其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接受方式都具有自身鲜明特点[3],加之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存在着多元化发展倾向。因之,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对象呈现的一系列特点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不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惟一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学科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现状,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方法上,应改变单调乏味的说教为多种方式并举。可以尝试用师生对话、分组讨论和专题讨论的形式。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基础进行教学也可以采用。比如,针对由于西方对西藏拉萨“3·14”事件的歪曲报道以及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遭到无理干扰而激起全世界华人正义声讨的事实,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爱国更需要激情/理性”的课堂辩论赛,通过辩论,学生既对藏独分子的丑恶行径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又对爱国主义的内涵有了更加准确的领悟。实地参观、生活实践调查等都可以用于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有效手段。此外,根据教学实践需要,适时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前沿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再次,丰富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不可能囊括生活世界中新鲜活泼的所有生动事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生活世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增强其时代感、生命感和立体感。教师可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中国发展和世界重大问题充实到教学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一教学内容时,结合医学生的特点,我们发动学生广泛查阅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素养之于医务人员的重要性,并撰写学习心得,从而使他们明确精湛的医技与高尚的医学人文素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对医务人员来讲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育人功能。
最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之一,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因之,教师的理论功底、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起直接作用。只有具备一流水平的教师,才能有一流水平的课程[4],因之,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系统中的活跃因素——教师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教师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熏陶、感染学生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认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优化知识结构,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的深化成为可能。就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还难以适应教学要求,其原因不在教师本身,而在于我国长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存在欠缺和对马克思主义学科从整体上建设不足,过去只是分门别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5]。由于现在的教材是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德性和高尚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境界影响带动学生,激励他们养成高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时统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效益探析[j].学理论,2010,(8):121.
[2]张云飞.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25.
[3]杨红,邱世绪.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265.
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思想结晶,它既保留着前人的思想痕迹,同时也凝聚着后人理论研究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时代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提炼出了对自然对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发展的一套完整的规律,对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但并不是这三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入在这三个部分的理论逻辑中,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成果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强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脱离了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论范式,重新确立的理论将更加科学化地掌握自然和社会以及人类思维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中将对哲学规律的掌握以及运用的主w交给了人类,在其理论范式中主要是那些无产阶级的劳动者。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通过对英国以及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证实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对普通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这同时奠定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而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必将是人类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部分逻辑上是一致的,体现出了对自然、对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宏观把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部分,它浓缩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但是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能够清晰可数可以量化的几条条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中,其基本原理始终发挥着界定何种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何种理论又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独特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所强调的特殊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类提供了认识的思想方法以及原则。首先,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有正确认识的指导才能够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认识论的介绍立足于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条件的影响和束缚,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的认识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脱离实践,人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认识论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把握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从而发挥改造世界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人类发展受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发展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发展影响。从而确定了从经济的角度来确定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的阶段和水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规律。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明成果,它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其揭示出了自然、人类思维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基本原理不会因为社会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失去效能。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不变的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环境以及空间场域的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不变的,具有稳定性以及持久性。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理论场域中不断演变形成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观点以及意识形态立场存在着些许的不同。判断各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标准就是理论体系是否满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套完整的逻辑演绎出来的理论必然存在着前后一致的部分,尽管时间变化,空间不同,但是这种理论交集却是共有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具体国情所产生出来的适应国情发展的理论,但是本质上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外延。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理论形态。虽然称呼不同,但是满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独特性、革命性以及实践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华,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国情而衍生出一套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对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因为其揭示了自然界发展、人的思维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其理论价值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理论基本的效能不会弱化,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又能够发展新的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理论形态。我国从新民主义革命到国家建设以及改革开放都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之所以能够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取得胜利,就在于采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指导着中国革命以及建设的各项活动,当代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仍然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作用。
(一)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的理论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年代,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革命与建设时期取得重大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影响的,因此在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两种矛盾关系。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是指导党员行为,推动党的思想发展以及党内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必然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指导,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有一套完整的逻辑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世界是普遍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正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意识才造成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最终造成人类在发展中将以更大的代价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同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社会的发展等等问题都可以利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以及辩证法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化的指导,能够促进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实现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强调也有助于培养人的自觉性,积极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改造社会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是高堂之上的形而上学式的理论成果,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同时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被广泛地宣传,使普通群众能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将原理的精神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来改造世界。如在面对处理社会事务中要坚持矛盾的观点来分析,辨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在看待事物时要能够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避免对事物的片面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源于实践生活,同时也指导着实践生活,对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广泛运用,促进社会发展。
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概述
哲学具有时代意义,是时代精神的浓缩,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时展的实际为背景,以前人优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为后人确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被划分为两部分,部分适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部分适用于当代。该学说体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可以被应用于当代。如果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来说没有时代价值,它也就没有了存在意义。在我国进行革命、开展建设、实施改革的过程中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体系。为了完善这一理论和体系,建设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思想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2005年起,我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列为其下二级学科。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改革是对人类思想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大背景,而当时社会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马克思产生的现实需要,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在传承前人思想文明的基础上,两人创立了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是人类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
马克思通过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同时也预测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我们认识历史和世界开拓了一种新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变世界的基本指导原则。我们认识世界从实践开始,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的认知也被实践检验出对错,所以认识世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没有实践就无法认识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主要是对人类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人类创造历史的两个基本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就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在一起,所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
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和适应人类社会的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及发展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规律,他们对这一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创立了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观来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其基本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两人将上述两个规律结合当时的社会运动,创立了阶级分析法,并指出这两个规律对社会形态变更和历史发展趋势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为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剖析,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历史必然以及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有很重要的意义。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既有成就也有挫折,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学习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时要以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为指导,对其历史进程进行总结,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研究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对未来社会进行规划时坚持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基本前提,也是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分的根本问题。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在更高基础上发展和进步的,是美好的,可是根据这一前提,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共产主义社会不仅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束,而是人类思想自由和自觉的开始。
总之,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二,它是对更加广阔的世界事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总结;第三,它具有稳定性和持久的有效性,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发生变化;第四,它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必须以坚持与发展统一、理论结合实际、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统一为原则,同时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依据和阶段性进行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的当解
马克思主义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它彻底改变了西方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法。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以还原论为基础的本体化思维方式,不再追求终极真理,而是把改造世界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变革。可是人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传统之间的关系时,经常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而是从局部和个别关系入手,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正确理解。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思维,才能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当解。
对马克思主义的当解也是对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原意和精神的理解,要以时代为基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总结和判断;第二,社会的历史理论;第三,对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类发展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人们已逐渐抛开第一层,进入了第二层,可是马克思主义持久的生命力和第三层的结构息息相关。所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当解就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三层内涵,也就是人存在的本质性的文化精神。
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价值的原因及其体现
马克思主义在20~21世纪都具有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彻底变革了西方的传统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时起到的作用。虽然在20世纪有许多新观念被提出,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最具时代价值的。在当代我们仍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有人将马克思主义比作一发炮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仍在炮弹的射程范围以内,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看待和利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用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全人类的理想和使命,其存在也体现了人类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时代解释性和批判性。多数学者都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它具有良好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进行创新和实现其当代价值时要传承马克思最开始的原则和思维方式,同时继续马克思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命运的研究。从价值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全人类,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文化是研究“人”的中介,从当代文化思考产生共时性角度来看,文化领域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从政治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对人权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西方人权思想和理想国的批判;从思维范式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超越近代主题性的同时,也从根本上超越了理论道路;从社会批判功能角度来看,它促进了现代社会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重建中国角度来看,它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实践性,两者之间具有亲和性;从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系角度来看,马克思不仅是辩证法,还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在于指导社会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实事求是,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发展、创新的基础,在其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变革首先体现在理论性质的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将人类从绝对化的理论教条中解放出来,提供给人类的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办法,而是不断加强自我意识和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价值理念、思维方法和精神追求。从这方面来说,只有转变思维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同理,只有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神就是人类虽然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不同,可是最终目的都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过去为基础,站在现实上不断开拓未来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消除人对事物的依赖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任务中就包括将人从“抽象的普遍理性”、“物的普遍统治”和“资本的普遍统治”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将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转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这恰恰体现了当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变革开始于理论,从根本上瓦解了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形而上学时是从人的存在出发的,重视世界和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关注重点从整个世界转变到人类世界,也就是说,从关注宇宙到关注人的生存世界,这是西方转变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属于唯物主义,它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的发展和进步。
实事求是地讲,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超越的。在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在此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得以体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解释世界上,还体现在改变世界上。
-
资助贫困学生的意义范例(3篇)
资助贫困学生的意义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助困工作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AnAnalysisonCurrentSituationofPoorStudentsinCollegesandtheSolvingMeasuresJINYan(Scho..
-
医学类专业学科评估范例(3篇)
医学类专业学科评估范文本文拟通过研究在中医药院校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现状,得出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初建体系。【关键词】公共事业..
-
法律职业的基本特征范例(3篇)
法律职业的基本特征范文关键词:税收法治现代化现实目标一、税收法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一)税收法治的内涵税收法治是指依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通过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
-
医学影像专业的好处范例(3篇)
医学影像专业的好处范文【关键词】放射科;影像技师;综合素质1医学影像技师的现状谈及提高医学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了解影像技师队伍现在的状况。大部分影像技师在临床..
-
小学贫困学生帮扶计划范例(3篇)
小学贫困学生帮扶计划范文篇1扶贫工作是一项必须落实到基层的工作,只有才底层抓起,才能真正的脱贫致富。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扶贫业务的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化学发光法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化学发光法的基本原理范文篇1AdvancedSiliconMaterialsforPhotovoltaicApplications2012,422pHardcoverISBN9780470661116SergioPizzini著近几年,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
-
画画的教学目标范例(3篇)
画画的教学目标范文一、聚焦的教学改革聚焦是指光像在成像器材上得到清晰影像的操作。在标清时代,传统的聚焦教学方法是在摄录前推进镜头使得被拍摄的主体成像最大,调整聚焦..
-
有趣的遗传学问题范例(3篇)
有趣的遗传学问题范文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改进一、引言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