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收集3篇)

daniel 0 2025-10-19

对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汉字;文化内涵;汉字教学

一、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的现象及原因

1.汉字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过程单调。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汉字作为读写的工具,而忽视了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是识字教育,背诵识记为古代蒙学识字的主要方法。今天的汉字教学注重字形的识记,尤其是机械式的识记方法也是从传统汉字教学中继承下来的。我们一直把汉字的教学目的确定为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字。这样的汉字教学目的,致使汉字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过程单调的状态。长期反复紧张的记忆状态,使学生产生记忆疲劳,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尽管现在的汉字教学在识记汉字时往往利用游戏、儿歌等有较强趣味性的形式,但其实质仍然是对字形的机械识记。

2.汉字教学关注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发展。识字数量和速度的过分追求,使教师在教学时把注意力放在了汉字的读音、字形和意义的识记上,而很少有深层的意义理解。这种做法,在学生刚学习汉字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容易导致音近字和义近字的混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忽视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使汉字教学课成了纯粹的训练课,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应有的滋养,也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丢到了一边,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对汉字教学的评价刻板单一。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教学评价。传统的汉字教学评价标准为“四会”,只要学生会读、会写、会认、会用就是掌握了汉字,至于汉字本身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以及在不同情境的运用等都不是学生汉字掌握情况的评价标准。而对一种汉字教学方法优劣的评价,也仅仅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是多少,速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检查,也简单地采用默写形式、听写形式,只要学生能顺利地默写或者听写出来,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考试中汉字的检验也往往是看拼音写汉字的形式,注重对学生汉字音形义的测验。这种检验方法只能看出学生对汉字读音、字形的掌握,而对汉字的意义,即使有相关的测验,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表面意义。

4.机械、落后的汉字教学法。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传统识字教学法还随处可见。教师不能依据汉字蕴涵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多数小学老师在教授生字时淡形义、讲形不顾义,重笔画结构分析、轻形义重读音,违背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使得错辨字形、误识字义所导致的认读和书写错误屡见不鲜,在遇到同音字时往往会因混淆而胡乱组词造句,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虽然有些教师在讲解汉字时,试图通过做游戏、编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汉字,但是无论是做游戏还是编儿歌,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机械识记的方法,变的只是具体形式,而本质内容却没有改变。

5.语文教师缺少一定的汉字文化品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有灵活多变的讲课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汉字教学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识和扎实的汉字文化知识。但是在现实里,很多教师缺乏汉字文化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纠正学生对汉字的误解。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由“田”和“心”组成,好像说“心田”是进行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因为他没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由此可知,“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关的汉字文化知识,不知道“思”字的真正内涵,是无法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的。

二、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现象解决对策

1.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汉字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使得汉字教学距离汉字文化蕴涵越来越远,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变关注教学的眼前利益为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学生对汉字文化意蕴的理解纳入汉字教学的评价中,在对学生汉字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时,不仅测试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和速度,还适当地安排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测验,加强汉字人文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2.汉字教学中嵌入文化故事,提高学生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所学汉字有关的文化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广博。比如讲解“天”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使学生懂得“天”是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日月、星辰、风雨及雷电都归“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津津有昧地昕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事物,观察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

对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篇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快速上升,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如何利用这一热潮,进一步加快汉语国际传播的步伐,如何进一步扩大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属于非汉字文化圈,在这些国家推广汉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阻碍就是汉字教学。在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眼中,汉字优美而古老,但是其结构复杂,犹如天书,汉字的难学难记,导致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学习汉语时浅尝辄止,往往停留在初级水平,很难跨越中级,甚至因为对汉字的畏难情绪而彻底放弃汉语的学习。“汉字难”成为“汉语难”的主因,这严重影响了汉语在非汉字文化圈国家中的推广。为了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步伐,我们必须依托汉字认知研究、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改革汉字教学方法和教材,充分展示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汉字成为推动汉语及文化传播的动力,而非阻力。

本文讨论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初级水平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应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编写相应教材时应注意的原则和策略。

二、汉字难学的成因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是记录汉语时具有形、音、义三要素的最小自然结构单元。正由于汉字这样的特点,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汉字难学难记的观念根深蒂固,汉字教学也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方面。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并不理想,于是他们对汉字产生畏难或排斥情绪,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学生自身认知模式和现行的汉字教学模式。

认知方面,神经语言学研究认为,人脑的语言功能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洛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汉字阅读的主要区域是布洛卡区,而拼音文字阅读的主要区域在威尼克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与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不同,威尼克区的记忆主要靠听说。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习得汉字需要通过布洛卡区的通道,即“视觉-图形-阅读-语言”,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惯于利用威尼克区的通道来掌握拼音文字的语言,即“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张必隐,1992)。因此,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缺乏方块模式概念,往往出现偏误。曲凤荣(2012)将这种偏误概括为四种:部件偏误、笔画偏误、结构混淆、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偏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其拆字、组字能力较差,对汉字本身的字义理解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到以字组词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国内普遍采用的汉字教学模式并不适应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目前,国内的大学一般不开设独立的汉字课,或者即使有汉字课,也是依附于综合课的,也就是张朋朋(2007)所谓的“语文一体”“语文并进”模式。“语文一体”是指在教材编写上语言材料用文字来书写。“语文并进”是指在教学方式上一边教“语言”,一边教“文字”,“语”和“文”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不区分“汉语”和“汉字”,认为“汉字”包含在“汉语”之中,因此,只提“汉语教学”(张朋朋,2007)。即“说什么话,教什么字”,也就是文字教学服从语言教学。这种模式的缺点是:1.对于初学汉语的学生,识记汉字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限制了听说课的进度,降低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教材中所出现的汉字是杂乱无章的,学生一开始就面对“您”“谢”“起”等复杂的合体字,使学生觉得汉字难写、难记,仿佛“天书”一般,一开始就对汉字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影响到汉语学习的兴趣;3.由于汉字教学没有把汉字作为一个有规律、有理据的组合系统来教,学生对汉字的部件、结构、理据性了解不足,影响了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自学汉字的能力;4.汉字教学受“词本位”影响,学生在学习时总是以词为整体,缺乏语素概念,不注重对每个汉字意义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制约了“以字构词”的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有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适应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我们为了扩大汉语的传播范围,加快汉语的传播步伐,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同时结合汉字的特点,改革汉字的教学模式,并编写相应的教材。

三、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初级阶段可以采用“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关于“语文分开”的模式,前人已有过讨论,如崔永华(1999)、赵金铭(2011)主张“先语后文”,张朋朋(2007)主张“语文分进”等。笔者赞同“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认为汉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应该开始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训练。佟乐泉(1997)也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汉字有时可以成为学汉语的重要依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以文带语’……如果能够在学汉语时通过视、听两个通道同时接收到汉字的符号和汉语的声音,就有了互为联想线索的便利”。所谓“语文分进”是指“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分开进行,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教授独立的内容。语言教学是教普通话的听说能力,汉字教学是教中文的汉字读写能力,二者相对独立(张朋朋,2007)。其具体做法就是分别设“汉语课”和“汉字课”,根据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分别编写独立教材。“汉语课”利用拼音教授基础会话,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听说能力,这既提高了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也为今后学习汉字打下了基础。汉字课不再依附于口语教学,自成体系,根据“由简到难”的原则选取常用的、构字能力和构词性强的汉字进行教授。主要教授汉字的“部件”及其构造规律,介绍字形结构及其理据性,教学时采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于汉字的负面情绪,使学生形成“部件意识”,学会分析汉字结构,并初步了解汉字“音义”的组合规律。教授汉字的同时,给出1~2个由该汉字组成的典型的、常用的词语,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日常会话,并且识字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回归“语文合流”的模式。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汉字字形已有认识,汉字教学从字形转向字义,立足于“字本位”原则,通过“以字构词”的方式,将被动的因词而记字转变为主动的因字而组词,使字的记忆变成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扩展和生成过程。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阶段主要教授汉语课中已经出现的汉字,以精读课词汇表中的汉字为基础,结合字形、字义、构词特点,围绕核心字(有笔画、部件、结构上的典型性和类型性,便于扩展联想出其他的字)适量扩展,以达到核心字反复出现的目的(王汉卫,2007)。这样,汉字不再是汉语学习的“拦路虎”,反而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成为汉语学习的助手。

采用新模式进行汉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注重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江新(2007)曾通过实验验证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教学方法的成效。通过实验对比,她发现增加认读量、减少书写量,遵循了汉字学习的规律,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对提高识字效率有显著效果。

(二)注重部件教学。传统的笔画教学过于分散,不利于汉字识记和运用。基于“多认少写”原则,利用汉字的可分析性和部件的音、形、义特征提高识记汉字的速度和质量,通过训练学生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新字的能力。费锦昌(1996)认为“部件是现代汉字字形中具有独立组字能力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崔永华(1997)基于心理学假设“汉字拆分出的记忆单位越少、可称谓性越高、含义越明确,越利于记忆”,论证了利用部件进行汉字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教学原则:注重独体字教学、注重对比分析、注重结构教学。

(三)注重提供汉字的使用语境。徐彩华(2010)通过试验证明,频率是汉字学习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贡献量达到15%~31%左右,而其他文本因素(如笔画数、声旁规则等)均在5.5%以下。学习者身处外国,从“零”开始,汉字课堂几乎是他们全部的“汉字时间”,如何增加学生接触汉字的频率?课堂提供的使用汉字的语境至关重要。语境包括所教汉字组成的词语、短语。随着所学汉字量的增加,可以编写句子、短文,这不仅增加了汉字复现率,巩固了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而且“以字构词”的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学生在增大识字量的同时提升了阅读水平。

(四)注重汉字的复现率,避免“前学后忘”:对外汉语教学界相关研究也表明,汉字的出现频率和复现率与汉字认知有显著正相关,当汉字复现率达到24次左右时,外国留学生对汉字音义识记的正确率为69%。在目前的对外汉字教学中,汉字的复现率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提高汉字的复现频率。(梁焱,2012)

四、汉字教材编写策略

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依赖于相应教材的编写,下面谈谈根据“先语文分进,后语文合流”教学模式,编写初级阶段汉字教材时应采用的策略。

汉字教材的主体是汉字的选取与排序,所教汉字是否实用、排列是否合理,决定着教材的质量和成功与否,目前市场上的汉字教材,虽然选字都是来自汉字大纲、或根据频率统计,但是排序显得比较随意,特别是前后内容之间缺乏关联性,导致学生常常前学后忘,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体例上,虽然有的教材给出了字源解释,或者给出了该字组成的词语,但是词语往往没有注意选择常用的、学生已知的或便于记忆的,这徒增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而且仅给出词语,在汉字的复现率和强化记忆方面作用有限。在练习方面,目前的教材都不注重练习的设计,练习量少,并且题型陈旧,无法起到强化练习的目的。以下就上述方面给出一点建议。

(一)汉字的选取与排序

1.从简到难:基础阶段的汉字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汉字系统的基本面貌,为日后的后续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阶段的汉字选取应结合汉字的难易度和常用度,可以按照以下类型和顺序进行教学:(1)构字能力强的独体象形字,比如:人、木、水、心等;(2)常用且理据性较强的会意字,比如:好、美、休等;(3)构字能力强、表义度高的常见形旁,比如:亻、氵、艹、讠等;(4)声旁简单、表音比较准确的形声字,比如:妈、们、请等。

2.关联性:每一大类中汉字的组织必须合理,可以根据不同的线索对汉字进行分组和排序。开始的时候可以采用根据“语义”进行分类,比如教授象形字时,可以分为动物类“马、牛、羊、鸟、鱼、虫”,自然现象“日、月、云、山、水、木、目”等;或形似字,如“人、从、众、大、太、天、夫”。随着识字量增加,逐步过渡为由部件、形旁以及结构作为分组线索,如按照形旁组织“江、河、海、湖”,按照声旁组织“青、晴、情、请、睛”。无论采用哪种线索,目的都是保证每次学习的字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使学生不孤立地识记汉字,而且习惯把具有联系的汉字放在一起记忆,如具有相同形旁或声旁地汉字,有助于学生建立其心理字典。

3.以旧带新:进行下一部分汉字教学时,基本上应以上一部分的汉字为基础,循序渐进,以旧带新地教授新的汉字。比如象形字部分我们教授了“木”,在会意字部分,我们可以教授“本、未、末、林、森”,这样既巩固了以前学习的汉字“木”,又容易使学生掌握新字。

4.理据性:在象形字部分我们学习了“人”和“木”,在会意字部分我们学习了“本”,因此在教授“单人旁”的汉字时,可以告诉学生“人倚靠在树旁休息”“人的根本是身体”,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汉字“休”和“体”,使汉字学习高效而有趣。实施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选择教授的汉字时,必须是构字能力强的常用字。

(二)练习的编写

1.认写分流:在编写练习时,减少传统的抄写或听写练习,增加认读练习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使用拼音输入法用电脑打字,增强学生对于汉字的敏感度及辨析力。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适当设置一些写作练习,从句子到短文,如让学生用电脑写作“一天的日程安排”。

2.汉字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利用所学汉字编写简单的短文,未学过的汉字加注拼音。在教材中定期出现短文阅读,一方面可以复习所学的汉字,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汉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和书写。

3.循环性。学生识记汉字的最大障碍就是因为缺乏环境而导致前学后忘,因此在编写练习时必须注重汉字的循环复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汉字复现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以前学习的汉字。在编写练习时,可以根据已经学习的汉字,定期为学生总结一些汉字规律,或者把散落在各单元中但是具有相关性的汉字组织起来,以不同的线索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例如,可以定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同音字,如“做、作、坐、座”,或者复习含有相同部件的汉字,如“门、问、间、闷、闻”等,同时比较这些汉字的使用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起已学知识点的关联性。知识点间的关联度越高,记忆越清晰、越长久。

五、结语

对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篇3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

一、汉字文化教育与传统识字教育的区别

传统的识字教育就是老师单纯地将识字的一些方法来教给学生,把学生当作识字的机器,而没有去注意汉字的文化教育,只注重课堂上学生学了多少字而不是学了多少文化,传统的方法是按照汉字特点进行教学,例如“肚、肝、脏”老师在讲述时,让学生自己去找到汉字共有的特点并再找出其他有类似特点的字,注重了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却忘记了文化的教育,而汉字文化的教育是要老师教会学生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是这么写,例如“肚”字,它为什么会这么写,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二、如何进行学生的汉字文化教育

1.识字时讲述清楚汉字的构造

我国的汉字大部分是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每一个汉字都表达了一种意思和一种传统的文化,例如“安”字,老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去告诉学生,这个字是怎么得来的,安是平安、安宁的意思,那么安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安”字的部首是一个宝盖,在古代象征着一座房子,一个庇护的场所,底下的女字,代表的是房子里面的人,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经常会有一些野兽出没,人们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所以这个字就是由宝盖和女字组成,同时学生可以联想到“家”字,大家都知道宝盖代表了房子,有了房子就有了家,“家”字的下半部分是猪的意思,在房子里养猪,这说明这是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小团体,这就是“家”字的构造。我相信,如果把这些汉字所包含的含义去跟学生讲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汉字文化和学习汉字、探究汉字的兴趣远比只注重趣味教学和识字数量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识字时,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老师在教授汉字时,可以把汉字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蕴涵的意思去讲述给学生,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才能够更加完整有效。例如“章”字,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章是由立和早组合而来的,其实不然,“章”字在古代有乐章的意思,“章”字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是音乐乐曲的意思,这个学生都明白,那么“十”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在古代“十”为万物之终,“音”和“十”合起来就是把乐曲完整地演奏一遍,这就是“章”字的来历,把这个来历讲述给学生,对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再例如“妻”字,老师可以找到“妻”字的甲骨文的写法,让学生看看是不是特别像一个跪拜的女子,这是因为古代的妻子都是通过抢得来的,演变到现在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字,上半部分特别像战争时用的钝器,下半部分是一个“女”字,代表了性别,通过战争抢来的女的当作妻子,这就是“妻”字的来历,这对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识字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汉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汉字文化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以它独特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向人们阐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生产的特点,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让学生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汉字的文化教育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起点。而且,教会学生汉字的文化,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是怎么一点一点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眼界的扩宽和汉字的认识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只注重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这节课我教了多少汉字,学生认识了多少,而忽略了对于汉字文化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并不够,对于识字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汉字文化的教育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2.汉字文化中承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

现在越来越流行中国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热,在我国对外文化的输出与交流中,中国汉字文化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喜欢学习我们的汉字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作为教授学生汉字的语文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把我们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带领我们的学生去融入我们的汉字文化中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作为交流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将我们的汉字文化去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时展和社会的需要,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去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告诉他们汉字的起源和构造,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爱上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

  • 下一篇:艺术与审美的区别(收集3篇)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收集3篇)
    相关文章
    1.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daniel 1 2025-05-04 22:31:33

    2.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daniel 2 2025-05-01 21:30:23

    3.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daniel 1 2024-07-08 08:54:17

    4.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daniel 2 2024-07-08 08:53:50

    5.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daniel 2 2024-07-08 08:53:45

    6.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daniel 2 2024-07-08 08:53:43

    7.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daniel 4 2024-07-08 08:53:35

    8.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daniel 3 2024-07-08 08:53:0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19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