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文语法(收集3篇)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范文篇1
关键词:比较法;高职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20-03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海洋中的璀璨瑰宝,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中国古诗作品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学校语文课也不例外。在高职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古诗的美感,又区别于以往初中阶段死板的应试教育方法,一直是摆在施教者面前的实际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思考和实践,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既有助于教师生动灵活地讲授,也有助于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将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纵横、正反等对比找出比较对象相似或不同之处,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掌握的教学方法。具体说来,教师可以按照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将时代打通,把一些具有共性的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解读,纵横贯通,互相参照,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既照应了文学史上的前后继承关系,也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古诗,并逐渐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
以下,笔者以对两位古代诗人(三国曹植与唐代李贺)诗歌作品的比较解读为例,浅谈比较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建安诗人曹植(192―232),字子建,被后人誉为“建安之杰”;中唐诗人李贺(790―816),字长吉,其独具特色的诗歌被称为“长吉体”,二者都是当时卓有成就的诗人。虽然前后时隔数百年,但在思想上,李贺却与前代的曹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共鸣,他曾在诗中自比曹植:“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而通过对二人作品的分析研究,确实可以发现,它们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将二人作品或部分或整体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解读,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举一反三,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较时代背景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学习古诗当然不能不提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这点上,曹植与李贺分别所属的汉末与中唐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汉末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军阀割据,战乱频仍,人民颠沛流离。关于这一时代背景,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三国演义》及电视剧来作介绍。曹植自小时起,就是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人。他少年起便随父曹操四处出征,南征北战的生涯使得他一直胸怀远大抱负和理想,他幻想着纵横四海,为国立功。从他的某些诗句中就可以看出,比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等。
与曹植相似,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也是一段特殊时期。此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正由盛转衰,土地兼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也更加突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贺与曹植一样,也期盼自己能为国立功,一展宏图。他的笔端自然流出了这样的诗句:“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等,用世之心同样呼之欲出。
比较身世际遇
曹、李二人在身世及人生际遇上又十分相似。学生对曹植的了解往往都集中在那首著名的《七步诗》上,教学时便由此入手。曹植最终在争夺太子及皇位的斗争中败给其兄曹丕,此后,他便备受兄长的猜忌和迫害,有志难伸,诚惶诚恐,悲愤不已又无可奈何,这样的心境往往体现在他的诗作中。教学中,以脍炙人口的《七步诗》为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曹植当时的困苦处境。
对于李贺,围绕其短暂人生的相关史料也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李贺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之后,系唐宗室后裔,他曾颇为此感到荣耀和自豪,比如“莫忘作歌人姓李”,“唐诸王孙李长吉”一类的诗句。青少年时代的李贺同样聪颖早慧,勤奋好学。但是皇裔的身分与自身的才气并没有使李贺顺理成章地走上仕进之路。李贺父名李晋肃,因“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遂遭别人的非议和阻拦而不能参加考试,最后被迫放弃梦想中的科举仕进之路而黯然离开长安。后来,李贺又再度回京担任了一个从九品上的奉礼郎小官,但三年后,终因升迁无望而托病辞官。从此至死的几年中,李贺贫病交加,他短暂的27年人生最终没能如己所愿而一展宏图之志。所以,与曹植相似,李贺的许多诗篇也反映出自己这种怀才不遇的哀怨愁苦之情,如《开愁歌》中“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的苦吟;《浩歌》中“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的怨愤等。
比较艺术特色与手法
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比较,接下来,便水到渠成,重点从诗歌创作上来谈李贺对曹植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在乐府诗的创作上,二人都加以创新,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曹植的诗脱胎于汉乐府,而又更讲究艺术技巧。学生在初中时学过汉乐府《陌上桑》,此时,则继续介绍曹植的《美女篇》,让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显而易见,后者正由前者而来;但经过比较也会发现,在艺术手法及效果上,曹诗的描写更显细腻,色彩更加丰富,形象也更为生动,结论是艺术性更强。同样,李贺的诗歌也“步趋于汉魏古乐府”,这与曹植是一致的。他一方面沿用乐府诗题,但同时更加以改造,教学时可稍作举例,如他将《长歌行》、《短歌行》并为《长歌续短歌》,《箜篌引》演为《李凭箜篌引》等。此外,他的乐府诗也常与曹植有着几分神似。
第二,二人都擅长雕琢字句。曹植的诗历来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而著称。可以先举出他的一些警句让学生欣赏,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等;再找出他的一些善于炼字的代表性诗句,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等,让学生尝试体味一些字词的精心使用。李贺在词藻、造句方面的心思与功力比曹植更甚,诗风奇谲险峭。教学时可以《雁门太守行》一诗为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表示色彩、声音的词语,如“黑云”、“甲光”、“金鳞”、“秋色”、“燕脂”、“夜紫”、“红旗”、“黄金”、“玉龙”等,并努力想像一幅色彩缤纷,声光并进,兵戈相争的激烈古战场画面,从而体会出作者的高妙手笔。
第三,还可以从修辞手法上进行比较解读。比如,曹植诗歌常用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如《美女篇》、《吁嗟篇》,以美女盛年不嫁来暗示自己怀才不遇,以蓬草离根漂泊来象征自己辗转不定,借以抒发其痛苦郁闷悲愤的心情。李贺的修辞手法则更多样化,如《马诗二十三首》以良马比喻贤才来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中分别用“一丸泥”、“顾荣还吴”、“伍子胥入郢”的典故来劝慰二兄虽罢官归乡但怀抱才干又何必惆怅;《李凭箜篌引》中则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及通感等多种手法,手法非常高超。
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比较解读,学生既可以对分处不同时代的两位个体诗人有一定的了解,也对其诗歌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诗歌的发展规律也有了一定感知。
当然,比较的角度还可以有很多。比如,同类题材的古诗进行比较:同为咏物诗词,王安石与林逋,陆游与的“咏梅”在立意、主题上着眼各异;李白、杜甫、王维等大诗人的“写月”也各有千秋;其他如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的比较等。再如相似人物形象的比较:如《诗经・卫风・氓》、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及白居易《琵琶行》中几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此外,还有抒情手法的比较,诗歌结构的比较等等。教师在古诗课堂上可以灵活地不拘泥于教材篇目,前后、纵横贯通,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古诗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总之,将比较法恰当地运用于古诗教学中,既能让学生领悟到古诗的魅力,也能逐渐培养他们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让古诗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又有收获。同时,还可以逐步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语文的实践,逐步实现“高职教育的性质是职业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浅议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J].新科教,2012(1):25-26.
[2]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王友胜,李德辉.李贺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3.
[4]吴宪洲.关于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新学术论坛,2009(3):38.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范文篇2
一、通过诵读感知古诗文的美
古诗文的语言是一种凝练、贴切、含蓄、优美的艺术语言。它具有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的特点,需要学生悉心揣摩,反复诵读、精读方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美感。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文,要从诵读开始,诵读方法主要是仿读、范读、齐读、分组读。语文老师可以先播放教材录音,再给学生范读,让学生掌握字音、分清句词,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强调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通过熟读甚至背诵,让他们读出作者的语气、情感,读出诗词的意境,感知诗词的内涵,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还可以让他们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陶冶情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增添文化积淀。例如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导学生诵读时把重音读在“今朝”一词上,并反复朗读整句诗就能体会到诗的意境,“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表达诗人作为革命家坚定的信念和伟大抱负。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对古诗文教学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导语引入法。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能很快吸引学生,引人入胜。2.竞争法。根据初中生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如古诗文朗读比赛,古诗文成语比赛,通过各种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3.想象法。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映入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4.质疑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有兴趣学习。
三、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
古诗文的学习枯燥乏味,也是初中语文最难学的部分。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我据多年探究,总结为以下六个方法:1.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古诗文的理解包括由字词到语句的理解,由段落到全文的理解。理解要做到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词解字,因字释词,因段解句,因篇解段。2.增加词汇的积累。“词汇”的积累是学好古诗文的关键,是文言文必须跨越的门槛。古诗文的词汇包括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训练,把词汇归类让学生多读多背。3.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古诗文句式特点是学习古诗文必须攻克的难题。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学生熟练掌握句式特点,句意的理解就很容易。4.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古诗文的句子成分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古诗文大多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或是数量词后置,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学会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5.学会补充省略成分。古诗文一些语句有时会省略主语、省略宾语或是省略量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6.掌握一些常用的古诗文文学常识。如: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表现手法,古诗文名家的生平简历,古诗文中的一些典故。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古代诗歌
面对新课改的背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高中语文课古代诗歌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同时要对汉语言文化魅力的习惯进行不断地挖掘,使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歌的时候变得更加的快乐、更加的积极、更加的主动,最终能够对学生的人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
1.用演唱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
诗、乐、舞相结合就是最早的诗歌形式,因此诗歌本身具备一定的音乐性,而最早的诗歌究竟怎么唱在时展以及历史变迁的今天已经无法对其进行考证。然而,很多当代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演唱帮助我们将这一问题解决了。比如在对李煜的《虞美人》进行教学的时候,我国台湾的著名歌手邓丽君就曾经对该作品进行了演唱,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然后将其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对该歌曲所表现出的旋律和情感的分析,让学生真正地对本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有所体会。与此同时,在对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讲授的时候,就可以将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演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体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当代歌唱家演唱的诗歌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用多种阅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
在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的前提下,教师为了能够对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进行强化,就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比如采用引领读的方式,也就是要让学生对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这样就能够将学生和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缩短,同时对学生理解和品读诗歌内容也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采用吟唱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的吟读,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诗歌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诗人所处的处境和诗歌本身的情感具有更加深刻的体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节奏读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诗歌作品的节奏划分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诗歌节奏的快慢停转从而能够对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感知。在划分节奏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把握住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比如要想将作者的惊惧、紧张、愤怒或者欢快、高昂、喜悦的情绪充分的表现出来,就需要采用较快的节奏;比如在对想念、痛苦和深思等情绪进行表现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比较慢的节奏。比如在对曹操的《短歌行》进行讲授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诗人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就需要对其中的延音和重音有所关注,将其中的节奏充分的处理好。在表达相对激动的情绪的时候要采用较为猛烈的节奏,在表达相对舒缓的情绪时要采用较为平缓的节奏,而通过对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以及张弛有度的利用就能够将作者情绪的舒缓紧张很好的表现出来。
3.用调整法进行诗歌教学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集合同一作者的作品一起进行讲授,比如可以对李白的《将进酒》和《蜀道难》这两首诗进行对比讲授,这样就能够对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进行充分的赏析,并且让学生对作者不可抑制的热烈奔放的情感具有充分的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集合相关的重点教授的作品进行赏析,比如在对坡的《念奴娇》和柳永的《雨霖铃》进行集中讲授,教师就可以对其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柳永在《雨霖铃》中属于一个浪迹江湖的游子,因此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同样是对恋人的离别进行描写,柳永在描写的时候更多的是具有一种楚天开阔、烟波浩荡的景象。而苏轼在《念奴娇》这首词中描绘了亲眼所见的赤壁美景,并且将作者自己老大未成、功业未就、壮志难酬以及怀才不遇的一种忧愤之情曲折地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将作者人生的旷达胸怀以及对历史的一种别样诠释表现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对苏轼和柳永在这两首词中表现出来的形象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进行更好的体会,最终还能够将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方法掌握住。
4.结语
目前在推行素质教育以及对新课程进行不断深化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语文基础夯实,从而能够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雨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如何读懂古代诗歌[J].新课程(中学),2013(11)
[2]陈一鸣.在积累反思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4(01)
-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