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最新 读后感(整理2篇)
局外人读后感最新读后感篇1
加缪的这篇短篇小说里装着太多大课题,有些时候我觉得小说好像是从一个婴儿的角度去看世界一样。
我从主人公默尔索的身上读到了追根溯源人生本无意义的真理以及人性的多样性。
默尔索是个局外人,显得边缘、另类、纯粹、与社会格格不入,但这也恰恰反映了他活的自由且诚实,对自己、对他人都那么诚实、毫无隐瞒、甚至没有一丁点烟火气。特别是最后他在狱中说出了一切关系的.本相,可这一点太过赤裸裸,对局中人的冲击太大,让活在局中的人接受不了了。
局中人是一群演员,可笑的是他们自己却浑然不知,或许在他们出生时都不是,但就像小说里提到的“习惯”可以适应一切一样,一开始觉得不合理、不接受的环境最后会完全融入。而且由于他们的人数尤为壮观,所以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话语权,制定了标准。当他们碰上这位另类的杀人犯时,就想要一边拯救(约束)他的灵魂,一边充当刽子手蓄意将他推上断头台!
世上的事没有对错,从局中人的角度看局外人,的确可以把默尔索理解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犯,必须处死。而从局外人看局内人时,局中人所在意的和他们问的问题、做的事都显得那么可笑和愚蠢。
局外人读后感最新读后感篇2
正如局外人的书名一样,主人公默尔索一直处于抽离的不作为性格中,对事态充满理性冷漠。母亲在养老院病逝,服丧时不显悲痛抽烟、喝牛奶咖啡;母亲过世次日与女友看喜剧电影,迫不及待行男女之欢;迷迷糊糊杀了人,也不为自己做任何伸张辩护,辩护律师也几近无奈放弃。命运仿佛无形中为他安排好了一条既定的轨迹,而他也早早的就上了车。
自我性格中他把自己主动活成了局外人,另一方面,在当时的社会和司法体系中,杀了人的他也无形中被架空成了局外人。
就案件本身,默尔索防卫过当迷迷糊糊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在审理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一个人是否有罪并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其罪行进行判定,而是根据他这个人生活中的.种种其他行为来作为量刑的依据,比如他对母亲过世的冷漠、与女友的嬉戏甚至不信仰上帝等精神道德上让人诟病的事情。仿佛不是因为他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被处于死刑,而是他对母亲的不孝等道德败坏的行径让他处于死刑。不得不说这真是极其荒谬的。
看似是谈主人公的荒谬,其实是反应社会的荒谬。终其一生,希望我们能活得不像个局外人。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