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9篇)
读《弟子规》有感篇1
是怎样邂逅它的呢?
早就听闻它的大名。那天,在电视上看到几个学术专家在争论青少年该不该读它,我对它产生了好奇;那次去书店,在书架上看到它,就随手那么一翻,不经意的一瞥,我就不由自主爱上它。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编,它与《三字经》一样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其中讲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部试图揭示人生成长规律的书。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弟子规》上一些基本原则去做,那么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为社会所认同的人。
《弟子规》中一共有七则内容,按“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方面讲述了该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以德为先。平时对人对事的点滴感悟都在《弟子规》中都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由于这个学期学业忙碌,所以我只读了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章——《博爱无疆》,这一章篇幅虽短,但却给了我许多启迪。
这一章的开篇就提到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是的,对待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民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充满爱护之心,都决不存在私心,不论好与坏、贫与贱,都一视同仁。就像今年三月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地震之后,中国放下了以往与日本的各种矛盾,派出救援队帮助日本救灾。虽然国内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但是许多普通民众还是先出了自己的爱心,向日本慷慨解囊。的确,日本曾在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曾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但是那是他们的先辈犯下的过错,为什么要用他们先辈的过错来惩罚他们呢?难道一些刚出生的孩子也对我们构成了威胁?更何况,在汶川地震时,日本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像《弟子规》中说的那样,“怨欲忘、抱怨短”,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但应该忘记仇恨;只有正视过去,才能开创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与许多人一样,当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我同样拍手称快;可是,当看到《弟子规》中的箴言,我明白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作为同类,我们应该报恩忘怨,在大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偕手共进,世界真的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搅”。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人有事,忙的没有空闲,就不要去打扰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我想,做人不也是这样吗?我觉得生活中有些人有事无事总是爱表示以下对别人的“关心”,可是他们的“关心”却让别人难为情,让别人的心理负担加重,我们应该知道“忽略”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关心。
中国人是很讲人情的,遇到别人有事出于关心询问一下是一种礼数。但有些人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别人的家长里短的一种好奇,然后歪曲事实到处去宣扬,以此提高自己在这一小圈里的威信,他们的做法却给别人的心里埋下阴影,让别人觉得特别反感。所以,有时对别人多一点“忽视”,不是冷漠,而是关注,别人还可能因此感激你。
以上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今天,我就读到了“爱众”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读完,在读到的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后我要按照《弟子规》中的准则去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时,就像在与古贤对话,在聆听圣人的教诲;读完之后,我们就会受到一场人生的洗礼,就会得到心灵的启迪,从而使自己的气质得到一次更深层次的升华。
读《弟子规》有感篇2
我每一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但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习本,练习册,漫画书……所有和学习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此刻我得好好收拾收拾,持续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明白自我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弟子规》,了解了自我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必须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1篇3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这点你们做到了吗?
《弟子规》中“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这几句说的是做事要认真,不能马虎,但是我总是匆匆忙忙地做事,改不掉这个坏毛病。
有一次,从补习班回来,我想看电视,于是就飞快地写,英语字母写的也不好,以为都写完了,就开始看电视,到了补习班,老师检查作业,突然大吼起来:“仝悦,你的作业怎么回事,英语字母写的不好,还少写了一项作业,并且家长还没签名!”我不敢说话,低着头,心想,下次可得仔细点,真丢人呀!
以后,我再也不敢这样写作业了,作业做得一塌糊涂,还得挨批!
读《弟子规》有感篇4
最近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很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我读完后的感受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相处,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为我们高兴,我们也会更快乐。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计较小事,这样人会变得快乐。
读《弟子规》有感篇5
我今年7岁了,也读一年级了。在这差不多的一年时间里,妈妈每天都要我学习《弟子规》。现在,我可喜欢这本书了。可你知道我最初被妈妈押着读《弟子规》的“惨状”吗?
《弟子规》这本书是我过六岁生日的时候,舅舅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那时他送我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听到他跟我妈妈说,这本书里有好多好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还特意交代我妈妈好好教我。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教一句,我跟着念一句,也觉得有些好玩。可是,后来由于功课的原因,我不愿意再跟妈妈背诵《弟子规》。可是,妈妈不知是多了一根经,还是少了一根经——她一直没有忘记要我背诵《弟子规》。
由于妈妈的坚持,我也差不多背来了整本《弟子规》。在学校读书也差不多一年了观后感,在老师那里也学到了一些知识。原来老师经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那么回事。我现在开始慢慢地读懂《弟子规》了,我觉得里面确实有好多好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我以后还会继续翻读《弟子规》,并且把从书中学到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争取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篇6
在学习这一段的时候,我们部长说出则悌,不只是在兄弟亲戚之间,在公司里,我们相互之间也要表现出一种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就是走在大街上,面对一个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礼貌和谦让。我很有感触,为往日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每天早晚上下班要做厂车往返于宿舍与公司之间,车上的座位并不能总是满足人人有位。于是,我们就要在车子停下来时往车门前挤,或者是在车子没来的时候就要先往前跨几步,以便能早些上车,占到一个位置。我们是一个公司的员工,就像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在相互挤攘的过程中,我们漠视了这种感情。
有一次我搭公交车的时候,车上上来一个老奶奶,一个小姑娘要站起来让位,却被她的妈妈拦阻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对孩子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父母良好的指引会让孩子的身心更加美好,有时候要示范给他们看,而不是阻止他做正确的事。
当今教育倡导的是对孩子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是家长的主要任务,而做人的教育首先是道德教育,人品是第一位的,才学是其次的。孔子说过:“骥不称其力、而称其德”,被称为骐骥的马,不是因为它日行千里,而是因为它有忠义的美德。没有优良的好品质,即使才华盖世也不为人们所齿。现实生活、中损人利己的苟且之徒,其中不乏知识高深之士。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正面引导,千万不可只重知识,忽视基本品德教育。一个人若能拥有一个优良的品质,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尊重,他的生活、事业、爱情也会因优良品质的滋养和支持,得到幸福、成功和美满。对于子女的道德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而弟子规这种书籍恰是一种很好的指导;如果你有孩子,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也应该教教你的孩子。
我感觉我说的有些多了,有时候该则么做,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我们都是成年人,是非黑白应该能分得清楚,别人对你说教反而会引起你的反感,我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读《弟子规》有感篇7
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背弟子规,当时的自己学习成绩也很好,背书对于我来说是件小事。至今弟子规还能朗朗上口。但是当时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真谛。最近给两岁的儿子买了个点读机,想着让他从小熏陶一下我们的国学,然后我也就跟着一起跟读了,现在的我才真正感受到里面的精华。现在的我才体会到我们的国学是有多么的经典。为人父母的我现在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里面的好多东西。“首孝悌”百善孝为先,在没有结婚特别是没有小孩之前。自己真的有点幼稚和任性,对于父母的唠叨觉得烦,觉得爸妈管得太多了,妈妈的话太多了,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发火。慢慢的自己成家了,并且有了小孩,才发现父母把我们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特别是自己一个人带小孩的第一年里,爱人不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面对,把自己所有的爱和耐心都给了孩子。也才明白了我爸妈当时把我们姐弟三带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如此,孩子成长的这两年里爸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自己不仅要带孩子还要上班,都是妈妈帮着我伴着我。孩子有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说:没事,有我尼,去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的。‘’每一次回家爸爸都要把家里好吃的、我爱吃的统统带给我。每一次车的后备箱都是装得满满的,带着他们的关心和爱启程。他们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心。我怎么能不孝敬他们啊。
父亲是位农民,一辈子都在为我们奔波。但是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父亲能把弟子规的精华诠释得那么好。“首孝悌,次谨信”,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家里的姐弟三人长大都特别的听话,从来都不会因为争抢什么东西而打架,只会是吃在最后的一个人吃的最多,因为前面的孩子都会想着给后面的多留点,所以父亲这辈子是成功的,虽然苦了累了一辈子,但是把我们都培养得很好。现在的自己工作第七个年头了,和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要做一个诚信友善的人。别人也才会与你亲近。这是做人的真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弟子规里的各项规则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的社会!
读《弟子规》有感篇8
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读《弟子规》了,直到现在,爸爸妈妈都以《弟子规》严格要求我,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作为一名刚刚上小学的我,就更应该好好读读《弟子规》,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好朋友!
《弟子规》这本书是每个人遵守的生活规范,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感恩父母,懂得尊重父母。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忙碌着,而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并时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报答他们。
又一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指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学问。
《弟子规》让我真正的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让我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它也一定会使我努力成为一个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1篇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是唯一不曾终绝而绵延启蒙教育的。
在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等文字简练、合辙押韵、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对我们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行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年轻时,在科举不中之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教育儿童为人处世规范的启蒙书,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读物。对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学习、如何“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最后养成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清朝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弟子规》其内容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而爱,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主体精神,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端正,养成忠义家风的最佳读物。
读完这本著作后我深有感触,交给人们孝道、讲诚信、关爱他人、努力学习等这些在人生路途上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不仅教我们学做人,还教给我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古代的人们把具有这些道德的人称
为圣人,比如我们伟大的孔夫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道德理论一直流传至今,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我们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些道德行为言论的人非常的少。
我们为什么不做这种被所有人称赞的人呢?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为祖国的伟大事业作出努力,作出贡献!
-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在谈话。”国学经典《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它辑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训诫和教诲。每每诵读,我总是深受教育。《..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