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10篇)

daniel 0 2025-07-21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1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沉浮,一个陷落的城市深深的刻画在脑海中,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暴行,表现了安于现状的人们心灵的震撼起伏和普通民众通过反抗传达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读《四世同堂》,我被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沦陷,这朵民族之花就会变成木头,为了让这株文化古树长青,它的枝枝叶叶、它的每一条根,哪怕只是细细的一小条,都拼命的抗争,虽然这株古树历尽摧残,但是终于没有枯萎,多少炎黄子孙用生命之血浇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2

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态人生,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厚重的历史。正如老舍先生在开篇所写“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在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奋勇向前。在书中,老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同人物颇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面带笑纹,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圆脸重眉,一团和气的祁天佑;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当然也有卖国求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3

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伟大,十分朴实的语言,却有一种十分好的代入感。寥寥数笔之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北平里面的一个小村庄——小羊圈里,主要讲述了在小羊圈里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描述地理的句子虽然不多,感觉能够使人在脑子里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样,看着书,脑子里好像在播放一幕幕无声的电影似的,体会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着实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惊讶的,不仅仅是老舍的写作功底与朴素的语句,还有老舍对待战争的客观。这本书里,从刚开始就提到了住一号门的日本老婆婆,她从刚开始就一点也不赞成日本侵略中国,异常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住三号门的日本家庭把门给封上之时,她却把门大大的打开,想用自我的一点点力量,来向中国道歉,向在战争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国人道歉。老舍并没有大幅度的赞扬日本人,更没有“盲目爱国”,大幅度的贬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客观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读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声。

《四世同堂》这本书,围绕这一个小村庄里边的几户人家展开故事,时而令人叹气,时而令人愤慨,时而令人兴奋,时而令人自豪。当全部看完之时,感觉好像五味陈杂都集于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它是一本值得令人翻来覆去看一遍又一遍的好书,并且语言不难懂,小学生也能够看。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4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四世同堂》,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便签,上面写着三句话: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尤其是老舍先生说的这一句话,最让我记忆犹新,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层的爱意。

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里的26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韵梅,李四爷,祁老太爷,孙七,天佑,马老太太,钱先生,小顺,祁瑞全,妞子,祁瑞丰,丁约翰,长顺,冠晓荷,白巡长,大赤包,小文,蓝东阳,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的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人废寝忘食。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5

有些人看了那些带点爱国主义的东西总觉得仿佛是一种口号与宣传,总觉得很假很空洞。生在这个时代,你不能怪他们。但是我相信老舍在1944年写下这本书时他是真诚的,对北平,对国家,对未来,对中国人他是饱含着感情和希冀的。

理想也好,爱国也好,传统的教养和流传下来的美德在今天看来似乎都不值一哂。小羊圈胡同现在在哪儿呢,大概在推土机的轰鸣下变成了一地瓦砾废墟,然后变成了一座四方的高楼,卖十万一平。那里有没有祁瑞丰李四爷,有没有冠晓荷大赤包?我不知道。似乎有又似乎没有。但是我隐约觉得祁瑞丰看到冠晓荷可能会很亲热地打招呼,大赤包和李四也说不定在业主微信群里很聊得来。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再固守那些迂腐老旧的东西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了。毕竟我们要发现人性中好的东西发扬正能量,何必搞得嫉恶如仇势利短见盯着那点短处不放呢。大家一团和气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帮上忙呢不是,毕竟都是住在十万一平房子里的人。

祁瑞丰幸而能吃上英国饭而不用吃日本饭得以保全清白,钱默吟也幸而没有饿死也没有被抓得以保证他脊梁的挺直。尽忠尽孝两难之愁百转千回,刚烈贞节的话说出来铮铮有声。我佩服他们。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多幸运。小崔有什么千愁万绪我们不知道,就糊里糊涂地被砍了头,孙七还没来得及说点豪言壮语就给一脚踹进活埋坑里了。国破城亡,就为了这你们二位先上路吧。

大赤包李空山高亦陀,是人人唾弃的汉奸。大赤包疯死在狱中,另外两位不知去向,如果老舍有余力顾及到他们想必下场不会很好。今天的大赤包,凭着她这心狠手辣不要脸不要皮和交际场上的如鱼得水饭局麻将桌上的巧舌如簧,即使也下了狱可能也是在秦城。至于李空山高亦陀我毫不怀疑他们会坐在某个上市公司的老板桌后面继续着那一套把戏。日本子确实可恶!

我愿意老舍不朽,继续说着老北京的故事,让我看到还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然而老舍死了,像天佑一样自溺在了太平湖,太平湖也找不到了。站在车水马龙,霓虹耀眼的大街上,北京已经不是那个北京,中国还是那个中国。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6

在这一个假期中,我读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合上书本的那一瞬,觉得自己好像还置身于那充满了血腥风雨的北平,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故事……

《四世同堂》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后的惶恐与不安,接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残暴罪行,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弘扬了中华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运用其朴素而简单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悲剧场面,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与变态,激起了我们的同情与愤怒。在这一本书中,老舍先生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年过半百,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祁老人;又被日本人还得家破人亡,想要报仇的钱老人;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而当了卖国贼的冠晓荷……这些许许多多的人,都带给我们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特征,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但是老舍先生始终让我们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书中还重点描写的就是汉奸,在老舍的笔下他们的行为不禁让人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又让人觉得无法痛快。比如冠晓荷,一直为日本人做事,甚至还被日本人称为良民,最终却被日本人活埋。比如大赤包,一直相信日本人,甚至被关在监狱中还幻想能够出去,然而最后却惨死在狱中。这些人的悲惨命运都让我们明白了日寇的残忍,在他们那血淋淋的屠刀下,犯下了无数的滔天罪行,那一幕幕血腥的场景,让我们无法忘却。

今天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华民族变强大了,它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繁荣昌盛,只有这样才能报效祖国!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7

在爸爸妈妈的介绍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讲述的是在日军占领北平时那儿一户人家由兴旺转为衰落的故事。书中,当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和日本人一起剥削普通百姓的时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烧。而当我看到桐芳为了杀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是,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在全书的最后,瑞宣的小女儿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里面的砂子、谷壳儿卡在阑尾里而死亡,但与之同来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时,大家怎么也开不起心来。战争带去人们太多太多了。

合上书本,细细品味。这本书中最让我气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一样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尽方法来折磨人,想尽方法来讨好日本人,为的只是表面上的“优质”生活,丝毫不为北平陷落而感到伤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来了。但是在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是的。当今生活比以前当时好了很多,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也声誉不错,又是奥运会、又是世博会,看起来光鲜无比,但是其实我们国家仍然还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现象。就如我们国家比比皆是的贪官,食品问题,还有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就是说人们为一个受灾县捐款三千万,但最后受灾人民总共只收到了几百万。而剩下的几百万又到哪里去了呢?可想而知,这些钱应该到了那些上级贪官那儿了吧。那些人就眼睁睁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里吃香喝辣、山珍海味。这些人就像书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蓝东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越来越好,减少那些不好的情况。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8

我是一个常看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很多小说、著作,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快乐。书,是我能随意涂写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我呢,最喜欢的书,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学也读过这《四世同堂》,书里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故事从北平小羊圈胡同一户姓祁的人家开始,以及胡同里的钱家、冠家等等发生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钱家二少爷,也有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汉奸的冠家冠晓荷,还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但可惜当时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统治下,它们折磨中国老百姓,三天两头地不是关城门,就是禁街,老百姓们生活非常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连冬天烧暖气的煤都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反抗压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最终打败了日本人,赶跑了侵略者。

读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笔下写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悲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耻。老舍先生用自己的笔变成了“机关枪”,向不知羞耻的日本侵略者“扫射”。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亡国的耻辱,亡国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笔尖让我明白了,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挨打,做亡国奴,任人宰割,一点尊严都没有。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欺负中国。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不会再出现故事里那种饥寒交迫的情景。

老舍先生在文末写祁老三带着成功的光荣归乡时,也写出了瑞全衣锦还乡的变化: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他觉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什么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革命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这种力量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9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总共有1200来页,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革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日本鬼子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特别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国为什么会千疮百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部分充满了战斗热情,愿意用自身的大无畏付出来改变社会现实,比如瑞全,他可以远离家乡,积极投入战斗,为解放事业贡献青春和鲜血。

可更多的年轻人却没有把国事放在第一位,虽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并决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艰巨的生活压力背后,他们屈服了,他们想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还有父母,这些让他们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个充满斗争精神的青年,但在艰巨的家庭责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亲,不忍心尚小的儿女,于是,他只能持观望态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残喘地生活在生存边缘。除了这部分人,还有社会的蛀虫,他们腐蚀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晓荷,就如瑞丰,他们完全没有羞耻之心,反而想趁着被日本鬼子占领而升官发财,颠覆了人性的本真,毁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四世同堂》是我认真看完的最长的小说,虽然我不喜欢历史,我自认为这点是非常不对的,虽是兴趣使然,但很多时候我还是会尽力地去了解历史,关注历史,就如这部小说,它真实地展开了中国社会发展洪流中的一角,为我从中窥探历史提供了机会,虽然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价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它,了解它,品评它。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10

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异议,就连日本官兵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

我想,这篇小说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享受没有战乱,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让我们去热爱祖国,去热爱生命,这才是老舍先生写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离祖国,悲惨的汉奸一样,被世后万人唾弃。

  • 下一篇:读三字经有感(9篇)
    上一篇:读《聊斋志异》有感(9篇)
    相关文章
    1. 《小太阳》读后感(9篇)

      《小太阳》读后感篇1曾经的中国被其他国家侵略,其他国家的嚣张并没有让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屈服。经过了次次战争,部队决定长征,长征中的中国人发生的事情,让我时时落下眼泪,有感而..

      daniel 1 2025-08-20 21:21:25

    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篇1博学不穷,笃行不倦!萧抡谓有文章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孟郊在劝学中亦云:“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在现在..

      daniel 3 2025-08-11 19:57:00

    3. 《简爱》读后感(7篇)

      《简爱》读后感篇1“说啊。”他催促道。“说什么呢?先生?”“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选什么话题,全由你自己决定。”既然这样,我就坐在那儿什么也不说。“要是他指望我只是为说话..

      daniel 3 2025-07-31 20:13:00

    4. 和美家庭读后感(4篇)

      和美家庭读后感篇1我们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现在的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父母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补贴,而是子女的关心,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让父母知道我们在关心他们,打..

      daniel 3 2025-07-31 20:13:00

    5. 《百万英镑》学生读后感(6篇)

      《百万英镑》学生读后感篇1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他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今天我要为大家..

      daniel 1 2025-07-31 20:13:00

    6. 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读后感(11篇)

      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读后感篇1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书——《查理和玻璃升降机》,这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续集。查理和旺卡乘坐大玻璃升降机,要把家..

      daniel 3 2025-07-31 20:12:00

    7.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9篇)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篇1我是个艺术生,我有一个很大的梦想,想做一个好的演奏家。站在舞台上,灯光闪耀,那个时候的我,才是一个成功的我。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有人会说,这是..

      daniel 2 2025-07-31 20:11:00

    8. 金银岛读后感(8篇)

      金银岛读后感篇1这个寒假妈妈告诉我男孩子要坚强勇敢,遇到困难不退缩,所以向我推荐了一本关于冒险的书——金银岛。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叫吉姆的男孩子克服重重困难去一个叫金银..

      daniel 4 2025-07-31 20:11:00

    9.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21

    10.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