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玫瑰与教育》有感(5篇)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篇1
假日,独坐窗前,聆听院外枝头鸟儿的鸣奏,手捧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我慢慢走近名师,了解名师,感受名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育艺术。《玫瑰与教育》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与忧患”,并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真的让人心潮澎湃。书中的四辑分别是: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书中,有许多地方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教师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观念。窦老师没有因为自己在教育行业已赫赫有名而固步自封,依然在教学的同时撰写教学记录不停地地反思,借鉴日本的教育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正如她所言“有梦总是好的。”应试教育的'中国,在新课改努力下,虽然取得成就,可还是有“应试”,但我们有梦才有奋斗的激情。为了心目中的“教育梦”,我们得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名师身上,总有一种热爱学习的激情,这种品质让我佩服,她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勤奋学习。没有谁是随随便便的成功,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心中应该有追求,有梦想,饱读诗书,勤于笔耕,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真正从内修炼,打造有底气、接地气的优秀教师.
其次,倡导有温度的语文课堂,这部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在窦老师谈到“小红花的背后”,我是深有体会。一堂课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优胜者星星、红花等等奖品。孩子也开始兴致勃勃地举起自己的手。但仍然有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我是也如此。一堂下来,我总看到那些没有得到星星的孩子眼中满满的失落,久而久之,这些无法得到奖励的孩子,丧失了兴趣和热情。那么怎么来对待孩子的奖励呢?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机器每一个孩子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耀的尊重”“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一如到小学的学习中去”。那么我们除了对优胜者予以奖励,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予以奖励,恰如其分地奖励学生。更应该在奖励的同时,教师寻求语文课堂的本真,激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把文字语文引入生活语文,把生活语文化成文字语文。这样,枯燥的“学以致用”就不会使趣味的语文丧失在课堂中。有了趣味性,孩子才会主动去学,而不是老师和家长硬塞的。
最后,窦桂梅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她倡导的主题阅读的教育思想十分精辟,她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了好的捷径,让我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有了路子,更多的是让我知道怎样引导学生爱上语文,作为老师,我们教的知识永远有限,在教他们学习方法的同时,应该鼓励孩子拓展他们的视野。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还依旧在。窦老师说的好,“从小,没有好好感受那些充满人性的‘真善美’的书籍及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有严重缺失的人”。语文来源于生活。现在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孩子的生活常识缺乏,老师只能用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给孩子。我们经常应该鼓励学生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多积累,这才是源头活水。
手捧这本《玫瑰与教育》,遇见有窦老师这样的名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自己。她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不断奋斗,用心浇灌,相信自己的学生会像玫瑰一样散发迷人的芳香。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篇2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篇3
看到题目《玫瑰与教育》,起初只是觉得好奇,翻开书页才知道"玫瑰"是窦桂梅老师的网名,《玫瑰与教育》其实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让我飞翔的是书",窦桂梅说到她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书。是书使她变的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她在书中写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思想,为人处事的观点,以及在日本的见闻和对一些书的读后感,很有见地。这些与她爱思考的习惯离不开的.。她能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有敏锐的洞察力。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着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
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心中盛满阳光"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眼因多流泪而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开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我挺喜欢她的人和她的书,读的感觉像春天。看文章知道她经常是深夜才眠,甚至凌晨两点,这应该是因为乐趣,是一种对教育不懈地追求。佩服之余,唯有感慨。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篇4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而窦桂梅老师送给我们的这支玫瑰——书
却不只是留有余香在手
更是在心灵。读了她的书以后我更加放不下教育教学这份工作
这就是窦桂梅的人格感召力
她影响改变了一部分读者的生活。窦桂梅老师的生活是读书的生活
她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读书至深夜
甚至凌晨
彼此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的舒展绽放。”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心胸、处世、为人、价值取向、世界观??气象万千。读书使人由内到外的美丽起来!
好书仿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而且,窗口开得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全面。只要一卷在手,无穷天地便装进了我们的襟怀。在书里,我们看到了广阔的世界,看到了银河外的星体,看到了人类的历史,纵横千秋,驰骋万里,不亦乐乎。读书不仅有怡情、博采、长才等
“行万里路”的功用,更能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取得入世的常识,找到生活的力量源泉。读书可以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伟人读书,
名人读书,
平凡的人也可以读书。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我用读书的方法拓展了我的生命,
在茫茫人海中,
我只是沧海一粟,
在漫漫红尘中上下求索,
但读书已成了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想要摆脱平庸。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的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和软弱。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这是窦老师多么精辟的论述。窦老师坐拥书城,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驰骋。奠定了她生命的底色,玫瑰花在枝头绽放,
孕育着美丽,孕育着风格。正是玫瑰花开的声音,
唤醒了睡意蒙胧的我,生活原来可以更多彩!
生命原来不平凡!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篇5
《玫瑰与教育》的作者是窦桂梅老师,一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原是吉林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后调到清华附小任教,现为清华附小副校长、小语界的特级教师。玫瑰是她的网名,《玫瑰与教育》是她取名“玫瑰”之后有关她和教育之间的故事,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当然,此书又不仅限于谈教育,还谈友情、谈人生、谈读书,可谓一本杂书。对于我,一名美术教师有很大的帮助。经常在不经意间被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所吸引,被窦桂梅老师的勤奋与才情所感动,被窦桂梅老师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这是她书中的原话。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隐隐地在痛。确实,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有疏忽的时候。对待一些我们眼中认为的"学困生"时,我没有耐心像对待好孩子一样和他们交谈,没有注意到这些孩子的心同样也是透明而脆弱的。我不应该嘲笑他们,应该更加细心的呵护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这句话我将时时谨记!不要忽视或刺伤了每个孩子,因为“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对她印象深刻就是从她的演讲开始,一位充满着豪迈,大方,爽朗,热情北方女子。我平时也非常乐意和这样的朋友结交,因为我欣赏这样性格的女子。
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的写作时间很少,时常给自己找理由:我不是语文老师,是美术老师,不需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夫,只要自己的绘画专业好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要用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衡量自己的'时候还差很远,要随时记录教学和生活的点滴及反思,也明白了写作的重要性。当我开始真正要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这是窦桂梅老师写的话,怎么和我心里的感受这样贴切呢?简直是写到我的心坎上了!学习她的文字后我知道了写作的功夫是需要积累的,就像窦老师学习鲁讯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写作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那么我也可以强迫自己“硬写”啊!学习窦老师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
玫瑰与教育,窦桂梅老师的用她如玫瑰般美丽的人格魅力吸引我:她爽朗的性格、精湛的课堂艺术、富有激情的教学态度……这些我都欣赏。总之,我挺喜欢她的人和她的书,读的感觉像沐浴在阳光明媚的春日,给我养分,催我前进。
-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