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作文(6篇)
以和而不同为话题散文800字篇1
春去秋来,看人世繁花似锦,叶落飘零。
寒来暑往,听世间松涛如怒,鸟鸣婉转。
大千世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皆兀自为景,成就人间阔大气象。万象如此。而人何以处世?其必曰:各自朝圣,和而不同。
遥想当年,春秋乱世百家争鸣,“君子和而不同”之风盛行:仲尼高呼仁义,庄子逍遥而游,韩非提倡法纪严明……百家之言,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于激辩场上慷慨激昂,在生活路间泰而不骄,“道并行而不相悖”,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与交融中点燃。先哲各自朝圣,终铸就了万千气象的百年文化盛世。
继百家争鸣以来,历史的银河群星闪耀,却不如当年日月之光,何哉?秦汉以来的思想专制与文化禁锢正是罪魁祸首。统治阶级图一己私利,扼杀个性,埋没创新,使百姓众生只能喝“大锅茶”,盲目行在官方钦定的所谓“主流”的思想道路上,于是只有几点“爝火不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走在自己朝圣路上,孤独或哀伤。
近代,也许只有民间思想界才隐现春秋“和而不同”之风。吴宓口中“众思造乱,而莫肯平乱”的时代,群英萃聚,大师辈出:王国维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传播国学;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传宇宙文章;梁漱溟投袂而起,献身民主同盟……思想的高度和宝贵的个性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挺身而起。
莫不是真如俗语所云“乱世才能出英雄?”“算而今,重到须惊”怕是先贤来到如今所谓“开放自由”的新时代的真实感受。自诩思想包容的新思想界人物或是因他人观点不合己意,出言不逊,破口大骂;或是因无形中的镣铐与根深蒂固的血脉中的奴性,一味随声附和,被当作别人手中的棋子。看似解放思想、开放社会,众生却不能各自品各自的茶,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而微笑互相点头,实是“小人同而不和”!
究其原因,也许乱世不是出哲人的根源,自身才是。固然时代的压迫更能造就独立自信的个性,但和平年代也并非无思想的锋芒,关键在于是否存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勇气,“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个性,是否存有对理想与自由的普罗米修斯式追求。
我希望有这一天,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各人喝各人的茶,我们微笑致意,擦肩而过,然后继续行在各自的朝圣路上。那时,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和而不同作文篇2
朱红的游鱼和着碧透的荷叶,将一池潭水映衬得越发清澈碧透是跳动的水汽和着眩目的日光,映衬出七彩的霓虹;是变幻的浮云和着彤彤的旭日,生成了轻袅斑斓的朝霞。自然用他的生花妙笔,择就了一幅幅清丽隽永的图画透洒出一股“和”的气息。
然,游鱼有其朱红,荷叶有其碧透,和中也各显独特,此之谓“不同”,水汽和日光也是一样。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不仅要与别人和谐相处,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风格,如关羽的忠义,阿q的“乐观”,鲁滨逊的坚强……
他说;“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样一位书写着简单,隽秀的作家初时并不为人所欢迎。多少人说他的文章空洞无文,甚至他的导师要他“不要再写这种三岁小孩子的玩意”,对此,他都一笑泯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他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那一句浅浅的清香,感动了多少心灵。保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让我们的生命有如“花”“未眠”。
再说“翠翠、天宝和儺送”,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天宝的守护,翠翠的等待,无不透露出这个男人缜密细腻的心思。沈从文,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他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原始的状态存在。
似乎印证了他说的“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只为了一场和你的不期而遇。”那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真的在那个肮脏的时代与沈从文邂逅了。
君子善守不同,恰合乎鲁迅先生的“真理在胸笔在手,无和无畏曰自由。”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自由,此之谓“美美与共”,然其一个执着,一个细腻,还有一个则放荡不羁,却共同为我们呈上了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此之谓“各美其美”,这不正是“君子和而不同”?
只看见一条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鱼儿朱红,荷叶碧透……
和而不同作文篇3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西方寓言对此作了阐释:“一群身上长刺的豪猪聚在一起过冬,离得太远会失去温暖,挨的太近彼此的刺又会扎着对方,只有在不相互伤害的前提下互相趋近,才既能保持群体的温度,又避免相互刺伤。”而这个合适的距离,其实说的正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
和而不同意味着平心静气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接纳对方的观点。“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大哲卢梭如是说。由于各种原因,朋友间难免会出现争论,这时就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也就是说,要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朋友,朋友不听也就算了,不要再说。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朋友数,斯疏矣”,朋友之间一味强求一致,“同而不和”,只能招致侮辱。
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精诚合作。也许会有人说:“‘道不同,不相与谋’,人们的出发点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怎么可能有合作的基础呢?”但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和而不同、精诚合作的典例:他们一个是自学成才的“泥腿子”,一个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高材生;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一个以三民主义为原则;一个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一个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而努力。但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两位英雄个率领部队密切合作,共同打击进犯的日寇,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亡的凯歌。即便是在内战期间,两人虽各为其主,都不幸被对方打伤,却依然彼此惦念。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同样为改变中国现状而奋斗的共同信念,使两人结下了跨越阶级的革命友谊。
和而不同意味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万物的气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吕不韦博览群书,汲取百家之长作《吕氏春秋》,终为后人称赞;董仲舒汇儒、道、墨三家之精华(兼有神学),终成一代硕儒。一个人只有和而不同,广泛地接受各种观点,并吸取其合理内核,才能达到人生中至高的层次。一个社会若是一味求同,则一定会损害多元文化的发展。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使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新文化运动中的盲目西化和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的倾向,都对和谐文化的共生和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时至今日,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大到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于现代人依然有着清晰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建立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和谐多元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和而不同作文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智慧:共生共存,和而不同。
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也随时光化铅,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早已化作被风扬起的尘埃,消散了踪迹。唯有华夏文明,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光辉。
北魏有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在华夏文明前选择了融合;英姿飒爽的蒙古人当权,却选择了沿袭汉人制度;豪情万丈要踏破关门的满人,在踏入中原前就沉醉于汉文化;即便是半封建半殖民时期,中华文化也以顽强的生命力走了过来。
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的风霜不但没有侵蚀它,反倒为它的辉煌添砖加瓦?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壮大。
中外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这种交流从古至今都存在着。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所以,将各民族文化对立起来是极其错误的。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那时的神州大地,是儒家和道教的天下,可是佛教并没有因此被排挤出去,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文化起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自隋唐开始,佛教被中国的义理加以创造,从而使佛教中国化,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再后来,佛,道,儒在碰撞中交融,走上三教合一的道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这两种文明的相互渗透。如今,重启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既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各族文明在交流中共存,在交流中壮大。
纵观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化,单一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无法匹配精彩纷呈的世界,唯有文化共存才是出路,不同文化类型应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并在一种友好氛围中消除误解摒弃成见。“韩流”也好,“日流”也罢,“西流”亦可,如果我们运用得当,懂得吸收适应社会主义实践的优秀部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这就这一个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加深的机会。
文化共存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共生共存,和而不同,这是中华文化的智慧!
和而不同作文800字篇5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题记
初识你,我不过束发的年纪。不同于江南的青山隐隐,碧水迢迢,梧桐更兼细雨;也不同于梦境中的红砖碧瓦,飞檐回廊,深门阔院飘雪。
首先闯入记忆的是每逢周日便和母亲一起去探寻北京城古老的印记,去到那一个个美丽的乡村。那南苑附近的“七十二泉长不竭,御沟春暖自涓涓”;那门朝东南,占“巽”位,赋予“紫气东来”之意的四合院;那“一池三山”的园林建筑群,都是如此的让我着迷。流转于这些美景之间的,是“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的驴打滚的糯粘;是苏轼笔下“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写出的焦圈的香甜;是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的叫卖,好像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无论是那美丽的乡村还是那可口的传统美食,都是彼时,我对北京城独特的记忆。北京城,你似如一位谦谦君子,布鞋青衫,俊立于这俗世中。不骄;不躁;不满;不傲;不趋;不同。
“明明只是昨日时光,今日却已完全换了模样”当高楼大厦取代了小院故里;当柏油马路取代了胡同巷陌;当繁华霓虹取代了烁烁星辰;当锦帽貂裘取代了布鞋长衫。我也曾经怀疑过,这还是我热爱的北京城吗?但当我看到一家家做出传统美食的老字号饭店私营改革之后重新起航;我看到那些美丽乡村旅游业繁荣之后农民脸上的微笑;我看到在街边卖小吃的大爷都能随时的使用移动支付;我看到全国各地的朋友可以随时乘坐着高铁来到北京参观,我突然明白了。
何必执着于曾经的美好,时代在进步,有些东西,终将过去,不必忧伤,不必心急,就让那过去了的成为亲切的怀念。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保护,有意蕴的旧时习俗值得我们遵循。但是,我们更应该努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尽情享受时代的发展。古有丝绸之路连接东西,今有一带一路闪耀全球!我堂堂中华,可休养生息、不求闻达,亦可造出高铁飞船、飞机航母、醒狮怒吼,震惊天下!
这时,我才明白,北京城,仍然是那个“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的北京城,曾经的你,如暮年老者,沉静淡雅,现在的你如蓬勃青年,朝气焕发!但无论何时,你都保持着那份独特的与众不同,因为,你是一位君子,君子,本应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作文篇6
自古以来,君子与小人之辨从未停息,孔子曾在《论语》中谈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待任何事情,君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相反地,小人却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在当下,“小人”以和盛行,而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君子之不同”。
不可否认,小人以“同”行天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确实是起到了保全自我之功效。但是,这种跟随众流的见解最后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湮没,不为人所知,更何况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下,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而创新便是“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活在世,倘若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是一味地依附于他人。那么他终将输得一败涂地,哪怕他曾屹立于巅峰之上,《为奴十二载》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人应该生活,而非仅仅为了生存而活着”。对待任何事情,小人从未有过自己独立的见解,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可想而知,他的人生不会有风云变幻般的多彩,更不会有波涛汹涌般的雄壮,只是如一滩死水般沉寂。
因而,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需要的应是如同君子一般“和而不同”的观念意识,而“不同”却绝非完全“鹤立鸡群”,真正的“不同”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在每一件事上多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不是盲目依附于他人,而是多听一听自己内心的选择,君子将“不同”内化于心,将“和”外现于形,在与周围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下,君子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并未随周围人的改变而改变,相较于他人的见解,君子更信自己的思考,和而不同,异中求己,这或许是对君子最好的阐释。
然而,在这个思想扁平化的社会之中,“小人”的日渐增长发人深省,为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他们可以不讲原则;为求安保一生,他们随波逐流,选择缄默。爱因斯坦曾说:“这世界不会被那些作恶多端的人毁灭,而是被冷眼旁观,选择保持缄默的人毁灭,”诚然可见,心灵的枯寂与沉默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纵然,一个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可能会给几个家庭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倘若这些人群越发壮大那么我们又谈何用创新驱动发展?这所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几个家庭。
“和而不同”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思考,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
-
和而不同作文(8篇)
和而不同作文篇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智慧:共生共存,和而不同。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