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整理4篇)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篇1
一.概念
(一)新材料作文的定义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其作文题目提供材料(寓言、故事、调查、新闻、诗词、名句等等)或图画(多为漫画),但不提供话题(有的命有文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二)新材料作文和给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
1.命题形式上: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话题语+要求语;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要求语。不直接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有无话题语是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命题的根本区别。
2.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只要或隐或显和话题有关就可以;而供材作文的立意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但不管哪个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因而角度往往也是有限的,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发散度大。
3.材料的使用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所有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当然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不写所给材料,只取其立意也可;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读者一个角度,一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话题范围要远大于材料所提供的范围,所以材料完全可以不用,学生重点是审视所给话题,由话题展开思维,寻找角度。
4.思维方式上:供材料作文多为扇型直线思维,一般是从不同人物、不容侧面对内容进行审视;而话题作文则多是圆形发散思维,一般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比喻义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思考,离话题可以较近较浅,也可以较远较深。
材料1: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己的绿荫撒向谷地。在树枝上,他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己。“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审题立意:
客观内容:树叶树根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树叶对树根的态度。
主观倾向:夸耀吵吵嚷嚷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
多角度立意:树根可以象征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树叶要理解树根,树根也要理解树叶。
观照审题: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甚至祖国、民族、人民、组织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
确定最佳立意:数典不可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树高千尺莫忘根创新立意: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二、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
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一)审题的二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1)把握材料实质。
提供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看起来像是给考生提供了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材料2:
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发出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怛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导写】
写好本篇作文,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旨,选择得心应手的话题。从以上的材料来分析,其主旨是:“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客观条件,但我们可以做出主观努力。”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话题为“客观现实和主观努力”:当然也可以从其中的一句话出发,确定话题分别为:“展现笑容”、“左右天气与改变心情”、“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等。当然,你还可以运用异向思维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质疑,例如,对材料中的“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则可以提出“把握住今天,你就可以预知明天”的观点作为话题,它不仅合乎题意,还能让人耳目一新。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通过认真分析思考,要锁定一个具体、窄小的话题,不要动辄就以《谈笑容》、《谈谈主观努力》、《生命小议》为话题或题目,开口过大,很容易写得空泛而不着边际。
【例文一】
活出精彩来
吴燕
南山的不老松可谓傲然挺立几千年,可它终,究只能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一现的昙花虽是白驹过隙,但它经历了那云卷云舒的苦辣酸甜。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让它变得宽广变得精彩。生命的精彩在于艰苦的奋斗,在于无私的奉献。只要有付出的生命,那都是美的。诸葛亮,赤壁鏖兵,六出祁山,一生短暂,却成就了他神机妙算,一代武侯的英名;李煜,望明月而生别恨,临春水而泪双流,一生短暂,却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心目中的“词宗”;杜甫,孤鹤独舟,愁苦潦倒,却是关注民生疾苦的令人高山仰止的诗圣;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平均每星期就发明一样造福于人类的东西;安徽小岗村村支书沈浩因过度劳累去世,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为群众不知干了多少实事。他们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用自己的手,加宽了.生命的宽度。他们都是不朽的人!
然而,商纣王空活一世,只落个暴虐的千古骂名;秦桧空活一生,只能跪在岳武穆祠前忏悔;魏忠贤空活一辈子,也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生命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名词,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长度,更重要的是它有没有对得起生命的宽度~
生活之美,需要每一个人去创造;生活之精彩、生活的宽广在于你的奋斗、奉献。不要责怪上天赐予我们的时间太少,不要责怪时间流逝太快,也不要责怪生命太过短暂。因为生命不在于长短,关键在于你是否让你的生命活得精彩!
【思维路径】
读完材料后,我对最后一句感受颇深。生命的长度,应该指人的寿命,在这世上活动的时间i生命的宽度,其实就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动的内容,如果再往深入讲,我觉得应该是指生命的内涵、生命的价值,一种精神层面上获得最大满足的追求。有的人的生命宽度是狭窄的,他庸庸碌碌,无所事事,只注重物质享受,得过且过,麻木不仁地生老病死,那么他创造的生命坐标平面只有窄窄的一条:而有一些人,他们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不断充实、丰富生命的内容,拓展生命的内涵,追求精神上的最大满足,他们延伸了生命的宽度,创造的坐标平面是恢宏的,壮丽的,甚至是不朽的……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热爱,正如小塞涅卡说的那样:“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由此,我便围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去议论,让“生命的精彩”贯穿全文。
【例文二】
笑容亦是一种美
刘雪
她,黝黑的皮肤,短小肥胖的身材,一张不太讨人喜爱的脸,跑起路来表情最痛苦,她,就是我的小学同学“胖妞”,她那灿烂可爱的笑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胖妞”的本名我已经有些模糊了,因为大家从一开始就给她起了这个外号,大概也没入叫过她的名字。“胖妞”长得有些丑,甚至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每当别人用她的容貌来攻击她时,她那副天真的笑容却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记得有一次,“胖妞”从外面刚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群无聊的男生开始做“文章”了:
“唉,‘胖妞’,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可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吧!”“哈,哈……”
“怪只怪中国没有制定一条法律,不允许长得丑的人出来吓人,所以我这张脸还得出来吓吓你们这些嚣张的男生。”没想到,“胖妞”已经咧开大嘴,开始一连串的反击了,弄得那些男生也无言以对,黯然而退、
一上体育课,“胖妞”就像受刑似的,跟在我们后面吃力地跑着。有的同学劝她不要再跑了,跟体育老师说说情好了。可“胖妞”随即一挥手,笑嘻嘻地说:“没关系,反正老师看到我这张不可爱的脸也不会心软的。再说,胖子的毅力也不比你们这些瘦子差哦!”那滑稽的表情让我们这些女生都笑弯了腰,但大家打心底都被她的.那种不服输精神所感动。
“胖妞”也很会关心体贴别人,每当别的同学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伤心事时,她都会悄悄走过来安慰,然后展开那特有的笑容,说:“小小挫折一下就会过去的,你看,像我这种胖子不都一天天在别人的嘲笑中挺过来了吗?何况你长得那么漂亮。让我们一同高喊‘胖子’和‘瘦子’都万岁!”那位伤心的同学很快又破涕为笑了。
“胖妞”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都展现着她那可爱的笑容。其实,容貌只代表一个人的外在美,而笑容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心灵美。
笑容亦是一种难得的美。
【思维路径】
看完材料后,我明白了这五组排比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一个道理:要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种种际遇。面对人生中许多我们无法改变和预知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来改变生活。在选择材料时,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位同学,她虽然长得不美,可她一直微笑面对生活,生活得很快乐。便依据材料第一句确定了中心,并在文章倒数第二段用议论性语言点明了中心。
【素材超市】
1.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雨果(法国)
2.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一文中说道:“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3.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4.有意义的生命,更主要的是能笑对一切,坦荡迎接生命历程中的各种挫折,承受各种打击,在欢乐中,在奉献中,在抱负中。这样的人,生命才有意义,这样的生命,经历才更加精彩,这样的经历,才能磨炼人生,才能启发人生,才能改变许多偏见,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共同迎对生命的挑战,才能走出各种因素造成的极限。
5.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闪亮的星辰。因此,即使是曾经一度使我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当困难与挫折到来,应平静地面对、乐观地处理。
6.有位叫帕斯卡尔的法国哲学家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人的生命或许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但是由于思想的存在,使人类生命有了一种超乎物质的可永存的意义,这就是生命的宽度。没有思想的生命是纯粹的行尸走肉,其长度虽大,它的宽度却始终为零,而长乘以宽的整个生命的内容依然是零。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篇3
料作文写作示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一、材料解读:
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枭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二、构思方向:
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原材料含意,显然材料中枭和鸠都是正面形象。作为枭的迁徙,是因为乡人皆恶其鸣,首先枭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足;因乡人皆恶而迁徙,也能看到枭考虑到的并不是任意的放纵自己,而是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并试图改变自我向善的形象。然而枭通过迁徙,以改变环境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改变来完善自己或完美自己,通过智者鸠的建议,我们知道那是不恰当的。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明确了作文的构思方向。
三、立意角度:
(一)从正面立意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传统认识,猫头鹰的叫声难听,是它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它的缺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搬迁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参考立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二)从斑鸠的角度来说,它发现了猫头鹰的缺点后能及时指出,并指明改进的方法,堪称猫头鹰的良师益友。
参考立意:
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三)逆向思维,创新立意。
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
类比联想: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有一个能适应孩子的环境吗?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应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
由此可以确定立意:
1.换个环境又何妨?
2.自己个性不可丢。
3.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总结:无论从枭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斑鸠的角度来说,都涉及到自己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照顾到两方面,以一方面为主可以,但不要只提及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面。
筛选比较
一、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4.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5.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6.换个环境又何妨?
7.自己个性不可丢。
8.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9.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二、偏题种种
(1)要克服形式主义;
(2)嘲笑他人是可耻的;
(3)不能知错不改;
(4)做人要讲信用;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7)要改变的是人们对不喜欢的事物的态度;
(8)坚持就是胜利;
(9)要善于解剖自己;
(10)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11)坚持或选择。
(12)敢于创新
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一)监控。
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
1.养成用笔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
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
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①、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主体部分)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
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3、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原文照搬。
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既然要求根据材料来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由此可见,写材料作文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例文:
校准自己的秤
“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王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析)
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象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提)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联1,古代寓言)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它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联2,古代人物)
当今现实生活中,象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得职称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论文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新官上任,亲朋故旧会说:“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联3,现实生活)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想,主要是因为社会变革过程中,一些人面对权钱利色等诱惑,丧失了正确的立场,颠倒了是非标准,结果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说到底,是极端个人主义在作怪。如果不引起警惕,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小而言之,它见笑大方,败坏了自己的形象,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大而言之,它恶化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深1,挖根源)
现实中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怪现象吗,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长此以往,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社会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深2,说危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这样,才不至于“蟹”眼看人低,才不至于脱离社会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结,解决办法)
[评析]本文从材料中螃蟹的好奇入笔,抓住螃蟹奇怪人的直行这一结果发出疑问,查原因,定论题,提观点,这种读后感似的写法使论题和观点紧扣材料。论证部份分别从古代寓言、古代人物和现实生活三方面联系开去,避免了就事论事,使内容丰富,论据充分。然后,进一步探求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其危害,使论证更加深入。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警惕螃蟹及其他
燕雀不会理解鸿鹄,蜩、学鸠不会理解鲲鹏,子兰不会认同屈原,秦桧不会认同岳飞,自然界、人类社会中这类形同冰炭、判如霄壤的物与人太多太多,不足为怪。(议)
现在,我奇怪于一只螃蟹。奇怪于黄永玉的画作《螃蟹》及其解说:“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明确的说,是奇怪于螃蟹的奇怪,奇怪于螃蟹对人类的不理解不认同,同时,对这只螃蟹以及类似的人与事多了一些警惕。(引用材料,提出观点)
我警惕于横行霸道者的好心情。荀子批评过螃蟹的浮躁,说它虽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身者。更多的人鄙夷它的是横行霸道。曹雪芹说它:“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元好问说它:“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螃蟹不自知其丑恶、丑陋,反而自以为是,不可一世,这就值得人们玩味与警惕了。可以进一步想一想,社会上,坏人洋洋自得,好人郁郁寡欢的情况难道还少吗,能不警惕吗?能不反思吗?(议、联1)
我警惕于以不正常为正常的是非标准。自己横行霸道,就奇怪于责怪于别人的正道直行,甚至于将横行霸道定格于行道规范,我可以断定,你一介匍匐扁行的螃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可笑而不自量的。因为正道直行的人怎么瞧得起你,怎么听从于你?然而,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社会,类似的以不正常为正常的事还少吗?甚至,把不正常作为正常的价值取向、是非标准的情况还少吗?前几年,你没有“三证”,就有可能被当作“三无人员”关押起来,有可能像孙志刚一样死于非命;现在,你如果没有本地户口又想在本地就读,就可能要交一笔数量不菲的择校费;你如果不是公职人员,生病住院,医药费就可能全部自个儿掏腰包。不一而足。人们已经习发为常,麻木不仁了。但我以为这正是我们应该心有警惕,力图改变的。关键的一条,是不能让“螃蟹”有太多的发言权,不能以“螃蟹”的是非标准作为人类的是非标准。不然,我们有人性、人道、人心的人类可就遭罪了。(联2)
我警惕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逆向选择。“看你横行霸道到几时”?是一句俗语。意思是天理昭彰,你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你就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你就狐狸尾巴长不了。从整个历史进程看,这也是对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嘛。但从历史的某个阶段,某个局部看,奸诈者为民立范,飞黄腾达,正直者做牛做马,呜乎哀哉的情况却也太多。自然生态的优胜劣汰,到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里,往往却是劣胜优汰。屈原就不是子兰的对手。他激愤,他哀叹:“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他的悲剧,逆向选择的悲剧仍然悲剧般地一代代地上演。北岛的诗仍然是真理。我警惕,我痛心。(联3)
由黄老的画,我想起了鲁迅的话:人们常怪异于横行霸道的坏人何以要活在世上。但不明白,这世上有时候不是我们让不让坏人活命的问题,而是坏人让不让我们活命的问题。我想到了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最后一句话:“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结)
[评析]这是一篇文气酣畅,才气逼人的好文章,开头从燕雀不解鸿鹄,秦桧中伤岳飞等自然、社会现象入笔议论,引出螃蟹不解人类的话题,同时提出对螃蟹以及类似的人与事要警惕的中心论点。中间论证部分联系古代和现实生活实际,采用并列式结构,用三个“我警惕于”提出分论点,紧扣论题,文脉清晰。结尾部分,引用鲁迅和伏契克的话,再一次重申了“要警惕”的观点,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文章抓住“螃蟹不自知其丑恶、丑陋,反而自以为是,不可一世”来批判和立论,不仅紧扣材料,思想深刻,而且联系生活实际,针对性强。写螃蟹丑恶的一段,通过引用前人诗句来证明,论证有力,有文采,充分展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写屈原的一段,对比“奸诈者为民立范,飞黄腾达,正直者做牛做马,呜乎哀哉的情况”,思想深刻,足以让人颤栗和警醒。
-
生日快乐作文800字
生日快乐! 今天是我的十周岁生日!昨晚胡思乱想到很晚才睡着,无非是想象着今天会收到什么生日礼物。早晨一睁眼,发现枕头旁边放着
-
与美同行 写美的作文800字【3篇
与美同行 近几年来,最美湖州人,最美浙江人,以及烈日下的最美工作者等等被媒体曝光出来,而这些拥有光荣称号的都是社会中的不起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