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高一周记作文(4篇)
元宵节高一周记作文范文篇1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高一周记作文范文篇2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作文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
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节高一周记作文范文篇3
今天晚上,我和我的家人去看花灯。
大街上的人可真多呀!人们互相拥挤着,用“人山人海”一词来形容这场面一点也不过分!
哇!好漂亮的一只金老鼠啊!瞧这只老鼠,通身发黄,灯泡般的大眼睛,金鼠背上有两个金元宝,金老鼠摇头晃脑,好像在说:“祝大家财源滚滚,万事如意!”两条小鲤鱼也跃出水面向人们祝贺!前面的五个小和尚在敲锣打鼓迎新春,哈哈!好一幅“金鼠送宝”呀!
“快看哪!是嫦娥!”我大叫到。月宫仙子嫦娥在个干吗?原来她在追人造卫星呢!可怎么追也追不上!旁边有一架火箭,火箭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中国航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发展,飞天已不是个梦想,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各国遥遥,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祝祖国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
“哇!福娃也来了!”我说。五只奥运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欢聚一堂!它们站在一个旋转的轮子上,向人们招手。轮子上刻画的是奥运会精彩的瞬间!张怡宁奋力打乒乓球,郭晶晶夺得奥运金牌,飞人刘翔的跨栏。2008年,奥运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让我们期待奥运的成功吧!
“姐姐快看,是米老鼠”弟弟高兴的说。六只米老鼠正在举行拔河比赛呢!米老鼠一前一后那个大大的春字,不正喻意着春的来临吗?
哇噻!好逼真的一条巨龙!巨龙腾云驾雾,高高在上,巨龙盘旋着,两条一摇一摆的鲤鱼也看着巨龙,栩栩如生的巨龙让人望而生畏。
这不是小鲤鱼跳龙门吗?看!一条小鲤鱼破着风浪来到龙门。它告诉我们有恒心,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回家路上,我还想着那些花灯给我的深刻的启示
元宵节高一周记作文范文篇4
我本命年的元宵节,我竟有幸成为了学校元宵节游园会的来宾。
刚进校门,就感到气氛不同往日,一片喜气洋洋。操场上的树上、竹子上,挂满了彩色的灯笼,教学楼每层楼的走廊上也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
走廊上的灯笼各种各样,排成一条长龙,好似每一层楼的守护神,也或许是吉祥物。凝结着同学们智慧和心血的灯笼,都各具特色。最吸我睛的灯笼有:用水桶做的、易拉罐串成的、彩木棒围成宫灯状的、方正端庄的古典宫灯和我的同学孔思琪、何雨轩做的超大圆球形灯笼。
何宇轩的灯笼很有个性。近看时,粉色的纸糊在用铁丝围成的球上,何宇轩巧手亲笔挥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显得古风味十足!再从远看,大大的球体,很出众,让我一眼就从大红大彩的灯笼群中看到这个淡雅古朴的“小家碧玉”,娟秀的字迹,精简的设计彰显着制作者的才思和品味。
易拉罐做的灯笼有点长,用了三个易拉罐,连成串状。我这个动手能力差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有什么东西能将硬硬的易拉罐串起来,既结实,又还好看。这个灯笼制作者的思维还真是与众不同呢!灯笼上的易拉罐都贴上了红纸,应该是希望今年红红火火吧!看来这个“小手工家”应该费了不少心思!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设计和做工。
彩木棒做的灯笼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呢!在看这之前,我素不知道雪糕棒还能做灯笼!这个灯笼也是很费心思的,要把一个个雪糕棒涂上颜色,再合成一个宫灯。真不容易!这个灯笼上,一边有个小狗,一边有个小猪,好似寓意着欢送狗年,欢迎猪年呢!能这般心灵手巧且心思细腻的人一定是个小女生吧?
匠心独具、形态各异的灯笼,让我眼界大开,我不仅见识了更多灯笼的样式并了解它的寓意,还见识到了好多灯谜,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呢!
这一定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