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4篇)

daniel 0 2023-04-07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篇1

我最近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该影片由中影公司发行,韩三平导演,由唐国强、张国立等主演,以明星的阵容庞大豪华著称。透过观赏该影片,我理解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灾难,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毅然选取了以暴力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然而,革命派领导的同盟会虽然成功领导武昌起义,但革命成果却为袁世凯等北洋势力所篡夺,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依旧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民族前景依然一片黑暗。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向,民族解放的号角再度嘹亮响起。

经过十多年战争的洗礼和锻炼,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壮大为国内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1945年,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民党首脑蒋介石邀请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和平建国”的大计。这部电影以此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的风云岁月,正面再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酝酿到确立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画卷。

影片伊始,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抵渝,开始与蒋介石和谈。此时的国内形势是:国民党军队主力在西南大后方,一时难以全部调往华北、华东、东北等前线。中共在西北、中原、山东、华北等地拥有多个根据地,并力争夺取东北这一方法大区。国际形势是美苏冷战格局正在构成,局部战争的爆发条件尚未成熟。国内外舆论尤其是国内民心强烈反对内战。百姓渴望和平建国、安居乐业。

然而,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此时的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已不是清末民初的同盟会、国民党了。以“蒋陈宋孔”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垄断了抗日战争以来的国民经济命脉,成为权势熏天的政治经济势力,故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在农村,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根深蒂固,农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在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广大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共凝聚力不断增强,人民军队的作战潜质也大大提高。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内战还是爆发了。国民党军队向全国各地的解放区进攻、但被逐一击破,迫使蒋介石改变策略,对陕甘宁及山东根据地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认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他要求各部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失,要保存有生力量,打“户外战”。为此,他率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这是何等高明的决策!这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影片中,毛泽东在驻地遭国民党飞机轰炸,他临危不惧,表现了革命家的巍巍风范。

在国共双方正面厮杀的背后,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民族党派。影片中,民盟主席张澜多次出现,他在“第三方”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对蒋撕毁双十协定感到不平:中共已履行诺言将江南根据地让出来,却没有换来和平。“第三方”开始向共产党一方靠拢了。

另外,随着李公朴、闻一多等著名民主人士的被害、“反饥饿、反内战”户外的爆发,国内逐渐构成了一条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毛泽东语),与正面战场构成夹击之势。国统区经济的日益混乱也动摇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全面推行“土地改革”,中国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在下一年的“三大战役”中,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支军,陈毅有言:淮海战争的胜利是“农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充分说明了中共获胜的重要原因。

1948年,国民党一手操办的“国民大会”召开,蒋介石获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此时,传来了“延安丢了”的消息,这无疑是中共赠予蒋介石的“一大贺礼”。而在国统区经济日趋崩溃,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为挽救危局,蒋介石长子蒋经国“临危受命”,担任上海经济改革督导专员。小蒋在沪大刀阔斧,锐意整顿,谋求改革金融体系。作为影片中的重要矛盾冲突之一,蒋经国在杜月笙的引导下,将矛头对准“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孔家公子倚仗“皇亲国戚”及“江南财阀”的赫赫权威,以蒋介石、宋美龄等为后台,拒不配合,使小蒋的励精图治化为泡影。宋美龄赴美求援亦遭冷遇,“党国”已呈日暮西山之势。

随着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全国革命前景已日趋明朗。中共筹划举办新政政治协商会议,并力邀张澜、李济深、宋庆龄、冯玉祥等等民主人士、国民党左派参加,共商“建国大计”。张、李、宋、冯等因种种原因未能北上,新政协会议一时难以召开。而“南方”的国统区,蒋与桂系首领李宗仁的斗争愈演愈烈。国民党蒋、桂两大系势力貌合神离,呈分裂对抗之势。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发动三大战役,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中原、华东野战军全歼蒋嫡系主力,华北、东北野战军化解傅作义集团,使北平和平解放。从此“长江以北无战事”。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继任总统。张治中率团北上与中共和谈,但成果不被国民党承认,和平期望破灭。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二、三、四野百万大军扬帆起航,浩浩荡荡,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总统府”。在上海,宋庆龄清晨外出散步,看见解放上海的三野官兵伏地而眠,宁可夜宿街头也不打扰市民,深为震撼,坚定了北上的决心。张澜则在敌人败退前的“疯狂”中被地下党营救,安全抵达北平。各路民主人士齐聚一堂,召开政协会议,一齐欢庆民族的新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后,在轰炸北平计划胎死腹中后,蒋介石感叹道:“国民党败在自己手里的喽!”此后背景由苍凉昏暗变为云开日见,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向光明。天安门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宣告震撼世界!

纵观全片,影片表现的重点之一是中共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重量级人物的关联,旨在再现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建国大业》在立意和题材上有所创新,而在领袖的形象塑造上,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把领袖们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比如,淮海战役胜利后,几位领导人把酒言欢,颠覆了以往革命题材影视剧中领袖“高大全”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以史为鉴,能够明得失,警醒后人。《建国大业》不仅仅是一部描绘民族解放历程的煌煌精品,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鸿篇巨制,更是一部刻画国民党从执政到下台、从辉煌到失败全程的史诗大作。

总结国民党执政末期的过失:其一,不顾民心向背,悍然发动内战;其二,纵容四大家族巧取豪夺、党政腐败。治标尚且夭折,遑论治本。蒋经国在沪改革遇阻后,老蒋对他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骨子里了。反贪腐是件大事,难哪!反,要亡党;不反,亡国!”道出了当时国民党的严酷局面与深层矛盾。其三,镇压学生户外,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监督途径;其四,党内派系林立,尔虞我诈,倾轧争夺。蒋、桂、晋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影片中,李宗仁与孙科竞争“副总统”获胜,蒋介石大为意外,连与李握手时都尴尬不已。

如今我党正大力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务必汲取以上深刻教训,防微杜渐。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严治党,毫不手软地惩处腐败。在经济改革中,要“利为民所谋”,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造福基层百姓。在新的征程上,党必将带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篇2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最让人感动的镜头是,解放上海时,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最让人振奋的镜头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快六十四周年了,当我们再次看到这部影片时,让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篇3

《建国大业》这部片子明星阵容强大,而这些明星们不求报酬,不求出镜率,只要求在这部片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就满足,这种反常态却是最能体现出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对建国的这一伟大事迹的认可。也是建国的这一伟大的题材给了明星们强烈的梦想,也给了中国人强烈的喜爱,因此,这部影片正确的选材和正确的放映时间给了观众喜爱,获得了最好的票房也是情理之中和理所当然。

在电影中,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国民政府和共产党组织开会的画面,两种气氛是完全不同的。完全可以用阳光和阴暗来形容这两种氛围。共产党的阳光般的政党的成员们坐在阳光下,农村的土堆上,但是总感觉像是其乐融融的农村大家庭。没有压抑,没有等级观念,大家是一家人,共同付出,共同强大的团结精神就在此体现的很突出。但是片中有一次拍摄的是晚上的会议,没有点灯,可是毛主席爽朗、阳关般的笑声和话语似乎顿时让整个房间充满着光芒。而国名党政府的天空似乎没有阳光,阴暗深冷的办公室,纵使豪华,但是终究是压抑的,是昏暗的,而拍摄到室外的环境时也总是阴雨绵绵或者阴暗的天。这些都是在片中可以观察到的。这部片中也明显的表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给中国人民真正的阳光,人是需要阳光的,人民自然而然也选择共产党的政党,共产党的政党才会给人民完整的其乐融融的家。

建国大业,建成了伟大的中国,建成了几亿其乐融融的家庭,充满阳光的中国

从教育宣传的角度讲,回顾了历史,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振奋了民心,面对当年的镜头,品位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有一种国家和民族自豪感!

虽然因为众多导演明星的卖力出演,《建国大业》惊鸿一瞥般塑造了冯玉祥、毛人凤、杜月笙等许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骂等形式试图拓展对我党革命领袖的人物塑造。但仅就艺术表现力来说,我和几个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观点是,《建国大业》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是蒋介石父子,张国立对蒋介石张弛有度的表演证明他不只是电视皇帝,而陈坤则完全可以说是《建国大业》里的一个惊喜,他以往角色挥之不去的阴柔转化成了空有热血、片中壮志难酬的压抑,父子两人在凉阶并肩而坐的镜头让人不胜唏嘘。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篇4

这部影片又把我拉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那段光明与黑暗并行的艰难岁月,希望与绝望交叉相容的鲜红的岁月。

那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来得及消散,饱受战乱的中国便陷入了前途未卜的迷茫中,到底中国的未来是怎样的,该如何发展,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对此,国共两党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话题上并没有达到共识,于是,不露声色,斗争为纲,那激烈角逐的,被鲜血染红的猩红年代就此拉开帷幕。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赔上了一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闻一多意识到了隐藏在国民党背后的专制的独裁本质,本着理想的英雄主义及激昂的爱国主义,在国家危难人心涣散的时刻,他做了深刻而又沉重的演讲,他心下了然,这是他最后一次的演讲了,但他依然站了出来,呼吁民主,并且训斥“搞一党独裁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然后,一切都不可阻止的发生,血污和黑暗以及更多的血污和黑暗。

电影中冯玉祥打着灯笼,照见了穿越回去的鬼。而蒋经国少年意气,满腔热血,势必整治上海经济,找到了罪魁祸首孔家,这是国家与私利的较量,而最终,老蒋说“后院不能起火”,“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了,反贪腐,要讲求时机,讲求分寸,反,则亡党;不反,则亡国。难啊。”这是国民党面对四大家族的无奈与悲哀,此番话字字扎在了蒋经国的心底,愤恨,不甘心,甚至绝望,他终于意识到了一个事实“党和国都已经在危难的边缘了。”腐败,家天下,官商勾结,封建专制,这些鬼在中国的历史中穿行,从一个朝代跨越到了另一个朝代。到最后,老蒋无力回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国民党是败在自己手里的。”

反观之,那个怕主席没吃早饭,不顾炸弹在身边呼啸而过的危险,逃命途中又返回厨房牺牲的炊事班班长老郭,那个将北平城楼当成地主家大院的城墙的小战士,那个在阅兵式上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主席敬礼的老兵,他们是多么可爱的人,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依旧天真无邪,依旧深深地热爱着人民,祖国,中国共产党。

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中央的四位领导人在得知淮海战役胜利之后,开心的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他们畅快痛饮,每个人脸上都红彤彤的,还唱着《国际歌》。高喊“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多么单纯的梦想和誓言,他们有着如此博爱而纯洁的理想,他们一生拼尽全力都在为达到这个誓言而奋斗。这种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所带来的,我突然觉得,我们根本无法体味,无法体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那初升的像红太阳一般的中国共产党带给人民的是怎样的希望,一切的沉重也许现在在我们的嘴里只剩下轻薄和嬉闹,而这些沉重,却又沾染着爷爷辈的体温和鲜血。

  • 下一篇:学习红旗渠精神思政课观后感(精选10篇)
    上一篇:​我会滑冰作文(精选5篇)
    相关文章
    1. 亮剑观后感五百字(精选4篇)

      亮剑观后感五百字篇1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在战争时代的故事,所谓亮剑,就是一种精神,就是说在古代有的剑客想和高手挑战,但是实力却远远不及,可是还不惧怕,勇敢地亮剑。本剧主人公李云..

      daniel 0 2023-04-07 13:57:32

    2. 亮剑10集观后感(精选5篇)

      亮剑10集观后感精选篇1看来电视剧《亮剑》后,我深深被主人公李云龙的亮剑精神所震撼了。一次因为叛徒的出卖李云龙的指挥部遭到了日本特工队的偷袭,损失惨重。日本特工队以为..

      daniel 0 2023-04-07 13:12:00

    3. 红色影片观后感(精选10篇)

      红色影片观后感范文(精选篇1《鸡毛信》是一个红色影视剧,是说一个叫海娃的小男孩冒着危险,给八路军叔叔送鸡毛信。其中有几个片断让我很打动,心情语录。海娃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引..

      daniel 0 2023-04-07 12:27:13

    4. 足球是圆的观后感(精选6篇)

      关于足球是圆的观后感300字(篇1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来到操场一字儿排开,准备观看激烈的足球比赛。五(1)班对垒四(1)班。队员们都用蔑视的眼光看着对方,都觉得自己能赢。他..

      daniel 0 2023-04-07 12:27:00

    5. 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作文(精选4篇

      《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作文篇12019年10月3日,在共产党员网写了一篇《优选“中国机长”式党员干部》,有幸被编辑推荐并加上了小火苗,使得刚从事组织工作的我,对继续从事干部..

      daniel 0 2023-04-07 11:42:00

    6.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看心得(精选4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看心得篇1《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中讲述了“熊孩子”哪吒的成长故事。电影将哪吒塑造成了类似毒液的“反英雄”,一身缺点但内心不坏,比以往的形..

      daniel 0 2023-04-07 09:27:13

    7. 大国粮仓观后感(精选9篇)

      大国粮仓电影个人观后感范文篇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袁隆平院士的离世,让无数国人悲痛、令世人哀伤,一颗耀眼的东方巨星同我们辞别,“神农”的功绩永远留在了人间,留在了千万..

      daniel 0 2023-04-07 09:27:00

    8. 小兵张嘎的观后感作文(精选6篇)

      小兵张嘎的观后感作文(精选篇1《小兵张嘎》原来是电影,爸爸妈妈小时候都看过,现在改为电视剧,共20集。想不到爸爸妈妈还是很爱看,可我比他们更爱看,一口气看了好几遍,还是百看不厌..

      daniel 0 2023-04-07 08:42:16

    9. 端午粽子的作文400字精选5篇

        端午粽子香作文400字 篇1  马上就要过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五月五”前我家都要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大姐早早就准备好包粽

      栏目名称:初中作文 0 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