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精选3篇)

daniel 0 2023-05-13

巴金《家》读后感篇1

《家》是我十分钟爱的一本书,虽然书中面写的年代已经远去,可能我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事,但是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家》也是巴金杰出的作品之一,以五四户外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好处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个,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只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狡猾贪婪的克安等等统治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俄国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开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觉新,他虽然理解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是处于“长房长孙”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个性是“孝”道的熏染,铸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们反封建的抗争,有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压力,维系着封建统治的权威。这些人物都写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阔大的现实包容。

在这个家里发生的故事也让人感觉到气愤与悲哀。第一个杯具发生在鸣凤身上。已经六十岁的冯老太爷要在高公馆的丫头中选一个去给他当小老婆,而这个灾难恰恰降临在十六岁的鸣凤头上。鸣凤和觉慧之间有一段感情,但是正因两人一个是婢女,一个是少爷,身份悬殊,才导致这段纯洁的感情别成了一个杯具。刚烈的鸣凤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尽。梅的命运更加悲惨,她死得比鸣凤懦弱多了。梅是觉新的表妹,他们二人之间也曾有过感情,本来两家都同意结婚了,却又正因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觉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获得了感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却当了寡妇,又回了娘家。两人依然对对方念念不忘。之后没得了肺病,却正因父亲守旧,不肯看西医,耽误了治疗,最后她怀着遗憾,软弱的死去。高老太爷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性命的尽头,医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在陈姨太的提议下,人们开始求助于封建迷信。

最开始找道士在大厅里做法念咒,深夜陈姨太又在天井里拜菩萨。之后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后居然找巫师到家里来捉鬼,把老太爷吓得够呛,陈姨太等人被觉慧说了一番后羞愧地散了。又过一天,老太爷死了,临死之前他醒悟了,同意觉慧等年轻人接收新思想了,但是已经太迟了。死得最令人悲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爷死后,封建的思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葬礼就办得充满封建色彩,这还不够,长孙媳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太太们说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就会有“血光之灾”。因此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之后瑞珏难产,却不能与觉新相见,她在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含恨离开人世。

这是四个杯具,虽然发生在了几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的身上,但是却都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梅和瑞珏都是觉新以前爱过的女生,而她们也都是封建主义的悲哀,她们同觉新一样,太软弱了,对于别人说的,哪怕自我知道是错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我心里,只会服从,不会反抗,他们的所谓“作揖主义”哲学纯粹是给在封建社会白白做出牺牲。高老太爷在临死之前能够醒悟也称得上是一种庆幸吧,但是他醒悟地太迟了,没有任何的好处和价值,根本不能给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带来丝毫的改变。而鸣凤,她与常人不一样,她性格刚烈,虽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牺牲,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封建主义)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宁死也不屈服于封建主义,至少她死得不窝囊。总之,封建社会给人们的痛苦远不只这些,因此年轻人才要推翻这个社会,让人们看到新社会、新生活的期望。

巴金《家》读后感篇2

我开始了解巴老,源于他的《鸟的天堂》。那时的我,上小学四年级。望着语文教科书上那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插图,便幻想着自己是一只会飞的小鸟,我的家,就在远方小岛的那棵大树上。那时对巴老的印象,现在想来,更多的是快乐无忧,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岂不乐哉?

然而,当我读了《随想录》,我的心里多了几份沉重。我是读巴老的文章长大的,知道《随想录》是他的暮年之作。在这里,积蓄了他一生的感悟,我也在字里行间中感悟着,使自己的心渐渐成熟。以下是我读完《随想录》第一集的所感所想。

《随想录》总结了x的历史教训,挖掘了知识分子的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革命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学界誉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巴金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我认为,巴金之所以被誉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良心”,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另一方面是对他自身而言。

经过x浩劫,他开始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开始对自己进行解剖,进行反省。他发觉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自己的理想,一味地想自保,一味地依顺,他曾无实在根据地批判过人,而在心灵上倍受煎熬。所有的一切,他把所有的一切看做体内的脓血,势必除之而后快,以免毒害全身,病入膏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在呼唤着自己的良心,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视笔如刀,一下一下割自己的心,他感到了剧痛,但他没有放弃,于是每片每页满是血迹,但更多的却是十年创伤的脓血。

我不禁惊叹,一位文字老人,在服用是非颠倒的一剂毒药之后,是怎样的挣扎过来的?面对自己的虚伪,他没有选择继续,而是选择了自己的良心,真诚地忏悔着,仿佛在将自己的灵魂示众,耐心地听取世人的指点。因此,对他自身而言,他是对得起良心的。

至于我说:“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是我在读《随想录》时自始至终最强烈的感受。

在我的印象中,我所读的前30篇没有一篇是不提“读者”二字的。这也使我有理由相信,我是理解巴老的。这并不是说我狂妄自大,而是在说明,巴老把一切献给了读者,难到我会选择不理不睬?!

巴金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表示对读者的歉意。《随想录》后记中有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我在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们讲真话。”“虽然收在这里面的是‘随想’,它们却都是自己‘想过’之后写出来的,我愿意为它们负责。”多么可爱的世纪老人,他在为自己的过去还债,多么慈祥的世纪老人,他在病魔的折磨下,用颤抖的笔尖书写了什么是真正的“良心”,又是多么令人心疼的世纪老人啊!

无论是对读者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巴老无疑是我们的榜样。但现实生活中,情况却不容乐观。现在不少所谓的“作家”,将文字作为名利的符号,用发行量、销售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可怜的人们都去争相抢购。浮燥的人们,浮燥的行为,浮躁的社会。

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在现实中,对文学名著的冷落,对言情八卦书的痴迷仿佛一场文学瘟疫席卷文化市场,什么“快餐文化”,什么“速冻时代”,不得不让我们寒心。

还记得《随想录》连载不到十几篇,便遭香港大学生的强烈抗议。原因是他们反对巴老要让人们牢记“x”,他们要让人们忘记在我们国土上发生的那些事情。然而,巴老选择继续,因为他不想让人否认它们的存在,不想让人们把这史无前例的“浩劫”看做遥远的梦,希望国人有法国人正视过去的坦然(我想他在参观伊夫堡时曾想过吧。)为何他的愿望如此强烈?我想这来自于苦难的经历,“只有经历了接连不断的x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十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自己应当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巴金《家》读后感篇3

“命运”这个词,我们可以轻松用笔在几秒钟之内写完,而真正的意义,却要用一生去诠释。我固然相信“人定胜天”这个说法,但是很多时候,人力在命运面前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于每一次的挣扎却是推向更深的深渊的魔手。

他们,是家的一部分;他们,进行着爱与恨、情与理的冲突;他们,或压抑,或挣扎,或抗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奏着生命之歌。

《家》给我们塑造了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接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最让我同情的不是投湖自尽的鸣凤,也不是守寡病死的梅芬,而是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的觉新。他爱着一个人,却同另一个人结婚生子;而后陪着与自己相守的人,又放不下爱着那个人。从始至终,除了最初他和梅芬的那些相处,我看不到他真实的灵魂。不是不想逃,不是不想任性,不是不想挣扎,只是身份将他压在了无形的五指山下,所以,他不能。觉慧口口声声称他的哥哥为“无反抗主义者”,却不知大哥注定是十字路口上最艰难的徘徊者,时代的牺牲者,他上承高老太爷的威严,下启羡慕着觉慧的勇敢与追求。如果他处在觉民觉慧的位置,他断不会再这样压抑着自己。他很清楚地明白若自己放下了这些担子,这个腐烂、溃败的封建大家庭只有走向灭亡的道路了,这对一个骨子里还很传统,舍弃不了“大家”的男人是无法容忍的。于是他选择放弃自己的幸福,埋葬自己的感情去成全这个家庭。我们没有权利去批判他的选择是对是错,只能说这个看似可以选择的题目,其实只有一个选项。最终,他只能将自己的愿景寄托于觉慧,希望他享受不到的可以由自己的弟弟去领略,这不是他的放弃,恰是他的希望,让别人替自己幸福也是一种无奈的幸福。

这是一个默默承受,不懂反抗的人,那么反抗的人有什么结果呢?

作为高府丫鬟的鸣凤用死亡控诉了这个吃人的封建的社会。最初,她以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爱着高高在上的觉慧,她不求相守,只愿可以一直远远望着,不奢求,不指望能进一步靠近,出乎意料的是觉慧竟也爱着她。看似毫不费力就可以满足的愿望,鸣凤却不能,因为她只是一个丫鬟,丫鬟没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权利,从被主人买下的时候开始,她就没有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只是她太晚才看清。鸣凤久久等着希望的火光,她单纯的以为和覚慧的爱情可以改变她的命运,仍摆不脱命运的安排,她被要求嫁给一个老头子,尽管她怎样恳求,也逃不了,绝望中她只能选择长眠地下。湖水成了她的最终归宿,这是一个悲剧,也是美好的结局,没有屈服,而是自已选择归宿这就是很勇敢的,在那个年代来说。觉慧开始让我认为他是爱着鸣凤的,而后我越来越怀疑,那是爱吗?有那种爱,即使爱的人死了,却只有叹息,而没有多少悲痛表现的吗?我本以为在鸣凤死后,觉慧会哭天抢地,甚至于撕心裂肺的“殉情”,哪知他会那么淡定,然后渐渐淡忘,又去追逐自由。其实这只是一种小青年的反抗心理吧,不想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一种新鲜的感情,并非什么爱。只可怜了鸣凤,死心塌地换来一场空。悲哉!

小说中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向我们控诉着封建礼教对人生活的残骸,想说不能说,想爱不能爱,有的是无止境的约束和看不到光明的未来,不挣扎不甘心,挣扎了又是徒劳,怎样都是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就一个字可以形容——难。

  • 下一篇:家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
    上一篇:值得珍惜高二作文(精选5篇)
    相关文章
    1. 铁道飞虎读后感1000字(精选10篇)

      铁道飞虎读后感 篇1成龙的这部《铁道飞虎》讲的即是很往常的一件事。并且在他的影片里,渴望有英豪主义,一直都是贯穿一直的。丁晟拍完真人真事改编的《挽救吾先生》,这次改编..

      daniel 0 2023-05-13 10:54:43

    2. 长津湖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

      长津湖读后感 篇1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将于9月30日全国公映,截至9月25日,该片预售票房已经突破5000万元,是国庆档预售成绩最好的电影。9月25日,《长津湖》在北京举办首映..

      daniel 0 2023-05-13 09:36:50

    3. 人生读后感高考满分800字作文(精选

      人生读后感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篇1路遥的小说读起来总是那么苦涩、艰难、悲苦和凄凉,也许在那个艰苦、贫瘠、混乱、动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举步维艰、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败于现..

      daniel 0 2023-05-13 09:27:00

    4. 活法读后感七年级作文600字(精选7

      活法读后感七年级作文600字篇1寒假期间,我读了《活法》这本书,书中讲述了稻盛和夫对生活的各种想法。读了之后,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到的“人生方程式”让我印象深刻。稻盛和夫..

      daniel 0 2023-05-13 07:52:17

    5. 最新茶花女读后感(精选3篇)

      最新茶花女读后感(篇1今天,爸爸从书店里买来一本书,书名叫《茶花女》。我一见到有书,就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把书带到书房里开始阅读了。这本书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哥吉耶姑娘,是..

      daniel 0 2023-05-13 04:24:27

    6. 《草房子》读后感500字五年级作文(

      《草房子》读后感500字五年级作文篇1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书的名字叫《草房子》。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桑桑刻骨铭心的小学6年级的生活。故事中,有他的小伙伴陆鹤、纸月、杜小..

      daniel 0 2023-05-13 04:12:27

    7. 高二致家长的一封信作文(精选6篇)

      高二致家长的一封信作文篇1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目前学校工作已近期末,学生寒假即将来临。为了使学生拥有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假期,为了给高二..

      daniel 0 2023-05-13 04:12:16

    8. 《草房子》读后感500字优秀(精选5

      《草房子》读后感500字篇1读书的体会,读书的记忆,读书的收获,汇成了我脑海中最珍贵的关于读书的记忆。下课了,同学们又围在一起神聊,“喂,你看过《草房子》吗,这书太好看了,你知道..

      daniel 0 2023-05-13 03:17:50

    9. 端午粽子的作文400字精选5篇

        端午粽子香作文400字 篇1  马上就要过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五月五”前我家都要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大姐早早就准备好包粽

      栏目名称:初中作文 0 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