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观后感(整理10篇)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
上海嘉定博物馆是一座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古北路327号。这个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博大精深。
进入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风建筑,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进入博物馆内部,文物陈列室里展示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展品,例如陈列着典型的中国民居“四合院”、传统的木雕、泥塑、剪纸、布艺等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博物馆还设有多个主题展厅,如“嘉定历史文化陈列室”、“民俗民风展厅”等等。这些展厅通过丰富的展示手段,例如图片、视频、声音等等,生动地再现了嘉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观展之余,我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
此外,博物馆还配有专业的讲解员,他们耐心且深入地向游客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上海嘉定博物馆的参观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文化之旅,让我更加爱国爱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也更加愿意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2
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历时三个多小时,勉强看完。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身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身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可是,当我们仔细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时,我们会吃惊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却也有着令人诧异的遗憾!
也许,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一壶的”。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细细的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们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骄人的成就。整个上海博物馆,没能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佳绩,所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我想,也许国内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吧。为什么他们没有能在其他方面创造出可以与以上领域相媲美的奇迹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到底是谁束缚了我们伟大祖先的思想?是谁导致了我们有极少的机会学习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权、桎梏思想的酷刑,还有什么?孔子、李斯、秦始皇、汉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学、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狱。这所有的一切,湮没了我们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们祖先在其他领域的开拓机遇。所有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缚着。光宗耀祖、身世显赫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动力。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这么一想,我们会猛然发觉,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大多却是娱玩观赏之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伟大的发明,开创性的理论,泽被万世的思想,却少之又少。就连我们引为为豪的四大发明也只能称得上是工艺发明,最多可以认为是技术创造,却也不是科学史上划时代之作。
由此可见,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重视程度,和一个社会的'风气,以及人们由此形成的思维习惯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从汉代的开始接触火药,到唐代在战场上的牛刀小试,再到明清时代在军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间竟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时间。而在西方,同一样东西却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重视和发展,以至于后来利用中国人传给他们的火药做成了自身的坚船利炮,把一个泱泱大国打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火药仅仅是中国古代所有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那,是什么阻止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诚然,不是我们的祖先比外国人的祖先笨,而是因为他们早已被那些所谓的“正途”思想束缚的寸步难行。
也许,没有必要为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过于自豪。过长的发展历史也许是一种不幸,始终被一种阻碍先进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统治是这种不幸降临的源头。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因此,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身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但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3
今天晴空万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决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馆之一——上海博物馆参观。
排了将近一个小时队伍,我们进入了博物馆,整个馆分四层,我们决定先上四楼,依次走下来参观。
在四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硬币馆,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纸币、刀币,还有金、银、铜、铝锭等。馆内大型电视机向我们介绍了古代硬币发展的历史。
然后我们又去了古代家居馆,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这些家具几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名贵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贵,而且工艺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师的灵巧手艺。
第三层是书法馆和绘画馆等,我们先去参观书法,那里的字写得非常好,粗细大小均匀,一个个字好象被写活了似的;绘画馆里展示的名师画,有牧童放牧图、荷花图,还有一幅超长的“清明上河图”,每幅图都画得非常精细,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美丽的画卷之中。后来,我们又去了二楼的陶瓷文化馆和一楼的青铜馆、雕塑馆。
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又增长了许多知识,真令我兴奋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4
“哇!这么长的队伍,什么时候能排到啊?”我无奈地对父母说。终于等了恍如“七七四十九天”,我们来到队伍最前,根据计划直奔四楼。
嘻嘻,我们计划的不错,四楼人少。首先我和爸爸妈妈参观的是钱币馆。这些钱币都是古代的,包括公元前,三国时期,唐、宋、元、明、清等古时候朝代所使用。别看我们现在的硬币是完整的圆,纸币很新,和古代钱币区别大着呢!我走进展馆,第一个看到的钱币是——长方形的,扁扁平平,还参差不齐!嗯…下面的'几个钱币准会让你大吃一惊:
蚁鼻钱:名字有趣吧?经过我仔细观察,发现它模样很小,像一个小贝壳那么大,中间刻有“贝”、“君”等阴文。因为它像一只小蚂蚁歇在人的鼻子上而得名,是楚国用的钱币。
马蹄金:这是一个用全金打造的马蹄形的货币。如果让马穿上这“马蹄”,那该多神气啊!
贞祐宝券五贯钞版:这种钱币名字很长,表面也很大,长约20厘米,宽大约15厘米,就厚度也有1厘米。说来也真奇怪,古代人提得动这么重的“钱”吗?往展馆里面走,这些钱币就越来越接近现代了,也慢慢成形了。大小各异,奇形怪状,样品琳琅满目,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时间像水流一样迅速流逝着,钱币馆也在不知不觉中参观完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书法馆,玉器馆,雕塑馆……其中我最赞叹不绝的便是书法馆。瞧哪些书法家写的字,有些龙飞凤舞,有些小巧玲珑,还有些铁画银钩。这个展馆的展品并不多,却给我了一个启示:这些名人能写出一手好字,是要从小苦练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
啊,参观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再回头一看那5个金字,它们仿佛在和我述说着古人的生活呢!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5
今天,我去参观了上海汽车博物馆。博物馆的展示面积约10000平方米,分为历史观、珍藏馆和探索馆,整个展馆陈列了各式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
我们先来到了一楼的历史观,在那里我看到了最早的车,他们基本都是木头做的。比如一列木头小火车,它全身呈桔黄色,车头后面的车厢上,“背”着一个木桶;再比如说一辆四轮老爷车,它的轮子也是用木头做的,左上角有一个喇叭,右上角是一个方向盘。一辆辆车子仿佛让我们回到了过去。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慢慢地把木头替换成了钢铁,使车身更加坚固;轮子变成了橡胶,使汽车行驶更加平稳;座位都包上了沙发一样的皮,使乘坐更加舒适……
我还看到,许多汽车的车头上有各种各样的'雕刻装饰,有的像一头飞快奔跑的猎豹,有的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二楼的珍藏馆,这里集中展示了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典车型及一系列加油设备,生活用具,生动体现了人类社会与现代汽车割不断的亲密联系,带领我们领略了时间留下的痕迹,科技与艺术的光芒。从1890年的凯曼马车到1921年的劳斯莱斯,从1906年的凯迪拉克到1974年国产红旗,一辆辆珍贵的汽车仿佛正在向我们述说着一段段流经岁月,汽车传奇。
最吸引我的要数那辆1970年的红色玛莎拉蒂跑车了,它的外观十分霸气,最高时速可达248公里每小时,是当时无可替代的超级跑车。
最后,我们徒步来到了三楼的探索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汽车的内部构造。原来,平时我看到的光滑外表,里面是那么复杂。每一个零件,好像汽车的经脉,围绕在周围,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在门口合了一张影,然后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汽车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6
休息,百无聊懒,感觉好无趣!女儿提议:带我们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看看。有孩子们请客,我当然高兴!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地铁13号线,它特意建立了一个站点,并设有多个出口,给予前往观光游览的人们提供了快速而又便捷的绿色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30元,人好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也有许多是中国各地来的参观者。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了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超大无比的大恐龙一下进入眼帘,那仿真模拟的深沉高亢的声音在整个空间回荡,似乎一下子把观光的`人们拉回到了很久很久几万年前......
展厅里还有许许多多动物的标本:金丝猴、大熊猫、金钱豹、虎、亚洲象、梅花鹿、羚牛、扬子鳄、白鲟、狮子、长颈鹿、袋鼠还有恐龙蛋等等,那动态十足的摸样,栩栩如生。
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绵延至今40亿年,谁也不能窥其全貌。全球的生物星罗棋布,编辑海洋、天空、陆地,谁也无法令它们聚首。今天,古今生物跨越时空,济济一堂,如同生活明的长河汇聚凝结一瞬。一件件的珍贵的标本待给我生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多彩,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生命是什么?浩瀚精深的宇宙又是什么?你可以在这别有洞天的博物馆里找寻,追溯,甚至可以亲身体念遨游星空的感受与美轮美奂的奇异过程。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各场馆错落有致,是根本看不过来的,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参观的人流还络绎不绝进入。
上海博物馆的参观之旅是集视觉、听觉、触觉的自然科学的一次盛宴。她让我获得了不少新的知识,也让我经历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7
星期天,我们嘉兴晚报小记者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
一大早,我们先来到教室等带队老师的到来。老师来后,我们排好队坐上大巴车,踏上了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旅程。在大巴车上,我感觉很是无聊。我东瞅瞅,西望望,想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我看到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吃东西,还有的在玩电子游戏……。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上海自然博物馆。我像是被关了多年后终于获救的“犯人”兴奋的从大巴车上“冲”下来。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觉和坐大巴车的感觉截然相反。博物馆里好玩,有趣,关键是可以学到许多新知识,仿佛给大脑又可打开一个新的关卡;而坐大巴车很无聊、没劲。
从大巴车上下来后,导游给我们先介绍了一些博物馆的外部特征及参观时的注意事项,然后我们的参观之旅就真正开始了。
我们首先参观了“起源之谜”展区。这里有许多发明家发明的望远镜,显微镜展品,还有很多关于地球是怎么出现的,宇宙是什么,生命是怎么出现的,等等只是信息。穿过“起源之谜”展区,我们来到了“生命长河”展区。这里有许许多多动物标本,有熊、狼、鸟类、猴子…….,但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恐龙。只见一只巨大的蜿龙吊在半空中,摇晃着又长又粗的脖子在那叫着。看完这些标本,我们来到了有蛇、蜥蜴、蝴蝶、水母的地方。那些蛇和蜥蜴就像死了一样静静地趴在地上;鱼和水母很有趣,鱼儿们摇晃着尾巴,一会儿在珊瑚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在水里打闹、玩耍。看完这些,导游将我们领到“生存智慧”展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小动物们的聪明才智。比如,一只小鸟为了吃到躲在树洞里的小虫子,会找一根带杈的数值将小虫子捅出来;兰花螳螂为了躲避天敌,会将自己伪装成兰花的颜色……。看到这些我们小记者们都赞不绝口,议论纷纷,那场面热闹极了。再往前走,来到了“走进非洲”展区。这里有许多非洲的动物,大多数都是肉食动物。这里还有许多娱乐项目,但我最喜欢玩“点松果”游戏。由于时间不早了,我们看完“走进非洲”展区后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每个展区都非常有趣,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去参观。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8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9
本周的快乐活动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铁路博物馆。
走进这幢具有英式古典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大楼,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代表中国铁路百余年发展史各个阶段的800多件展品静静地诉说着或久远或现代的故事。
按照1876年建成通车的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曾经运行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先导号”1:1的仿制品、清光绪年间的火车时刻表、铁路早期用灯和铁路司机用表,一系列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让我们认识了时代的变迁。50年代火车小站行车室展区的“铁路员工”别提多逼真了,起初同学们还以为是真人扮的,走进一看才知道是蜡像----简直以假乱真。
最让大伙感兴趣的莫过于和谐号机车仿真操作台了,它可以模拟高速铁路运行周围的`环境声响,大家争相站上模拟平台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屏幕上火车转弯时,我在平台上感觉身体也跟着倾斜晃悠似的,真是身临其境。想想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火车一百多年前刚引进时,时速只有二三十公里,中国还不具备自行制造机车的能力,而如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铁时速已超过三百公里,早已是今非昔比。相信等我们这一代长大、掌握更先进的科学知识后,中国铁路的发展会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0
昨天,上海虽然下着雨,但也没有阻挡我和孩子们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步伐。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延安东路,是坐北朝南6层英国古典风格的建筑,馆名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书写的。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共有24万余件标本藏品。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还有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
一楼:古动物史。二楼:古生物进化史、古人类、古尸。三楼:无脊椎动物、鱼类。四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整个陈列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反映生物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动物界门,纲,目的代表物种,并配有各种生态景观环境,科学展示了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形象反映了它们的栖息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许多为我国的特产和一二级的保护动物。
在古动物史陈列厅展出的一百多件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中央的合川马门溪龙和黄河古象:前者身长22米,肩高3.5米,体重几十吨,发掘于四川合川县,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后者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就有3米长,发掘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也是古兽中的庞然大物。此外,还有许氏禄丰龙、多棘沱江龙、魏氏准噶尔翼龙、恐龙蛋、恐龙脚印、玄武蛙、鱼龙、雷兽、巨犀等古动物化石。
这里展示了从地层中挖掘出的古代动物化石。阐明了动物的起源和发展,兴盛和衰亡。恐龙,古象都是已经绝灭了的动物,千百万年过去了,在地层中留下的仅仅是它们的化石,这些化石犹如特殊的文字,向我们叙述着远在人类出现之前的亿万年内动物演化的生动故事。
对从来没有参观过自然博物馆的孩子们来说,恐龙还是有足够的震撼力的。刚步入大展厅时,由于里面灯火昏暗,面对大大的恐龙骨架,孩子们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也许是惊叹于它们的庞大。
现代动物陈列共有展品2千多件,其中有的还是中国特产动物,也有不少外国珍稀动物。并配有生态景观衬托。在陈列标本中,有大珠母贝、大鲵、扬子鳄、东北虎、白鳍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外国珍稀动物,如高脚蟹、极乐鸟、美洲狮、鸸鹋、沙袋鼠等。
古人类史陈列展品3百多件,展示了人由古猿的进化历程,人类社会是由猿群发展而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色的人种的区别,形成了人类的原始社会,以及贫富两极分化,阶级产生,原始社会瓦解的进程,从最原始人到现代人的300多万年历史,这里还有许多不同人种的塑像。
今天也许是因为下雨,来这里参观的人不多,多是学生、三口之家,几十张的照片,还没有把自然博物馆扫了个遍,可惜电池没电了,备用电池忘了没带,真是遗憾!
馆内张贴了一些关于博物馆的介绍,我的总体感觉是:展品标本都是50,60年代制作的,陈旧僵硬,展柜不密封,很多标本上都是灰。介绍文字因为年代久远颜色都淡了,好多还是手写的。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樟脑味道。因为下着雨,好多展室开着窗,亦有的展室,吊扇加立式空调调节温度,总的来说这样一个博物馆看上去比较陈旧,是应该全面整修了,是应该搬迁了,和大上海的形象完全不搭调。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