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作文(整理8篇)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1
今天早晨我翻日历的时候,发现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很好奇,便问妈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妈妈便给我讲起了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曲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禅房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妈妈的故事讲得真精彩啊!我听得入了迷,原来端午节就是这样来的。我盼望着它快点到来。因为我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2
端午节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从名称、内容到象征意义都发生过很大变化。在不同的时代端午有过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端五、重午、重五、端阳、天中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娃娃节、五月节等。到了汉晋之际,人们才把凭吊屈原与端午节结合起来,赋予了这个节日更多的文化意义和爱国意义,并给予了竞渡和吃粽子等文化习俗丰富的'内涵和想象力。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3
每当我看见粽子,就会想起那个难忘的端午节。
每每想起在去年那个晚上,我激动地睡不着觉。我对姥姥说:“姥姥我想吃粽子了。”可姥姥说:“现在是晚上12:00啊,我现在没有食材做不了啊!”我说:“姥姥我想了个好办法咱们拿粘土做吧,”姥姥说:“好呀!”于是我们俩拿出来五彩缤纷的粘土,说完我们就开始了,姥姥先把白色的粘土揉成一个小三角形,再把绿色的粘土揉成叶子型,把它裹在上面,我和姥姥为了小粽子可爱,然后又在他的身上安了两只小眼睛和一只小嘴巴,那樱桃般可爱的小嘴巴,好像正冲着我和姥姥微笑呢。有的像铃铛、有的像小汤圆、有的.还像小饺子、有的像小兔子、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精致可爱。我们俩个做的特别特别的开心,夜晚的窗外一直回荡着我们欢声笑语。”那天晚上我们玩到星星都睡着了,才想起了困意。
第二天,天刚蒙蒙头,天边露出鱼肚白了,我从床上跳起来,拿着昨晚和姥姥一起做的粽子给大家看,大家都说好看、漂亮,只听姥姥大声说粽子好啦,马上吃粽子啦!我开心的像兔子一样欢快地跑到姥姥的跟前,姥姥打开锅盖,我一看见粽子,哇塞!太香了,就在这时满屋飘香着粽子香甜的味道,谁闻见谁流口水。
粽子因为开花而开心,树因为长出了小叶子而开心,而我因为有个爱我的姥姥,爱我的家人而开心。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4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关于它,还又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有一个正面临亡国之难的'国王—楚王,它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对策,屈原是国王非常重视的一个大臣,他想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法,而国王觉得不妥,另一个大臣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国王连连点头称赞,并赏了那个大臣,但屈原却说不行,屈原要和国王争议,不料,国王却把屈原逐出了这个地方。
果然,楚国灭亡了。屈原见自己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他一气之下,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进汨罗江自尽了。
听说屈原投江,沿岸的老百姓纷纷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人们回来后,只见屈原夫人独自立在江岸上,双手捧着一个竹筒,大家都过来安慰她,屈原夫人平静的说:‘我想,先生活在这个世上,忧愁太深了,这清清的汨罗江水或许能冲走他的忧愁,就让他去吧,先生最爱吃糯米蒸饭,我这就给他献上。’说着,将糯米蒸饭投进了汨罗江。
千百年来,人们忘不了忧国忧民的屈原,于是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系五彩绳,赛龙舟以纪念屈原。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5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
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后来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后来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希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来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6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7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热闹的春节,追悼亲人的清明节,纪念爱国诗人的端午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在这些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
在农历五月初一,大人们都会先在门楣上挂艾叶、昌蒲,这些可以驱赶蚊虫,而且还要喝雄黄酒,防病防灾,大人们还会去采摘粽叶洗、浸,还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红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着是包粽子,在我们家里,奶奶包粽子包得最好。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说:“在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楚国的`楚怀王昏庸无能。屈原建议他富国强军,举贤授能,而楚怀王却听信小人谗言,把屈原削职流放,屈原在京都听有人说秦国把楚国攻破了,屈原听自己的国家被别的国家占领,悲痛万分,他就抱着一块石头投江自尽了。人们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尽后,就把叶子包着糯米投到江里去,让那些鱼虾吃饱,不要咬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要吃粽子的原因了。”奶奶说完,我恍然大悟。
粽子包好了,煮粽子也是门绝活,锅里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粽子的时候还要醮白糖,这样才不容易坏肚子。
吃饱喝足,我们一起去看赛龙舟。赛龙舟同样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赛龙舟主要是为了驱赶水中邪灵,让屈原的灵魂归到故里。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个盛大的节日,在端午节里,我们大家都开开心心,天空弥漫着欢笑声。
端午节由来作文篇8
有人说端午是一个“毒日”,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呢?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呢”?
5月5日是“恶月恶日”。因为天气很恶劣,很多地方特别干燥,蚊子也很多。一被蚊子叮到,每天都很难受,容易治疫病,所以人们普遍认为5月是一个“毒月”,五日是“恶日”。5月5日这一天更被认为“恶月恶日”。历史上我们最熟知的跟端午相关的事迹有很多,比如“屈原、伍子胥、曹娥跳入江中”等等。
“恶月恶日”的五月初五,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变化,一句“端午安康”是在人人自危时刻最温暖的祝福。所以古代中国人在端午这天用箭射击图上的'五毒,我打不死你,还吓不死你吗?采菖蒲艾草,向自然借来力量保护身体,采雄黄凭智慧加工药物驱散毒虫。配香包以巧思创造美物,解决各种问题。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凶险的“恶月”过成了安康的“端午”。
用一条龙舟,连起多少雄心,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图腾。用一个粽子包容世间种种变化,今天看到的粽子都是五花八门的。
我们通过粽子,保存以身报国的英雄故事;我们通过赛龙舟共同争取一个目标;我们通过喝雄黄酒,挂菖蒲,将经验应用于一次次的危机,这就是端午的力量。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古老的中国已有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流传千古”……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