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字文化

daniel 0 2024-12-09

如今,一提起“格”字,一些高频的词汇会在脑海中闪现,譬如:性格,风格,品格,人格。其实,“格”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追根溯源,它的源流又在哪里呢?

《礼记.大学》里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古人常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而格物是学习的首要任务。没有它为根基,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那么怎么理解格物的含义呢?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对此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有些见解甚至大相径庭。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格物的本义呢?要想了解它的源流,有个务实的方法。我们可以罗列出当下生活中含有“格”的高频词汇,顺着溪流而上,就能找到源流了。现在的小学生用来练字的方格本的个最好的例证。字必须写在格子里,写出来就“出格”了。按照字体要求和规范写,那就“合格”了,反之则“不合格”。由此可见“格”用来区分的,引申为“标准”、“规格”和“条例”。

根据它的偏旁,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格,木长貌。也就是说,木条长长的样貌就是“格”最初的样子。后来,人们发现: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有了这个发现,人们把格的作用发扬光大了。中医药铺里,人们装了一层层的格,把不同的药材放进去,用以区分;装饰窗子时,不同的窗格间雕刻了不同的窗花,看起来与众不同;练字的时候,字帖是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当人们发现“格”的妙处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人们把颁布的新的法律条文称之为“新格”;把作战时防御的栅栏称为“战格”,把打破常规叫做“不拘一格”;把箭靶中心称之为“格的”;把良好的道德品质称之为“品格”;把气度不凡称之为“格量”,把对人对事、对人等方面的心里特征称之为“人格”。

由上可见,使用格的过程就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就像前文提到了,物格而后知至。其实,古人的格物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一开始,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即那个“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时代。后来古人发现自然界千变万化,隐藏着不同的规律。通过逐步的探索,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越来越细化了,最终学会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格,度也”。格就是区分,掌握好格物、格人的区分度,我们就会变得明事理,而且明察秋毫。这都是学问,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揣摩,恰如《红楼梦》里面所说的“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察皆学问”。

  • 下一篇:中秋节周记(整理10篇)
    上一篇:少年担当
    相关文章
    1.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

      栏目名称:热门作文 0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