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观后感(整理10篇)
1919观后感篇1
“1919”,这是个屈辱的一年,也是个悲壮的一年。在那个原本就不公平的会议上,和会的失败似乎早已形成定局,山东的主权无法收回,却要转让给日本,这让我体会到了弱国外交的悲哀,无奈代表团只能以拒绝签字的方式结束。但是以顾维钧,肖克俭为代表的中国人所表现的爱国精神是不屈的,是无畏的,同样这也代表了四万万中国人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更加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绝不让历史重演!
1919观后感篇2
展望未来,了解过去,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听着影片中激情澎湃的的演讲,看着一位位愤怒的.国人,仿佛穿越时空般进入了那段时间,随着他们悲,跟着他们怒,想让他们所求所皆得所愿。看完这部影片,让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是最基本的底线。我们以爱国为荣,传承爱国精神,从自身开始,以自己为中心影响其他人。让爱国的种子发芽,成长。
1919观后感篇3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还能听得到那一声声动魄的呐喊与口?蓦然转身的那一瞬,是否还能看得见天边那一抹如烈火燃烧般的残阳?母亲啊!多少次,多少次辗转于灾难与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伤痕累累地站了起来,因为你有一群勇敢的儿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的儿女!是他们一次次地将中国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他们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震撼着整个世界,一个个坚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躯共同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与骄傲!
勇敢、坚定、不屈、奋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国魂。
当历史的'车轮辗过1919年的时候,巴黎和会的谈判桌前,英、法、美等国家不顾及身为战胜国的中国的利益,在《凡尔赛和约》中,竟决定将本应属于中国山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一经传出,中国愤然了,中华儿女愤然了,如此怎能受?而北洋的软弱更是令所有国人感到!
巴黎广场上那团的烈火,燃起了中华的。“中国不能没有山东,一如不能没有耶撒冷!”
于是,一幅幅街头,强烈要求中国在和约上签字!“为争,内惩”,“在和约上签字”,“还我青岛”……在中国学生的带动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纷纷街头,加入了中华的运动中,出现了工人、学生、商人的“三罢”运动,将整个运动推进了!最终,迫于压力的中国北洋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对说出了“不”!
这种种举动,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坚强、勇敢的一面,中国凭借着与决心向说“不”,中国,不会被摧毁,中华儿女也不会低头,这是不会被改变的,即使在面前,也从不!
在声声的奋喊中,体现出了中华儿女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中国是自尊的、自强的,中国的领土不是任凭谁宰割的,中华儿女是永远不会的!
1919年已被岁月铸成历史,但5月4日,这个会让我们铭记一生的日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磨灭,五四,将如一棵常青树,深深驻扎于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顽强、勇敢、坚定不屈,这就是国魂,永远不会改变!
1919观后感篇4
《我的1919》是一部独特而极富魅力的影片,早在学校组织红色观影前,我早已观赏过数次。他讲述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故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等人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这是在近代国际外交风云中,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尽管这声音确实微弱单薄,但是在我看来意义深重,比日后很多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都更为响亮,毕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长达80年间中国外交官以及身后的广大中国人民第一次挺起脊梁。
其实重要的不是电影中事件发生的年代,而是事件所讲述的`年代。任何被突然回忆起而又得到广泛传颂的历史在本质上都应该被看做是当代史。《我的1919》具有一种广泛的国际现代化视野,是在“冷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国策的必然产物,适应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全面融入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他代表了面对当前纷纭多变的世界发展格局中中国人民的心声:中华民族尊重世界各个民族,也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在任何时候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绝不屈从于任何霸权主义。
1919观后感篇5
不久之前,在德育基础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我的1919。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巴黎和会时期,我国北洋政府的时任外交官顾维钧、陆徽祥等为了争取祖国东北的合法权益而所做出的鲜为人知的艰辛努力。
看完这部电影后,它所留给我印象最深感受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的话那么一个是心寒,一个是震撼。
1919年,从国家这个大背景上也能推断出小至个人的生活经历。当时的北洋政府头子袁世凯一心只想当皇帝,并为此早已和协约国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把当时生活悲惨的老百姓更是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全国一片哀鸣。好不容易等来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而参加的巴黎和会,可结果呢,中国不仅没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反而又将落入日本之手!作为一个富有强烈爱国之心而有才华横溢的年轻外交官,顾维钧当然不会听之任之,只会倾尽其所能来维护祖国的利益。但让人可悲的是当他运用其过人的机智与学识在与日本代表的辩论中大获其胜并赢得会议全场的热烈掌声后,面对的却是胆小怕事的同事们的非难。和这样的人共事已经够心寒的了,可更让他心神俱碎的是来自政府甚至是同胞们的责难!一面是自己艰辛的为国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而另一面却是自己政府发来的一封又一封的催签电报。终于这一切的一切让他的长辈陆徽祥彻底崩溃了,只好借出走来躲避,但顾维钧没有而且直至后来遭到同胞们的辱骂与挨打时他也没有选择逃避,独自的坚持着、坚持着……但我看出了他的心在滴血、愤怒在燃烧、从未有过的孤独也在侵蚀着他的心灵。可他最终都没有让这种种困难得逞,而是毅然对抗政府的命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看到这一幕时,激动的热泪早已盈满我的双眼。
以前的我曾一直坚信“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可看完这部影片后,更确切地说是看到少川(顾维钧自少川)作为一名外交官所展示出来的翩翩风采后我毫不犹豫地改变了我的观点在那样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弱国,如果按照“弱国无外交”的说法,哪顾维钧应该像以前的李鸿章和以后的何应钦一样,乖乖在帝国主义的威逼利诱下签字还谈什么我国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因为“弱国无外交”嘛。可让我震撼的是顾维钧没有,在同事们都在回避日本代表团的邀请时,他不仅独自扛起了这个任务,而且还聪明地利用怀表事件像猫戏老鼠般把日本代表狠狠地耍了一顿,并借此表明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欧洲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也因此应得了欧洲各国对中国山东权益的肯定。这怎么能说不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呢?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真正对帝国主义说“不!”
没有哪一个国家从一开始便是强盛的。虽然强国往往在外交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不是强国,但却努力为维护本国应得利益而奋斗的国家实体。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这样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这样的国家才具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动力!
说来可悲,要不是这部电影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在那样的年代里曾有过少川、肖克俭等等这样一群优秀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利益义无反顾地牺牲着自己的青春、才华甚至是生命,但从我知道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光辉形象将会永远地留在我的心里,借此也向所有为了人类高尚事业而奋斗的无名英雄们送上我最诚挚的敬意。
1919观后感篇6
感慨激昂地看完了电影《我的1919》,我的内心既悲痛又振奋。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调的巴黎和会逐渐拉开了帷幕。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派出了以陆征祥为首的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
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被恶意削减、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受严重威胁。中国代表团砥砺坚持、为国拼搏。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顾维钧。面对克列孟梭这只外交大老虎,他坚持原则、有一说一;面对日本代表牧野男爵,他慷慨激昂、义正言辞;面对国际压力,他心系祖国、毫不畏惧。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卓越的智慧以及深厚的爱国热情。
当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国人民顿时陷入沮丧和愤怒的情绪中。五月四日,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奋起反对,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他们将爱国主义热潮推向了高潮。
不仅仅是国内,还有远在法国巴黎的中国青年肖克简等人,他们带领爱国留学生和工人集会示威,反抗着巴黎和会中的不平等。
顾维钧等人面对如此不公平的环境,他们只能强忍屈辱,想着尽他们最大的努力进行外交斡旋。但是凶悍的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一切要求,修改不允、保留不允、声明又不允。中国代表团愤怒却无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弱国无外交”的悲痛。
面对列强的不断打击,肖克简等中国青年毫不畏惧,他们积极反抗、甘愿为国牺牲。我想,支撑着他们一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就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终,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签字时说到:“我是个软弱的人,我没有勇气去拒绝签字,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许我去签字。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收?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终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我想这和我们心中那为国捐躯、奋发图强、精诚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密不可分。
1919观后感篇7
影片讲述了中国外交团参加巴黎和会的外交全过程。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却不能享有战胜国应该取得的权利,这是对中国的无视,对世界和平的无视。中国代表团虽一再争取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但中国政府的软弱与各列强的联合敌对,中国最终事与愿违。
其实并没有哪一个国家从一开始便是强盛的。虽然强国往往在外交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不是强国,而是努力为维护本国应得利益而奋斗的国家实体。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这样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这样的国家才具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动力。作为有良知,有理想,有责任的新一代青年,传承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自身做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19观后感篇8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啊!一段血泪史,几多辛酸泪!
《我的1919》,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一次警钟长鸣,给我们以居安思危的训诫!
本片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电影《我的一九一九》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了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脯,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现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了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志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一颗再尖锐的沙砾,又怎么能敌过一块坚固而巨大的石头呢?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这样慷慨激昂而又字正辞严的话语又有什么用呢?充其量是赢来了让娜母女的支持。有用么?无奈啊!
实际上,不论何时,国家强则外交赢的真理都是不变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建国初期为什么饿着肚皮都要发展重工业,为什么坚苦卓绝都要研究原子弹氢弹,为什么排除万难都要钻探油气田。或者说为什么如今的朝鲜要发展核武器,为什么当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为的就是能在世界舞台上说一句有分量的话,为了能在这个地球上站稳脚跟,不致像鲁迅先生说的,被开除“球籍”啊!
请十三亿的中国人牢牢地记住吧: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
1919观后感篇9
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一战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公的顾惟钧参加巴黎和会的始末。影片末尾,顾维钧痛斥最高委员会不公,而拒绝在协约书上签字,随后拂袖而去,画面在这一刻定格。
我听到全场想起的掌声,经久不息。是啊,没有人不被这一画面打动,那个背影包含了太深的爱。可这份爱国之情掺杂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而愈发沉甸甸……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惟钧在会议上铿锵有力地甩出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的心声。试问,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愿意把自己国家的领土拱手让给别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愈发艰难地向前走着,一步一步,步履蹒跚,太多的屈辱混着血和泪的味道,砸在每个中国人的肩上。
然而,最高委员会还是决定牺牲掉中国的山东。此时,没有公平正义,有的只是利益。“弱国无外交”,代表团成员中有人吐出这几个字,却又压抑着多少辛酸屈辱,多少无奈。
在法国的华侨们愤怒了,他们在肖克俭的组织下抗议示威,高喊“还我山东”。美国总统威尔逊倚在窗前看到楼下示威的华侨们,说“从来没发现法国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因为此时每个在法的中国人都加入到了示威队伍中,为了国家的完整,他们带着一腔爱国热忱,无畏艰险地走到了一起。只是,示威换来了他们的头破血流,甚至牺牲生命,这当中又有多少无奈呢?
华侨门围住顾惟钧的车子,要求他保证不在协约书上签字。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的情况下,将顾惟钧围住殴打。画面上,顾惟钧的眼神——深深的'无奈,令人心痛。有谁愿意当历史的罪人呢?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呢?
顾惟钧没有签字。那一刻,忽然落泪了。因为感动,还有心疼。心疼爱着中国的每个中华儿女,有谁的爱没有被这种无奈打得湿淋淋呢?心疼那时的中国,在风雨中飘摇,多少辛酸,屈辱和血泪。
在结束“弱国无外交”局面的今天,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呢?不要忘掉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要让中国更强大”。
“要让中国更强大”,让我们带着这个梦想继续前行吧。
1919观后感篇10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的1919》。这部电影描绘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919年巴黎和会时的种种经历,以及他的好友肖克俭为了抗争列强给中国讨回正义而自焚的感人事件。
看完电影我不禁惊讶于顾维钧非凡的外交才能和肖克俭强烈的爱国思想。与此同时我也记住了一个历史性的年代-----1919年。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限;1919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顾维钧代表一个“弱国”去参加巴黎和会,他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能言善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权利。他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了正义,讨回了平等。他让所有人的眼睛都为之一亮,正因为他在和会上的正义之举才让中国挺起了胸脯,面对一切不公平说“不”。
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一个“弱国“即使作为战胜国也会遭到别人的蔑视,也不会拥有应得的东西。旧中国走上了一条曲折坎坷的路,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离梦想已经不远了!’’因为现在我们有领先的科研成果,现代化的工厂。可以说是一个强国了。这一切都是那些在和会上蔑视中国的人所想不到的。
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但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