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收集3篇)
对外传播范文篇1
一直以来仿佛都有这么一个现象:我们越是声嘶力竭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有多高大,外国人就越是不了解中国的国家形象形象。总结一下,中国对海外的传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传播的关键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伟大民族”,到本世纪前五年的“伟大复兴”,这两个“伟大”阶段总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中国”便由此流传。近五年来,中国调整了对外传播的策略,第三个阶段主打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本来是一个可以得满分的转型,但由于传播侧重的偏移,使得这个转型事倍功半。
试想一下,如果外国人向你征求一部最能体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作品,你会推荐什么?估计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的推荐《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如果是,那就说明你和我国近五年来传播转型的失败策略不谋而合。试问一下,《三国演义》是什么?这是一部充满了权谋斗争和阴险狡诈的作品,是一部描写“术”的作品。而《孙子兵法》更是从理论的角度告诉别人怎么去使用这些“术”。就连我国被翻译最多、近些年来被极力推崇的《红楼梦》,其中大部分的文字都在描绘着宅院中妻妾丫鬟勾心斗角。难道这些以“术”为核心的作品就能代表中国历史和文化吗?很可惜,我们这么传播了5年,并且可能一直被这么“误传播”下去。
我们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播的定位错误,在外国人心目中造就了那么一个怪物。2008年初,西方的媒体、学者或是演员,甚至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于奥运都持抵制态度。以前我一直都不明白,中国办奥运为什么国外民间会反对声一片?其实这正是先入为主的思想所导致的。长期以来国家形象被定位错误,导致中国被曲解为一个以“术”为核心神秘怪物,自私自利完全不顾他人利益。直到汶川地震这个形象才稍有改观。
谈到汶川地震,这是一场灾难,但在这场灾难的同时,它也揭示出了我们国家对外形象传播的正确方向,那就是“爱”。在汶川,有让学生先撤离地震现场的老师,也有不顾自己亲人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医生。在灾难的恐惧面前,我们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用“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地震过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突然发现,其实中国人并不冷漠,他们只是一个不愿意表达自己“爱”的民族,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爱”,他们的“爱”甚至超过了任何一个美国人。一个拥有如此“大爱”的民族,怎么会对世界产生威胁?一直到当年底,70%鼓吹“中国”的海外媒体失声了,因为我们把一个完整的中华文化和集体人格展现在其他民族面前。几乎所有海外学者都认为,2008年应该是中国对外关系最和谐的一年。
当然,这个“拨乱反正”的传播局面持续到了当年8月便戛然而止,我国国宝级大导演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以人海战术和高科技再一次展现了历史文化中的“术”,这是让人所扼腕叹息的。
对外传播范文篇2
经过一番酝酿,“曼丽新视野”栏目与读者见面了。“新”相对于旧而言,它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快速发展的中国每天留给世界的印象。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下,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她将如何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带来的新的挑战,如何形成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国际传播的思路、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读者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新闻与写作》的老朋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程曼丽教授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读、分析,给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对外传播(或外宣)是我国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任务主要由外宣媒体承担(包括单一外宣媒体和综合媒体的对外部、国际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增强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要求。中央级媒体据此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设定“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目标。这使对外传播开始由外宣媒体的孤军奋战转变为集优势兵力于一体的协同作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对中国而言,对外传播是“内”对“外”的传播,对世界而言,则无所谓内外,每个国家的信息传播都是国际传播或者全球传播的一部分,其信息的、媒介产品的推广以及国际舆论战的应对,都要在全球传播的大平台上经受检验。因此,无论我们怎么看,对外传播不是一种局部性的信息传播,而是与国家利益、国家形象紧密联系着的全局性的传播,是中国传播。
作为全球传播的一部分,中国传播需要整体性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
一、全球化视野
国内外学者关于“全球化”的争论虽然一直没有中断,“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个市场中,中国作用的日益增长、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正是今天的中国备受国际舆论关注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作为一个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发展中大国和世界瞩目的重要信息源,中国已经具备了在国际传播舞台上以大国主体身份信息、设置议程、引导国际舆论的条件。这客观上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在国际传播中的边缘化心态,在重大国际政治、经济议题中善于表达,形成话语优势;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注重现场,以我为主地报道新闻、发表评论,减少重大事件的转载、转播率。当然,参与国际传播或全球传播,就不能一厢情愿地自说自话,而应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改变传统观念浸润下主观色彩过重、宣传意味过浓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国传播的信誉度才能全面提升。
二、中华文化视野
在对外传播中,我国拥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资源优势,这就是由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影响圈。前者是指散居世界各地的4000万华人、华侨,后者是指历史上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包括日本、越南、韩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蒙古等等。这些国家的受众不一定懂汉语,对于中华文化却有着一种息息相通的感觉,接受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上个世纪末期中国电视剧《渴望》在越南、朝鲜播出时万人空巷,就说明了这一点。由于文化上的相同性或相近性,这两部分受众是我国对外传播最容易到达和最容易产生影响人群,应当成为最基本的受众群体。在对外传播中,我们应当了解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和差异化传播的目标,通过跨语言、跨(亚)文化的编码、解码,消除传播中的隔膜与障碍,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三、中国视野
对外传播范文篇3
【关键词】军事对外宣传;网络传播;主体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38-(2009)12-0033-02
一、军事对外宣传
学者刘祖遂、陈凤仪等认为,军队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向国外军民进行思想交流和思想争取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宣传工作,是我军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敌宣传、对台宣传和边境对外友好宣传。应当说军事对外宣传的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给军事对外宣传创造了大平台,必须强化“大外宣”的新观念。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宣传领域的边界区分,打破了内宣与外宣、一般外宣与军事外宣的界限,这要求我们把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互联”起来。对内宣传,要注意国际社会和国外受众可能会产生的连锁反应;对外宣传,也要考虑国内受众的思想情绪,从整体上预计和把握。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军事对外宣传就是指立足于国家和军队利益,结合受众信息需要,由军队负责领导和协调,运用先进传播手段,向国内外受众传播本国军事领域特定信息,从精神层面影响引导受众的活动。军事对外宣传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部分。
二、军事对外宣传的主体
1.军事对外宣传主体的定义。军事对外宣传主体就是军事对外宣传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军事对外宣传的实现依赖于宣传主体运用宣传媒介同宣传对象的结合。军事对外宣传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主体在这个结合过程中主动的、正确的行动。军事对外宣传的主体从广义上讲是指给国内外受众展现我军形象的群体,每一个军队工作者都可以充当军事对外宣传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专门从事军事对外宣传的人,具有我军“发言人”的特征。本文所研究的宣传主体主要是狭义上的宣传主体。
2.军事对外宣传主体的分类。军事对外宣传主体按其职责范围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对外宣传的决策、组织和管理人员。主要包括中央军委、国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以及各大单位的对外宣传机构和人员,他们主要是从宏观上对宣传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协助中央军委和总部对军事对外宣传工作进行管理。如,总参谋部、国防部的新闻事务局和总政宣传部对外宣传局。二是军事对外宣传活动的直接传播者。他们直接面向宣传对象进行传播活动,从事各类宣传品的生产和流通,工作范围面向国外或境外受众。如,国防部军事发言人、军事对外宣传媒体以及肩负外事任务的外事部队。
3.军事对外宣传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宣传主体一方面要代表国家、党和军队,对广大受众发言,同时,宣传主体又是一个由多种自我人格意识、社会人格意识、道德人格意识和知识观念意识组成的具体人;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宣传主体是代表我国和军队利益的一个群体,对于宣传主体来说,宣传活动是需要许多人协同配合才能进行的;宣传主体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特别是直接从事宣传信息传播的人,常常控制着宣传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受众对宣传信息的理解;宣传主体是政治活动家。
①对国防和军队高度负责的信念。军事对外宣传是国家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军队形象,关系到军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增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媒体客观展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情况,努力打破西方媒体妖魔化我军的图谋。
②懂得对外宣传的规律。军事对外宣传面对的是国内外受众,我们必须采用与世界通行的表达方式。
③熟练掌握宣传对象的语言。中国的外文军事媒体是国外受众获取直接的、权威的中国军事消息的来源。宣传主体运用宣传对象的语言在对外媒体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情况是达到对外宣传目标的前提条件。
④了解受众的文化习惯。对外宣传就要了解宣传受众的文化习惯。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三、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
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就是指运用网络媒体向国内外受众宣传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内容的社会活动,是军事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的主体
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的主体就是军队和地方运用网络媒体对国内外受众宣传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活动的工作者。
1.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的构成。从传播者的身份来看,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一类是官方军事网站的军队专职传播人员,其主要由现役军人和文职干部组成,组织性、纪律性以及政治观念教强,便于军事对外宣传领导机构的管理和控制;另一类是大量挂靠在商业网站、民间网站下的非官方军事网站的传播人员,其主要由地方网站工作者组成,政治工作观念淡薄,对军队认识不够深刻,但思想开放,易于与受众沟通。
2.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的作用。宣传主体在军事对外宣传的网络传播中起着决策、控制和监测作用。在具体的对外宣传活动中,网络传播主体首先要决定宣传什么,怎样宣传。
3.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应具备的素质。世界进入了网络传播媒体时期,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应具有全球视野,具备用网络媒体塑造我军良好形象的能力。
①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实务知识。军事对外宣传网络信息必须与党、国家和军队利益一致,因此网络传播的客观事实具有选择性,根据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利用网络媒体这一便捷有效的传播方式,本着“政治工作者办网站”的原则,在网上宣传军队和国防建设现状,消除受众对我军的误解,让受众看到一个真实的、强大的中国军队。
②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须具备网络新闻传播技术素质。网络媒体为军事对外宣传提供了全时性和交互性的宣传途径,宣传主体的技术素质是关系到网络新闻传播成败的重要前提。
③军事对外宣传中网络传播主体须具有“主动宣传”的观念。与传统媒体不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传播主体对网络信息的管制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1]戴元光,等.现代宣传学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82-85
[2]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6
[3]南宏师,等.网络传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63
[4]向在仁.宣传学概论[M].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65
[5]刘祖遂,等.军队宣传工作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53
-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文本精选
作初三毕业感言,此时此刻思绪万千。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初三学生向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全心付出,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典..
-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4篇)
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1人,学生结构较小,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一时还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
-
让我感动的作文(精选3篇)
让我感动的作文篇1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也的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有一件小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
-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范文(精
学校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方案篇1为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
-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精选2篇)
一个陌生人的作文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的公交终于缓缓地进站了。我每次上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司机叔叔,与他目光相遇,眼神交流或微笑着打招呼的同时,我的心里总暖暖的。记..
-
物资储备方案范文(精选2篇)
物资储备方案篇1为确保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力保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
-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精选3篇)
有关工程师辞职报告六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师辞职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
我的舅舅作文精华(精选8篇)
我的舅舅作文篇1我有一个爱钓鱼的舅舅,他有点肥,身材不高,声音有点沙哑,对人很亲切,他喜欢抽烟,也非常喜欢钓鱼,钓鱼技术也很高,还经常到一些地方钓鱼。而我也是很喜欢钓鱼,所以,每次..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