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6篇)

daniel 0 2024-08-26

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篇1

关键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重要生态功能;生态敏感性;时空优化;渔洞水库

1概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江河湖泊水体污染、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理念充分体现了流域系统性治理特点,其提倡以水源保护为核心,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治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通过调整人类活动和布局,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流域生态系统,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基于这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全新的治理理念,进一步开展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及脆弱区的评价识别,并结合污染源构成及分布特征调查,提出“分区、分期、分级”的时空优化对策,将对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工程的优化布设和实施时序提供技术参考。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昭通渔洞水库径流区环境状况的系统调查,通过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运用GIS技术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重点污染分布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以流域水环境保护为核心,结合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提出渔洞水库径流区“分区、分期、分级”的时空优化策略。

3研究内容

3.1研究区概况

渔洞水库径流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径流区面积709.06km2。受喜马拉雅山运动强烈影响,径流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在地质上地层发育较全,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均有出露。地质以玄武岩分布最广,库区内有少量石灰岩出露,受水系发育影响,河谷深切,沟壑纵横交错,受河流、冲沟的切割,径流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8.1%、26.0%、22.1%、17.0%。径流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降水集中在5~10月,多年平均最大一日降水量50~75mm。受山脉不规则分布影响,据现场踏勘统计,有小松树河、瓜寨河、黑鲁河、铁厂河等30余条大小河流汇入径流区。径流区植物区系属“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中的“滇中高原小区”,区内有种子植物98科,299属、约521种,现存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54.52%,自然植被则以暖温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温性灌丛灌草丛为主。渔洞水库径流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10.46km2,占流域面积的57.89%,主要以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

从行政区划看,渔洞水库径流区涉及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永善县的9个乡镇、33个行政村,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径流区土地利用类型51.35%为耕地,约30.18%为有林地,径流区林业用地面积过少,与水源保护区基本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013年渔洞水库水质类别为Ⅳ类。对比渔洞水库保护目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主要超标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水库在运行初期为Ⅱ类水质,1999年水质类别为Ⅳ类,2000年后趋于稳定,近十年来,水质在Ⅲ-Ⅳ类水质之间波动。[2]

3.2研究区重要生态保护区识别

3.2.1渔洞水库径流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识别

针对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其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因子包括包括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

(1)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的模型法,开展土壤保持功能评价。

模型结构:Ac=Ap-Ar=R×K×L×S×(1-C)[3]

式中:Ac为土壤保持量,Ap为潜在土壤侵蚀量,Ar为实际土壤侵蚀量,R为降水因子,K为土壤侵蚀因子,LS为地形因子,C为植被覆盖因子。

根据土壤流失通用方程,求出R、K、LS、C、P因子的栅格图层,然后在ARCGIS平台下通过图像乘积运算得到土壤保持量栅格图层,采用GIS软件Quantile(分位数)功能进行分类(Classified),共分为四级,即极为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并赋予分类属性值,得出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空间分布矢量图。

通过GIS空间分析,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极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鲁甸县龙树镇、新街镇及水磨镇东部山区,涉及木瓜冲、梨园沙沟、沈家沟、公家沟、瓦窑沙沟、黑噜小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极高的区域主要呈现植被覆盖率较低、坡度较陡,土壤侵蚀性强的特点,是径流区产生水土流失污染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是流域重要的水土保持强化区,生态空间管控中应根据重要性程度采取分类分级的保护策略。

(2)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

评价方法:降水和蒸散的水量分解模型法:

WY=P-ET

式中:WY为地表总产水量,作为水源涵养服务能力的代用指标;P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ET为蒸散量,PET为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ω为下垫面(土地覆盖)影响系数,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取值(表1)。该方法采用了高度概化的地表覆盖因子,因此,需要对评价结果做不确定性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降水和蒸散的水量分解模型法求出P多年平均年降水量、ET蒸散量,栅格图层,然后在ARCGIS平台下通过图像乘积运算得到地表产水量的栅格图层,采用GIS软件Quantile(分位数)功能进行分类(Classified),共分为四级,即极为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并赋予分类属性值后,得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空间分布矢量图。

通过GIS空间分析,渔洞水库径流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极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昭阳区苏甲乡,涉及瓜寨村、布初村等;鲁甸县新街镇的转山包、新街村、酒房村;龙树镇的照壁、新乐;水磨镇的新棚村、铁厂村等。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的区域土壤条件好,植被覆盖度高,坡度较为平缓,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功能,但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与生产生活的干扰,对水源涵养功能产生影响。

(3)生态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本研究生态功能重要性是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单要素评价的综合函数,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最终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指数,运用GISQuantile(分位数)功能进行分级,并赋予分类属性值后,得出渔洞水库径流区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分区空间分布矢量图。经统计分析,渔洞水库径流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面积为129.39km2,其中较重要的区域面积为116.36km2,主要分布在大山包乡、水磨镇、新街乡;极为重要的区域面积为13.03km2,主要分布在龙树乡、苏甲乡。综合评价结果为极高和较高等级的区域即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优先和重点防控的区域。

3.2.2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评价方法: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和地表植被覆盖等评价指标,并根据径流区的实际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对分级评价标准作相应的调整。将反映各因素对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单因子分布图,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乘积运算,公式如下:

式中:SSi为i空间单元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评价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Ri)、土壤可蚀性(Ki)、坡长坡度(LSi)、地表植被覆盖(Ci)。不同评价因子对应的敏感性等级值见表2。

根据水土敏感性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按表2进行分级并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赋值,得到渔洞水库径流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图。

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壤敏感性总体水平较高,统计结果具体为:土壤侵蚀不敏感性面积占总面积的42.11%,一般敏感面积占18.59%,较敏感面积占30.81%,高度敏感面积占8.49%。

3.2.3渔洞水库径流区污染分布

根据污染源调查,渔洞水库整个径流经济区以种植业为主,农业农村面源是径流区的主要污染类型。从各个污染物来看:COD的主要来源是人畜粪便、水土流失和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龙树镇,占入库总量的26%,其次是水磨镇;TN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流失、人畜粪便、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水磨镇、占入库总量的24%;TP的主要来源是人畜粪便、水土流失、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龙树镇和水磨镇,均占入库总量的24%;氨氮的主要来源是人畜粪便、农田固废和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龙树镇,占入库总量的25%。总体来看,径流区上游的龙树镇、水磨镇和新街镇产生的污染负荷是整个径流区主要污染分布区域。

3.2.4重要生态保护区和污染防控区综合分析

渔洞水库径流区重要生态保护分区将基于重要生态功能区及生态敏感区的识别,采用综合函数进行评价,即生态保护重要性用V表示:

其中:V1为生态功能重要性,V2为生态脆弱及敏感性。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等级划分分级标准见表3。

根据公式(1)及生态保护重要性评级等级划分标准,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将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落实到渔洞水库径流区空间地块。

经统计分析,渔洞水库径流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面积为168.31km2,其中较重要的区域面积为148.67km2,占径流区面积的20.94%,极重要的区域面积为19.64km2,占径流区面积的2.77%。从空间布局来看,径流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龙树乡、新街乡、水磨镇、大山包乡、苏甲乡。结合径流区污染分布情况,龙树乡、水磨镇、新街乡、苏甲乡同时是径流区主要污染源分布区。通过综合评价,渔洞径流区内的龙树镇、新街镇、水磨镇、苏甲乡是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重点优先建设区,此外基于单要素评价中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敏感的重点分布区将是集中进行专项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涵养建设的针对性区域。(详见图1和表4)

3.3研究区生态建设时空优化对策

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以及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与分布结果为径流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进行时空优化布置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研究依据渔洞水库径流区具体到地块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结果,以径流区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分期、分区、分级”的综合治理策略,分为两期生态建设时空策略建议:

(1)I期

建设区域:I期生态建设主要针对评价等级为极重要或极敏感,同时为径流区重要污染源分布区。根据识别,布设I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的区域为龙树乡塘房、照壁、新乐村村区域内的木瓜冲小流域、石龙河小流域、梨园沙沟小流域、沈家沟小流域、公家沟小流域;水磨镇水磨村、黑噜村的瓦窑沙沟小流域、黑噜小河小流域;新街镇的李家河、母猪溪小流域;苏甲乡坪地营大木桥河流域;大山包镇车路村、大寨子雨霏村坡耕地区域;水库枢纽工程和水库正常蓄水位(黄海高程1985米)沿地表外延100米库滨敏感区。

环境问题:农业生产生活较集中,人为活动频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由于缺乏整体系统性规划,已有治理工程布局分散,治理效果不显著。

治理策略: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强化河道整治与水源涵养,采取水利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案,通过拦沙坝建设工程、河道清淤清杂工程、河堤加固生态建设工程、谷坊建设工程布设改善河道的水力侵蚀影响,进一步减少泥沙入库量。经测算60.27km2水土流失高度敏感区中分布有基本农田、坡耕地、荒山区、灌木林新幼林区,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及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减少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其中位于水土流失敏感区的基本农田应加强治水、培肥综合改造,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保土能力,进一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其中大山包车路村、大寨子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在水库100米库滨敏感区修建物理和生物隔离设施,形成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合理配植的方式构成一道复合型的生态屏障,防止人畜活动对水源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保障饮水安全。

(2)II期

建设区域:II期生态建设主要针对评价等级为较重要或较敏感,同时为径流区主要污染源分布区。根据识别,布设II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的区域为苏甲乡瓜寨河流域、居乐河流域、布初河流域、鱼坝河流域;新街镇新街小河流域、酒房小河流域;水磨镇关山小河流域、铁厂小河流域、纳黑租流域。

环境问题: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坡耕地广泛分布,农业生产生活集中,人为活动频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治理策略:以水源涵养林生态维护与建设为主,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生态维护与建设主要通过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宜林荒山的绿化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全面禁封、适地造树、低质林改造等,提高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增强径流区水源涵养能力,减少径流区水土流失面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改变现有农业广种薄收模式,通过推广科学施肥,实现减污不减收;进一步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采用水利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案,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河道综合整治与河口湿地建设等系列工程,全面控制流域内中强度侵蚀区水土流失、减少入湖河道泥沙含量、削减污染物入库量。

4结束语

(1)本研究中重要生态保护区的识别,主要基于重要生态功能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采用简单综合函数模型进行综合判别,模型函数权重的确定主要根据专家经验判断,存在主观认识的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区域多年历史数据为样本,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等数理统计方法,辅以专家经验判断确定模型函数,进一步减小研究量化结果与现实世界的偏差。

(2)本研究评价标准分级主要采用GIS软件Quantile(分位数)功能进行简单分类分级,其目的主要为初步识别分区分级的差异性,其客观性与科学性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甄别确定。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基于GIS技术的生态系统评估模型快速发展,例如InVest模型、ARIES模型、MIMES模型等,这些模型采用多层级设计,可以对生态系统进行多尺度、多情境的综合评价,在今后研究中方法学上可进一步扩充和深入,提高评估的精准性,为区域生态建设规划提供更为精细的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祁生林,韩富贵,杨军,等.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与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0(3):18-20.

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篇2

清洁电力所占比重低,电力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决定了其以煤炭为主,水电、风电为辅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预计到2022年左右,煤炭仍将是新疆最主要的能源资源。截至2010年底,新疆全区发电装机总容量16069兆瓦,其中火电装机11655兆瓦,占72.53%;水电装机3046兆瓦,占18.96%;风电装机1368兆瓦,占8.51%。电力结构不尽合理。受煤炭赋存条件决定,火电电源分布集中在北疆,其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疆的80%以上,火电占全疆的85%以上。哈密、准东、伊犁三大煤炭基地赋存煤炭资源,火电分布相对集中。南疆煤炭资源缺乏,电源装机小,电力薄弱。电力布局不尽合理。新疆大规模发展煤电有其可能性和条件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结果,新疆在垂深2000米以浅、面积76394平方千米范围内,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在全国战略布局中地位重要。截至2010年底,全区查明资源量2433.3亿吨。全疆已利用资源量154.43亿吨,未利用资源量为1188.58亿吨。煤炭资源以动力煤为主,动力煤中以中低变质的长焰煤、不粘结煤为主。煤质优良,具有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中发热量的特点。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其以煤电为主导的电力工业提供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新疆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新疆提出了在保证电力供应总体平衡的情况下,有序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新特的一次能源资源优势,在优先满足本地区电力需求的同时,逐步建立准东煤电基地、哈密煤电基地和伊犁煤电基地。以特高压直流外送电为主要内容,以送电代替送煤,扩大新疆电力市场,支援全国经济建设。

区域水资源总体稀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十二五”期间,新疆拟重点开发煤炭资源丰富的准东、哈密和伊犁三大煤电基地,其中哈密和准东基地水资源匮乏。基于正常来水情况分析,哈密和准东基地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2.5亿立方米和69.5亿立方米,2010年水资源分别亏缺约1亿立方米和2亿立方米。经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哈密、准东煤电基地规划火电电源水资源消耗量2015年分别达到0.87亿立方米和0.8亿立方米,2022年将分别达到1.5亿立方米和1.9亿立方米。为进一步保证“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需通过调整用水结构,进行农业和工业用水的置换,腾出用水指标。因此水资源对燃煤电力发展的制约作用较为突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无环境容量2010年新疆全区空气首要污染物为PM10,大部分城市冬季呈煤烟型污染,八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存在不达标情况,其中尤以乌鲁木齐的问题突出。乌鲁木齐市冬季灰霾天气日益增多,并跨境与昌吉、阜康等周边城市构成相互关联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带,PM2.5成为其新的污染问题。如区域不积极有效进行大气污染治理,规划准东煤电基地发展所带来的污染贡献,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区域环境空气污染。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压力较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文件要求,新疆2015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指标与2010年排放量持平,“十二五”期间做到零增长。新疆自治区进一步提出了对乌鲁木齐及周边大气环境重点控制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进一步削减40%和20%的要求。经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新疆规划建设火电机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量分别达到约9万吨/年和10万吨/年,其中准东煤电基地新增火电机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量分别达到3.6万吨/年、3.8万吨/年。为确保新疆电力工业“十二五”的发展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污染物减排要求,必须通过对现役机组和小锅炉实施淘汰和环保改造腾出环境容量,污染物减排压力巨大。

新疆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环保对策建议

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篇3

具有蒙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贯彻中央关于“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总体部署的下全力推动实施的。蒙东地区沿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科学调整生产力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领先、重点突出的产业开发方向,增强工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求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中,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布局集群化,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蒙东五盟市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推进以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对解决蒙东地区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当前,蒙东地区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近年来,蒙东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矿产等资源型产业的带动,而这些产业往往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大,如果照此发展,势必导致蒙东地区生态环境优势的丧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发展的全部环节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蒙东地区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比较优势和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巨大潜力,因而需要在实施工业发展战略中切实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努力增强蒙东地区的发展后劲。近年来,在既要实现经济转型与发展而又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下,东部地区在工业布局上推动集群化布局,走出了一条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新路。蒙东地区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涌现出像通辽经济开发区、赤峰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发育较好的工业园区,在促进产业延伸升级、集聚发展、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在推进具有蒙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以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目标,把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生态工业、培育绿色经济作为战略支点,立足资源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谋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之中,融产业发展于生态建设之中。具体运作别要注重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善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机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整体效益,重点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把各类企业都办成“环保工厂”,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以资源转化为重点,以非资源产业为补充,提升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蒙东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国家能源、新型煤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蒙东地区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推进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依托富集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及邻近能源市场的优势,着力推进煤炭、电力、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产业耦合共生。把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增加附加值作为最主要的着力点,生态开采、系列开发、精深加工、注重效能,推动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在具体运作中坚持整装勘查、系统规划、合理有序、规模开发、综合利用、高效环保的原则,走资源换资本、资本换产业、产业换发展空间的路子。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一批能源和矿产资源产业基地,包括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等,使能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成为增强蒙东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稳定要素。

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篇4

作者简介:何伟,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风险评价。

通讯作者:徐福留,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物的表生行为及其环境效应。

*国家水专项(编号:2008ZX07314-00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0725004)。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摘要利用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关系图,以及节能绩效、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关系三角图,研究了2006-2008年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关系及其经济协调性状态和趋势。结果如下:①2006-2008年,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整体上较差,河西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宝坻区、静海县和蓟县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差趋势,东丽区和滨海新区(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且无明显变好趋势;其他6个区县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好趋势。②2008年,北辰区、武清区、静海县3个区县的经济协调性很强,河西区、河北区、汉沽区、蓟县处于强不经济协调性状态,滨海新区处于弱不协调性状态;2006年,大部分区县(包括滨海新区)处于弱不经济协调性状态,且按强协调趋势发展,其协调性增强主要来自经济效益驱动。③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及经济协调性评估权重选择较为合理,能准确地反映节能减排现状。

关键词节能绩效;减排绩效;经济效益;协调性;三角图;天津市;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6-0110-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19

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提到了“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初始的含义仅包括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1]。随着对节能减排的深入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能源资源以外的资源节约同样重要。王彦彭[2]将水资源节约列为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中重要综合指标之一;张雷等[3]构建的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测评指标中将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列为综合指标之一。节能减排成为了地区、行业和企业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评估体系也从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两大指标”逐步细化到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多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研究领域已遍及煤炭、通讯、水泥和运输等行业[3-8]。宋马林等[9]运用了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节能减排状况,但其所构建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郭英玲等[10]利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将节能减排范围缩小到微观领域如企业、产品,这个方法选取的指标非常全面,但是却忽视了某些指标监测的困难,造成了可操作性差的缺点。Yu等[11]建立了以粗糙集理论为基础的多因素条件下我国各地区的节能减排评估体系,该法能有效地进行数据挖掘与信息提取,但数据处理过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输出结果。本研究组[12]利用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协调性评估方法对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状况进行了评估,前期研究还没有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12-13],改进了指数计算方法,对天津市各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关系及其经济协调性状态和趋势进行定量评估,最后对评估体系进行了验证,期望该研究对推动我国县域尺度的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监控和评估工作有所裨益。

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前期工作提出的节能减排绩效及经济效益协调性评估方法对天津市各区县及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进行评估,该方法基本步骤如图1。

1.1节能减排绩效研究方法

利用节能绩效指数(EnergyandResourceSavingsPerformanceIndex,ERSPI)和减排绩效指数(PollutantReductionsPerformanceIndex,PRPI)构成的二维空间图可用来描述节能减排绩效,对该二维空间图的相关解释可参考前期研究[12]。ERSPI-PRPI关系图(图3a)对角线所在的“A”、“B”、“C”、“D”、“E”5个区域可分别代表“很差”、“差”、“一般”、“好”、“很好”5种典型的节能减排绩效,减排绩效和节能绩效相差不大;在对角线上方的10个区域的节能减排绩效主要来自减排绩效,在对角线下方的10个区域的节能减排绩效主要来自节能绩效。本文对该方法的指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节能绩效指数(ERSPI)和减排绩效指数(PRPI)的计算公式如下:

ERSPIy∑mi1×P1,i

(i1,2,……,m;y1,2,……,r)(1)

PRPIy∑nj1×P2,j

(j1,2,……,n;y1,2,……,r)(2)

式(1)和(2)中,ERSPIy和PRPIy分别表示第y个研究对象的节能绩效和减排绩效综合指数,P1,i和P2,j分别表示第i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和第j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权重。RECy,i和EPy,j分别表示第y个研究对象第i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和第j个环境污染指标,min(RECy,i)和min(EPy,j)分别表示第i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中r个研究对象的最小值和第j个环境污染指标中r个研究对象的最小值。本文研究对象y为天津市不同区县。

1.2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X轴、Y轴和Z轴分别为环境污染指数(EnvironmentalPollutionIndex,EPI)、经济效益指数(EconomicBenefit,EBI)和资源能源消耗指数(ResourceandEnergyConsumptionIndex,RECI)三角图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13]。资源能源消耗指数(RECI)表征研究对象对资源和能源消耗程度,以燃料煤、煤炭的消耗量以及万元产值消耗量作为基础指标;环境污染指数(EPI)表征研究对象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以COD、氨氮、废气、SO2、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和万元产值排放量;经济效益指数(EBI)表征研究对象产生的经济贡献值,本文用区县的工业总产值或者企业的总产值以及人均总产值作为基础指标(见表1)。关于三角图的解释参见前期研究成果[12]。可将三角图划分为5个区域(图2):A、B、C、D和E,分别表示很强、强、弱、弱不,强不5种不同的经济协调性状态以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绩效水平;根据3个综合指数相对百分比的变化,可辨别出7个(T1、T2、T3、T4、T5、T6、T7)不同的演化方向,分别代表弱、强、弱、弱不、强不、弱不、弱不的7种不同的协调性变化趋势。这样,根据不同数据点在该三角图中的相对位置和演化方向,可以定量评估经济效益协调性状态和趋势。资源能源消耗指数(RECI)、环境污染指数(EPI)和经济效益指数(EBI)的计算公式如下:

XIy∑mi1×W1,i

(i1,2,……,m;y1,2,……,r)(3)

式(3)中,X分别为REC、EP和EBI时,RECIy、EPIy、EBIy分别表示第y个研究对象的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和经济效益情况的综合指数,W1,i、W2,j、W3,k分别表示第i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第j个环境污染指标的权重和第k个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RECy,i、EPy,j和EBy,k分别表示第y个研究对象第i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第j个环境污染指标值和第k个经济效益指标的实际值,max(RECy,i)、max(EPy,j)和max(EBy,k)分别为第i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中r个研究对象的最大值、第j个环境污染指标中r个研究对象的最大值和第k个经济效益指标中r个研究对象的最大值。指标权重可利用经验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及其相互结合等方法确定。

1.3指标与权重

指标选自天津市统计年鉴[14-16]以及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7-19],其中涉及到的指标见表1。研究采用经验法和改进的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权重[20](表1)。

1.4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Excel2003和MatlabR2007b对数据进行处理,用图形软件Origin7.5软件完成关系图和三角图的制作。

2结果与分析

2.1天津市各区县及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绩效评估

3年来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中,河东区(C01)、塘沽区(C06)、汉沽区(C07)、东丽区(C09)、津南区(C11)、北辰区(C12)、武清区(C13)、宁河区(C15)、蓟县(C17),滨海新区(C18)位于对角线上方,他们的节能减排绩效主要由减排绩效贡献,而其他8个区县的节能减排绩效主要由节能绩效贡献(图3a)。河东区(C01)、塘沽区(C06)、汉沽区(C07)、大港区(C08)、东丽区(C09)、西青区(C10)、津南区(C11)、北辰区(C12)、武清区(C13)、宁河县(C15)以及滨海新区(C18)在A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河西区(C02)在A和B2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差;南开区(C3)、河北区(C4)、宝坻区(C14)和蓟县(C17)在B、B1、B2区,节能减排绩效差;静海县(C16)在B、D2区,节能减排绩效好-差;红桥区的节能减排绩效点在D4、E5点,节能减排绩效好-很好。综上可知,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整体上较差。

2006-2008年,大部分区县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好趋势,而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绩效无变好趋势。河东区(C01)节能绩效不变减排绩效有较小的增加,节能减排绩效有变好的趋势,这是由于该区各项资源能源消耗量指标中有一半较前一年有所增加,同时也有一半指标较前一年有所减少,而80%的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与前一年相比,其增加值为负值,50%的指标增加率为-10%;河西区(C02)先是节能绩效有较小幅度的变好,减排绩效有较小幅度的变差,这是由于该地区氨氮排放增加量较大,2007年与2006年相比,氨氮排放量增加近一倍;南开区(C03)和河北区(C04)节能减排绩效沿着对角线有增加趋势,这是由于两地区均有50%的资源能源年消耗增量与污染物年排放增量指标为负值,且各指标增加率均值均为负值;红桥区(C05)节能减排绩效沿着对角线方向有较大的增加,节能减排绩效明显好转,这是由于该区资源能源年消耗增量均为负值;塘沽区(C06)节能减排绩效较为稳定,由于该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资源能源年消耗增量与污染物年排放增量均较小,因此没有显著变化。汉沽区(C07)节能减排绩效沿着对角线方向逐年增加,但是幅度不大,节能减排绩效有较小的好转,这是由于该区资源能源年消耗及污染物年排放增量均为负值;大港区(C08)和东丽区(C09)减排绩效有小幅度的增加,这是由于两地区分别有60%和70%的资源能源年消耗增量与污染物年排放增量指标为负值,节能减排绩效呈小幅的上升趋势;西青区(C10)、津南区(C11)和北辰区(C12)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出沿着对角线的方向减小,节能减排绩效有明显的变差,这是由于三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见图3c)。武清区(C13)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出轻微幅度的沿着对角线方向递增的趋势,这是由于三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耗各指标增加率均值为2.1%,而污染物排放各指标增加率均值为-1.4%,增加趋势不明显;宝坻区(C14)节能减排绩效有小幅度的变差,其中2007年燃料煤消耗增加率达到35%,水消耗量增加率为-25%,加之燃料煤的权重较大,因此,整体上节能绩效变差,增加率均值变化即可反映减排绩效变化趋势,2007-2008年的均值为3.8%,说明减排绩效也有小幅度的变差趋势;宁河区(C15)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出沿着对角线的方向递增的趋势,这是由于该区资源能源年消耗及污染物年排放增率均值均为负值;静海县(C16)节能绩效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总的来看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出小幅度的变差,这是由于该区资源能源年消耗及污染物年排放增率均值均为正值;蓟县(C17)减排绩效有变差的趋势;滨海新区(C18)节能减排绩效在2006-2008年中比较稳定,未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由于该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资源能源年消耗与污染物年排放增率均值均为正,绩效会不断变差,绩效坐标点会接近原点,但由于该坐标点已十分接近原点,因此无显著变化,见图3b-3d。

2.2天津市各区县及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协调性评估

2006-2008年(见图4a-4c),北辰区(C12)、武清区(C13)、静海县(C16)一直处于A区,经济协调性状态为很强协调性;西青区(C10)由B区(2007年和2008年)进入A区(2009年),经济协调性状态由强协调性变为很强协调性;津南区(C11)处于B区,经济协调性状态为强协调性;宝坻区(C14)和宁河县(C15)由C区(2006年)进入B区(2008年),经济协调性状态由弱协调性变为强协调性;东丽区(C09)一直处于C区,经济协调性状态为弱协调性;南开区(C03)、红桥区(C05)和塘沽区(C06)由D区(2006年)进入C区(2008年),经济协调性状态由弱不协调性变为弱协调性;大港区(C08)和滨海新区(C18)一直处于D区,经济协调性状态为弱不协调性;汉沽区(C07)由E区(2006年)进入D区(2008年),经济协调性状态由强不协调性变为弱不协调性;河西区(C02)、河北区(C04)和蓟县(C17)一直处于E区,经济协调性状态为强不协调性;河东区(C01)汉沽区(C07)由D区(2006年)进入E区(2008年),经济协调性状态由弱不协调性变为强不协调性。

大部分区县按强协调趋势发展。河东区(C01)先朝T5方向,再向T4方向,总体向T4方向,河西区(C02)先沿T3方向,后沿T4方向,总体沿T4方向,两区按弱不协调性趋势,这是由于两区虽然降低了污染的排放,但其经济效益变小和资源能源消耗增加,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不协调的;南开区(C03)、河北区(C04)、红桥区(C05)、塘沽区(C06)、汉沽区(C07)、武清区(C13)、宝坻区(C14)、宁河县(C15)、滨海新区(C18)一直保持T2的方向,按强协调趋势发展,这些地区经济效益增加,年增加率为9.2%-46%,而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均有减少的趋势,两者60%指标年增加率分别小于-20.4%―-2.7%和-16.7%―-1.7%。大港区(C08)的经济协调性发展呈现出先沿T4再沿T2方向发展的趋势,总的来看沿T3方向发展,呈现弱协调趋势,该地区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而经济效益增加量较少;东丽区(C09)、西青区(C10)、津南区(C11)、静海县(C16)和蓟县(C17)一直保持T2方向发展,但跨度较小,呈现出强协调趋势,这些地区经济效益增加,年增加率为4.5%-45.0%,而60%的资源消耗量指标和60%的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年增加率分别小于-5.4%-12.8%和-6.2%-11.4%,节能减排量较C03-C07、C13-C15和C18差,经济效益是其协调性有所增加的驱动力;北辰区(C12)基本稳定在一个位置不动,该区虽然节能减排绩效在变差,但由于经济收益很大,除去静海县,该区涉及经济的相关指标与其他地区相比,均是最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节能减排绩效变差的影响,然后,该区协调性不增加的发展趋势仍属于弱不协调性发展(图4d-4f)。

2.3模型验证

通过对综合指标和单指标进行回归可以检验综合指数是否能更多地反映单指标信息。节能减排绩效的计算采用了最小值法进行归一化,因此,在验证时,本文将综合指数倒数和原始数据做回归,回归结果越好,则模型准确度越高;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协调性的计算采用最大值进行归一化,验证时直接将综合指数和原始数据做回归。采用天津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数据来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见表2。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除EP1-1/PRPI外,其他回归p值均小于0.05,综合指数在反映废水排放量有一定的欠缺。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协调性评估方法验证表明,除EC3-RECI外,其他p值均小于0.05,模型验证的结果较好。综上可知,综合指数能反映绝大部分的单指标,权重确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个别单指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

3结论

本文在掌握了2006-2008年天津市各区县的工业产值、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的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分别作了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协调性状态和趋势评估,结论以下:

(1)2006-2008年,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整体上较差,河西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宝坻区、静海县和蓟县的节能减排绩效上呈现变差趋势,东丽区和滨海新区(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且无明显变好趋势,这些地区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资源能源耗费量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对这类企业取消优惠政策,对新进污染大耗能高企业不得通过土地预审、不得批准用地和提供信贷,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能耗、轻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和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此外,还需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区和聚居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使低耗能低排放产品和生活习惯进入千家万户。针对农村,需要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的农业机械,建设沼气收集系统,有效转化生物质能,加大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有机肥料的供应力度,并提供政策性补贴,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排放。其他6个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好趋势,这些地区需在现有节能减排措施基础上,优化生产工艺,使之资源耗费量更少,污染物排放最少。同时,还需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容易忽略的领域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如淘汰耗油高、能源利用效率低和污染排放严重的老旧车辆,优化道路夜间照明,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能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新的基建设施节能环保。

(2)2008年,北辰区、武清区、静海县3个区县的经济协调性很强,河西区、河北区、汉沽区、蓟县处于强不经济协调性,滨海新区处于弱不协调性状态;2006年,大部分区县(包括滨海新区)处于弱不经济协调性,且按强协调趋势发展,其协调性增强主要来自经济效益驱动,这些地区应考虑引进节能减排绩效高和经济收益高的企业,逐步替换现有节能减排绩效低和经济收益高的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也是强化经济协调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推进垃圾能源化和资源化,不仅能有效减排,还能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收益。

(3)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协调性评估权重选择较为合理,能准确地反映节能减排现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OL].(2006-03-16)[2009-11-12].省略/ztzl/2006-03/16/content_228841_2.htm.[TheCentralPeople’sGovern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CPGPRC).The11thFive-yearPlanforNation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L/R].(2006-03-16)[2009-11-12].省略/ztzl/2006-03/16/content_228841_2.htm.]

[2]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9(2):31-32,39.[WangYanpeng.StudyofIndicatorSystemofChina’sEnergySavingandPollutionReduction[J].CoalEconomicResearch,2009,29(2):31-32,39.]

[3]张雷,徐静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2):105-108.[ZhangLei,XuJingzhen.StudyonComprehensiveAppraisalIndicatorSystemforEnergyConservation&EmissionReductionofCementIndustry[J].JournalofHebeiPolytechnic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0,32(2):105-108.]

[4]赵晓毅.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10,(4):106-107.[ZhaoXiaoyi.StudyofIndicatorSystemofCoalEnterprise’sEnergySavingandPollutionReduction[J].ConsumeGuide,2010,(4):106-107.]

[5]WangQiang,ChenYong.Energy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RevolutionizingChina’sEnvironmentalProtection[J].Renewable&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10,14(1):535-539.

[6]QiangRui,JiangYixian.EnterpriseEnergy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LevelAssessmentResearchBasedontheCapabilityMaturityModel[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andServiceScience,Xiamen,June8-10,2009[C].Xiamen:XiamenUniversity,2009:1-5.

[7]张志强.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形势总体把握与关键考核指标探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40(6):1-5.[ZhangZhiqiang.OverallControlandKeyAssessmentIndicatorsforEnergy-savingandConsumption-reductioninTelecomIndustry[J].ModernScience&TechnologyofTelecommunications,2010,40(6):1-5.]

[8]王林,杨新秀.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4):654-657.[WangLin,YangXinxiu.ConstructionoftheEvaluationIndexSystemforEnergySavingandEmissionofRoadTransportationEnterprises[J].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Information&ManagementEngineeringEdition,2009,40(4):654-657.]

[9]宋马林,杨杰,孙欣.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31-33,82.[SongMalin,YangJie,SunXin.EvaluationofEnergy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byRegion[J].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8,24(1):31-33,82.]

[10]郭英玲,刘红旗,郭瑞峰,等.面向节能减排的简式生命周期评价方法[J].环境保护,2009,4(6):8-10.[GuoYingling,LiuHongqi,GuoRuifeng,etal.Energy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EvaluationbySimplifiedLifeCycleAssessmentMethod[J].EnvironmentProtection,2009,4(6),8-10.]

[11]YuZhongfu,ChengRui,HePinglin,etal.DesignandResearchonaModifiedMultifactorEnergy-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EvaluationMethod[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andServiceScience,Xiamen,June8-10,2009[C].Xiamen:XiamenUniversity,2009:578-584.

[12]何伟,秦宁,何霜,等.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协调性的监控和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499-1509.[HeWei,QinNing,HeQishuang,etal.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EnergySavingandPollutionReductionPerformance(ESPRP)andItsCoordinationwithEconomicBenefit[J].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2010,30(7):1499-1509.]

[13]XuFuliu,ZhaoShanshan,DawsonRW,etal.ATriangleModelforEvaluatingtheSustainabilityStatusandTrendsofEconomicDevelopment[J].EcologicalModelling,2006,195(3-4):327-337.

[14]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TianjinStatisticsBureau.TianjinStatisticalYearbook2007[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7.]

[15]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TianjinStatisticsBureau.TianjinStatisticalYearbook2007[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8.]

[16]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TianjinStatisticsBureau.TianjinStatisticalYearbook2007[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9.]

[17]天津市环保局.2006年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G].天津:天津市环保局,2006.[Tianj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EnvironmentalQualityReportofTianjinin2006[G].Tianjin:Tianj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2006.]

[18]天津市环保局.2007年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G].天津:天津市环保局,2007.[Tianj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EnvironmentalQualityReportofTianjinin2006[G].Tianjin:Tianj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2007.]

[19]天津市环保局.2008年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G].天津:天津市环保局,2008.[Tianj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EnvironmentalQualityReportofTianjinin2006[G].Tianjin:Tianj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2008.]

[20]徐福留.Delpi法在环境预测中的应用[J].上海环境科学,1993,12(11):28-32.[XuFuliu.TheApplicationofDelpiMethodinEnvironmentalPrediction[J].ShanghaiEnvironmentalSciences,1993,12(11):28-32.]

[21]赵焕臣.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ZhaoHuanchen.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NewSimpleMethodforDecision-making[M].Beijing:SciencePress,1986.]

[22]徐福留,周家贵,李本纲,等.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2):13-15.[XuFuliu,ZhouJiagui,LiBengang,etal.Multi-stepFuzzyClusterAnalysisfor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UrbanEnvironmentalQuality[J].UrbanEnvironmental&UrbanEcology,2001,14(2):13-15.]

StudyonEnergySavingandPollutionReductionPerformance(ESPRP)andIts

CoordinationwithEconomicBenefitofTianjin

HEWeiDONGLinQINNingHEQi-shuangWANGYanKONGXiang-zhen

OUYANGHui-lingXUFu-liu

(CollegeofUrban&EnvironmentalSciences,MOELaboratoryforEarthSurfaceProces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篇5

关键词:新疆技术创新环境保护

一、新疆技术创新及环境保护现状

改革开发30多年以来,新疆科技成果显著,不少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发明专利是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的重要展现形式,也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能力标志。1996年-2010年,全疆累计申请专利24971件,授权专利15216件,平均每年分别达到1665件、1014件;其中2010年当年申请专利3560件,授权专利2562件,分别比1996年将近增长5倍和7.1倍。2010年大中型企业数286个,科技机构8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14849人,科学家工程师9325人,占比达62.7%,R&D投入118165万元。新疆干旱的气候与脆弱的生态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总而言之,新疆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实力和环境保护意识,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然而与我国发达省市区相比新疆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综合实力尚处于落后地位。

二、新疆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1)技术创新与资源能源消费

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改造传统技术、引进新技术,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减少能源消费,还可以通过开发可再生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影响能源市场价格和能源消费结构。新疆是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率很低,能源的再生能力差。我们通常采用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2004年全疆专利申请和批准数分别为1492件和792件,到了2010年时增加到了3560件和2562件。同时,资源能源消费指标的能源消费总量由2004年的4784.8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76854.3万吨标准煤,而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量速度由2004年的18%降到2010年的6.45%,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示新疆技术技术进步在改变新疆资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新疆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还比较薄弱,能源领域技术进步比较缓慢,急需要加强无废、少废、节能、节水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引进和推广。

(2)技术创新与治理环境污染

技术创新不仅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效率的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08年新疆各地区开展环境整治项目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技术的发展,一批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在废水处理技术逐步完善的情况下,2010年全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1.46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为57.33%,分别与2004年的1.93亿吨、58.10%相比有所下降,污水处理量达到14999万吨。但是,由于新疆各地区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因此,现价段我们还需要加强开发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把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和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3)技术创新与资源可回收利用

技术创新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对大气和水文系统造成了严重污染与破坏。对新疆而言,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源的利用率低,再回收利用能力很差,如在2010年全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46.77万吨,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只为1853.81万吨,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不协调发展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开展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有着巨大的潜力。

三、对策建议

1.发挥技术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先导作用。新疆发展与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过去的节能减排工作中,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建节能型社会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节能减排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能源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密集度。

2.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我区目前资源利用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

3.重视科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由于新疆经济水平落后与科技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科技经费使用结构的不合理依然是制约新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瓶颈之一。

因此政府要创造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并且进一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积极开展如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适当税收补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加大新疆的环境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黄秉杰,刘东斌,张继成.环境保护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J].经济师.2002(11)

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篇6

多校区大学管理困境对策

多校区大学是指拥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有至少两个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大学。这些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称为大学的校区。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多校区办学已经是普遍的现象。我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有三种方式:多所大学之间的合并、大学建立校外分校、大学因功能拓展而建立的诸如科技园等校外校区。由于后两种方式形成的多校区是由一所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大学自身办学过程中某种功能或规模发展的结果,其管理也是某所大学原有管理的延伸,不存在管里上的困难。管理困境主要出现在由第一种形式而形成的多校区大学。四川省S大学是典型的由第一种形式形成的多校区学校。

一、S大学多校区的现状

该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工科类本科院校。它坐落于恐龙之乡的自贡,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院校之一。在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高等师范专科学院、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学院现有A校区、B校区和C校区三个教学区。A校区以理工科学生为主,B校区为新生就读的基础教学部,C校区则是以文科学生为主。三个校区各有特色,在各自的发展中求共存,一起为学校建设努力。但相隔甚远的地理因素又让这三个校区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个校区的联系。

二、分校区而治所带来的问题

1.分校区而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出现断层

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状况,该校的学生按年级的高低以及专业的差异分别就读于A、B、C三个校区。大一的大部分新生在B区基础教学部进行一年的基础教学。大二到大四的同学则根据专业差异分别在A、C区就读。如此的按年级的分校区学习,使不同年级的老师不能有效地沟通,特别是大一新生不能很好地受到本专业老师和的指导以及和高年级学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也受到校区间距离的阻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新生在大学里的迷茫感,影响了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划。

2.各校区之间组织执行效果和协作性受到影响

S学校每个二级学院都有各自的行政组织,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协会等组织。学院由于分校区管理,各二级学院的组织也相继分布在了不同的校区,这些组织虽然同在一个学校,但也就分布在了不同的校区。学校行政职能的执行会因为这样的分区而增加难度。学校的各组织之间的协作也会因为这样的地理因素而受阻,特别是各年级、各级学生组织。如2009年下半年由校学生会宣传部带头与各二级学院合作成立的宣传联盟,该联盟意在加强各二级学院学生会的联系,提高全校的宣传质量。

3.资源配置不合理

S校里三个校区的资源和设备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现象反应在建筑群体、教学设备、活动设施、学生住宿条件等方面,现仅以以三个校区的图书馆为例。三个校区各自设有图书馆,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较明显。其中A校区图书资源丰富,更新及时,涉及文理各个专业,数量众多;B校区虽然也有较丰富的图书资源,但图书涉及门类较少,更新速度较慢,而且图书较为陈旧;C校区的图书资源最为匮乏,图书门类单一,以文科类和艺术类为主,更新速度慢,且图书陈旧。由于图书资源的分布不均,C校区的学生乘车到A校区去借阅所需书籍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而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院活动方面的不利影响频频出现。更加合理地配置各校区的资源设备已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分校区而治问题的对策

1.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联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的朋友,不要让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拉大。特别是对于B校区的新生来说,本专业的相关老师应增加与新生的交流,如在每学期开校时安排专业老师与新生的座谈会,切实落实导师制,建立适合该校区实际情况的师生沟通有效渠道,更加早、更加合理地开设专业课程,让新生更加了解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以便其提早地做好大学四年的规划。

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之间分别出现的两个交流断层――大一新生与高年级同学之间以及高年级文理科学生之间。对于大一新生与高年级同学之间的这个断层,可以在新生开学教育的时候,安排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与老师一起做专业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性,让新生与高年级的同学有一定的交流。

2.加强各校区组织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指上到学院行政组织之间的沟通,下到学生组织之间的交流。针对这种具体的情况,学校应鼓励二级院校的各级组织,机构进行合作,并适宜地为其合作提供便利条件,甚至开列一系列鼓励措施(精神的和物质的鼓励);同时,二级学院的各个层级也应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学院合作,特别是关心和帮助B校区的新生的各方面发展和困扰。在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下,让各个组织在彼此的在合作中熟悉,在合作中团结,在合作中融为一个整体,避免多校区的各种不良因素,多集思广益努力发展多校区的有利优势。这样对学校各学院的团结是相当有利的。

3.合理配置各个校区的资源设备

对于教学楼、宿舍、运动场等设施相对较弱的校区进行改造,如C校区的宿舍条件是三个校区中相对较差的,目前已在新建宿舍来改善这个问题,同时也新增了一个运动场。对于C校区的图书资源一直以来是同学们反映较多的问题,对于图书资源的相对稀缺,学校可以增加该校区的藏书量,加快图书更新速度,甚至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图书在三个校区内进行轮换。合理配置资源不仅仅对于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享用更多的更好的资源,无论对于他们专业学习、素质提高都大有裨益。

4.统筹各校区的学生活动

为了合理安排学生活动,学校的统筹是关键因素。在举行全校性活动时,学校应加强对三个校区资源的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活动放在各校区开展。例如,每年的各类球赛,比赛的后阶段有时可以放在营盘运动场进行。当然,这一点要得以妥善解决还得看学校硬件设施的均衡分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意识到虽然校区不同,但都是一个学校的活动,不会因为某活动只在一个校区进行而产生事不关己的想法;同时,合理统筹学生活动能够磨合学校内的各组织和行政机构,提高它们的沟通协调能力,改进办事方式,也能够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运超,沈红.浅论多校区大学管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2).

  • 下一篇:非遗传承的现状(6篇)
    上一篇:茶文化传承人(6篇)
    相关文章
    1. 活动总结范文大全(整理16篇)

      11.活动总结范文大全一本次排球比赛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队员们在比赛中敢打敢拼,不畏强手,充分展现了排球运动的魅力。通过比赛,我们不仅提高了技术水平,还学会了如何在压力..

      daniel 0 2024-08-26 03:52:19

    2. 大学生党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收集1

      大学生党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本人是**大学网络营销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所以无论在学习、思想、生活上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乐观,争取做一名合格..

      daniel 0 2024-08-26 02:22:00

    3. 年采购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采购个人工作总结回首20_年,我在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的亲切关怀和各位同事的真情帮忙下,认真贯彻执行公司采购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努力提高自身采购业务水平,按时按量..

      daniel 0 2024-08-25 21:17:20

    4. 年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

      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总结范文今年以来,中队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全年工作目标和部署,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区执法局支持关心下,以打造优美、和谐、宜居的城市市容环境为目标,..

      daniel 0 2024-08-25 18:18:23

    5. 预备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收集17

      预备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篇1敬爱的党组织:离转正的时间就快要到了,在这段时间里,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我也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觉悟..

      daniel 0 2024-08-25 12:22:00

    6. 小学六年级暑假日记范文字(整理6篇

      小学六年级优秀暑假日记范文500字今天天气晴朗,妈妈决定带我去参观省博物馆,我们坐上车后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省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里面展出了许多古文物、古代器具..

      daniel 0 2024-08-25 08:27:19

    7. 党员半年总结范文(收集17篇)

      党员半年总结范文篇1从我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至今快有一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激励我。这段时间里,经过党的教育、培养,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我们党的进步..

      daniel 0 2024-08-25 02:22:00

    8. 大学生党员年终个人总结范文(收集1

      大学生党员年终个人总结范文篇1尊敬的党组织:经过上学期的考察,我荣幸地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因而,这学期开始了预备党员的党校学习。最初,我并不太能理解为何需要再上一次党课。忙..

      daniel 0 2024-08-24 22:22:00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26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