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6篇)

daniel 0 2024-09-18

剖宫产术篇1

[关键词]剖宫产;Pfannenstiel;切口;下腹纵切口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2-013-01

CesareansectionandSurgicalskillsineffectofCesareansectionagaindiscussed

YangXiaoming

(ThecenterhospitalofNingxiangHunanNingxiang410600)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CesareansectionandSurgicalskillsineffectofCesareansectionagain.MethodReviewtheclinicaldataofthedifferentmethodofagainthefirstsurgicalcesareansectioncesareansectioninJune2009toMay2011.ResultsAgainincesareansectionPfannenstielincisioncesareansectionscutskintofetalchildbirthtim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othertwogroupsoftimeislong,peri-operativebleeding(P<0.01);Thelowerabdomenlongitudinalincisioncesareansectiongroupatleastamountofbloodloss(P<0.05);Threegroupsofoperationtime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Inadhesionconditions,theLowerabdomenlongitudinalincisioncesareansectiongroupisminimum,andthePfannenstielincisioncesareansectionsismaximum(P<0.05);Comparetothreegroupsofpatientspostoperativeincisioninfection,postoperativediseaserate,thepostoperativeexhaust,itsnoobvious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Allkindsofoperationoftheinfluenceofthewayagaincesareansectionisdifferent,thenewcesareansectionhasalittleinjury,quickrecovery,donotaffectbeautifulandtheadvantagesoftheoperationandthedifficultyincreasesrelativelymodest,isworthytobepopularized.

[Keywords]Cesareansection;Pfannenstiel;incision;Lowerabdomenlongitudinalincision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剖宫产率不断上升[1],剖宫产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随着再次妊娠的人数不断增多,其对再次剖宫产中存在的影响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为深入了解不同剖宫产术式及技巧对患者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现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妇产科进行再次剖宫产的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妇产科共对无其它腹腔手术史的900例患者实施了再次剖宫产,年龄23至39岁,平均(26.9±8.3)岁,平均孕周39.2周,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时间间隔平均(4.7±2.8)年;其中首次剖宫产术式为新式剖宫产横切口的患者312例、下腹纵切口的患者265例、Pfannenstiel切口(半圆线横切口,仅拉开腹直肌)的患者323例。三组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的产妇年龄、孕周、剖宫产时间间隔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P>0.05)。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持续麻醉,按照初次剖宫产术式入路,将原疤痕组织切除。其中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和Pfannenstiel切口患者在皮肤旧疤痕清除后,将皮下脂肪、腹膜、腹直肌钝性分离,切口粘连严重者行锐性分离;下腹纵切口患者在皮肤旧疤痕清除后将皮肤旧疤痕与腹腔筋膜间组织行楔形切除,并将腹膜、腹直肌锐性分离。在首次手术瘢痕上方的腹膜皱褶处将子宫下段打开,将胎儿娩出,将胎盘取出、宫腔擦拭干净后,用1号可吸收线将子宫切口全层连续缝合并间断加固,用4号线行腹膜反折性缝合,然后将腹腔内羊水、血液清理干净,再用7号线将反折后腹膜、筋膜依次连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采用4号线间断缝合,并用无菌敷料固定。

1.3观察项目及判断对三组分娩状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感染及病率、盆腹腔粘连等状况进行观察对比。

1.4统计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

2结果

2.13组产妇分娩状况比较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组再次剖宫产切皮至娩出胎儿时间明显较其它两组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P<0.01);新式剖宫产组和下腹纵切口剖宫产组再次剖宫产切皮至娩出胎儿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下腹纵切口剖宫组出血量最少(P<0.05);三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三组产妇分娩状况比较(x±S)

注: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组与其它2组比较P<0.01,下腹纵切口剖宫产组与其它组比较P<0.05。

2.23组患者术后盆腹腔粘连状况比较新式剖宫产组312例患者38例未出现盆腹腔粘连、165例轻度粘连、62例中度粘连、47例重度粘连,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组323例患者中38例无粘连、170例轻度粘连、81例中度粘连、34例重度粘连;下腹纵切口剖宫产组265例患者中132例无粘连、56例轻度粘连、45例中度粘连、32例重度粘连。三组患者粘连状况以下腹纵切口剖宫产组最少、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组最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3组患者术后状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术后病率、术后排气等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3组患者术后状况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由于首次剖宫产手术疤痕及盆腹腔粘连的存在,使得再次剖宫产手术操作难度及风险增大,不利术后恢复,并且不同的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新式剖宫产采用横向切口并行皮下脂肪、腹膜的钝性分离,减少了锐性分离出血及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再次剖宫产时由于盆腔粘连的存在,手术操作难度增加;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腹直肌剥离面积较大,术后骨膜、腹直肌粘连较多,解剖层次不清且腹膜与腹直肌前、后稍粘连严重,再次手术时开腹难度大;下腹纵切口术中暴露较好、操作简单、出血少,腹壁粘连较轻[2],再次手术难度较小,但瘢痕明显,不美观,还有可能出现腹壁疝,不受患者欢迎。

参考文献

剖宫产术篇2

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抗生素输血条件的完善、麻醉及术后镇痛水平的提高,手术的危险性已明显降低,但取胎头困难需要产钳助产也有所增加。本院近几年将小产钳用于剖宫产术中,有效地减少了取头困难的并发症。现对剖宫产出头困难应用小产钳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单胎头位剖宫产术1302例,使用小产钳病例58例,占4.45%。58例年龄21~40岁,平均28.5岁;孕周35~43周,平均39周;初产妇43例,经产妇15例(其中疤痕子宫6例);择期手术26例,急诊手术32例;中腹壁纵切口22例,横切口36例。使用双叶小产钳52例,使用单叶产钳6例。主要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21例,前置胎盘7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疤痕子宫6例,头盆不称6例,脐带因素5例,羊水过少4例,社会因素3例。取头困难的原因:因前置胎盘、头盆不称、骨盆入口狭小、胎儿较大、脐带过短、脐带绕颈等所致胎头高浮30例(占51.7%),因第二产程延长、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前不均倾位等所致胎头深入固定6例(占10.3%),麻醉效果不佳8例(占13.8%),产妇肥胖5例(占8.6%),分离腹直肌不充分3例(占5.2%),其它包括术者经验不足6例(占10.3%)。

1.2娩出方法

出现娩头困难时,助手按压宫底,尽量使胎头位于切口下缘,术者将右手伸入宫腔,摸清胎头位置,胎头为枕前位或枕后位时可直接上钳,否则应将胎头转为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在子宫壁与胎头之间,左手持产钳左叶放置在胎头左侧,助手固定,将产钳右叶放置在胎头右侧,扣合产钳,如扣合困难需调整产钳位置,不可强行扣合,扣合后先向产妇足侧牵引,再向上方侧翻,胎头即可娩出。如产钳滑脱可重新放置。其它步骤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胎头深嵌骨盆者可用单叶产钳,即先将胎肩上推使胎儿松动,将产钳滑入胎头与宫壁之间,直至产钳滑到胎头下方即可,先将产钳向产妇头端牵引,再将产钳钳柄慢慢转向产妇足端,上撬胎头,使胎头娩出切口。必要时可消毒外阴后助手戴手套,经阴道上推胎头以利术者娩出胎头。常规处理新生儿及胎盘。

2结果

58例中52例一次产钳即成功,6例第一次产钳滑脱,重新放置后成功。滑脱的6例中,2例为极度肥胖,腹壁横切口,1例系麻醉效果欠佳,孕妇扭动,1例为胎儿过小,胎头高浮,2例为巨大儿(1例切口向两侧撕裂形成阔韧带血肿,1例重新放置产钳后胎儿头皮淤血)。采用Apgar评分≤7分作为窒息标准,12例新生儿窒息,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其中重度窒息3例,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3讨论

新式剖宫产中娩头困难占剖宫产术的5.5%[1]。胎头高浮,子宫切口过小,麻醉效果欠佳、胎头深入固定、产妇过度肥胖、术者经验不足、巨大儿等因素均可导制取胎头困难。从本资料的统计分析,造成取头困难的原因中以胎头高浮最多,达51.7%,同时胎头深入骨盆固定比例也较高,占10.3%,这可能与子宫切口选择位置有关。一般子宫切口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横切口水平应根据胎头位置高低而定,一般取胎头最大径线所在水平位置为宜。以往出现取头困难往往采用延长腹壁切口、剪断腹直肌、子宫倒T形切开、延长子宫切口等方法,上述方法常可延长出头时间,且对母儿损伤较大,因此寻找一种适宜技术尤为重要。小产钳具有钳身小、薄,占据面积小的优点,采用小产钳助产对取头困难非常有效。

小产钳在剖宫产术取头困难中应用,能使胎头娩出时间缩短,减少产时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产伤;减少长时间外力按压宫底所致的损伤及羊水栓塞。在实际操作时,产钳要放置正确,动作宜轻柔,以免撕裂子宫切口。当胎头高浮时,小产钳的按置与阴道产钳一样,向产妇足端牵引,胎儿枕骨达切口时向上方侧翻将胎头娩出。由于单叶产钳没有旋转和牵引作用,有时对胎头入盆较深、胎头大者娩出仍较困难,这时可台下助手戴手套,将胎头尽量上推后再上产钳。新生儿窒息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子宫切开后外界空气及术者娩胎儿对胎儿的刺激可引起胎儿呼吸,时间越长吸入羊水越多,大量羊水吸入呼吸道可致新生儿窒息;其次反复取胎儿,操作时间延长可压迫母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减少子宫胎盘血液灌注,导致新生儿窒息;此外胎头反复挤压易发生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使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有报道称取胎头时间大于140s时,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2]。总之剖宫产术中取胎头是关键,发生取胎头困难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损伤,术前对胎头高低、子宫下段情况、麻醉及胎儿大小应有充分估计并准备相应小产钳,一旦发生取头困难时应果断应用产钳,这样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剖宫产术篇3

摘要:

我院是阜新矿区的一所基层,1988年初至1993年末6年中收治分娩的孕产妇为2970例,其中,剖宫产222例.将前3年做为第一组,后3年为第2组加以,结果:第一组剖宫产手术率为4.18%(72/1500)第二组剖宫产手术率为10.20%(150/1470).剖宫产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1岁,以21~29岁年龄段为多,而且初产妇占95%以上.剖宫产指征占前5位的分别为头盆不称;臀足位;产前出血;胎儿宫内窘迫;重度妊高征.围产儿结局,第一组阴道分娩1434个新生儿死亡28例,占1.95%,第二组阴道分娩新生儿1328个;死亡13例,占0.99%;第一组剖宫产出生新生儿73个,死亡1例,占1.36%,第二组剖宫产出生新生儿151个,死亡2例,占1.32%,两组比较,阴道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第一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第一组剖宫产手术率偏低,而第二组比较恰当地掌握了剖宫产手术的适应症,未受因素干扰.

论文内容:

我院是阜新矿区的一所基层医院,自1984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妇科与产科的大中小型手术,使本地区妇产科患者能够就地诊断与,.从1986年开始基本不外转.现将1988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的剖宫产手术患者加以分析:

临床资料

一.剖宫产手术率

6年总分娩产妇数为2970例,其中剖宫产手术为222例,占分娩总数的7.47%.其中,前三年为第一组,分娩数为1500例,其中剖宫产术为72例,手术率为4.81%.后三年为第二组,总产妇数为1470例.其中剖宫产数为150例,剖宫产手术率为10.20%,见表1:

表1:剖宫产手术率

第一组

第二组

总计

年度

1988

1989

1990

合计

1991

1992

1993

合计

6年

分娩数

484

521

495

1500

477

524

469

1470

2970

剖宫产数

16

28

28

72

38

57

55

150

222

手术率%

3.30

5.37

5.65

4.81

7.96

10.87

11.30

10.20

7.47

二.剖宫产手术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最小21岁,最大41岁,见表2

表2:剖宫产术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

21~24岁(%)

24~29岁(%)

30~34岁(%)

35~41岁(%)

总计

第一组

31

43.05

32

44.45

7

9.72

2

2.78

72

第二组

69

46.00

62

41.00

15

10.00

4

2.67

150

三.剖宫产手术与产次的关系

第一组,初产妇70例,占97.40%,经产妇2例,占2.77%.第二组初产妇147例,占98%,经产妇3例,占2%,其中一例为第四产.

四,剖宫产指征及其变化.见表3:

表3.剖宫产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

第一组.例(%)

第二组.例(%)

合计例.(%)

头盆不称

13

18.05

43

28.66

56

25.22

宫内窘迫

13

18.05

26

17.33

39

17.56

臀足位

12

16.66

43

28.66

55

24.72

重度妊高征

5

6.94

10

6.66

15

6.75

过期妊娠

1

1.38

4

2.66

5

2.25

早期破水

1

1.38

4

2.66

5

2.25

产前出血

7

9.72

5

3.33

12

5.40

骨产道异常

5

6.94

4

2.66

9

4.05

阴道纵膈

4

5.55

4

1.80

横位

4

5.55

1

0.6

5

2.25

再次剖宫产

3

4.16

3

2.0

6

2.70

妊娠合并肌瘤

1

1.38

3

2.0

4

1.80

妊娠合并心脏病

1

0.6

1

0.45

双胎

1

1.38

1

0.6

2

0.90

巨大儿

2

1.2

2

0.90

脐带脱垂

1

1.38

1

0.45

颜面位

1

1.38

1

0.45

合计

72

100

150

100

222

100

本文对同时有多个手术原因,以最紧迫原因分类.

剖宫产术篇4

【关键词】剖宫产;不同术式;再次剖宫产;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086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再次剖宫产术例数也在不断增多,一定程度加大手术治疗风险[1]。为有效降低手术风险,需要选择最佳术式。和传统剖宫产术相比,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的优点,但易导致发生盆腔粘连[2]。作者对本院再次行剖宫产的最佳剖宫产术式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再次剖宫产术的1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剖宫产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5.7±4.6)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7.2±2.4)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2~5年,平均时间(3.4±1.3)年;对照组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25.8±4.7)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7.3±2.5)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2~6年,平均时间(3.5±1.4)年;首次剖宫产均由于胎儿头盆不称、宫内窘迫、过期妊娠以及胎位异常等因素导致行剖宫产术治疗,术后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等并发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以及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产妇均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首先在产妇腹正中线位置作出纵切口,依次剪开皮肤、皮下脂肪,长度约15cm,朝下推膀胱,在子宫下段肌层正中位置进行横切,娩出胎儿胎盘后,缝合筋膜,并连续缝合子宫肌层;观察组产妇给予新式剖宫产术,选择产妇双侧髂前上棘连线3cm和耻骨联合上三横指位置,作出一个约14cm的切口,在子宫下段浆肌层中央将横切口切开,切开长度约为3cm;分娩出胎儿后,不对壁层腹膜与脏层进行缝合,对一层子宫浆肌层进行缝合后,缝合皮下脂肪和皮肤。

1.3观察指标[3]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粘连程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其中,盆腹腔粘连程度包括轻度粘连、中度粘连以及重度粘连等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中情况对比对两组术中情况进行对比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以及胎头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盆腹腔粘连程度比较观察组无粘连55例,轻度粘连18例,中度粘连8例,重度粘连5例,粘连率为36.0%;对照组无粘连30例,轻度粘连12例,中度粘连18例,重度粘连26例,粘连率为65.1%;观察组的盆腹腔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21.2±4.3)h,住院时间为(2.1±0.3)h,子宫切口愈合良好75例,不良11例,愈合良好率为87.2%;不良反应共发生3例发热,1例切口感染,不良反应率为4.7%;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26.9±6.2)h,住院时间为(4.6±3.8)h,子宫切口愈合良好54例,不良32例,愈合良好率为62.8%;不良反应共发生4例发热,5例切口感染,不良反应率为1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暴露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腹腔粘连程度轻以及能够快速娩出胎儿的优点,但其切口的肌层组织比较厚,不利于促进伤口愈合,再次妊娠时易发生子宫破裂。新式剖宫产术术中将子宫下段腹膜打开后,不朝下推膀胱,只对子宫肌层连续扣锁进行缝合,注意不对脏壁层腹膜进行缝合,其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的优点,适宜于对终止妊娠产妇进行[4]。盆腹腔粘连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主要受到纤维蛋白沉积、溶解不平衡等因素导致;另外,腹膜会导致机械刺激、组织缺血以及外源性异物等发生炎症反应,且纤维蛋白原激活凝血系统后,会导致纤维蛋白发生沉积现象,进而形成粘连;另外,受到术中使用的手术缝线、滑石粉等因素影响,会导致发生异物反应。在应用新式剖宫产术时,由于其不对脏、壁层腹膜进行缝合,且没有对腹膜进行缝合,导致发生缺血、缺氧、异物炎症反应,但由于腹膜爬行速度受到限制,子宫切口粗糙面、腹壁、钝性分离创伤以及刺激均会导致发生盆腹腔粘连[5]。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以及胎头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盆腹腔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创伤,给产妇身体带来影响较小,可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池鸿斐.首次剖宫产术式对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中国性科学,2014,23(7):15-17.

[2]田加珍.首次不同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中国性科学,2014,10(4):3-5.

[3]韩利红.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3):324.

[4]盛友芬.两种手术方式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及胎儿的影响.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3):432.

剖宫产术篇5

患者,20岁,于2010年8月3日7时20分因“孕39+3周,腹痛10小时余”入院。患者平时月经周期规则,末次月经:2009年10月30日,预产期:2010年8月7日。孕期定时进行产前检查,共检查八次,未发现异常情况。入院时查体:T36.20C,P80次/分,BP110/70mmHg,身高160cm,体重80kg。神志清楚,皮肤无黄染,心肺听诊正常,体型为孕腹型,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4cm,腹围100cm,胎方位LOA,胎心148次/分,规则宫缩,胎先露H,S-2,宫口开2cm,胎膜未破,胎儿估计3400g。入院前2日B超提示:双顶经9.1cm,股骨长7.6cm,胎盘3级,羊水最大暗区3.5cm。入院后监测胎心,注意产程进展情况。10时阴道检查:宫口3cm,胎方位LOA,胎心135次/分,胎头在-1,骨盆各经线正常,骨产道无异常。12时阴道检查:宫口开10,胎头在+3,胎方位为LOP,胎心140次/分。将上述情况告知家属,建议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家属拒绝,坚决要求剖宫产。尊重家属意见,积极术前准备。

手术中发现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横切开膀胱腹膜反折部位约2~3cm,并沿切口撕开其约10~12cm,下推膀胱顺利。在子宫下段肌层横切,切口下方为胎肩,有LOP-LOA勉出一男婴,体重3500g,取头困难。胎儿娩出后行人工剥离胎盘,此时发现出血增多,立即检查切口情况,发现子宫切口下缘正中向下纵行撕裂达宫颈阴道上部,子宫切口向左侧延斯,纵行缝合宫颈撕裂处,常规缝合子宫肌层及反折腹膜,检查无出渗血,探查双侧附件无异常,关腹。术中出血500ml,正常出院。

2讨论

2.1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部因为强有力宫缩多能向前转1350或900,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仅有5~10%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到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1]。持续性枕后位的患者争取于产程早期发现,这样才能及时处理,避免产程延长,发生难产[2]。本例患者在宫口开10cm时发现产程进展缓慢,行阴道检查时发现枕左后位,胎头下降比较低,此时最理想的分勉方式为阴道助产,将阴道助产可能发生的情况告知家属,家属经商议后要求剖宫产手术。

2.2产妇分娩并发症中,阴道分娩的主要并发症为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剖宫产主要并发症为术后病率,其次为子宫切口撕裂[3]。随着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广泛开展,剖宫产手术致宫颈裂伤的病例极为罕见。手术中对于象这种胎头下降比较低已入盆的,取胎头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强行取胎头,可以采用以下办法:第一,调整产妇:在麻醉许可下,可采取垂头仰卧位,尽量抬高产妇臀部,使胎体的重力转向产妇的头端,以利于手术者从盆腔取出胎头。第二,经阴道上推胎头:这种方法要求助手和手术者充分的配合,在从阴道上推胎头时,助手上推胎头的手指最好借助于手术者的手背上推胎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第三,先拉胎肩:手术者在取胎头之前,可以先尽量把胎肩往上拉,以利于胎头从盆腔脱出。

2.3在剖宫产手术中胎头娩出困难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密不可分。手术前对胎头所处的位置没有明确的认识,没有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取胎头困难时不知所措。手术中由于经验不足,选择取胎头的方式和方法不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在胎头下降比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一同完成手术。在产程观察过程中,间隔一定的时间行肛查和阴道检查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发现产程中出现的异常的胎方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剖宫产手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21(3):92.

剖宫产术篇6

剖宫产手术是“凡诊断为28周以上的妊娠而行剖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及其附属物者”。剖宫产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处理难产、急危妊娠合并症和(或)妊娠并发症、抢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但是,在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掌握标准上,存在着宜宽不宜严的倾向。长此以往,对剖宫产术的近、远期并发症以及产科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现对474例剖宫产术手术指征进行分析,明晰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初步探讨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淄博市博山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自2001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剖宫产病例474例,期间分娩总数1281例。

12方法对上述病例资料进行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剖宫产手术指征标准的应用现状。手术指征分类参考曹泽毅主编的《中华妇产科学》剖宫产指征分类:难产(包括头盆不称、软产道异常、胎儿异常、脐带脱垂、胎儿窘迫、剖宫产史等),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现内容略有改动,增加“社会因素”指征。社会因素为无明显剖宫产手术指征而孕产妇及其家属坚决要求以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者。

13统计学处理使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对照。

2结果

21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各剖宫产手术指征分类、构成比、顺位:头盆不称中的相对头盆不称126例,构成比2658%,顺位1;胎儿窘迫74例,构成比1561%,顺位2;胎儿异常中的臀位46例,构成比97%,顺位3(此三种均归类难产类);社会因素40例,构成比844%,顺位4。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例数、构成比、顺位见表1。表12001年9月至2007年8月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

3讨论

31头盆不称头盆不称包括绝对性骨盆狭窄和相对性头盆不称。前者25例,顺位5;后者126例,顺位1。绝对性骨盆狭窄分为:骨盆入口平面或中骨盆平面或出口平面绝对性狭窄和均小骨盆。中骨盆平面绝对性狭窄和均小骨盆可以试产,但极易导致持续性枕(横)后位、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或延长)等并发症;骨盆入口平面与出口平面绝对性狭窄不能试产,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因此,绝对性骨盆狭窄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适宜的。相对性头盆不称有两种情况:(1)胎头大小在正常范围而母亲骨盆存在轻度狭窄;(2)胎头径线超出正常值而母亲骨盆正常。不论何种情况,相对性头盆不称是胎头与骨产道在分娩中出现不相适应,是充分试产失败的结果。试产失败原则:在产力良好状态下,试产6~8h产程无进展,伴或不伴活跃期停滞(或延长)、胎头下降迟缓(或停滞)等。试产失败诊以相对性头盆不称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是必然的选择。

32胎儿异常胎儿异常100例,分类:臀位、巨大儿、持续性枕横(后)位、珍贵儿等几种,顺位分别是3、6、9、10等。臀位是产科常见的胎位异常,约占足月分娩的3%~4%[1],由于臀位经阴分娩极易并发胎膜早破、脐带脱垂、胎儿窘迫、后出头困难致围产儿死亡率升高,所以,臀位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是国内外的共识。巨大儿占剖宫产总数的506%,由于巨大儿经阴分娩极易致新生儿产伤(以肩难产最多见)和母体软产道破裂以及明显的头盆不称,因此,巨大儿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是明智的。持续性枕横(后)位是充分试产后做出的明确诊断,作为剖宫产的指征亦是明确的。珍贵儿在妇产科学中找不到明确的定义,产科实践中珍贵儿系指经多方诊治的不孕不育患者所怀孕的胎儿,取其胎儿十分珍贵之意。因此,珍贵儿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是缺乏有效依据的,但是,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于产科临床。

33脐带因素剖宫产史、羊水因素、三者的剖宫产例数及其构成比:21、18、33;443%、380%、696%。脐带显露、脐带脱垂是危及胎儿最严重的急症,尤以后者为重,争分夺秒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是十分正确的。脐带过短经阴分娩易致胎窘、二程延长等,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是适宜的。脐带绕颈2或3周和脐带绕肢可致脐带相对过短,从胎儿安全考虑,不经试产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是可行的。有过剖宫产史的足月分娩一般以瘢痕子宫为由行剖宫产术,是从防止出现子宫破裂方面考虑的,因此,这一选择是合适的。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产儿的预后,若羊水量少于50ml,胎窘发生率达50%以上,围产儿死亡率可达88%,是正常妊娠围产儿的13~47倍[2]。由此可见,羊水过少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是正确的。但是,羊水过多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是缺乏有效依据的。

34胎儿窘迫胎儿窘迫74例,构成比1561%,顺位2。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发生率为27%~385%[2]。本病是目前国内剖宫产中首位原因,也是围生病率、围生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因此,在经阴助娩不能尽快结束分娩的情况下,以剖宫产术尽快使胎儿脱离缺氧窒息环境是正确有效的。

35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30例,构成比633%。其在统计中分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下文简称妊高症)20例、胎盘因素(胎盘的植入、前置、早剥)5例、过期妊娠5例。妊高症是指妊娠期发生的高血压和孕前已有的高血压两种情况,国内发生率94%,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20例妊高症均以达足月妊娠,在病情严重,短期不能经阴分娩时,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是适宜的。胎盘的植入、前置、早剥,是妊娠晚期出血的常见危急并发症,一旦确诊,应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5例过期妊娠均是在引产失败下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因此,处理是正确的。妊娠合并症7例,构成比148%,在四大分类中比率最低。合并的子宫肌瘤为浆膜下肌瘤且肌瘤直径在6cm以上;合并的卵巢肿瘤直径在9~10cm,为了防止出现梗阻性难产、产后出血、卵巢肿瘤破裂等并发症,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是正确的。合并1例巴氏腺脓肿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是从防止出现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方面考虑,处理是适宜的。

36社会因素社会因素40例,构成比802%,顺位4。这一手术指征出现并呈逐渐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由于剖宫产技术日臻完善及麻醉、输血、抗感染等手段的有力支持,加之经阴分娩动态过程的风险性,使患方对剖宫产产生一种其安全性高于阴道分娩的错觉;(2)由于某些产科疾病表现的隐匿性,有些以社会因素做的剖宫产,可能在术中医生发现真正的手术指征,由此可影响医生的判断力;(3)随着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举证责任、医疗秩序的无保障性、医患纠纷上升趋势等,使产科医生趋利避害,放宽剖宫产指征,以求自保;(4)孕产妇惧怕分娩疼痛、对阴道分娩无信心由此可产生精神心理因素而致的剖宫产术;(5)迷信思想作祟,要求选择“吉日吉时”行剖宫产。

4小结

474例剖宫产减去40例社会因素、10例珍贵儿、9例羊水过多,剩余415例,这时剖宫产率32%,降低了5个百分点。所以,在产科临床工作中,使用和掌握剖宫产指征上,存在着就宽不就严的现象。究其原因已在文中阐述,但是,这一状况的存在对母婴的近、远期影响还是十分不确定的。正因为这种影响的不确定性,才使得产科医生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这一课题应迫在眉睫地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2,393-398.

  • 下一篇:剖宫产的术后护理(6篇)
    上一篇:新生儿的护理内容(6篇)
    相关文章
    1. 字读后感作文范文(整理6篇)

      450字读后感作文范文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住在橘子里的仙女》。书中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国家里,这个国家的小王子娶了一位美丽的仙女,名叫泽玛姬,小王子深爱着他的..

      daniel 0 2024-09-18 17:10:25

    2. 社团活动总结报告范文(整理16篇)

      20.社团活动总结报告范文十本学期的舞蹈社团生活如同一场绚烂的舞蹈盛宴,让人回味无穷。在每排练与表演中,我们都倾注了满腔热情与汗水。从初的生疏到后来的默契,每一步都凝聚..

      daniel 0 2024-09-18 07:45:45

    3. 中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整理6篇

      中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中层管理,是策略执行与团队激励的关键环节。我认识到,激发团队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至关重要。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并..

      daniel 0 2024-09-17 13:27:34

    4. 2023党员工作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收

      2023党员工作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来,在上级党委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我能够积极参加每次的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自觉交纳党费,并以员的标准严..

      daniel 0 2024-09-17 12:29:18

    5. 年业务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业务员个人工作总结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与成效,我们几个做外贸工作的同志都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是在新钢联公司领导的亲自关怀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是在各部门同事们的积极帮助配..

      daniel 0 2024-09-16 17:58:49

    6. 年班级月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2024年班级月工作计划范文一、本月工作重点:1.继续加强一日活动常规管理,重视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2.欢庆六一节,举行“家园同乐亲子活动”,向家长开放半日活..

      daniel 0 2024-09-16 16:11:55

    7. 字读后感范文(整理7篇)

      500字读后感范文暑假休息之余,我阅读了沈石溪的《象母怨》一书。里面有三则故事,第一个就是《非洲雌象麦菲》。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象群是分种族的,一边是非洲象,一边是印度象。非..

      daniel 0 2024-09-16 06:58:17

    8. 初中生读后感范文(整理7篇)

      初中生读后感范文“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每当唱响这首歌我就会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更是因为《门板上的夏天》这本书让我回忆起那些幼时有趣的往事。《..

      daniel 0 2024-09-16 05:12:23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9-18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