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总结(6篇)
量子力学总结篇1
关键词:羞耻感;社交回避及苦恼;高中生
一、问题提出
对于面临高考升学压力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学习的适应与选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羞耻感作为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对个体心理健康来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交回避及苦恼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品质和社会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的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任务提供可行性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保定市某中学高中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85份,获得有效问235份,回收效率达82.5%。男生75人,女生160人;独生子女93人,非独生子142人;来自农村的47人,来自城市的188人。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羞耻感量表:采用由斤圣华(2006)编制羞耻感量表,共22个项目,为4个维度: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身体羞耻和能力羞耻,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羞耻感受越高,反之越低。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93之间,总量表的a系数为0.93。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5。
2.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SAD):该量表由Watson和Friend(1969)编制,共有28个条目,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因子,内部一致性较高,总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77。彭纯子、范晓玲(2003)以国内以大、中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结构效度、相容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本研究中Cronbacha系数为0.933。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由本校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主试,将随机抽取的高中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团体测试。施测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回收所有的答卷。收集完问卷后剔除答题没有完成、答案带有规律性和有漏题的问卷,将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7.0,运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人口学统计变量的个体差异分析
1.羞耻感的差异性分析
(1)羞耻感现状的总体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羞耻感总分平均分47.49±10.75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22~88,中间值55),个性羞耻因子平均分17.42±4.71低于中等水平低(分值范围9~36,中间值22.5),行为羞耻因子平均分9.69±1.78低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6~24,中间值15),能力羞耻因子平均分6.34±1.36低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4~16,中间值10),身体羞耻因子平均分4.24±1.06低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3~12,中间值7.5)。说明高中生羞耻感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
(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羞耻感差异性:结果显示,性别变量在个性羞耻因子得分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2.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差异性分析
(1)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的总体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平均分为42.62±7.08明显高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28-56,中间值28),社交回避因子平均分为21.64±3.78明显高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1~28,中间值14),社交苦恼因子平均得分为20.98±3.78高于中等水平(分值范围1~28,中间值14),而且社交回避平均分(21.64±3.78)高于社交苦恼平均分(20.98±3.78),说明高中生存在比较明显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现象,而且社交回避行为倾向严重于社交苦恼情感体验。
(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差异性:结果显示,性别变量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上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说明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及各维度不受生源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
(二)羞耻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分析及其影响
1.羞耻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显示,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羞耻感总分呈负相关,与个性羞耻因子呈负相关,分别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各因子呈正相关。社交回避因子与羞耻感总分呈负相关,与个性羞耻呈负相关,分别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因子呈正相关;社交苦恼因子与羞耻感总分呈负相关,与个性羞耻呈负相关,分别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因子呈正相关;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
2.社交回避及苦恼对羞耻感的回归分析
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为因变量、羞耻感量表总分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显示,羞耻感总分进入了回归模型,能够解释社交回避及苦恼6.9%的变异量,具有显著性负向预测力(p
在羞耻感总分进入了回归方程式并有显著性的预测性的基础上,以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因变量,分别以羞耻感的各因子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显示,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各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式,四个因子联合解释社交回避及苦恼88.9%的变异量,都具有显著地预测能力(p
四、分析与讨论
(一)人口学统计变量的个体差异分析
1.羞耻感的个体差异分析
羞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一种负性情感反应。个性羞耻表现个人日常习惯,与人交往的方式,某些性格特征以及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等方面是否有羞耻易感性;行为羞耻表现为当自己做错某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和在竞争中失败时体验的羞耻感;能力羞耻主要指个人能力如何,是否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力不足,担心别人对自己看法不好而感到羞耻;身体羞耻说的是对自己体型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和身体能力方面不认可而有羞耻感。本研究中羞耻感及各维度的总体情况分布说明高中生羞耻感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个性羞耻男生高于女生(p
2.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差异分析
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交的行为倾向及其在社交过程中负向情绪体验,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体验,即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苦恼和不舒服的感觉。本研究中高中生存在严重社交回避行为倾向和社交苦恼感受。可以解释为,青少年正值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VartanianL.2000),这两个特点影响着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如夸大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对同伴压力过分敏感等。另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中生对人际的适应有关,他们来到新学校、接触新老师、新教法、新同学,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分科带来高考竞争意识,给处于青春期的高一新生带来的极大压力、困惑、孤独、烦恼,不断的适应、选择与青春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发生冲突,使得他们在社交上表现出回避与苦恼。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他们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提供他们的社交技巧,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以期使其在社交活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本研究中,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女生较男生严重(p
(二)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及其影响的探讨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羞耻感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负性相关,个性羞耻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因子呈负性相关,而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分别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因子呈正性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李波和钱铭怡、周细兰和江琦等的研究不同。李波和钱铭怡研究显示,羞耻感和社交焦虑呈正相关的关系,个性羞耻维度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较其他羞耻感因素更加显著。周细兰和江琦考察青少年羞耻感的特点及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发现,青少年羞耻感各个维度与社交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高一新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越强,羞耻感越低,反之则越高;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越高,个性羞耻感越低,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感越强,反之则个性羞耻越强,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越低。本研究结果说明,高一中生的社交苦恼和社交回避不是由于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是由于行为不足、能力不够和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
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生理与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对自己的容貌、体型以及第二性征等身体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关注,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使得部分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及身体的某一部分产生困惑或不满意,使得青少年觉察到理想自我与实际自我有较大差距。霍尼认为当个体觉察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时便会产生羞耻感。青少年身体急剧变化带来“体像烦恼”,同时青少年又具有强烈的与异往的需要,渴望被同伴认可,期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同伴交流,由于过于关注同伴评价,担心同伴的对自己的看法,当自己的在社交中有不理想的行为举止,便会产生行为羞耻感,所以青少年有可能会由于身体羞耻感而带来社交回避行为,而在社交行为中又由于行为羞耻体验到社交过程中的苦恼,身体羞耻感和社交回避行为互为影响,使得青少年的身体羞耻体验越发强烈,行为回避越发明显。高中生的社交苦恼和社交回避由于行为羞耻感和能力羞耻感,可能的原因还有当他们进入高中后,对自己的未来与初中时有了更明显的认知,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去的学习行为不足有了一些认识,产生了羞耻感进而感到了行动的迫切,同时加上高中学校、老师及家长对自己进入高考准备寄予的期望,为高考而学习的目的使高中生感到有压力,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能力不足而产生了羞耻感,这种行动的迫切感和能力的不足感交织在一起,使得高中生感到烦恼,同时又由于青少年“假象观众”观念的存在和基于现实的“要为同伴所肯定,要为老师所证实的需要”,同时感到生活环境“对他的剥夺太多”,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苦恼和回避。在“一切都是为了高考”为目的社会背景下,高中生的人际交往也要服从于这一目的,同伴竞争的无情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诸多的烦恼。总之,在渴望被同伴认可和同伴竞争之间相互矛盾,给高中学生带来极大的苦恼。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中生协调这两种之间的矛盾,给他们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彼此接纳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获得相互鼓励、彼此认可学习竞技状态。
五、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高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有待改善,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密切相关而且羞耻感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负性预测作用。据此,本研究为学校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1.举办以增加相互了解的团体心理活动:研究显示高中生存在的比较严重的社交回避行为和社交苦恼体验,而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助于缓解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程度,在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中,更容易满足青春期的学生最急于被“同伴所肯定,被老师所证实”的认同渴望,降低了他们的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体验。为此,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团体活动,促成良好人际氛围的行为,使学生有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学习到从旁人的眼光看自己,从“假想观众”中走出来,降低心理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减少其在社交方面的回避行为及苦恼的情绪体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学习幸福感。
2.开展以提高自我认识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高中生的心身发展特点,帮助他们将“个人神话”观念现实化,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比较能够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价,以期激发羞耻感的力量,将羞耻感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不至于使盲目的高自我评价成为其负担和压力,影响到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品质。
3.组建由心理健康教师负责任的班级心理辅导员队伍:由心理辅导老师及专业人员对班级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同学当中的心理支持者,他们属于学生群体,能够更好了解同学,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并也能及时帮助同学获得心理老师的帮助,使学生获得支持感。
4.建立由心理专业人员带领的人际互动团体小组:此团体小组的是根据心理调查的结果,将有特别需要的同学组成心理成长小组,在由心理专业人员带领和保护下,在人际互动团体小组中,突破自身的局限,提升出勇气实践面对自身的羞耻感,在相互照见的情况,体验在人际互动中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将在小组里学习到的经验迁移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中。
总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降低高中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激发他们的羞耻感的力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业成就,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亓圣华,张彤,李繁荣,等.中学生羞耻感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彭纯子,范晓玲,李罗初.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在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04).
[4]李翰飞.青少年羞耻感倾向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王聃.亲职化对中学生羞耻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6]周细兰,江琦.青少年羞耻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的关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07).
[7]ElkindD.Egocentrisminadolescence[J].ChildDevelopment,1967(38).
[8]VartaL.Revisitingtheimaginaryaudienceandpersonalfableconstructsofadolescentegocentrism:aconceptualreview[J].Adolescence,2000(140).
[9]闫秀峰,冯淑丹,李艳霞,等.青少年自我效能、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
量子力学总结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83-02
一、镁燃烧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具体实验来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化学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2.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分析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
3.在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思考、判断,解答实验中出现的矛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意识。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习指导
通过课前预习课文,使得学生获得比较感性的认识,然后提出问题,到底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交给学生们去交流讨论,在讨论的结果中,开始做实验进行验证,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逻辑推理,然后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三)学习过程
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
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了,生成了。
实验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
结果分析:由于参加了反应,使得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思考:按照教材的描述: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在本实验中没有发现这种结果?
为什么化学反应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前要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把学生的不同意见记录下来并且记下人数,然后在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时看看哪一种意见正确。
(四)实验设备
电子天平、集气瓶(塑料瓶)、镁条、火柴、酒精灯、镊子、玻璃片、铜片等。
(五)实验步骤
1.取0.005克镁条、铜片、玻璃片、镊子、塑料瓶防止电子天平上称重,把结果记录下来。
2.在酒精灯上点燃镁条,把塑料瓶罩在镁条的上方,当发现白烟充满了半个塑料瓶时,立刻将燃烧着的镁条放到玻璃片上的铜片上,罩上塑料瓶。反应完成后再把反应物和玻璃片、铜片、镊子、塑料瓶一起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下结果。
3.取不同质量的镁条,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六)课堂练习
1.假如有一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那么此物质一定含有(?摇?摇)物质。
A.氧气、氢气、碳元素
B.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
C.氢气、炭
D.氧元素、碳元素
2.不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摇?摇)。
A.铁生锈质量增加了
B.镁带燃烧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
C.蜡烛燃烧变短了
D.打开酒精灯的瓶盖,过一段时间酒精灯质量变小了
3.某地有一条被污染的河流,河水呈现出酸性状态,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其河床中含有某种物质B和河水中的氧气发生了反映导致的,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B+2H2O+7O2=2FeSO4+2H2SO4,那么可以推测出B的化学式为(?摇?摇)。
A.FeSB.FeS2C.Fe2S3D.FeO
4.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存在这样的等式:A+B=2C其中当2gA参加反应时,可以生成5g的C,那么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摇?摇)g。
A.2B.3C.4D.5
二、镁燃烧实验的化学分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在反应刚刚结束的1分钟里,物质的总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甚至低于反应前的总质量,这是因为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量使得部分镁条变成了气体,同时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和氮化镁,生成的白烟即是固体的小颗粒发散在塑料瓶中,在实验结束后第三分钟,总质量逐渐增大,这是因为以前悬浮在塑料瓶中的氧化镁和氮化镁随着时间和重力的作用,逐渐落在了铜片上和玻璃板上。在第三分钟后,反应物的总质量明显的大于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随着白烟消失,氧化镁和氮化镁全部沉积在铜片和玻璃片上,反应物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在实验完成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习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在实验中培养对化学实验中的定量实验进行分析,例如为什么取一定量的反应物质?
本节课中存在的一个难点就是怎么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这需要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从原子角度来理解镁反应的过程,通过认真观察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观察微观粒子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得学习过程化难为易。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记得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特性,即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具有质量守恒的特性,那么在其他的化学学习中也存在着质量守恒定律;这说明了物质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来自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语
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现象是不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很好的分析,虽然学生对实验现象很有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在对实验现象分析时缺乏大胆思考、敢于表达的能力,等待着老师给予正确的解答。对于老师来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在实验中,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实验结论,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胡荣华.以学生为主体变“课堂”为“学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2,(12):12-13.
[2]熊南军.“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11):11-12.
量子力学总结篇3
要:根据访谈、半开放式问卷施测结果及理论假设,编制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量表。结果表明: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包含教学氛围与内容、教师教学能力、同学关系、场地器材和成绩评定5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63.898%。总量表的a系数为0.9333,分量表的a系数在0.8081~0.8905,重测信度为0.835。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92-0.873,且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各分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261~0.483,说明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测试。
关键词:体育统计学;学习满意度量表;体育课;探索性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056-05
学习满意度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感觉或态度,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达到满足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还可以用来解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和参与学习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己完成以增设项目、选项上课为核心内容的体育课程改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上体育课,提高了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满意度较高的课程之一。然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增设体育课项目虽然可以满足更多学生需要,但部分学生并没有因为上了自己所选项目的体育课就表现出真正喜欢体育和参与体育。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研究,对客观了解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现状,发现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因素,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意义。
对学习满意度概念的研究,教育学者除了将满意视为感觉态度或态度的心理状态,或是将满意定义为愿望或需求的达成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满意是需求或愿望达成后的感觉、态度。由于研究者背景的不同,对学习满意度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整体性概念、要素性概念和期望差距概念3种。在以往不同的研究中,学习满意度的结构相差很大,其差别主要在于抽象概括的层次和重点不同,国内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不同。研究者对学习满意度维度划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辅助设施、教学环境等;自我发展,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等。在实证研究方面,Betz等编制的大学生满意度问卷,在美国各大学被广泛使用,Chadwick和Wardl91从教师素质、师生关系、教育成本、辅导人员、辅导就业、社交生活、教学过程等方面设计了学习满意度测查量表。Langston从教学者、课程内容、进行方式、教材、气氛与课程品质等方面人手,来探讨学习满意度的差异。在国内,肖莲英…’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设计职业学校学生满意度量表。在体育课程学习满意度测量方面,李银芳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体育课考核几个方面对大学生上体育课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部分研究对体育选项课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但都缺少对调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因此,在对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研究中,编制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调查量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被试者。3轮问卷调查的被试者均来自浙江省部分高校的大一、大二学生,年龄18-22岁。
2)问卷调查。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半开放式调查问卷以及预测问卷,选取浙江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预测和正式的问卷调查。
3)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提取学习满意度的主因子,确定调查量表题项,采用相关分析,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预备研究与预测问卷的编制
为了使问卷的项目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满意度,本研究在研究的初选阶段,参考了学习满意度相关的文献,初步设定以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场地器材、人际关系、学习环境与氛围及成绩评定6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基本构面,并据此编制了半结构式问卷,随机抽取杭州师范大学的56名本科生,年龄18-22岁,其中男生33名,女生23名;大一30名,大二26名,对6个构面的满意与不满意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满意与不满意的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分别有89.3%、82.1%、62.5%、66.1%、76.8%和69.6%的被试者认为学习环境与氛围、成绩评定、场地器材、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能力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学习满意度的方面。
1)预测问卷项目的编写:通过文献检索以及问卷调查,初步确定以学习环境与氛围、成绩评定、场地器材、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能力和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基本构面,编制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问卷。预测问卷的题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蓝本,对调查结果作适当的文字加工,并以第一人称陈述;另一方面是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有关学习满意度的问卷,对部分题项进行修改编写。
2)预测问卷的结构与记分:在标题方面,为了减少对被试者答题的影响,问卷并没有直接以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作为标题,而笼统称为“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问卷”。预测问卷的结构主要包括指导语、背景资料和题项。其中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级、专业。预测问卷共包括30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rt5级记分,分别用I-5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2.2预测研究
在预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研究,随机选取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树人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670名,进行第2轮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70份,收回665份,其中有效问卷436份。
1)回收问卷的筛选。
无论是在预测还是正式测试阶段,本研究对于回收的所有问卷都进行了非统计层面的严格筛选。对于在回收的问卷中,无效问卷的剔除遵循以下原则:整份问卷答案呈现同一性作答或波浪形作答、整份问卷有漏答题目、同一题项选取答案的题项数大于2题的、整份问卷中答案修改超过3题的。
2)问卷题项的筛选。
(1)项目分析。对问卷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主要采用鉴别指数和区分度两项指标。
①鉴别指数:对问卷中反向记分的题目,进行重新记分。求出问卷各样本总分,将被试者按照测验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找出高低分组上下27%处的临界分数,依照临界分数将量表分为高低分2组。以独立样本,检验检验两组被试者在每个题项的差异,把f值是否显著作为题项的鉴别指数。如果f值显著(即
P
②区分度:以每个项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的指标。相关系数显著说明该项目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本研究中预测问卷项目的区分度,所有题项的相关系数为0.423-0.712,且相关系数显著性P
以上分析表明,所有项目的鉴别指数和区分度非常理想。
(2)因素分析。对问卷的30个题项进行了Barden球形检验,Bartlett值为7480.330,P
3)正式问卷的测量特性分析。
(1)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对正式问卷进行初步分析,27个题项的公因子方差系数均在0.4以上,说明各个测查指标及其参数不仅充分符合学习满意度的特征,同时也满足因素分析的数据条件。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抽取因子,共提取5个公因子,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3.898%,本研究因子提取的结果十分理想。根据主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见图1)。
其曲线在第5个因子后开始趋于平缓,每个因子对累积总变异的百分比增加很少,故提取前5个因子。
为了进一步对评价指标遴选归类,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旋转并截取值后的因子载荷矩阵,选取0.5为临界值,对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进一步整理归类,并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分类结果见表1。
因素1共8个因子,主要涉及教学氛围、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故命名为“教学氛围与内容”因子;
因素2共5个因子,主要涉及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问题,故命名为“教师教学能力”因子;
因素3共6个因子,主要涉及同学关系方面的问题,故命名为“同学关系”因子;
因素4共4个因子,主要涉及场地器材方面的问题,故命名为“场地器材”因子;
因素5共4个因子,主要涉及成绩评定方面的问题,故命名为“成绩评定”因子。
(2)量表的信度。
①同质信度:信度又称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的结果要保持一致。本研究采用Cronbacha一致性系数来考察量表的同质性信度:总量表为0.9333、分量表1为0.8905、分量表2为0,8657、分量表3为0.8615、分量表4为0,108l、分量表5为0.5839。总量表的a系数达到0.9333,说明总量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量表的a系数均大于0.8,表明分量表的信度水平较高。
②重测信度:选取杭州师范大学52名大学生进行量表的重测信度检验,间隔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表明,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35,且在0.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表明量表的重测信度非常好。
(3)量表的效度。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即测验或量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本研究考察了自编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①内容效度:总量表因素1为0.873、因素2为0.734、因素3为0.804、因素4为0.692、因素5为0.782,P
②结构效度:心理测量学认为,各分量表与量表总分相关超过各分维度间的相关是结构效度的一种表现方法。正式问卷的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692-0.873,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则在0.261-0.483,说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详见表2。
3讨论
1)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构面。
研究最终确定出评价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5个指标,分别是:教学氛围与内容、教师教学能力、同学关系、场地器材和成绩评定,与预测研究中初步设定的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场地器材、人际关系、学习环境与氛围及成绩评定基本吻合。
其中教学氛围与内容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教学的组织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体育学习往往融于合作情景之中,和谐的同学关系对于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良好充足的场地器材可以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如果场地器材比较差,教学的方式很受限制,将会影响学习效果。而成绩评定的公正合理与否,必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2)自编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指标。
经过预备研究、预测研究和正式研究,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最终编制出含27个题项的正式量表。正式量表抽取5个公共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3.898%,旋转后的各因子负荷量均在0.40以上,27个项目共同度介于0.505和0.851之间,自编量表的方差解释率十分理想。
研究对自编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进行考察,采用Cronbacha一致性系数来考察自编量表的同质性信度。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333,分量表的a系数为0.8081~0.8905,量表的信度非常好。重测信度系数为0.835,表明量表的重测信度非常好。
以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来考察问卷的内容效度,结果发现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92和0.873之间,且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表明量表的内容效度是比较理想的。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则在0.261和0.483之间,说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各分量表与量表总分相关超过各分量表间的相关,说明6个维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相对独立性,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3)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尚需探讨的问题:
(1)在初试量表中同一维度的题项排列相对集中,将在以后的研究中改正;
(2)研究抽样涉及面还需再广,本研究的被试者多来自于本科生,专科生样本较少,另外被试者多选自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而对大三、大四的学生没有取样;
(3)研究内容稍显单薄,许多与学习满意度相关的研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4)研究展望。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1)被试者应该包含各级各类大学生,这样的研究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2)在以后研究中应该继续对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构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更有效全面地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探讨。
(3)关于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效能感、
学习倦怠及习得无助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郝建春.生活压力、负向情绪调整,学习满意度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11-12.
[2]陈硕林.目标导向、学习满意度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台北:中山大学,1992.
[3]张霞.大一学生时间管理训练对成就动机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萧安成.隔空与非隔空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和学习满意度之研究[D].高雄:高雄师范大学,1999.
[5]连振熙.二专商业类科学生学习满意度之初探[J].中华技术学院学报,2003(10):30-35.
[6]马芳婷.社教机构短期研习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满意度之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1990.
[7]林博文.综合高中学生对工业类科职业学程学习满意度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1999.
[8]Dessler.Onlinestudysatisfaction[D].Florida:NovaSoutheastemUniversity,2006.
[9]ChadwickK,WardJ.Determinantsofconsumersat-isfactionwimeducationimplicationsforcollege&uni―versityadministrators[J].CollegeandUniversi哆,62(3).
[10]LangstonLc.Self-directedlearning,achievement,andsatisfaction[D].Athens:Univers时ofGeorgia,1989.
[11]肖莲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12]李银芳,安兵.对大学生上体育课满意度的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6):18-20.
[13]胡炬波,金新玉,王进.基于流畅体验理论探索大学生体育选课满意度[J].体育学刊,2008,15(8):68-71.
量子力学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文科;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
幸福是人们一直追求的一种状态,人一切有目的的行为,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追求幸福。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研究者们一直在研究和探讨幸福感的含义、成因和影响因素等。心理学家Diener(1984)从被研究者的立场和主观感受来研究人的幸福,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就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三个基本特点,主观幸福感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两个基本成分组成,认知成分是指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即现在学者一般都认同的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纬度。
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适应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性知识和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主要探讨文科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经法系、外语系、学前教育系选取451名文科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测量工具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文科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EIS是由Schutte等人(1998)根据Mayer&Salovey1990年的情绪智力理论编制而成的。EIS共有33道题目,采用5点量表形式,可以评估人们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和运用情绪能力。本次测验EIS及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72、0.64、0.64、0.60。
主观幸福感问卷由三部分组成: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ANAS)、具体生活满意度量表(LS)。总体生活满意度包含5个条目,积极情感包含6个条目,消极情感包含8个条目,具体生活满意度包含20个条目,其中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使用7点评定法,其他量表使用9点评定法。本次测验主观幸福感的三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6、0.82、0.88。
3.调查与统计方法
在辅导员与班长的支持配合下,研究者本人发放问卷,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当场测试,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51份,收回450份,剔除废卷和不完全问卷后获得43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2%。在这434名女大学生中,大一女学生241名,大二女学生193名;城市女学生64人,城镇女学生119人,农村女学生251人;独生子女136人,排行老大140人,排行老二及其他158人;她们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岁。对于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1.文科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文科女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76±1.14(满分为7,中等水平为4),略低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平均得分为5.28±1.45(满分为9,中等水平为5),略高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平均得分为3.16±1.10(满分为9,中等水平为5),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具体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5.70±1.06(满分为9,中等水平为5),略高于中等水平。具体生活满意度得分最高的五个项目分别是家庭(7.7)、道德(7.2)、朋友(6.7)、室友(6.5)、健康(6.5),得分最低的五个项目分别是实现自己的目标(4.7)、实现父母的期望(4.7)、学习习惯(4.9)、恋爱(4.9)、分数(4.9)。
从表1可以看出,大二女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具体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一女大学生,大二女大学生的消极情感显著低于大一女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在出生排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LSD平均数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具体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排行老二及其他的,排行老大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高于排行老二及其他的,城镇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的,城市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城镇的。
2.文科女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回归分析
以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各个分问卷上的得分为因变量,以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和运用情绪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各维度都进入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总解释率为9.8%,其中自我情绪调控最先进入回归方程,接下来依次是调控他人情绪、情绪感知、运用情绪,只有运用情绪起负向预测作用;情绪智力各维度都进入对消极情感的回归方程,总解释率为9.3%,其中自我情绪调控最先进入回归方程,接下来依次是运用情绪、情绪感知、调控他人情绪,只有运用情绪起正向预测作用;只有自我情绪调控和调控他人情绪进入对积极情感的回归方程,总解释率为16.4%。
以整体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具体生活满意度各个项目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只有经济、自己、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社会关系进入回归方程,总解释率为27.6%,经济满意度的预测力较大。
三、讨论
1.文科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本研究表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文科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具体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中等水平,总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趋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得分低于中等水平,这和杨芳、贾绪计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转贴于
回归分析表明,经济、自己、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社会关系的满意度对于总体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可见,个体对经济、自己、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社会关系的满意度显著影响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自己、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社会关系是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主要预测指标。
本研究表明,大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女生,这和贾绪计、白红敏、郭焱、李银萍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贾绪计、郭焱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二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稍高于大一女大学生,但不显著;白红敏的调查表明,大二的女大学生最幸福,大二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稍高于大一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可能与大一新生处于入学适应阶段有关。
本研究显示,总体生活满意度在出生排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具体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排行老二及其他的,排行老大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高于排行老二及其他的。多子女家庭的家庭经济压力通常较独生子女家庭重,多子女家庭分给每个子女的支持和关注可能相应要少些。多子女的家庭一般出现在农村,而多子女的出现和养儿防老、重男轻女这些观念有着密切关系。非独生子女较少能获得独生子女那样的优厚的物质条件、父母更多的关爱,再加上其会和弟弟、妹妹比较,排行老二及其他的女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会较低。排行老大的女大学生由于是长女,被寄予了更懂事、早当家的期望,她们较可能站在为父母分忧的角度出发与考虑,其主观幸福感与独生子女差异不大。
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的,城市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城镇的。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积极情感。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女大学生学习成绩大都较好,学习较认真,较易得到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称赞,获得的积极反馈会较多。城镇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与城市的会有所不同,城市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可能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城市学生的积极情感水平可能会更高些。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女大学生一般都在城镇高中学习、成长,她们的成长环境相似,她们之间很可能进行比较。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从初高中起更容易感觉到家庭经济较宽裕,生活条件要好些,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关爱更多些。
本研究还发现,63.8%的女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低于中等水平,42.2%的女大学生积极情感低于中等水平,23.7%的女大学生具体生活满意度低于中等水平,21.4%的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低于中等水平,7.8%的女大学生消极情感高于中等水平。文科女大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父母的期望、学习习惯、恋爱和分数五个项目上的得分低于其他具体生活满意度项目上的得分,且低于中等水平。因此,文科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加大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力度。
2.情绪智力与文科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情绪智力是影响个体有效适应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性知识和能力,可分为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和运用情绪。
情绪智力各维度与文科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表明,除运用情绪与消极情感相关不显著外,情绪智力及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12~0.38,其中自我情绪调控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最高,运用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最低。本研究结论和潘明军、周扬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情绪智力较高的个体可能更好的对情绪加以感知,并适时的调节和运用自身的情绪,从而对生活信息进行良好加工,进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和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高的个体也可能比较容易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自我体验更为积极,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其体验到更多的生活满意和愉快体验。
量子力学总结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海口市在职中学体育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共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0%。其中教龄10年以上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35.56%;教龄1―3年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35.56%,教龄4―6年的有7人,占调查人数的15.56%;教龄7―9年的有6人,占调查人数的13.33%。
1.2研究工具。采用《SCL-90心理症状自评测量表》测试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1.3研究方法。严格按照测量手册的规定程序进行,统一发放测试量表,再集中填写收回,要求被测试者不记名独立完成。采用SPSS11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SCL-90量表中的“阳性项目数”的分析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阳性项目数”<43项的有33人,占总人数的73.33%,说明这部分体育教师症状较轻,对身体健康影响轻微;“阳性项目数”≥43项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26.67%,说明这部分教师有明显的症状,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措施。
2.2对SCL-90量表中的“总均分”和“阳性症状分”的分析
2.2.1对SCL-90量表中的“总均分”的统计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总均分”在1.1―2.0分的人数有40人,占总人数的88.89%,说明这部分体育教师有症状,但较轻微,对身心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总均分”在2.1―3.0分的人数有3人,占总人数的6.67%,这部分教师有中度的症状,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总均分”在3.1―4.0的人数有2人,占总人数的4.44%,这部分教师的症状偏重,对心理的健康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
2.2.2对SCL-90量表中的“阳性症状分”的分析
从表2阳性症状分的统计结果显示:在0―1.0分的没有;在1.1―2.0分的人数有8人,占总人数的17.78%,说明这部分体育教师具有阳性症状,但影响轻微;在2.1―3.0分的人数有34人,占总数的75.56%,这部分的体育教师阳性症状是中度的;在3.1―4.0分的人数有2人,占总人数的4.44%,这2位体育教师阳性症状偏重;在4.1分以上的人数有1人,占总人数的2.22%,这位体育教师阳性症状很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要接受心理治疗。
2.3“被调查”组与全国常模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被调查”组成员SCL-90各项因子分除强迫、人际2个因子外,其余因子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经T检验,躯体化、人际、恐怖、其他4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因子差异性不显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校园意外伤害事故让体育教师产生了恐怖感,并影响到了他们的躯体化、恐怖、其他这3个因子,但是在其余的7个因子中,体育教师的因子分要低于全国常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跟体育教师所涉及的专业有关,根据彼特鲁罗茨、拉方丹等人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焦虑,也可以缓解抑郁,而且体育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释放心理压力和放松精神。
2.4“教龄1―3年”组与“教龄10年以上”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1―3年”组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教龄10年以上”组,经T检验,可以看出,“教龄1―3年”的年轻教师与“教龄10年以上”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中,有显著性差异;在人际、焦虑、敌对3个因子中,差异性非常显著;其余各项因子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年轻教师刚步入教师行业,充满朝气,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可是在面对问题时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情形,在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手段不如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造成他们的苦恼。所以在躯体化、人际、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的表现,尤为强烈。
2.5“教龄4―6年”组与“教龄10年以上”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4―6年”组,除躯体化、人际、焦虑、恐怖4个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低于“教龄10年以上”组。经T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应对经验,所以他们各项因子分相对较接近。
2.6“教龄7―9年”组与“教龄10年以上”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7―9年”组除躯体化、人际、焦虑、其他这4个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教龄10以上”组。经T检验,偏执这个因子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因子差异性不显著。由此说明,随着教师教龄的逐渐增长,他们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情况逐渐趋于稳定。
2.7“教龄1―3年”组与“教龄4―6年”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1―3年”组教师比“教龄4―6”组教师的10项因子分都高。经T检验,年轻的体育教师(教龄1―3年)在人际、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症这6个因子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龄4―6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几个因子差异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和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对教师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年轻的体育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精神和心态上出现偏差。
2.8“教龄1―3”组与“教龄7―9年”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1―3年”组教师比“教龄7―9年”组教师的10项因子分都高。经T检验,年轻的体育教师(教龄1―3年)在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这7个因子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龄7―9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几个因子差异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和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对教师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年轻的体育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精神和心态上出现偏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已影响到百分之八十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年轻的体育教师所受影响更加显著。造成教师不能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2建议
3.2.1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力度。首先应该通过专家来校讲座或培训的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保证即使发生意外伤害,教师也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遗留的问题。另外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学会自救自护。
3.2.2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教学设备的检查,并督促学校改善其教学设施,为学校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为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提供物质保障。
3.2.3设立体育课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若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赔偿,以此来缓解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
3.2.4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使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伤害事故有法可依,体育教师应增强法律常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量子力学总结篇6
【关键词】中学校长;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
RelationshipforHighSchoolPrincipals'SubjectiveWell-beingandPersonalityTraits.ChenMeirong,ZengXiaoqing.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Nanchang330029,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amine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sonalityandsubjectivewell-being(SWB)ofhighschoolprincipals.Methods94highschoolprincipalsweremeasuredbyEPQ-RSCandSWBquestionnaires.ResultsTherea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amonghighschoolprincipalsonSWB;Thesubjectivewell-beinglevelofhighschoolprincipalswasnegativelycorrelatedtoneuroticism.ConclusionPersonalitytraitswereimportantinfluencialfactorstohighschoolprincipals'SWB.
【Keywords】Subjectivewell-being;Highschoolprincipal;Personalitytrait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是根据个体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1],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综合性心理指标。目前,此类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学生、教师、老年人以及各种疾病患者,但对中学校长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文拟就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做一分析,为完善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做些尝试,希骥能对教育管理者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改善生活质量有所启发。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对94名参加培训的正职中学校长进行团体施测。其中男性93人,女性1人;31~40岁占55%;41~50岁占40.4%,其余为30岁以下。中教高级占58.5%,中教一级占39.4%,其余2.2%为中教三级和小学高级;本科学历54.3%,大专学历占45.7%;16年以上教龄占74.5%,11~15年占22.3%,5~10年占3.25%。
1.2工具
1.2.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GWB)总体幸福感量表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国内段建华(1996)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3个月后的重测一致性为0.85[2]。
1.2.2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本研究采用陈仲庚主持修订的艾森克要人格问卷中国版成人式,共85个项目,包括P、E、N、L4个量表,其中P量表20个条目;E量表21个条目;N量表24个条目;L量表20个条目。
1.3程序测试前向被试介绍测试目的,以打消其顾虑,时间控制在30分钟。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和教龄的校长在GWB总分及各因子的结果分析由表1和表2可见,中教一级职称的校长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等变量的得分均高于中教高级职称的校长;专科学历校长在松弛与紧张变量上得分高于本科学历校长。不同职称校长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上存在差异,且主效应显著(Fdf=3=3.167,P
2.2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和教龄的中学校长的人格特征结果分析由表3可见,在精神质、外向性和情绪性3个人格维度上,中教一级职称校长得分均高于中教高级职称校长;本科学历校长的得分均高于大专学历的校长。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职称和学历的主效应不显著,也不存在交互作用。
2.3中学校长的GWB总分及各因子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分析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情绪性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精力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抑郁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GWB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尤其与精力的相关十分显著,见表4。
2.4人格特征对总体幸福感的回归分析为了解人格特征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力以及这种预测力的稳定性与变异,以精神质、情绪性和外向性为自变量,以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标准P
由表5可见,情绪性、精神质和内外向分别对应不同的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从标准回归系数B可知,在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忧郁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及GWB总分上,情绪性均入选回归方程,且对方差的解释度分别达到15.6%、11.7%、16.3%、18.7%、21%和28%;在总体幸福感的精力因子上,精神质和外向性两变量共同进入回归方程,两个变量能联合预测25.4%的变异量。
3讨论
3.1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发现,中学校长在总体幸福感上没有差异。但中教一级职称的校长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等变量上的得分高于中教高级职称校长。这可能是因为职称低者往往年龄小,职称高者年龄大;二是年轻校长,管理工作时间不长,角色转换和岗位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家庭中孩子较小,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校长,管理经验较丰富,对常规管理工作可能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模式,家庭中孩子较大,不需花太多时间照顾,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健身、休闲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本研究还发现拥有专科学历的校长在松弛与紧张因子上得分高于本科学历的校长。可能是因为,校长发现自己的学历与教师相同甚至更低时,感到有压力和紧张。
Wilson曾认为,年龄是幸福的可靠预测指标,但本研究没有发现此差异,这与有些研究结论一致[3]。由于本研究被试的特殊性,未能就性别变量加以比较。
3.2中学校长的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中教一级职称的校长在精神质、情绪性和内外向三个维度上均高于中教高级职称的校长,大专学历校长得分高于本科学历校长,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差异不显著。
本研究从职称、教龄、年龄和学历等诸方面都未发现中学校长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此类研究较少,因此无法进行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3.3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沃森和克拉克认为,具有情绪性和外向性人格特征的人,分别具有体验负向情感和正向情感的天生敏感性。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情绪性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具有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精力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抑郁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GWB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情绪性可降低主观幸福感,外向性能增加主观幸福感。这一结论,与以往的众多研究结果相一致[4,5]。同时,也再次支持了外向性是主观幸福感稳定的正向预测因素,情绪性(或称神经质)是负性情感主要且稳定的预测因素的观点。
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在总体上没有差异;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中学校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4参考文献
[1]刘昌龙.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193-195
[2]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83-86
[3]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73-78
[4]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8-103
-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整理6篇)
暑假活动总结报告及范文这次暑期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户外探险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合作;在科学实验中,..
-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整理6篇
小学二年级日记范文每日一篇1今天,我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烘焙。早上,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面粉、鸡蛋和糖,我们要一起做小饼干。回到家,我洗干净手,穿上了小围裙,准备开始烘焙。妈..
-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销售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对于老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沟通,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送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根据个人喜好因人而异)。二、在维护老客户的同时要不断从开发新..
-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整理6篇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一、物业管理方面(一)积极做好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
-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初一作文读后感范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
-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卜卜猫》读后感范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梦想,有些却是异想天开的梦想。刚读完《卜卜猫》这本书,就让我感觉特别有意思。讲述的是三个小男孩的..
-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范文《带路人》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我读了以后十分感动。它记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天,作者要回家,半路上遇上了一场骤雨。作者把一个人撞了一下,那个人..
-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