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年终总结(6篇)

daniel 0 2025-06-27

美工年终总结篇1

自2004年起,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据2010年12月统计数据,中美全年累计进出口总值3853.41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3%。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833.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出口总值的18%;自美国进口1020.37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出口总值的7.32%;对美贸易顺差1812.67亿美元。长期大规模贸易顺差一方面受到美国谴责,动用种种贸易保护措施抑制中国出口,另一方面造成我国大规模外资流入,形成巨额外汇储备。

中国的出口贸易的特色是加工贸易占有相当比重。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909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41.2%。其中出口5869.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出口总值的48.85%;进口3223.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口总值的32.05%。中国贸易顺差大部分来自于加工贸易顺差。

加工贸易同样是对美贸易顺差主要来源,2007年我国对美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454.1亿美元,增长12.9%,占当年我国对美出口总值的62.5%;进口181.6亿美元,增长8.1%,加工贸易项下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272.5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的77.9%。一边是国外企业对加工能力需求大,一边是不断受到美国等指责和贸易壁垒,本来利润不高的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处境日益恶化。

2中国加工贸易体系与对美贸易顺差分析

中国加工贸易体系与对美贸易顺差有什么关系?我们说加工贸易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美间顺差的持续,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及在中国的美国制造业生产扩张。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各国相对要素禀赋决定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趋向于出口相对富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因此,中美贸易中,中国将利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较低的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将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实际上,中国对美国出口基本符合H-O模型,但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多不是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贡献最大的竟是植物产品和纸制品。美国大量出口非自身比较优势产品,而进口大量自身有生产优势产品,造成贸易逆差巨大,这种看似不合理的情形原因何在?

首先,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体系使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包含很多其他国家的产品附加值。加工贸易方式对劳动力有较大需求,同时需要土地建造厂房及其他配套设施,但对自主技术要求很低,正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详细看美国利用中国加工贸易进行生产的过程:首先从日本、韩国从事研发、设计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生产活动,生产并出口关键零部件;再从东盟、台湾等生产并出口零部件系统或模块;最后在中国大陆从事劳动密集型组装并提供少量组件,在香港从事面向美国等海外市场的营销服务,而美国成为产品目标市场并最终实现产品价值。境外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改变了贸易地理流向,最终产品出口地由日本、韩国转移到中国,这部分产品造成的对美贸易顺差也随之转移到中国。按现有贸易统计方式,尽管大多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是由日、韩、台的跨国集团生产,最终产品包含很多国家产品附加值,但以最终价值计算的出口额通常算在中国头上,造成对中国贸易顺差统计存在“虚高”。

其次,加工贸易带来的中美贸易顺差是一个“恶性循环”。美国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自身保留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严格限制技术流入中国。国际市场上低端、低附加值产品价格上涨远小于高技术产品,中国加工贸易产业承接了美国相关产业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使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而美国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最终产品,使美国向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上升。相对价格下降使美国企业有利可图,扩大对加工贸易品的进口。同时,美国对中国高端产品——中国稀缺的、需要进口的产品——的贸易限制导致中国只能向其他国家寻求,使中国对美国出现持续贸易顺差。

最后,加工贸易领域规模经济效应也是维系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国内很多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简单地增加劳动力投入就可扩大产出。此外,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分布相对集中,易产生外部规模效应,节约上下游联系成本,细化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域上的集中不仅降低了平均成本,也提高了获取订单的竞争力。规模经济效应使中国加工贸易行业能够维持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即使长期中国劳动力工资上升,美国企业也很难在生产成本上低于中国,中国能长期在加工贸易带动下形成对美顺差。

3中国对美加工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

在国际经济结构变化的大环境下,中国自身劳动力优势、美国制造业向外转移、部分产品具有标准化生产能力,及美国对华出口限制制约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加工贸易带来的顺差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还会逐渐增加。但这趋势最终还是会减弱。

第一,中国工资率将上升,加工贸易上的优势将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取代。中国工资率上升的原因在于干中学效应带来的生产率上升,及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开始出现稀缺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于是,加工成本也随之上升。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将逐渐体现。由于劳动力国际流动远小于资本流动,发达国家会转向新兴国家寻求加工贸易服务。

第二,中国自身也要谋求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大量贸易顺差带来的高额外汇储备是决策者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政策上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扶持将减少。许多加工贸易企业都从事低端产品生产,让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企业更符合中国产业结构改良的思路。

第三,当前国际环境也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发展,一是人民币升值抬高了产品出口价格,加工成本升高;二是美国经济危机造成需求减少,外包产品也减少,使中国加工出口企业经历寒冬。

那么,我们是否应改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方式,使这种长期存在的高成本顺差消失呢?显然是不可取的。一是加工贸易符合我们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二是加工贸易体系不仅是我国国情决定,也符合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需要;三是综合经济因素共同推动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单靠人为抑制加工贸易不一定能减少,只有让加工企业随经济环境改变而自然转型。

美工年终总结篇2

今年以来,市文化馆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这一中心,以全新的状态、昂扬的精神、争当一流的勇气和决心,狠抓班子建设、强化队伍管理、夯实工作基础,在创作、辅导、培训、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深入挖掘、广泛发动、狠抓群众文艺创作。

艺术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文化馆工作的主业”。

一是结合重大赛事、重大活动不遗余力地抓好群众艺术创作。

为抓好五星工程奖美术、摄影、书法类作品的创作,我们在分管局长的直接领导下,从2月份接到通知就开始了积极的筹备工作,分别邀请了市美术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进行座谈和发动,并成立了评审委员会,进行作品的筛选,从发动面、工作力度、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是近年来少见的。今年的江苏省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实行专业、群文共同参赛、共同评奖,我们从年初就开始对已经入围的2个小品进行加工,从剧本的语言、情节等都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精益求精,最终在近似残酷的评选中,与专业团体一争高下,分获1银1铜,在全省排列居前。

二是根据本单位实际重视抓好本馆业务干部的创作。

三是进一步抓好群众理论调研工作。

恢复刊印了5期已停办近两年的《群众文化信息》,重新构建我市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交流平台;结合文化指导员下社区活动,赴大市口街道、中华路街道迎江社区等进行社区文化调研;随同局文艺处赴丹阳、扬中调研农村文化;组织论文参加省以上评奖、交流等。

二、精心组织、勇于创新、繁荣群众文艺活动。

今年以来,我们无论是组织承办政府指令性的重大文化活动,还是商业性的演出活动,始终都能按照局领导的要求,高起点、高定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力求创新,其影响力和两个效益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共开展了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及服务性社会活动近100余场。

以公益性活动为主体,全面提升各类活动的档次和品味。

在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段上创新,以提高艺术水准和艺术表现力。

美工年终总结篇3

关键词: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最终措施反倾销强度指数

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中国在保持对外贸易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却遭受到来自主要贸易体的一系列反倾销贸易摩擦。据wto统计,1995-2008年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677起、最终措施479起,分别占到世界总数的19.8%和21.9%。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单个年度来看,1995-2008年中国被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这其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87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66起,分别占到美国反倾销调查的20.8%、美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24.6%,均位居美国对外反倾销的第一位,且位居wto成员方对华反倾销的第二位。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对美商品出口为2775.2亿美元,占到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7.7%,因而美国对中国产品频繁反倾销势必对中美贸易产生严重的破坏影响。为此,本文拟探究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现时的格局及产生的贸易影响效应。

一、wto框架下美国对中国等主要贸易体反倾销格局

据wto统计,1995-2008年美国对世界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18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268起。其中,被美国频繁反倾销调查排在前12位的国家或地区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北、德国、印尼、南非、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和巴西。同期,被美国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排在前12位的国家或地区有:中国、日本、中国台北、韩国、印度、墨西哥、巴西、印尼、南非、泰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如表1:相比来看,wto框架下被美国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最为严重的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都最为严重,列在第一位,分别为87起和66起,占到美国反倾销调查的20.8%,占到美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24.6%,远远高于美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体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如同期美国对第二大反倾销对象日本的反倾销调查33起、反倾销最终措施21起,仅为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的1/3。再考虑到美中双边巨额的贸易差额,因而美国对中国频繁的反倾销行动定会给中国对美出口产生非常不利的贸易影响。正如white和jones(2000)指出,美国反倾销税指令对美中贸易施加了特别的负担,目前,美国至少有42个反倾销税指令生效,涵盖来自中国的各种进口产品,美国进口商和在华加工生产对美出口的企业越来越发现其经营遭受到美国反倾销税的破坏。

二、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历史演进与现时格局

在美国,反倾销调查及裁决是由两个独立的机构依据两套标准做出的,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ita)裁决是否提名的中国企业或产品正在倾销,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决是否美国国内行业遭受实质性损害,或者面临进口原产地实质性损害的威胁。前者进行倾销调查,后者进行损害调查。只有当ita和itc都做出最终肯定性裁决时,才会签发反倾销命令,征收反倾销税。这样,美国对中国产品的每起反倾销事件都存在着两个机构不同的调查开始期和最终裁定期。在这里,我们选取ita和itc两者较早的调查开始期作为每起反倾销调查的开始期,选取两者较晚的最终裁定期作为每起反倾销裁决的最终裁定期。据此,将美国对中国产品提起的每起反倾销按照反倾销立案调查开始期和反倾销最终措施裁定期(年份)进行纵向比较。见图1和下表2: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产品对外低价出口才有可能招致对方的反倾销行为。为此,我们选取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时间跨度为改革开放后的1978-2009年。依据表2和图1,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154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101起。从图形上看,无论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还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都呈现出大幅波动态势,不过,从整体趋势线来看,样本期间内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都呈向上增加态势。其中,1994年是一个大幅跳跃点,当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达12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究其原因是1994年人民币进行了汇率并轨改革,从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一下贬值到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人民币如此一次性大幅贬值50%,使得中国对美商品出口出现了大幅增长。据美国普查局统计,中国对美商品出口由1993年的315.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87.9亿美元,增幅23%。这其中由于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很可能造成中国对美部分产品出口过于低价而招致美方的反倾销行动。并且,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在中国保持对美商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也有了大幅地增长。

1978-1994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55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30起,而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99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71起。也就是,在wto现时格局下,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呈阶段式提高。

资料来源:同图1。

根据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案件时间统计,一般来看,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立案开始调查到最终裁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其期限大致为一年,这样,考虑到美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裁决滞后期,我们再将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和滞后一期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进行历史比较。见图2:图形上比较发现,滞后一年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最终措施的变化波动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的变化波动保持着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随着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的增加,则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也在同步增加,并且图形上也呈阶段式提高。

理论上,反倾销调查行动意在反对涉嫌不公平贸易实践的国内进口商和国外出口商,但是,随着使用反倾销调查数量的急剧增长,已越来越难以声称增强反倾销调查的使用仅仅是发出不公平贸易实践上升的信号。实际中,aggarwal(2004)研究发现,反倾销是一种保护主义工具,与外国企业不公平贸易实践是无关的,一旦提出反倾销申请,国内企业便会获得更高概率的保护,即使最后证实没有倾销,发起反倾销调查本身也会导致进口下降。据此,反倾销调查可能存在政府当局利用反倾销调查来达到威慑“倾销意图”,进而为本国生产商提供贸易保护的作用。具体到美国来看,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在同步增长,滞后一年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已占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数量的71.1%。因此,对于美国企业和政府当局来说,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对国内进口商和国外出口商的威胁作用,现时的格局是已通过课征反倾销税的形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贸易保护工具。美国反倾销调查已对中国对美出口的154种产品产生了明显的贸易调查效应,而对其中的101种产品课征反倾销税,已造成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

三、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行业产品分布

在改革开放后初期(1978-1981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很少发起反倾销,只是在1980年才对中国产品提起首例反倾销调查———化学品薄荷醇事例。但是,其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地增长,而且涉及的行业产品分布在不断地扩大。1980-1994年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涉及到10个行业产品,按照先后顺序为:化学产品、纺织制品、蔬菜产品、杂项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矿石及矿物燃料、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家用电器、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以及预制食品与饮料。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又扩展到塑料与橡胶制品、纸及纸制品,以及建材与玻璃制品行业上。结果,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已涉及到13个行业产品。相比而言,美国在1983年才首次对中国产品裁定反倾销最终措施———纺织品印花布和棉毛巾事例。1983-1994年美国对中国裁定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涉及到8个行业产品,按照先后顺序为:纺织制品、化学产品、杂项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矿石及矿物燃料、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家用电器,以及蔬菜产品。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最终措施又扩大到塑料与橡胶制品、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预制食品与饮料、纸及纸制品,以及建材与玻璃制品行业上。结果,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最终措施也涉及到13个行业产品。

总的来看,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增加很快,分别从1978-1994年的55起、30起增加到1995-2009年的99起和71起。并且,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主要分布在13个行业产品上: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杂项制品、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纸及纸制品、纺织制品、预制食品与饮料、塑料与橡胶制品、矿石及矿物燃料、家用电器、蔬菜产品、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以及建材与玻璃制品。

具体来看,如表3所示,按照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涉案行业产品的高低程度,我们发现,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是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最为集中的两个行业。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贱金属及其制品反倾销调查52起、反倾销最终措施32起,分别占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最终措施的33.8%和31.7%。也就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行动的1/3左右是集中于贱金属及其制品之上,对该行业产品对美出口构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期,美国对中国化学产品反倾销调查45起、反倾销最终措施31起,分别占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的29.2%和30.7%。两个行业涉案产品合计占到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63.0%、反倾销最终措施62.4%。也就是,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对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两个行业的贸易影响最大。并且,美国对中国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的反倾销数量增加很快,反倾销调查分别从1978-1994年的17起、19起增加到1995-2009年的35起、26起;反倾销最终措施分别从1978-1994年的11起、9起增加到1995-2009年的21起、22起。

四、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涉案贸易金额比较

仅从涉案行业产品反倾销数量视角分析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影响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某一行业产品遭受美国反倾销数量的多少尚无法反映其实际遭受的贸易影响。考虑到每起反倾销涉案产品的贸易金额差异较大,因而需要进一步探究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涉案行业产品的贸易金额状况。在这里,我们以反倾销损害调查涉案金额为基准,来考察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涉案产品的贸易效应。

根据usitc(2010)统计,如图3和下表4所示,1995-2008财政年度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涉案金额超过亿美元的主要产品是:(1)木制卧室家具(杂项制品),涉案金额9.579亿美元,被课征198.08%反倾销税;(2)钢钉(贱金属制品),涉案4.86亿美元,被课征118.04%反倾销税;(3)圆形焊接碳钢管(贱金属制品),涉案4.2亿美元,被课税率85.55%;(4)碳合金钢丝条(贱金属制品),涉案3.409亿美元,无损害;(5)新充气工程机械轮胎(橡胶制品),涉案3.057亿美元,被课税率210.48%;(6)冷冻罐装暖水虾(预制食品),涉案2.953亿美元,被课税率112.81%;(7)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器),涉案2.711亿美元,被课税率78.45%;

(8)铜版纸(纸制品),涉案2.238亿美元,无损害;(9)自行车(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涉案2.213亿美元,无损害;(10)圆形焊接碳钢线管(贱金属制品),涉案1.814亿美元,被课税率101.10%;(11)圆形焊接奥氏体不锈钢加压管(贱金属制品),涉案1.548亿美元,被课税率55.21%;(12)复合编织袋(塑料制品),涉案1.532亿美元,被课税率91.73%;(13)格记录纸(纸及纸制品),涉案1.318亿美元,被课税率258.21%;

(14)滚球轴承(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涉案1.28亿美元,无损害;(15)聚乙烯手提袋(塑料制品),涉案1.257亿美元,被课税率77.57%;(16)聚酯人造纤维(纺织制品),涉案1.116亿美元,被课征44.30%反倾销税。

比较一下,从超亿美元涉案产品贸易金额来看,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损害调查涉案金额合计最大的行业产品是贱金属制品,涉案金额达15.83亿美元;其次是杂项制品,涉案9.579亿美元;塑料与橡胶制品位居第三,合计涉案金额5.846亿美元。总体上,这16类涉案产品总计涉案金额达45.085亿美元,其中,资料来源:usitc(2010)。在这里,对usitc未公布涉案金额的产品没有列示。

终裁被课征反倾销税的涉案产品金额达35.946亿美元,占到79.7%,无损害结案占20.3%。

同期,见表4,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其他涉案金额不足亿美元的主要产品有:柠檬酸与柠檬酸盐、圆形焊缝非合金钢管、淹渍蘑菇、定尺碳素钢板、钢丝衣架、石油专用管材、汽车挡风玻璃、刹车鼓与刹车转子、冷轴碳钢、薄壁矩形钢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片和条、小龙虾尾肉、纯镁、非冷冻浓缩苹果汁、薄绵纸、蜂蜜(单一)、钢制螺杆、结构钢梁、镁、蜂蜜(多重)、小直径石墨电极、柠檬酸与柠檬酸钠、玛钢管件、钢丝绳、精炼褐色氧化铝、合成靛蓝、钻石锯条及部件、冷轧钢材、电解二氧化锰、漆刷、六聚偏磷酸钠、手推车、铸造焦炭、熨衣架及部件、聚乙烯醇、画布、圆形焊接碳钢线管、铁钒合金、非锻造铸铁管件、折叠礼品盒、金属锰、糖精、未加工橡胶磁、阿司匹林、油毡卷钉、螺纹钢筋、皱纹纸、电解二氧化锰、硫酸锰、碳酸钡,以及亚硝酸钠等51类产品。这51类产品总计涉案金额达12.291亿美元,其中终裁被课征反倾销税的涉案产品金额为8.888亿美元,占到72.3%,无损害和终止结案占27.7%。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我们对usitc未公布涉案金额的产品没有统计在内。

五、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基于反倾销强度指数分析为了揭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影响效应,我们选取1995-2009年度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99起案件,以及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71起案件,来考察各年度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影响效应。在这里,我们通过测算各年度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强度指数来揭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影响效应。

依据表5,从美方视角来看,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99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71起,分别占同期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的22.6%、美国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的25.3%。年度反倾销数字显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各年度变动很大。

不过,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都有了显著地提高。另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美国报告的数据显示,1995-2009年美国从中国商品进口在显著地增加,从1995年的485.1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3563.0亿美元,只是在2009年因遭受次贷危机滞后影响效应而出现进口下滑。相比来看,美国从中国商品进口占美国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不断地上升,从1995年占比6.3%持续上升到2009年的19.3%。据此,如图4美国对华反倾销强度指数显示,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指数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在波动中呈不断上升态势,其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指数除了1997、1998年之外都大于1,表明除了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外,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贸易进口都产生了显著不利的贸易调查效应。并且,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除了1998、1999年和2002年之外都明显大于1,这表明除了反倾销调查的滞后期因素和中国入世因素之外,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贸易进口(或中国对美贸易出口)也产生了强烈的贸易破坏效应。

六、主要结论及对策

本文通过对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现时格局与贸易效应问题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wto框架下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都最为严重,远远高于美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体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考虑到美中双边巨额的贸易差额,美国对中国频繁的反倾销行动已给中国对美出口产生非常不利的贸易影响。

2.在wto现时格局下,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呈阶段式提高。对于美国企业和政府当局来说,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对国内进口商和国外出口商的威胁作用,而是已通过课征反倾销税的形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贸易保护工具。

3.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主要分布在13个行业产品上: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杂项制品、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纸及纸制品、纺织制品、预制食品与饮料、塑料与橡胶制品、矿石及矿物燃料、家用电器、蔬菜产品、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以及建材与玻璃制品。其中,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是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最为集中的两个行业,也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贸易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

4.从涉案贸易金额来看,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损害调查涉案金额最大的行业产品是贱金属制品,其次是杂项制品,塑料与橡胶制品位居第三。并且,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终裁被课征反倾销税的涉案产品占到72.3%以上。

5.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指数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在波动中呈不断上升态势。

除了个别年度外,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指数都大于1,表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进口产生了显著不利的贸易调查效应。并且,除了个别年度外,美国对华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明显大于1,表明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进口也产生了强烈的贸易破坏效应。

政策建议是:

1.在国家层面解决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没有实质性突破美国和欧盟两大贸易体条件下,现阶段,中国行业和企业应积极争取获得行业市场经济地位,以降低被反倾销的风险。可喜的是,2010年5月24-25日,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方已表示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鉴于美国对中国反倾销主要集中于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两个行业上,而在wto下反倾销已成为美国采用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贸易保护工具。这样,中国应对反倾销的举措应落实到加强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上,构建行业协会倾销与反倾销信息平台,及时反馈给会员企业,并通过行业协会等市场组织机构加大统一应诉和的力度。同时,增进与美国商会和行业协会之间信息沟通和了解,以便通过事前协商来化解部分的反倾销冲突。如当前需要统一协调和加强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杂项制品、塑料与橡胶制品等行业协会建设,以降低这些行业被诉的风险。

3.鉴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强度指数在波动中不断上升的态势,而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集中度过高,2009年达18.4%,同期美国对华商品出口集中度偏低,2009年仅为6.6%。这样,中国一方面需要拓展贸易市场,形成多元化的贸易格局,以改变贸易出口方向过于集中、进出口结构较大失衡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应实施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如中国保持从日本、韩国大量进口的同时,应增加对这些市场的出口,利用进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规模优势来促进互补性产品的贸易出口。现阶段,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要从根本上应对和降低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贸易摩擦,就必须降低过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降低过高的对美出口集中度,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aggarwal,a.(2004),“macroeconomicdeterminantsofantidumping:acomparativeanalysisofdevelopedanddevelopingcountries”,worlddevelopment,vol.32,no.6,pp.1043-1057.

[2]usitc(2010),“importinjuryinvestigationscasestatistics(fy1980-2008)”,www.usitc.gov/trade_remedy/documents/historical_case_stats.pdf

美工年终总结篇4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GDP美国GDP中国经济

引言

在经历了30多年的年均9.1%的高速经济增长后,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到5.98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总量的41%。按照如此强劲的发展速度推算,在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内,中国GDP总量超越美国将不是悬念。然而,当中国GDP总量超越美国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获得极大提高吗?中国的复兴也随之到来了吗?

一、GDP的概念及其意义

GDP的全称是GrossDomesticProduct,中文含义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平常在电视、杂志等上提到的“2010年中国GDP”就是中国在2010年全年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关于GDP的具体概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第一,GDP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达到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或劳务。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和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通过以上五点可以发现,GDP并非一个完美无瑕的经济学指标,而是具有很多缺陷。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比GDP更佳的概念能衡量国家的经济状况。GDP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然而,我们看待GDP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其构成。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百分之三十几,远远高于英、美、法等西方国家,甚至超过了所有西方所有国家GDP总和,但是当时的中国也没有摆脱被列强欺辱、剥削的命运。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完全忽略了GDP中工业产值的比重。工业产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国家战争潜力的基础,是军事实力的体现。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来看,工业产值高的国家基本上都能够支撑起居于世界前列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毫无疑问最终都能取得胜利,建立起了有利于自身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把自身至于整个食物链的最高端。同样的道理,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在鸦片战争中落败,并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最终被置于整个食物链的最低端,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其GDP构成仅限于粮食、茶叶、瓷器、手工制的棉布等产品,而当时的英国GDP虽然低于中国,但是其构成主要是钢铁、武器、机器设备等工业产品,它们具备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趋势。

二、中美GDP的总量比较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30年高速增长,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9.1%。如图1和图2所示,1980年中国GDP为3015亿美元,美国GDP为27956亿美元,中国GDP占比为11%。到2010年,中国GDP为59847亿美元,美国GDP为146578亿美元,中国GDP占比为41%。中国经济如此强劲的发展速度,何时能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无时无刻不是全球媒体谈论的话题。

图1.历年中美GDP总量增长曲线(单位:亿美元)

图2.中国GDP总量在美国GDP总量中的占比

中国社科院2011年4月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预测,到2015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将达到22%,而四国GDP增量将占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国和印度发展更为迅速,预计到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印度则可能跃至世界前五。

根据IMF数据,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全球第10位)上升到2007年的6%和2010年的约9%(第2位)。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6.5%、2001年的11.5%提高到2007年的23.7%和2010年的约40%。如果按照中国年均7%-8%的经济增速和人民币年均升值5%的速度,美国则按照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即1.7%),再考虑到美元在未来将出现的长期贬值趋势。根据这些假设条件测算,中国名义GDP可在2015年内达到美国经济80%左右的规模,人均GDP将接近1万美元的水平,中国将替换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到2022年则可能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

在2009年年底的一次研讨会上,高盛投资银行全球经济研究部的主管吉姆-奥尼尔(JimO’Neill)预测,中国在2027年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总而言之,中国GDP总量在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即使到了2022年(最迟203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了美国,中国的人均GDP也非常低。2010年,中国的人口是13.1亿,美国是3.1亿,中国的人均GDP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即使GDP总量超越了美国,人均GDP也不及美国的二分之一。同时,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世界公认的贫困线以下,在科学、技术、教育、人均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中国仍将远远不如美国,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的复兴仍然任重道远。事实果真如此吗?

三、中美GDP构成比较

GDP的构成,一般可以划分为3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为了便于下文叙述,我们简而为之,即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

截至2010年底,中国GDP总量为59847亿美元,美国GDP总量为146578亿美元。从总量上看,中国经济规模只占美国经济规模的二分之一不到,差距巨大。然而,从表1中可以看到,2010中国GDP的构成中:农业6044亿美元,占10.1%;工业28008亿美元,占46.8%;服务业25794亿美元,占43.1%。2010年美国GDP总量为146578亿美元,其中农业1319亿美元,占0.9%;工业30195亿美元,占20.6%;服务业115063亿美元,占78.5%。中国GDP总量中工农业占比远远超过了美国,达到了2.7倍。这个占比,意义何在?

表1.中美GDP构成及工农业占比(单位:亿美元)

在GDP的构成中,工农业生产的总值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能生产这么多产品,而且能销售出去,说明这个国家的产品有竞争力。显然中国的硬实力还是相当不错,虽然工农业产值不能完全代表这个硬实力,但是经济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其它硬实力的发展也是有了强大的基础,比如军事实力。而正是这个军事实力,谁具有了决定性的军事实力,谁才掌握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制定权,尤其包括各种商品、能源和原材料的定价权,这个定价权才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和实现中国复兴的前提条件。

当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人口数量仅占全球人口的15%,却消耗着世界75%的资源,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人民无不勤奋努力,经济发展无不成就巨大,然而却始终处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下,也必然的被定为于食物链的中低端,无法也不可能跻身食物链高端。再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GDP曾经达到美国的1/2,甚至于美国人惊呼日本人将要买下整个纽约,也是无法突破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为何也?军事实力使然。

参照一战、二战、冷战的历史,不难发现,当今世界的秩序,包括商品、能源和原材料的定价权,无不是西方世界通过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制定而强加于其他国家的。正是由于西方掌握的规则制定权,才可能把自身放在食物链的最高端,才能实现15%的人口享受75%的全球资源。假如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改变,中国就无法掌握商品定价权,掌握不了金融主导权,掌握不了利润走向,自然也就掌握不了发展权,其他的所谓文化主导权更是无从谈起。中国只能作为超级打工仔的身份,跟日本东南亚一样经历“失落的十年”,然后最终被其他的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取代,永远提高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复兴更是无从谈起。

那破解之道何在?正是前面所分析的GDP总量和工农业占比。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把人均消费降下来,从有限的全球资源中分出一部分蛋糕给中国人民。显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条路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来解决是不现实的。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当国家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政治层面上无法缓和的时候,必然通过战争来解决。工农业是一个国家战争潜力的基础,工农业强大的国家,战争潜力也更加深厚。看看汉朝反击匈奴,唐朝反击突厥,苏联反击美国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一旦工农业生产力超过对方,那么就意味着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超过对方数倍以上,基本上就具有了压倒性的战争潜力优势。

因此未来中国不但要在GDP总量上超过美国,而且工农业占比也要大大领先于美国。一旦战争潜力大大超过美国,那就意味着中国具备了按照自己的意图修改、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能力。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摆脱食物链的低端,向食物链的高端进发,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势必将会加速提高,中国的伟大复兴也指日可待。

四、结论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的伟大复兴最终来源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变,而掌握这个秩序改变的主导权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个实力的体现就是GDP总量和工农业占比。只要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一,并且工农业占比大大超过美国,中国则具备了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制定权,才能最终实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林跃勤,周文.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美工年终总结篇5

事件:24小时内债券贬值了几亿盾;

后果:欧洲信用体系全面瘫痪,所有欧洲金融市场全线下挫。

严重受挫的欧洲显然已经没有能力再投资美国市场,资金必须回归本土护盘,维持惨淡经营的本土市场。

故事跟以前差不多,而真正的原因则是近30年的通货紧缩耗尽了银行储备资金,货币市场不可能再向华尔街提供弹药了。

只不过,从此美国经济开始撼动世界。

这是第一场真正意义的世界金融危机,涉及欧洲大陆、英国、美国,甚至清王朝和印度……

代表华尔街的“纸钞党”强烈要求增发纸币,他们甚至提出了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华尔街希望拼死一搏。

代表银行的“硬币派”,确是另外一种想法,1863的《国民银行法》限制了他们发行钞票,货币统一了,银行也没钱挣了。

华尔街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市场都跌成这个样子,拿什么在议员面前摆谱。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美联储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了,美国将恢复到自由银行时代。直到有一天,财政部突然发现自己两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即将枯竭:1894年初,国库黄金就剩下6千万美金了,国库即将关门大吉。

本来纸钞的流通状况非常好,不存在贬值甚至增发的问题,硬性要收回,不出事才怪。用银行券,持币者又不知道能不能兑换,这也难怪大家会挤兑黄金(也有人认为当时的黄金枯竭是因为1890年颁布的《白银法案》)。

1896年,国会再次大选,“纸币派”和“铸币派”都有所斩获。

1900年国会签署《金本位法案》,财政部可以发行债券,明确美元金本位制度,国债实际获得了纸币地位。“铸币派”争得了银行发行权,但是需要25%的联邦债券作为保证金。还有一个规定,农村银行可以把不超过60%的货币存在城市银行。既然城市银行可以获得农村银行存款,相当于一笔钱存了两次,银行的扩张能力还是很强的。

货币再次扩张,华尔街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

这是一个美国的世纪,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交易都在美国:石油、矿产、农产品等等。虽然,1901年、1907年华尔街曾经两次出现股市暴跌,但很快都被银行联手动用交易所清算资金余额制止了。

到了这个时候,问题的原因已经很清楚,银行体系在繁荣时会过度扩张,在萧条时期会过分收缩,呼吸之间撼动整个金融市场。这对于银行自身也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1907年,虽然危机只持续了不到一年,但却造成300多家银行破产。

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获得国会批准,《法案》要求成立一个机构负责“票据清算、建立灵活的货币制度、建立适应工商业发展的信用制度”

这个机构的名字,叫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托拉斯的功与罪

美国有本畅销书叫做《托拉斯真相》,据作者(约翰?穆迪,JohnMoody)估计美国十九世纪末托拉斯资本总额是203亿美元,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财团都是其中的主角。

1855年,洛克菲勒还是一个标准的打工仔,那一年他16岁;

1863年洛克菲勒投资石油产业,那一年他24岁;

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炼油能力占美国的95%,那一年,他31岁;

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事业――托拉斯(trust),标准石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如下: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被拆分。

1937年洛克菲勒去世时,个人财富折合成现值至少有2000亿美金,相当于中国2008年末外汇储备的20%(未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当之无愧的富可敌国。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

与洛克菲勒不同,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出生于一个富豪家庭,虽然他没有创业经历,却把摩根家族从小富变为富可敌国。

1892年,皮尔庞特主导并购通用电气公司;

1894年,成功化解美国政府黄金储备危机;

1895年,皮尔庞特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更名为J.P.摩根。

1901年,皮尔庞特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公司资本占全美制造业资本15%强。

1912年,皮尔庞特一手创立的摩根财团在美国排名最前120名公司中占341个董事席位,总资产合计220亿美元,是密西西比河以西22个州全部不动产的总和。

1939年,根据《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J.P.摩根被肢解为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但摩根帝国依旧辉煌。

我相信基督珍贵的血能够赎回并洗净我的一切罪恶,他将把我的灵魂洁净地带到天父的宝座前;我将恳求我的孩子,无论是多么困苦,也无论个人的牺牲多大,也要保持并维护这个信条,耶稣基督用他的珍贵的血已经彻底洗净我们的罪恶,直到永远。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遗书

这两个家族的经历,记录了美国那个一去不返的时代,诠释了150年美国历史,就是这个时代造就了今天美国的霸主地位。

有人说,他们是强盗.

不过,也有人说他们是天使。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已经是地地道道的江湖霸主,1894年中英鸦片战争的时候,美国已经成为经济第一大国,工业品产量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的总和。一个霸权主义国家,混到这个地步已经完全可以想灭谁灭谁,东西方不败。

美国当然希望继续这种辉煌,但是与曾经辉煌过的那些帝国一样,美国终于遇到了发展的死结:托拉斯。

对一个企业,垄断并不是坏处;对一个国家,有在世界称霸的企业,更不是一件坏事。此时,美国钢铁公司、JP摩根,都能真正称得上“富可敌国”四个字,扬俯之间就可以撼动世界格局。

但是,垄断必然带来高额利润,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创新激励自然就比自由竞争阶段小。如果没有移民文化,托拉斯始于此,也将终于此,美国会继续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故事,衰败在自己的繁荣中。

显然,20世纪初的美国人意识到了,托拉斯终于遇到了自己的敌人――反垄断。

正因为如此,美国才没有堕入强国轮回的宿命。

此时,托拉斯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收益。还有,社会的痛苦。

第一个问题是托拉斯挣的钱实在是太多了,1913年仅仅洛克菲勒和摩根合并就占了美国财富的1/3,就是说这两个人占了世界财富的1/10,确实有点恐怖。

第二个问题是托拉斯已经开始影响联邦政府决策,比如,利用经济实力左右议员,进而决定美国政府内政外交。

第三个问题是工人实在太穷困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绝大多数人混成什么样子,大概显而易见。

上述三个问题,实质如此,细节不谈。

美国人愤怒了,人人生而平等,起码要给个发财的机会,托拉斯把钱都赚走了,别人也就没法混了。移民文化不允许政治集权,托拉斯垄断照样也不行,连中央银行都能搞掉两次半,托拉斯就更不在话下。

率先发难的,是南方诸州的农民兄弟,他们谴责垄断组织合谋提高农产品成品价格,压低农民出售价格,并送给了托拉斯一个响亮的绰号:“Evil”(邪恶)。

工会和州政府紧随其后。工人痛斥托拉斯降低了他们的收入;州政府则指责托拉斯在自己地盘上不纳税,说到底还是降低了州政府收入。美国农民兄弟也就是喊喊,无产阶级具有革命性,而州政府毕竟也是一级政府。工会号召立刻得到了各州政府的支持,1880年,全美已经有7个州立法宣布垄断托拉斯在他们境内是违法组织。

鉴于托拉斯已经引起公愤,1888年总统大选中,谁反对托拉斯,谁就能赢得选民。

当选后的共和党终于对托拉斯动手了,1890年向国会提交《反托拉斯法》。整个批准过程非常乃人寻味,如此重大的法案没有任何争吵,参议院根本没有进行辩论就进行了投票,众议院虽然进行了一次辩论,但结果对法案草稿只字未改,整个国会甚至没有举行一场听证会。

结果不言而喻:五十二票赞成,一票反对,通过《反托拉斯法》。

反托拉斯已经成为共识,谁反对,可能就会面临下台的危险,美国国会没有争吵就通过如此重大的法律,历史上就这一次。

《反托拉斯法》做了如下规定:

第一条:本法特此宣布,凡组织托拉斯等联合企业或二人以上的共同策划均属违法。第二条: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组织或企图组织联合企业,或与他人共谋洲际贸易或国外贸易者均属不法行为。

利益之争的路程从来就不是平坦的,通过的法律也未必执行。总之,唱高调是可以的,干掉托拉斯,是不行的。

历任总统虽然调子很高,却没有设立一个实际部门去执行反托拉斯的法令。直到1903年,国会才批准成立反托拉斯执法部门:反托拉斯局,但是,这个堂堂部级单位居然不足10人。

指望这样的执法机构对付托拉斯,如果不是天真,就是根本不想执行法律。

然而,托拉斯实在是太厉害了,美国人民实在是太穷困了……

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开始出现了关于托拉斯黑幕的报道:官员跟托拉斯的黑色交易,工人生活如何困苦,食品公司如何把含有污染甚至毒素的食品卖给顾客(颇类似于今天三鹿奶粉中的三氯轻氨),医药公司如何把垃圾弄成药品……

这些报道的结果是震撼性的,人们开始反思和讨论:个人财富追求能否损害社会公共福利?

答案是,不行。

保护个人财产为必须以保护社会福利为先决条件,如果以损害社会福利为手段谋得利益,就必然是非法。至于托拉斯,它损害了人类起跑公平性,若在出生之前就没有竞争机会,谈何公平。

这场声势浩大的舆论讨论后来被称为“觉醒运动”,人们终于明白,如果限制某一个人、一个企业的贪婪,却能换来社会整体福利提高,无疑很划算。后来,这些报道被集结成书,就是著名的《城市之羞》。

觉醒之后,缺少的,只是一个终结者。

猛人西奥多・罗斯福终于出场了。出场身份:美国总统,绰号“轰炸托拉斯的巨型炸弹”。

“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的手段很激进,他的拿出的第一个办法是支持托拉斯工人罢工,建议托拉斯接受工人的谈判条件;

第二个办法更狠,成立了一个“公司事务调查局”,专门搜集黑材料,类似于明代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不过罗斯福还比较清醒,这个部门只能搜集黑材料,无权裁定托拉斯是否违法;

第三个办法,如果没有人对托拉斯诉讼,司法部可以直接提讼,将“公司事务调查局”的黑材料呈报最高法院,裁定是否形成垄断。

但是,《反托拉斯法》的条文实在是过于含糊,受制于此,罗斯福的很多都以失败而告终。

托拉斯,依旧在美国存在……

罗斯福之后两届,总统变成威尔逊,与罗斯福相比,威尔逊比较温文尔雅。温文尔雅的人,可以下手更黑。

威尔逊手段比罗斯福文明了很多,没再组织人搞黑材料。不过,他的方法却具备最致命的杀伤性,因为威尔逊修改了法律。

1914年,在威尔逊授意下,一批议员向国会提交了《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而且,获得了通过。该法规定,“凡能导致削弱竞争的价格上的差别对待均属非法”。

以上法律条文,翻译的比较拗口,通俗的说,即使一个公司能够垄断市场,也不能自己定价;如果自己定价,就要被解体!

美工年终总结篇6

为什么要写年终总结

为什么一定要写年终总结?是不是所有餐馆的厨师长都要写?写这么个几百、上千字的年终总结真的那么重要不?肯定许多厨师长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餐馆都写咱没统计过,但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馆肯定要写。年终总结的重要意义在于归纳总结一年的工作,它包含这一年你所取得的成绩、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展望这几个部分,既是对本身全年工作的一个交代,也是给单位领导交的作业,所以说这个年终总结有须要写。

那么,几百、上千字的年终总结真的能囊括你一年的工作么?武清集会中心的厨师长郇利海说:"一份好的年终总结能够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体办理水平。"比如你一年做出的成绩,包括厨师长所在部分创新了多少新菜品、厨房节省了多少能源、职员办理销售业绩、创新菜品的成功率等等,这些数据来源当然不是凭空想想就能出来的。郇利海说:"我们每个季度要做总结,还有月总结、周总结,甚至还有每日工作日记,到了写年终总结时,将这些数据从pc里调出来做个统计就能够了。"陶然花园旅店的厨师长柳任尧说:"单位凉菜、面点、热菜等档口都有到位表,这些主管每天需要填两次表格,各个环节的情况都能体现在表格上,我每天只需要查抄一遍即可。将这些表格汇总起来,就能够体现咱单位一年接待了多少客人,推出的创新菜品点菜率如何,把这个年终总结交给老总一看,他就明白我们整年的工作情况了。"

有了这些详细的数据,厨师长即使不本身动手,随便找个人也能写出一份很好的年终总结。所以说,一份好的年终总结不仅反映了厨师的个人能力,更反映了一个餐厅的整体办理水平。

怎么写年终总结

说了这么多,那年终总结究竟怎么写?是否有具体的格式?当然有。前边我们已经说到年终总结主要包含哪些内部实质意义,这部分咱具体说。

年终总结分四步走:

第一步:开场白。开场白要尽量简短,最简单的模式:"XXXX年行将已往,新的一年行将到临,在这一年中,我们做出了许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次…"

第二步:部分业绩。开场白写完,直接进入主题,部门业绩从格式上来说分为书契部分以及数据表格部分,不分先后挨次。书契部分主要阐述部门一年所做的成绩,挑主要业绩讲,比如一年中举办的美食节、部门做的重要调整以及开的重要集会、给员工做的培训、厨师长个人实行了什么措施、厨师菜品创新情况、员工办理情况、菜品销售情况等等,书契部分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忌空话套话废话。数据图表部分列出一个表格,内部实质意义包括总流水、总成本、创新菜品数量、创新菜品成功率以及点这儿率、总毛利率、各个档口销售比重、节能数量等等,最好与上一年的数据一齐列出,做个同比分析。

第三步:今朝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事实上是你向领导提出一些建议,需要领导共同解决的问题,所以写的时辰要慎重,一些你本身就能够解决的小问题就不需要这个年终总结中提出来了。比如你认为因客流增长带来厨房压力增大,而厨房结构已经不适应餐厅发展需求,需要改造;员工服务意识跟不上,需要开展一些培训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重要问题需要解决,那就大致写写今朝一些需要继续增强认识的问题即可。

第四步:对新的一年的展望。这部分内部实质意义主要看你个人对未来一年有何设想,尽量具体化,不要全是"新的一年我将怎样努力"之类的话,尽量灵巧高明地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来,比如新的一年要增强能源节约、增强前厅与后厨的沟通之类等等。

例子:

尊敬的各位:

一、经营:我在各位的下集思广益、制定较的经营计划。如:顾客的消费生理,推出绿色彩食品以及野生食品;季节性原料供应独特的地方,推出特价菜。等等。

二、办理:以人为本,我员工情况素质教诲,每天都对员工有性的厨艺培训,并经常激励把工作看作是的事业。努力,员工整体素质得以,如注重仪表、笃守厨房规章轨制等;有些员工甚至还开始琢磨新菜谱。现在,了、优质、高效、创新的团队。

三、质量:菜肴质量是食堂得以生存发展的焦点竞争力。厨师长,我严把质量关。对每道菜都制作了投料标准及制作程序单,做菜时标准,每道菜的色、香、味稳定;还前厅员工意见及宾客反馈,总结每日出品问题,并在每日例会中改进;还经常更新菜谱,动脑筋、想办法、变花样,回头客每次都可以尝到新口味。

4、卫生:《食品卫生安全法》,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把好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按规定,每个员工都对各自的卫生区,,由我不查抄;,规定食品原料分类存放,分别,厨房器具也存固定位置;,厨房、保鲜柜、冷冻箱等原料存放地也的温度以及湿润程度测量。一切可以的气力,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顾客食物中毒,不须要的后果。

五、成本:在菜肴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让利顾客,是追求的。厨师长,我也总结出降低成本的新方法。如:库存状态,坚决"先进先出"原则,把存货较长的原料尽快销售出去;研究制造无成本菜品,把主菜的剩余原料做成托式菜品,以降低成本;还让每位员工都知道所用原料的单价,每日估算所用原料的价值,就把成本控制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所有厨房员工都成本,从而效益最大化。

  • 下一篇:美工辞职(6篇)
    上一篇: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6篇)
    相关文章
    1.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daniel 0 2025-05-05 18:48:29

    2.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daniel 1 2025-05-04 22:34:58

    3.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daniel 1 2025-05-04 22:31:56

    4.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daniel 1 2025-05-04 22:17:26

    5.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daniel 0 2025-05-04 22:16:06

    6.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daniel 1 2025-05-04 22:16:01

    7.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daniel 0 2025-05-04 22:14:29

    8.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daniel 1 2025-01-01 14:27:00

    9.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6-27

    10.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