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区别(6篇)

daniel 0 2025-07-03

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区别篇1

【关键词】布托啡诺;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

术后疼痛是临床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反应,它不仅给患者在心理及身体上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还会造成机体、各系统功能的变化,引起术后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后病情愈后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现将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医院近年来采用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后影响进行分析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样200例本院外科的各种手术患者,其中妇产科手术60例,骨科手术46例,上腹部手术50例,泌尿科手术44例,其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20~80岁。ASAI或Ⅱ级。200例手术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持续时间等全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前均为使用术前用药,并常规禁饮水,入院后监测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全部手术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L2-3行硬膜外腔穿刺,注入布托啡诺5ml,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再注入2~5min再用药30min后用输液泵(PCA)以5ml/h的速度持续注入硬膜外腔。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手术完毕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按上海恒瑞生产“速卡”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泵总容量为100ml流量为2ml/h镇痛液配方依患者年龄,体质量的不同而定。

1.2疼痛评分标准参照WHO制定的疼痛分级法(VRS法)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有疼痛,但是可以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按要求使用疼痛药,干扰睡眠。Ⅲ级(重度):疼痛剧烈,患者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可伴有神经紊乱或被动,手术后同时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寒战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技术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于检验,P

2结果

按VRS评分法0级132例(66%)Ⅰ级40例(20%)Ⅱ级25例(12.5%)Ⅲ级3例(1.5%),除观察镇痛效果外,还应分别观察术后1、2、4、8、12、24、48、72h生命体征,SpO2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在200例手术患者中,分别出现呕吐6例(3%)皮肤瘙痒21例(10.5%)头痛2例(%)腰背痛3例(1.5%)。未发生呼吸抑制病例。生命体征平稳。SpO2均>95%,术中患者表情舒适安静,所有患者术中

作者单位:132011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医院

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术后的疼痛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急性疼痛常使患者表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术后镇痛是近年来对消除术后疼痛一种治疗措施,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在于持续地,有效地阻滞术中及术后伤害性刺激的传入[1]。减轻术后疼痛关系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患者因疼痛所产生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术后疼痛使患者恐惧的心理及表现在医学界早已引起关注,对于患者本人及家属也成了越来越引起重视的问题[2]。近年来,选择术后镇痛的方法报道较多,但各种方法都各有利弊。本文对200例术后患者采用布托啡诺硬膜外镇痛,取得了较好镇痛,镇静的效果。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性镇痛药,具有明显区别与其他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的药理学特性。表现与K受体中度亲和力而产生中等镇痛与抗寒效应,与§受体亲和力很小而很少发生纯阿片类产生的烦躁不安和焦虑作用[3],同时加入少量的局麻药,两者联合应用,即可加强镇痛作用,增强麻醉效能。又能降低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还可以避免术后疼痛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也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保护,有利于患者早活动,进而促进患者的胃肠,心肺功能及体力恢复,是目前各医院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持续滴注可节省人力,给药方法实施起来也更安全,更简单。布托啡诺是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快,镇痛强的特点,用于手术镇痛存在一定的呼吸暂停和低SpO2发生率,因此,在麻醉手术过程中,进行BP,HR,SpO2监测,为防止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而言之,布托啡诺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不仅局麻药的用量少,而且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硬膜外腔持续推注实施简便,有利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朝霞,云虹.术中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应.中华麻醉杂志,2005,25(2):140-141.

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区别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科确诊为肝内外胆管或胆道结石行T管引流带管出院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33~74岁,平均值(53.2±5)岁;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2.1±6.6)岁,住院天数为10~14d,平均天数为12d,选入研究标准:①患者携T管出院,无其他附属管道;②出院前无管道并发症的发生;③理解力及表达能力正常;④有通讯工具;⑤知情同意,全力配合,愿意参加本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管道自我护理宣教并发放宣教手册,包括:①如何妥善固定管道;②如何避免导管堵塞,保持引流通畅,防逆流;③指导患者及家属每周如何更换引流袋及更换频次;④如何合理膳食;⑤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并留电话号码与患者保持联系,出院后1w内常规电话随访1次,随访时间15~30min,随访内容:①询问患者感受,并根据患者主诉做出有无管道并发症发生的判断;②管道是否固定良好,如果导管固定器脱落如何处理;③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状是否与宣教手册上显示正常;④督促每周按宣教手册上指示正确更换引流袋,如有困难可到就近社区医院更换;⑤患者饮食是否合理。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远程护理会诊

1.2.2.1组建远程护理会诊延续护理团队及平台由科室护士长、2名副主任或主任医师、4名专业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护师以上职称的专科护士,由其中4名专科护士进行管理。团队成员均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并能熟练掌握会诊群各项功能操作和延续护理相关知识。

1.2.2.2与患者建立联系在出院前1d将患者或家属加入我科专门建立的远程护理会诊群(简称会诊群),并指导会诊群使用方法,使其具备在会诊群内收发文字、语音、图片及视频的能力。①1次/w在会诊群内以文字、图片等方式T管维护方法、注意事项。②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咨询和答疑。③患者或家属可随时将导管维护或并发症情况以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等形式发送到会诊群里,会诊群维护者将及时查阅并给予相应指导。④保护患者隐私:对于一般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会诊建议均采取非公开形式。在网络上采用非公开留言或发纸条形式,将留言设计成私密,确保做到非公开会诊。⑤填写问卷:该问卷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经验由会诊教育小组自行设计,并经2名相关专家审阅,均为客观题,总分100分,>95分为达标。⑥不能确定的难题通过会诊组成员商讨而定。所有会诊时间均是工作业余时间。属于免费公益性行为。

1.2.2.3“会诊群”的意义旨在搭建护患沟通、医患沟通、患患沟通及患患间情感上共鸣和相互支撑平台。

1.3效果评价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情况比较,见表2。

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区别篇3

作者单位:511500清远市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

陈少平:女,中专,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对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剖宫产术后24h拔除尿管,观察组则在术后12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产妇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产妇拔除时间最好在术后12h左右,以降低产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并增加产妇舒适度,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

关键词剖宫产术;留置尿管;舒适度;影响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35

临床实践中,为了避免膀胱在术中受到损伤以及预防术后因膀胱过度充盈而妨碍子宫收缩所造成的产后大出血,剖宫产产妇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1-4]。但术后留置尿管如果时间不适,常会引起产妇尿路感染及非常不适,为此,本研究探索尿管留置最佳时间,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且留置尿管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32±5.62)岁。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年龄、孕周、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常规留置导尿管,术后导尿管每2h间断开放1次。对照组患者在术后24h拔除留置尿管,观察组在术后12h拔除留置尿管。

1.3观察指标

1.3.1产妇尿路感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产妇拔除尿管后取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若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且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产妇术后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现象出现,可确诊为尿路感染。

1.3.2舒适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若患者疼痛评分为1~3分,则为轻度不适;疼痛评分为4~7分,则为中度不适;疼痛评分为8~10分,则为重度不适[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尿路感染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剖宫产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呈上升趋势,但剖宫产产妇留置导管拔除时间至关重要,如果拔除时间不适,对产妇泌尿系统及舒适度均有一定影响[5-6]。由于剖宫产手术均在麻醉下进行,这就会导致产妇在术后几个小时内不能自行排尿,故留置导尿管对于剖宫产的产妇是必不可少的[7-8]。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会逐渐恢复知觉,且术后12h左右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排尿系统可以基本恢复正常,若此时给患者讲解自行排尿的重要性,并在精神上给予其鼓励和支持,患者一般都可自行排尿。若按照常规在术后24h对产妇的留置尿管进行拔除,就会增加患者尿道感染的发生,同时也会降低患者舒适度。

本研究对剖宫产后留置导管的产妇分别在术后12h和24h进行拔除,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剖宫产产妇在术后12h拔除留置尿管可以明显降低尿路感染发生。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也就说明产妇在术后12h拔除留置尿管,可以减少患者不适。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时间最好由传统的术后24h改为术后12h,这样可降低产妇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产妇舒适度,从而有利于产妇术后抗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FengXL,XuL,GuoY,etal.Factorsinfluencingrisingcae-sareansectionratesinChinabetween1988and2008[J].BullWorldHealthOrgan,2012,90(1):30-39.

[2]李晓燕.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5):552-553.

[3]温瑞英,王维,李建梅.深圳市宝安区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9):2954-2956.

[4]张凤喜.浅谈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7.

[5]吴仕元,康昭海,袁劲进.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115-9.

[6]陈燕.女性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隐患及防范体会[J].现代护理,2011,8(13):111-112.

[7]魏秀琴,游丽.190例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59-1461.

[8]邵愫璟.剖宫产术前留置尿管最佳时机的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5):456.

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区别篇4

【关键词】病人满意度QC小组活动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55-03

【KeyWord】CustomerSatisfaction

急诊留察室是医院的窗口,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从医院长期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存在调查表格及调查方法不够客观、真实,调查满意度偏低等问题,为了改进满意度调查表格及调查方法更真实、客观地反映病人需求和评价,提高服务质量。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留察室成立了QC小组,按照ISO9004的指引,实施上述识别-转化-沟通-改进的循环,取得显著效果。

1识别就诊病人的需求和期望

1.1用“过程方法”设计调查提纲

按就诊病人接受服务的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逐一了解他们的感受。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初步考虑设置以下14个项目:

1.1.1接待您的护士态度热情耐心,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符合您的喜好。

1.1.2当您初到观察区时,护理人员将您带到病房或为您安排座位。

1.1.3护士主动向您介绍本病区的设施和环境,如洗手间的位置、饮水机的位置等。

1.1.4护士向您交待: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1.1.5护士在为您进行操作时,能给予解释,让您了解操作的意图。

1.1.6护士的操作技术熟练。

1.1.7在您输液期间,经常看到护士巡视。

1.1.8护士在巡房时能主动与您交谈,当您提出疑问时能耐心解答。

1.1.9当您输液将要结束时,护士能及时赶到。

1.1.10护士为您拔针时,能交待注意事项。

1.1.11病房床单和生活空间清洁、整齐。

1.1.12观察区的整体卫生状况整洁。

1.1.13观察区的指示标记清楚,容易辨认。

1.1.14综合比较:同您过去经历过或听说过的其他医疗机构相比,您觉得本次为您服务的水平让您感觉如何?

1.2借鉴“梯级理论”设计满意程度分级

病人将事前期待与实际进行比较评价,产生感受。CS理论借助心理学的“梯级理论”研究,推荐划分为5级,A很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E很不满意。对五级分别赋予权重10、9、7、5、2,收集足够数量的代表性样本。整理出五级评价的人次分别为fA、fB、fC、fD、fE,统计设总的人次数为N,计算出两个结果:

满意率=评价为ABC的人次数占N的百分比;满意度=评价总分/N人次满分(10分),折算为百分制评分。用公式表达为:

显然.满意率实际上反映了“不满意率”,相当于“及格率”;满意度则反映了满意的程度,更有利于内部进一步研究分析改进。

2组织调查和统计分析

2.1满意率和满意度统计

组织调查了106位病人或家属,用Excel统计。因行数太多,仅列出局部如表2。

本次调查统计表明:满意率为98.19%,而满意度为85.39,尚可改进提高。满意度较高的有(9)(1)(10)(6)几项,较低的有(4)(3)(12)(11)几项。

2.2各项目满意程度对背景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性别、年龄、接受服务时间等因素对各项目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这设计到项目设置的有效性,并可为改进方向提供帮助。统计见表2的末三行。表中仅对填写齐全的75位病人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对自由度=n-2=73,按显著性水平α=0.05和0.10分别查线性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得r0.05=0.227,r0.10=0.191。统计分析表明:(14)和(12)对时间相关关系显著,(2)对年龄和(2)(5)(6)对时间的相关关系近于显著,表明需针对不同背景的病人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差异。

3利用调查统计的信息指导改进

3.1设定目标

病人护理总满意度平均≥90分,并且14个单项均不低于85分。

3.2原因分析

首先查找问题的症结。表2中对单项满意度较低的(3)、(4)是满意度低问题的症结所在。结合上文相关分析的信息,可将现状症结归纳如下:

课题小组成员开会,用“头脑风暴法”针对上述4个问题症结分析可能的原因,小组采用关联图进行分析(图略),初步确定6个可能的末端原因。

3.3制定对策

小组针对上述4项主要原因分别制定对策措施,列表对每项明确对策、目标、措施、责任人、完成期限等细节。

3.4实施过程和结果

3.4.1实施1完善巡视制度

病房挂输液巡视卡,按时主动巡视,落实到各班,主动与病人交谈,温馨的语言关心体贴病人,当病人提出疑问时应耐心解答,及时满足病人需求,使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4.2实施2排班合理化

安排了接诊班,病人来到有人接待,使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同时也疏导好相应的区域及秩序;根据病人高峰期的时间段,增加护士值班,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3.4.3实施3加强培训交流,促进医患沟通

为了加强视觉沟通,针对不同对象的服务要求制作了工作流程图,并公布于当眼处。邀请专家讲授关于沟通技巧的知识,2010年10月18日全科人员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关于沟通技巧的讲座。制订常见疾病的健康小册子发到病人手中,科室举办护士座谈会如关于技术、沟通、疾病护理等内容。此外,还规范沟通语言

3.4.4实施4加强操作技术培训考核提高水平

科室定期进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每月考核一次,20011年1月、2月、3月、4月分别培训考核了气管插管、除颤、心肺复苏、心电图等技术操作。开展技术交流会,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讲解示范,传授经验。开展技术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4效果检查

以上措施切实执行、各见成效之后,2010年12下旬课题小组对病人发放与以前相同的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收回120份,统计如表4。

统计分析表明:

4.1总体满意度91.3分,单项满意度最低的第(3)项也有86.57分,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改进前后的卡方检验见表5。统计表明:改进前后满意率基本上保持在98%以上,满意度则从88.7分提高到91.3分,同时杜绝了单项评分低于85的情况。表面上分数提高不多,但由于A~E各种表态的数量差异高度显著,满意度的改进是非常明显的。

表5改进前后满意度的卡方检验

4.2对自由度=n-2=75,按显著性水平α=0.05和0.10分别查线性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得r0.05=0.224,r0.10=0.189。统计分析表明:除第(2)项对年龄的相关关系近于显著(r=-0.203)外,其余均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所执行的措施对不同背景的病人无显著差异。

5结论

通过课题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加深了服务意识,进一步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在处理护患矛盾时改变旧观念,换位思维,多从自身找差距。按操作规程操作的能力显著普遍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显的加强,在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取得了较高的评价。每个成员对QC活动的程序和主要方法工具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此外,加强了同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小组成员为了同一个目标各尽所能,共同提高,分工合作,体现了1+1>2的系统效应,大大加强了团队精神。

满意度调查监控十分重要,需要认真策划,既便于病人判断、填写而又能提供可用的信息,不断改进其有效性。总之,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区别篇5

【关键词】耳前心区;耳背心区;心电图;即刻效应;冠心病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耳与全身各部都有紧密的联系,耳穴能够治疗和反应疾病。耳前心区作为心脏在耳廓的投影区域必定对改善心脏功能有显著疗效。清代张振的《厘正按摩要术》中“察耳”一节,载有“耳背图”,耳背上注明“上心、下肾、内肺、中脾、外肝”,提出了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因此耳背心区亦应对心脏疾病有相应的治疗和诊断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观察针刺冠心病患者耳前心区、耳背心区及耳垂8区对心肌供血的即刻改善情况,旨在证实耳穴与脏腑的相关性,并验证耳前心区治疗心脏疾患的特异性,同时观察耳背心区对心脏是否也有相对特异性,为临床利用耳穴治疗心脏疾病优化选穴、提高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12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建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与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1]。并依据该标准确定稳定性劳力型分级。

1.1.2纳入标准:①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病情分级属于Ⅰ、Ⅱ、Ⅲ级者。②年龄在45-75岁。③心电图示:安静状态下ST―T改变。④志愿受试、依从性好的患者

1.1.3排除标准: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等重症者;②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重度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③年龄在45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1.4脱落标准:①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本研究观察、资料不全者。②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反应者。③不予合作,自行退出者。

1.2一般情况

本研究观察30病例,均来源于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心电图室及心血管内科。利用SAS软件Procplanbe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耳前心区组、耳背心区组及耳垂八区组。其中耳前心区组脱落2例,耳背心区组脱落2例,耳垂8区组脱落1例。三组基础数据的比较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知,在人口学特征及治疗前病程方面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用75%酒精棉球全面清洁耳郭,5分钟后用CLRH-A型耳穴探测器在耳前心区、耳背心区及耳垂八区探测阳性反应点,将阳性反应点作为针刺点(如果无阳性反应点,则取相应穴区),碘伏消毒后,用耳针快速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用无菌脱脂棉按压穴位1~2秒。针刺结束后令患者静卧休息,于针刺后15分钟时检测12导联心电图一遍。

3观察项目及指标

心电图:观察三组针刺前、针刺后15分钟心电图ST―T段、T波、R波、心率及心律变化。

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别进行统计,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方差齐,用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多组数据两两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5结果

由以下各表可知,耳前心区组与耳垂8区对照组针刺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背心区没有这种针刺效应。

5.1耳前心区组针刺前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

5.3耳垂8区组针刺前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

6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耳”与经络和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阴阳十一脉灸经》载有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灵枢・经脉》记载,手足三阳经均分布到耳。《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而清代《厘正按摩要术》一书中则提出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

现代医学认为,耳前心区针刺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周围神经、颈髓节段(Cl,C2)、脑神经核及更高层次的核团传递冲动并结合体液因素参与的结果。耳前心区位于耳甲腔,来自迷走神经颈静脉节的感觉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耳甲腔。在耳甲区的舌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分布的区域正是耳穴内脏代表区。因此耳穴与内脏的功能联系不是巧合,而是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功能为基础的[2]。除了迷走神经之外,有人通过实验发现:家兔实验性疾病引起的耳穴导电量的增加必须有交感神经的参与,并且耳廓低电阻点的数量与交感神经纤维的多少和兴奋程度有关[3-4]。刘坤等[5]通过大鼠实验发现针刺耳穴心区产生的血压调节发应,可能与孤束核内相关神经冲动信号的整合有关。本研究没有观察到耳背心区对冠心病患者改善心肌供血的针刺效应,可能与耳背心区的神经支配有关,没有体现出耳背心区与心脏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张涛主编.针灸现代研究与临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3.

[2]刘心莲,吴义新.耳穴贴压法治疗慢性气管炎97例.上海针灸杂志,1988,(1):8-9.

[3]魏宏平,罗平,刘成国.耳穴贴压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l6(4):233-234.

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区别篇6

关键词:7.23动车伤员救治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5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80-01

7.23动车事件发生后,作为离事发地点最近的三级医院,温州市某医院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救援预案,共收治患者33例。本人回顾性分析该医院在此次医疗救援中的总体情况,为今后有效地应对突发重大事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从急诊科,病案室,脑外,ICU,骨科及相关科室收集伤员资料。

1.2一般资料。2011年7月23日-2011年7月24日,共收治动车事故伤员3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4岁―62岁,平均年龄37.7岁。

1.3统计指标。包括伤员来院时间分布,籍贯,受伤解剖部位,伤情分类(按伤员入院科别划分),转归。

1.4伤员分检。根据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如果稳定,危重病人予红色标识,轻伤病人予绿色或黄色标识;如果不稳定,进入抢救室,危重病人予红色标识手术ICU,已经死亡病人予黑色标识。

2结果

2.1入院时间分布如下。事件后1h,2h,3h,4h伤员分别为,1人,13人,6人,5人。

2.2受伤解剖部位。按AIS-2005版将人体分为9个解剖区域,即头颅,面颈,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上肢,下肢),体表。分析后如下:四肢损伤,体表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面颈部损伤最少。单个部位损伤13例,多个部位损伤20例。

2.3籍贯地分布。分析如下:温州伤员9人,福建伤员18人,其次有国外、武汉、山东、陕西、江西等地。有14例伤员存在2处以上的损伤。

2.4动车伤员伤情分类。共7个科室收治了伤员,分别为:骨科,脑外,ICU,急诊留观室,胸外,普外,五官科。收治科室最多的分别为:急诊留观病房,脑外,骨科,胸外等。

2.5动车伤员转归。急诊治疗后好转回家2例,转院1例,院前死亡3例。截止2011-10-17,留院观察或住院后,好转回家21例,转院1例,仍住院5例。死亡占9.1%,住院57.6%,仍住院15.2%,留观24.2%,回家6.1%,转院3%。

3讨论

该医院作为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市级综合性医院,承担了早期伤员的一期治疗、后期转院伤员的二期治疗及正常住院患者的常规治疗等医疗救援工作。

3.1本次急救护理的关键环节。

3.1.1意识与预案。在第1例伤员到底急诊科时,分诊班护士立即向相关部门做了汇报,启动了紧急应急预案,同时根据本次群体伤发生的特点及强度,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进行了初步评估,及时组织人员及急救物资,检查各急救通道和急救区域,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

3.1.2质量与管理。

3.1.2.1合理调配人员。启动紧急应急预案后,从全院增调了几十名曾在急诊科待过熟悉急救流程的护士和几十名护工,将所有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组成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护工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辅助的团体的急救小组,全程负责诊断、检查、治疗和转归,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救治链,使来院伤员均能得到及时救治,体现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同时紧急调用了大批急救物资,缓解了人员紧缺,物资紧缺的问题。

3.1.2.2完善信息管理。设立了专人负责伤员信息的收集与保管工作,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更有利于信息的保存。同时建立了伤员信息卡和身份识别带。根据伤员病情采取分类救治及优先处理原则,采取4种颜色区分病情,为各救治环节提供信息,为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红色用于危重伤员,即特级或一级病人;黄色用于重伤员,即二级病人;绿色用于轻伤员,即三级病人;黑色用于死亡病人。

3.2本次急救护理暴露的缺点与改进建议。

3.2.1本研究局限性。本研究由于部分伤员资料缺失不能达到完全精确,造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3.2.2缺乏专业人才和急救物资准备。通过全面总结此次动车伤员急救护理组织管理的经验,我院在专业人才和急救物资储备方面存在不足,参与急救的专业急救护理人员少,急救物资不足,加大了护理组织管理的难度。建议今后加大急救专业人才、物资的储备,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设立急救物资储备库,以提高群体伤的应急能力。

3.3建议。

3.3.1通过全面总结本院7.23动车事件的救援经验,建立完善的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设备、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当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全方位,有效,高效实施医疗救援。

3.3.2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准确快速判断伤情,做好登记,对伤情重,生存希望渺茫的伤员仅给予期待治疗,使有限资源能救治更多的伤员。

参考文献

[1]姚文章,张连阳,程晓斌等.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和i,2008,10(5):393-397

  • 下一篇: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6篇)
    上一篇: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6篇)
    相关文章
    1.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daniel 0 2025-05-05 18:48:29

    2.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daniel 1 2025-05-04 22:34:58

    3.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daniel 1 2025-05-04 22:31:56

    4.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daniel 1 2025-05-04 22:17:26

    5.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daniel 0 2025-05-04 22:16:06

    6.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daniel 1 2025-05-04 22:16:01

    7.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daniel 0 2025-05-04 22:14:29

    8. 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整理16篇)

      15.读后感作文范文怎么写五今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一百个励志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名叫《行行出状元》。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考上了状元,他..

      daniel 1 2025-01-01 14:27:00

    9.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7-03

    10.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