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教学(6篇)
超声心动图教学篇1
关键词: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模型;B型超声;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B型超声实验教学模式僵化,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校大部分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过多,使学生受到“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验中学生们较被动,没有自我发挥的机会,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在上实验课时,按着实验教材给学生讲解;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及实验步骤照着葫芦画瓢,就完成了实验项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从效果上看,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并没有完全掌握实验方法,甚至不会正确使用仪器、无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诸如此类现象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增加与医学联系密切的内容是医学物理学实验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密切联系学生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型超声实验是医学院校影像物理学实验中涉及物理学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实验之一,但现行的实验内容较单一、局限,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目前有许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模拟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于模拟临床病理的教学法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是目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制作临床病理模型、采集图像、图像输出及图像处理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其特点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起来。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即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能动性,改变现行的注入式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掌握超声理论的基础上,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能对临床疾病深刻认知。
三、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1.预习与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应该首先安排即将做实验的学生做好预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工作,内容包括认真熟悉讲义,熟练掌握解剖知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同时指定必读参考书,强调自学,并知道常见临床病理,遇到问题立即查阅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系统知识。
2.临床病理的提出。临床病理的提出需由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累及查阅资料得出,要求临床病理典型、常见,例如结石、脓肿等。这时要求同学们掌握B超成像的特点,并引导其思考怎样构建模型,为下一步制作模型做好铺垫。
3.临床病理模型的设计。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思考能力为目标,以从易渐难、从简单到复杂为原则,以切实可行为标准制作实验需要的模型。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去的实例加以适当的修改,也可以制作较为简单可行的其他临床病理模型,如常用的熟鸡蛋代替人体做受检体:在去皮去黄的熟鸡蛋里注入适量水,模拟囊肿;上述鸡蛋里放入青豆或石子,模拟结石;将注射针头插入鸡蛋内,模拟穿刺。②选用其他材料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B超观察,如去皮前与后的鱼、猪肉、火腿肠和粉肠等。临床病理模型的制作也可以来源于本校其他学科实验室废弃的动物脏器,摘取实验需要的器官,模拟制作成临床病理模型,如兔子的正常和人为破坏的肝脏、肾脏或其他动物的器官,但这需要同学们在课前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模型的制作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来完成的。
4.采集图像、图像处理。①将制作好的临床病理模型用于B超实验中,进行图像采集,并记录数据用于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思维,将图像采集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用于下一步的共同讨论,使教学生动、真实,使学生扎实理论、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素质。②将采集的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学生大多已具备这种能力。将计算机程序处理技术融入到实验内容当中,这样就摆脱了以往单调的实验内容,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也能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乐趣,紧密了与临床的结合。
5.实验的讨论。基于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要求学生分别记录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审阅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指出学生某些错误问题及给出相应的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提高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讲授,同学们查阅资料,主动动手参与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超声实验,得出结论来完成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扎实超声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探索科学的体验,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调配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综合多学科内容,不仅涉及课本内容,更能使同学们接触一些临床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密切地联系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尤其是与临床实际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主动制作模型、采集图像及处理图像等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改变了普通的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讲授的学习模式,这也是大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学生通过从感性认识到付诸实践操作、通过讨论与总结获得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单立军,沈业彤.案例模拟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JournalofQiqiharMedicalCollege,2008,Vol.29,No.15.
[2]汪恩强,马玉忠,褚素敏,刘小宝.家兔腹部病理模型的B超影像学观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05).
超声心动图教学篇2
【关键词】乡村医生;解剖学;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48-1
作者:彭宝华
2005年我校成为全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基地之一,对基层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专医学学历教育。笔者承担培训学员的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有了新体会,突出了这门课程在临床上的实用性。
乡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他们时常感到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掌握的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对现代以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的新型临床治疗手段、方法了解甚少[1]。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上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乡村医生的角色特征决定其工作性质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会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在解剖教学中注重解剖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乡村医生学员最关心的是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把握以临床工作需要为中心、为临床服务,体现实用性的原则[2]。
解剖学知识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一些临床工作应用较广,实用性大的重要内容。例如,直接看到的眼睛结构主要包括的有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结膜,由此引申在临床上进行眼睛检查时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结膜、巩膜的检查;胸腹部标志线对胸腹腔脏器的体表定位,结合临床对心脏浊音界的叩诊,肝、脾、胆囊的定位方法,肝、脾肿大分度。常用的气管切开部位、食管和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的部位和临床意义、心的位置、常用的动脉压迫止血点和临床常用穿刺的静脉名称和穿刺部位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则详细解释,有针对性地重点介绍。
许多临床新的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都应用了解剖知识: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脏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直接和可靠的方法。使用心血管造影专用设备进行显像和摄影,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少量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可以发现各支动脉狭窄病变并且估计病变程度;近十余年开发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治疗使冠心病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目前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我国每年有上万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大大减少了病死率,提高了生存质量。这些检查和治疗方法都是在乡镇卫生院见不到的。使其了解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的新型临床检查和治疗手段,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超声心动图教学篇3
关键词: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对象制作软件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现代科技名词已然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一改往日单一的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形式,而转向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许多教师经常运用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生动的教学资源,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教学效率,还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老师除经常给自己设计计算机课程教学课件外,也经常帮助别的学科老师设计教学课件。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实践,提出在设计教学课件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课件设计要根据教育对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其他教学设计一样也要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者必须事先规划好课件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细节,并使这些目标都能很好地为课件总体目标服务。设计者在制定每个具体目标时都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群体的年龄、基础、层次及接受能力等因素,使目标定得恰到好处,难易适度,只有这样设计才能改变传统上以“教”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课件设计要选择恰当的制作软件及工具
目前,用于教学课件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琳琅满目,如: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几何画板,Photoshop,3Dmax,FrontPage,Dreamweaver,录音机,超级解霸等,这些软件各有功效,各具特色。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教师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最恰当、最适用的软件和工具。如:制作以演示为主,不需要交互的课件,特别是文科类课程课件时,教师就应主要用PowerPoint;对于数学、几何学科的公式、定理的动态演示,用几何画板非常方便,而对于有较多交互性要求的课件,用Authorware或FrontPage则较合适;需要制作复杂动画时,用Flash较合适;教学课件中图片的编辑、处理可以用Photoshop来进行;声音的处理可以用超级解霸、录音机等工具。当然,一个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软件和多媒体工具。
三、教学课件设计要采用恰当的结构,以增强使用灵活性、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我认为教学课件采用超媒体结构较好。超媒体是基于超文本支持的多媒体,多媒体的表现可使超文本的交互界面更为丰富,由多媒体和超文本结合发展而成的超媒体系统已成为一种理想的知识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因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课件设计采用超媒体结构,既可以方便教师操作,又可以使教师根
据实际教学情况自由选择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教学课件的使用灵活性、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四、教学课件设计要充分运用好文字、声音、图像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信息接受器官,二者同时受到高强度的刺激,其接受量约占总量的50%左右。因此,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生动、逼真、动态、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每一幅画的设计从构图、组图、大小、颜色、文字、解说、呈现方法等都要精心设计,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就细述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及声音等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课件中文字的设计。
1.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以提纲式为主,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如名词解释、数据资料、图表等,可采用热字、热区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
2.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教师引入时可适当采用各种动画效果,也可适当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文字内容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对于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选择的字体要醒目,并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除了采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字形加以强调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动画、闪烁等技术,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4.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长时间看了以后眼睛不累。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二)教学课件中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设计。
1.图的画面要清晰直观,主要内容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
2.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也便于教师讲解。
3.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因为学生可能一次来不及看清,所以最好设计重复播放按钮,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复播放。
(三)教学课件中声音的设计。
教学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声。人声主要用于解说、范读、范唱,在教学课件中应用较少。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设计应注意:
1.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性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
2.背景音乐要舒缓,不能过分激昂,不宜音量过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也不宜选择有唱词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效果适得其反。
3.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
4.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菜单,便于教师控制。
五、教学课件整体设计的注意事项
教学课件整体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有:(1)布局要简洁明快、可操作性强,文字不宜太多。(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色彩的应用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3)描绘的对象要逼真、要科学。(4)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5)适度运用动画,以有利于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6)内容的呈现要适度直观,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7)多增加人机交互及练习,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教学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活动方式的构成体,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教学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培锋,李建生.利用PowerPoint2000制作多媒体课件研究[期刊论文]-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超声心动图教学篇4
1资料
病人,女,30岁。主因全身乏力10余天,活动后心悸、气短1周入院。10余天前病人无诱因自觉全身乏力,无明显发热、咳嗽.自认为是“感冒”口服感冒药后无明显效果。1周前活动后自觉心悸、气短,无咯血,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有时有头晕,无晕厥,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房黏液瘤。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96/min,血压95/70mmHg(1mmHg=0.133kPa)。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口罗音;心前驱无隆起,心尖搏动明显,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左侧卧位时明显。胸部X线平片: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右心缘向右侧扩大,见“双房影”;心腰平直,左室段略膨隆;双肺纹理走行正常,肺门不大。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T低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前后径37mm,左室舒张末直径46mm,肺动脉主干28mm。左房下部近十字交叉处可见不规则形中等回声团,大小37mm×23mm,蒂附着于房间隔,体部随心脏舒缩进出二尖瓣口,造成二尖辩相对性狭窄,收缩期回纳左房,形态可变。二尖辩前向血液流速加快,关闭时可见少-中量反流血流。室间隔膜部回声中断约10mm,其右室面被纤维强回声包绕,深约13mm,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示收缩期室水平未见分流血流。超声诊断:左房黏液瘤、室间隔膜部瘤。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109g/L,红细胞比容(Hct)0.324。术前诊断:左房黏液瘤。入院后4d在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一房间隔切口行黏液瘤切除、二尖瓣双孔成形、室间隔膜部瘤缝扎术。术中切开心房后探查房间隔卵圆窝,局部组织质地软、色泽正常,未触及黏液瘤蒂。自卵圆窝切开房间隔,显露黏液瘤位于左房内,探查发现其蒂位于二尖瓣前辩瓣体中部近瓣环处约3mm,距蒂1mm切除瘤蒂后二尖瓣前叶辩体形成约5mm直径缺损,肿瘤完整取出,约3cm×4cm×5cm。冲洗心腔后,用4-OProlene线垂直二尖瓣瓣环长轴连续缝合前瓣缺损后,心腔内注射盐水,二尖辩前后瓣叶中点处对合不良,反流明显,用3―0Prolene滑线于前、后叶瓣膜中点行褥式缝合,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成形后心腔内再注水,二尖瓣关闭好,极少量反流。探查室间隔膜部瘤1cm×1cm,顶端无开口,自基底置荷包线缝扎膜部瘤。术毕开放主动脉后为室颤,20W/s2次复跳为房颤心律。术后呼吸机辅助7h,经进一步后续治疗和护理,病情恢复顺利,全身症状及原心脏杂音消失,于7d后出院。术后6d和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二尖瓣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二尖瓣瓣口极少量反流。
2讨论
心房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也是借助外科手术切除能够治愈的心脏肿瘤之一。然而,由于其本身特殊的病变部位和特有的病理学特性,使其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误治。本病例临床表现符合黏液瘤,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提示黏液瘤,但超声心动图提示的黏液瘤起源与术中不一致,一方面是由于二尖瓣前瓣黏液瘤发生率低,容易漏诊,另一方面是超声心动图观察不仔细的缘故。
1995年意大利学者Alfieri等应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对常规二尖瓣成形术难以治疗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进行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目前,此种方法联合二尖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尖瓣退行性变、黏液性变、心内膜炎以及冠心病或合并心肌梗死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疗效满意。2003年安贞医院孟旭教授采用双孔成形技术对35例二尖瓣脱垂病人进行了瓣膜成形,通过(1~40)个月的随访,认为双孔瓣膜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疗效稳定,病死率低,无并发症,早期、中期疗效满意。
本病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二尖瓣少一中量反流,再加二尖瓣缺损缝合后的影响,使术中注水试验显示二尖瓣口反流量增大,根据术中探查到的二尖瓣瓣叶和瓣环组织结构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双孔成形术对二尖瓣进行了成形,手术效果经成形后注水试验和术后6d及1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所证实。
超声心动图教学篇5
[关键词]心脏听诊;可视化;数据库;心动超声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在诊断学教学中,心脏检查历来是教学的重点,而心脏听诊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正确的听诊可以获得重要信息,对于结构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以及一些临床急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等机械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因此心脏听诊是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践技能。但是,心脏听诊的心音、额外心音,尤其是杂音部分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绝大部分学生都很难理解和掌握。导致这种教学困局的原因可能为①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谱的改变,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心脏听诊病源明显减少;②随着心动超声、心肌灌注显像、冠脉影像学的大量使用,临床医生越来越依赖辅助检查,对心脏查体的重视程度逐年下降,甚至个别心血管病专科医生查房时不带听诊器,这也给医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③心脏听诊的本质是声音,声音的教学很难用文字、图表的形式讲解清楚,传统的学习方法主要靠录音来完成,毫无真实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④见习课时,一方面时间有限、病源不足,医学生无法切实体会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有效的训练方法和仪器,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由于以上教学困境,国内外教学工作者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以提高心脏听诊的教学质量。如:加强理论与多媒体教学[1];在心动超声指导下结合心脏结构理解心音的听诊特点[2];使用电脑模拟人来模仿心脏病患者的各种阳性体征[3]等。然而,这些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实践均存在各自的局限和不足,如理论教学对听诊训练无具体直观的作用,超声学习需要周期,而电脑模拟人价格昂贵,又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近年,随着心音采集设备的大力发展,使得将心脏听诊的声音特点可视化成为可能,实现“听觉”向“视觉”的转变[4],这将大大促进医学生对心脏听诊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心音、额外心音、各种心脏杂音的收集和转化,结合图片、理论讲解、超声指导,建立心脏听诊的可视化数据库,有望成为心脏听诊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新的趋势和方向。
1数据库的建立
1.1收集、整理数据材料
心脏听诊过程中,采用心音采集设备收集心音、额外心音、杂音等听诊资料,按照由正常至异常、由简单至复杂、由生理至病理、由心音至杂音的原则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听诊资料转化为可视化心音图,变“听”为“看”,同时收集其心动超声图像,最后将所有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进行归类(包括以条文分类和以心音类型分类),将原始听诊音频数据信息、可视化心音图及心动超声视频数据储存在计算机文档中,并配以相应的讲解和说明,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积极咨询相关心血管病专家、心动超声专家和网络专家的意见,确保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和整理的合理性,为建立数据库做准备。图1为技术路线图。
1.2建立数据库
收集完善相关听诊数据资料后,建立心脏听诊可视化数据库(图2)。数据库拟划分为四大板块:知识学习板块、模拟练习板块、听诊考核板块、管理更新板块。知识学习板块以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心脏听诊技能为出发点,介绍心脏解剖生理知识,详细描述正常心音及杂音形成机制,结合可视化图形、超声图像讲解各种心脏杂音的要点。模拟练习板块在数据库基础上选取部分心音、心脏杂音,为易混淆的心音对比提供鉴别训练平台。考核板块包括知识点考核和听诊技能考核。管理更新板块主要是教师管理维护板块。该数据库不仅包含诊断学中心脏听诊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而且计划增加部分不常见的杂音听诊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听诊经验。数据库的实际效果主要取决于心音原始素材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声音的选择上注重收集典型的心音和杂音,保证声音素材来源的质量,一些罕见的、复杂的杂音可作为补充学习资料。
超声心动图教学篇6
关键词四维超声胎教血流动力学
胎儿教育是目前胎儿医学中前沿的研究课题,对优生优育有一定意义,目前国内已有关于胎教方法等方面的研究[1~3]。有文献研究证实[4]胎教能使孕妇分泌对身体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有益物质通过血流,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超声医学里新发展出的技术分支,在妇产科应用较多。目前,利用四维多普勒对胎教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四维彩超观察音乐胎教前后胎儿脐动脉、主动脉、大脑中动脉、下腔静脉、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及行为活动能力改变,进行胎儿生理评分,以评价音乐胎教对胎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四维彩超检查的孕妇中随机选取2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1.孕妇身体健康,经常规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2.胎儿孕龄已达23周。3.以往均未进行过胎教。4.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配合完成胎教及后续检查。
1.2仪器
使用仪器为美国GE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为容积探头,频率5MHz,进行扫查。
1.3方法
从孕23周起,实验对象每2日进行综合胎教1次,主要是以抚摸及音乐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每次15分钟,选择在胎儿觉醒有胎动时进行。播放音乐的声源距孕妇1米,音响强度维持39分贝。音量强度模拟胎儿在子宫内所能听到的音响强度,测试方法为成人以手护耳,隔着手掌能听到传声器中的音响。胎教音乐的节奏平缓、流畅,不带歌词。在胎儿收听音乐的同时,孕妇亦通过耳机收听带有心理诱导的孕妇专用CD,抚摸腹部,并随着音乐表现的内容进行情景联想。在胎教前后进行四维彩超检查。
1.4观察指标
观测胎教前后脐动脉、主动脉、大脑中动脉、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及行为活动能力改变,用彩超详细扫查胎儿脐动脉、主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血管,将多普勒彩超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声束与血流方向平行,获取并测量至少3个形态一致的多普勒血流频谱。
根据频谱算出各个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动脉的最高血流速度(PFV),流速积分(FVI)。根据血流教谱,测量胎儿每分钟心率(HR),以公式推算出心输出量(CO)。在胎教前后重复测定上述各参数.计算时取各参数3次平均测值。实验过程中隔日多次检测,取各次平均值。
用四维彩超在胎教前后观察胎儿行为活动,进行胎儿生理行为评分。胎儿生理评分方法[5]为在四维超声检查期间,胎儿头部明显活动记2分,四肢及躯干明显活动记1分,并且5分内只计算1次,总计算时间为四维超声检查的15分钟。实验过程中隔日多次检测,取各次平均值。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参数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胎教前后多普勒彩超显示音乐胎教后胎儿脐动脉RI由5.21±1.54下降到4.21±1.51,S/D由2.03±1.35下降到1.85±1.37,说明胎教后脐带胎盘血流灌注增加而阻力减低。胎教后胎儿主动脉血流速度由胎教前的0.89±0.14增加为1.17±0.16,心输出量由之前的452.4±201.4增加到519.2±203.6。同样胎儿大脑中动脉RI和S/D均降低,提示音乐胎教使胎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胎儿心脑供血。胎教后胎儿生理评分亦增加。具体数据见表1。
与胎教前相比较,aP
3讨论
胎儿生理学、医学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使众多学者可利用该技术进行胎儿研究。研究表明,在母体内胎儿有接受教育的潜力,胎教可以通过胎儿的感觉器官来进行。胎儿孕22周时,胎儿的条件反射已形成。在该时段之后,科学地给予刺激,可以使胎儿感觉器官在良性信号循环刺激作用下,发育更为完善,并且能发掘胎儿神经系统潜在能力[6]。胎教促进分泌的卵磷脂可以使母体与胎儿更为健康[7],音乐胎教的原理是孕妇与胎儿听到优美动听的乐曲后,母体通过欣赏思维与逻辑思维,神经系统产生神经递质并随血液循环流入胎盘,这些特有递质创造胎儿大脑神经发育的外环境.使胎儿发育完善,从而达到改善胎儿素质的目的[8]。
自Baun首先提出三维超声理论以来,八十年代后期,三维超声开始进入医学界,90年代末期,三维、四维超声推向临床,进入21世纪后,三维、四维超声成像在产科方面的应用已较广泛[9~12],目前使用的四维超声技术成像可以实时立体显示胎儿图像,除拥有以往三维超声的全部图像处理功能外,还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如四维超声提供6种可能的重建方向,而三维超声只有一种重建方向,从而使图像处理变得简化,四维超声系统也提供各种重建模式,各种重建模式相互组合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图像质量。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胎盘、脐带、胎儿内脏的血流灌注情况,四维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获得胎儿立体图像,还可以跟踪胎儿运动。四维超声检查要求探头相对固定,在一段时间内对胎儿实时测量,可以实时记录胎儿在母体内的活动情况,有利于评价胎儿的生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胎儿在妊娠20周时内耳发育的程度已经基本和新生儿类似,到中期妊娠22周时,胎儿中耳的听小骨已分化形成,胎儿即存在听力。因此本实验中均选择孕龄在22周之后的胎儿,因为其对音响反应效果较好。观察受试者在音乐胎教前后胎儿胎教前后脐动脉、主动脉、大脑中动脉、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及行为活动能力改变来评价胎教的有效性。胎儿脐血流可以反映胎儿胎盘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受心脏收缩和血管终末端阻力的影响,阻力较大时,舒张期血流速度减低,阻力小时,舒张期血流速度升高。正常妊娠音乐胎教后,孕妇胎盘血管扩张,胎盘为高速低阻状态,血液流量增加,S/D、RI降低。数据显示胎教对该孕龄胎儿血流动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大脑中动脉为营养大脑的动脉,能够反应胎儿脑血管的血流动力情况。当孕妇子宫内缺氧的时候,一些指标如S/D、RI值降低,说明当胎儿缺氧时,血流量降低为保证胎儿重要器官脑的血液供应,使胎儿血流阻力指标降低,血流量增加,血流代偿平衡的动态变化称为“脑保护效应”。本研究观察到音乐胎教后胎儿大脑中动脉PI、RI、S/D下降,并非因为“脑保护效应”所致。胎教使胎儿升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这是胎儿心输出量增加脑血流量增加产生的良性结果,与杨冰等[13]的研究观察结果一致。
四维彩超是超声医学中一项新技术,不仅无创、实用性好,而且直观,便捷,在评价音乐胎教前后胎儿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胎儿行为等方面具有临床价值。通过四维彩超观察胎教前后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大脑中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胎儿行为改变,进行胎儿评分。证实胎教能改善胎儿血掖循环,增加心输出量及大脑组织血流供应,对婴儿发育具有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莉,张峰,刘纪平.胎教音乐刺激对婴幼儿发育商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7(1):57.
[2]唐荣芳.胎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西部医学,2007,19(4):67.
[3]李伟艳.中国古代胎教经验及其现实意义[J].呼伦贝尔医学院学报,2010,18(1):55.
[4]朱竹林.我国音乐胎教研究综述[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73-75.
[5]徐敬红,朱传荣.应用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法和脐血流速度预测胎儿宫内状况的临床评估[J].现代中西医结合,2004,11(21):63.
[6]史念曾,邓淑敏,李青竹,等,超声检测胎儿产生听力与孕龄的关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10):78-79.
[7]七田真.最新胎教[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7.
[8]齐宏文.周宗旗.胎教[M].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9-11.
[9]曹晓桦.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探测胎儿嘴唇的对照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5):52-53.
[10]李朝霞,刘纪蓉,等.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成像的初步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2):69-70.
[11]唐莉,林颖虹,朱艺玲,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扭转的临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3):61-62.
-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3篇)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这担任初一50班班主任的这几个月里,我班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很顺利。现将这段..
-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