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概念(6篇)
亚健康概念篇1
在众多时尚科技中,―直致力于以科技的智慧和无穷创意来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启发人们创造优越生活的新思维、新视野和新态度的欧西亚公司,凭借民用天气预报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以及今年推出的高科技环保概念,入选为世博会世界气象馆的特许商品提供商。9月14日,欧西亚公司在上海2010世博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里举行的这场别开生面的时尚生活秀,更是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流连,久久不肯离去。
智慧生活,舒适人生
与一些有针对性产品的厂商不同,欧西亚的产品线要复杂很多,其涵盖天气预报投影时计、舒适生活、户外运动、康体、电话通讯以及儿童电子学习产品等一系列产品,细品之下,欧西亚一直遵循的是“健康生活”的理念,就如同欧西亚中国区总经理潘文风一直跟我们强调的那样,“所有欧西亚的产品我们都会秉承一个概念,就是SmartLiving,智慧生活,把创新的、科技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产品里面去,使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欧西亚的产品关注细节的点点滴滴,由外至内体贴照顾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一直受到追求健康与时尚的潮流人士的宠爱。目前,欧西亚在全球的销售网点已遍布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中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地,而在中国国内,除了传统的商,欧西亚也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办自己的独立零售旗舰店,力求为更多的用户带去体贴的生活照料。当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智慧生活”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用欧西亚产品的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耳目一新的时尚生活秀
不一样的产品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会体验,在世博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内,欧西亚将舞台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模特们以情景剧的方式表演,从点滴细节中体现我们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晨,i.WakeUp日光唤醒时间显示器给我们带来自然、舒适的一天:其内置黎明模拟器,用柔和的光芒自然地唤醒你,让你远离普通闹铃的喧闹,享受每一个平和、宁静的早晨。而办公室女郎的中午休息时间,可以用i.Confort迷你按摩器的单结点穴位按摩或多结点按摩的2种方式舒缓疲劳,亮丽的颜凶、超酷的设计也成为点缀办公室的一抹亮色。假日的清晨,情侣们可以带上i.Balance负离子健康颈链和手链,它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及睡眠质素,简约时尚的设计也方便穿衣搭配.说是“健康潮物”也不为过,夜幕降临,小夫妻们在家中品味着美酒的芬芳,旁边则是水晶幻彩天气预报仪透出的丝丝魅惑之美,它犹如一件艺术摆设凸显主人品味。
亚健康概念篇2
美容以健康为本,植根于医学,严肃于科学,提升于美学,几方面缺一不可。这一健康美容新概念不仅精辟、科学、系统、全面地概括了美容的内容,而且也为美容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它不仅是我国21世纪健康美容事业发展的理念和宗旨,也是国际美容发展的新理念和必然趋势,符合美容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符合社会需求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1世纪人类医学正向亚健康、延缓衰老、养生美容、预防保健和社区医学等方面延伸。这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界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而且也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普遍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抑郁失眠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些不适感都是亚健康的具体反映。另外,造成人们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先天或后天的不良体质、外界环境、心理素质、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不同类型的体质和心理素质不仅决定了不同的亚健康状态,而且也决定了亚健康状态是向健康方向转化,还是向疾病方向发展。
亚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的下降,而且与美容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脏腑病变以及经络、气血的运营状态,首先会通过肤色折射出来。一个健康的人,其面色一定光泽靓丽、肌肤富有弹性、充满了活力,这些恰恰是消费者和美容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如何是美容效果的基础,否则光靠表面的涂涂抹抹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21世纪,是一个以我国传统养生育容文化为主导的健康美容时代。作为美容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技能,兼备美学艺术的功底,还要对每位进店的顾客有仁爱之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美容师才能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准确无误地实施不同的美容手段,达到预期的美容效果。未来的美容师,不仅是为人们塑造美的工程师和形象大师,也是健康咨询师,在向人们打造美、传递美的同时也能积极地向人们传授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内调外治、养生育容、健康美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理念。我国美容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市场日趋成熟,消费者更加理性和个性化。以前那些不实的夸大宣传、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打乱仗时代已经过去,国家对美容行业的各种监督管理法规相继出台,对从业人员严格实行美容技术技能执业资格考核、评定制和准入制等。这些都让行业不仅面临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与挑战的双重压力,而且还将面临新的洗牌。
崭新的文化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各行各业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带动和支撑,美容行业也如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拓宽发展空间、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创新,人才是基础,所以提升美容师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亚健康概念篇3
借用了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欧美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健康管理评估,它第一次将人的健康提升到终生管理,定期评估的范畴――
据卫生部权威机构调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6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4岁,而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是老年人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15%,患有疾病的人占25%,而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卫生部民调机构对10个城市上班族的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受访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仅仅按时体检和坚持锻炼是不够的,因为利益的驱动,体检机构就像网络催生的网吧一样,林立街头,鱼目混杂,虚乎的数字令人望而生疑。锻炼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不应盲目追风,适得其反。
说到健康管理,就得先了解亚健康,它们之间是密切的因果关系,是亚健康的蔓延催生了健康管理的问世。
并未受到重视的亚健康
是中国古人最早认识到亚健康的危害,所以它认为能治“未病”,也就是亚健康的医者才算是“上工”――最好的医生。混饭吃的家伙才治“已病”,是很没面子的郎中。遗憾的是,时间像筛子把优秀的“上工”都筛掉了,使“上工”成为凤毛麟角的国宝。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里面首先提到亚健康概念,说健康指的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这个所谓的虚弱状态就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亚健康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又进一步清晰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把亚健康归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有人也称为第三状态,英文直译为灰色健康,从通俗易懂考虑,我们将其称为亚健康。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甚至已处于某种疾病的边缘或早期状态,是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更直白的讲,亚健康就是人们介于特别健康和罹患疾病这两种极端情况下的第三种状态:百无聊赖,神情沮丧,不舒服的感觉像气流上下乱窜,但却检查不出什么具体毛病。它可能有身体本身的症状,也有心理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在心态或人格上有所改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亚健康”一词被滥用了,在身体和情绪上稍有异常,不是自扣便是被别人扣上亚健康的帽子,无端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要确定自己是否迈进亚健康,需要到正规的大医院找权威的医生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时还需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参与判定。
重要的是树立认真对待健康的心态,健康就是单行道,一旦发生状况,想回头是很难的。据《健康报》的统计数据显示,60%的人死于无知: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或者拥有错误的健康意识。高血压患者中有30.2%的人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但其中只有24.7%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了治疗,这其中仅只有6.1%的人十分关心治疗结果,并坚持将病情控制住。多数患者将治疗视为应付差事,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病呢?能吃药的不打针;能回家治的坚决不住院。只要去看医生,精神便获得了安慰,至于效果如何好像并不重要,完全是消极的听天由命,致使中国6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
陆幼青、罗京等一个个优秀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英年谢世,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由此,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应运而生,名曰健康管理。
健康,的确需要管理
所谓健康管理,就是通过对身体的定期检查和与医生的紧密沟通,将自己的健康状况切实有效地管理起来,病前病后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可以降低健康风险、改善长期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近两年来,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高级白领的时尚做法,以每年14%的人数递增。
讲究生活品质的美国人是健康管理的始作俑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一边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一边聘请健康专家进行健康管理。富翁们一人聘请一位,中产人士一家人聘请一位,低收入的蓝领便几个人十几个人联合聘请一位。总之,他们一定要求健康专家根据自己健康状况制定长远的健康规划,包括健身方式,饮食选择,甚至连工作性质和作息时间都有明确的建议。
三四十年下来,美国民众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心脑血管患者和癌症患者均减少近50%,肥胖症患者减少了27%,人均寿命延长了10年。全民医疗费用的支出逐年递减,健康管理广泛普及的州的医疗费用的递减尤为显著。专家的统计数据是:在健康管理上每投入一元钱,即可节省3至6元的医疗费用。
即使是最正规的体检也只是健康管理的序曲,健康管理的核心是亚健康评估,它涉及基础血清蛋白等一系列检测,是一般体检无法比拟的。目前中国能达到国际水准的检测机构只有北京总医院一家。用基因、蛋白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检测得出的数据图谱,不仅可以分析一个人当前的健康状态,还能预知他将来可能罹患的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未病”。通过蛋白表达,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十分接近的概率。使潜在患者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趋利避害,有效规避各种危险因素,真正做到活得明白,活得健康。
与传统的体检不可同日而语,这套健康评估可以将人体从最初的DNA到RNA再到最后的蛋白表达的每个阶段都进行分析,无论疾病是遗传基因上就带有的,还是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产生的,均可得出准确结论。从理论上讲,这种检测会在疾病尚处于萌芽阶段就将其发现,甚至在疾病还没有完全开始表达的时候,就能通过获取的各种检测数据,推断出在未来多长时间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
在获得准确检测结果和翔实数据后,开始进入最关键的环节――接受指导。负责健康管理的专业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接受评估人量身定做一份“健康管理方案”,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心理、运动及接下来的医疗介入等各个方面均会给予详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评估项目及意义
最基本的检测项目及包含的科学道理如下:
疾病相关基因检测:基因是人世代相传的生命基础,是每一个人既接受遗传又独有的生命烙印,其中蕴含着决定生、老、病、死的遗传信息。多数疾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体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健康不利的遗传体质所对应的就是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它们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健康隐患。一旦外界有害因素介入,它们便立刻兴风作浪,吞噬健康。基因检测就是确定人的易感基因,预先评估可能罹患哪些疾病,以便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药物代谢检测:生活常有这样的事,一样的病情服用一样剂量的药物,有的人立马见好,有的人却迟迟不见效果。原因是人们的药物代谢速度有快慢,耐受程度有强弱。中国人绝大多数不了解自己的药物代谢状况,所以医生用药剂量千人一律:每日三次,每次两片。医生和病人已经习惯成自然,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劲。要是了解了自己的药物代谢指数,看病时就可以告诉医生,让他知道你对什么东西过敏,并根据你的最佳耐药量为你开药,切实做到药到病除。
食物不耐受检测:有国外媒体报道,一对情侣接吻后不久,女的倒地不起,在送医院的路上绝气身亡。仔细一查,原来她对花生酱极端过敏,而男的却喜食花生酱,接吻时口腔里残留的花生酱不幸跑到女方嘴里,酿成大祸。临床上因食物不耐受而引起的腹胀、腹泻、腹痛和头痛等症被误诊误治的病例屡见不鲜,原因就是多数人不了解自己究竟对什么食物有反应。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和水、土壤的严重污染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在粮食作物中,使食物不耐受的人群逐年增加,个别人甚至对大米白面两样最普通的食物也产生不良反应。
肿瘤标志物检查: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多数癌症已不再是绝症,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遗憾的是80%的癌症患者发现病情后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肿瘤标志物就是反映肿瘤生物行为的生物信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在身体还无症状的情况下早期发现肿瘤,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和应用,它比传统的X射线、B超、CT等方法能更早更准地发现肿瘤在人体的踪迹。
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不仅是人体健康所必需,还应保持相应的含量。以往对微量元素的检测只局限在铁、锌等主要几项,其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22种之多,缺少任何一种或不平衡都会破坏机体的调节机制,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而专业医生根据检测结果,能将人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调理至最佳状态,为健康保驾护航。
免疫功能检测:免疫系统在人体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系统。它既独立于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功能系统,同时又与神经、内分泌、代谢活动相互影响。所以,免疫力的高低与健康息息相关。
亚健康概念篇4
国际亚健康协会专家座谈会举行
本刊讯(记者李晓雅)近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到76%,处于过疲劳状态的近6成。为促进大健康理念的传播,保障人们拥有质量更高的健康生活,10月16日,国际亚健康协会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亚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理念传播。
大多数国人对于“亚健康”的概念并不陌生。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的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则称为“亚健康状态”。国际亚健康协会会长李深表示,人类的健康“保障顺序”首先是预防保健,其次是基本医疗服务,最后才是住院和大病服务。这已成为各学科专家们的共识。而与中医“治未病”相通的亚健康管理正是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
对此,中国人民306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曹东平指出,亚健康的理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很多人群的认可。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因其评估方法、检测手段不详等因素,这一概念近年来在学界中引起一些争议。专家们应从该领域中选取突破口,加深研究,如研究亚健康向健康或疾病双向转化的可能性等。
北京妇幼院原副院长丁辉也提出,专家们应就亚健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几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当前的医学模式与时俱进,从而使亚健康为人们所广泛认可。
卫生部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慈波则表示,在临床查体过程中,有一部分人群虽然检查显示没有疾病,但出现了疾病症状,如头晕、乏力、脱发等,且持续时间超过14天,可以称之为亚健康状态。这需要医务人员针对此向人们进行健康普及,改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亚健康理念的传播,应该侧重于社区,在社区医务人员中发展宣传健康理念的人员,这与他们健康管理的角色是密切相关的。
会上,专家们还就该协会如何“树旗帜、搭班子、建队伍”,传统医学与亚健康的关联性等话题展开交流。
域外传真
美:促医患沟通出新举措
近日,美国医疗保健监督管理局与广告宣传委员会合作建立网站,推出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宣传片来演示医患间的良好沟通情景,旨在增强医务人员与患者良好沟通。
根据美国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显示,医患间有效的双向沟通可促成更好的医疗结果,可提高患者对治疗计划的配合度。此次推出的网站还为医生提供其他信息,如用软件解答医生在医患沟通中遇到的问题,“给患者的建议”宣传册等。(AAFP.2011年10月18日在线版)
美:拨款1.37亿美元用于公共卫生建设
近日,美国卫生部拨付1.37亿美元用于加强国家医疗保健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资金除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之外,还会用在戒烟、疾病免疫和公共卫生实验室的建设、防止院感和药物滥用等方面。
此次拨付的大部分资金用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其他款项分配如下:500万美元扩建各地区戒烟网络;100万美元加强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包括聘请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专家,为其提供专业性培训,以及着手研究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传染性疾病;260万美元投放在防控院感项目,包括加强各地疾病监测,发展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加快卫生信息技术建设等。(AAFP.2011年8月31日在线版)
信息窗
“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启动培训
本刊讯(记者李晓雅)10月15日,“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在京启动首次培训。项目联合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指出,任何糖尿病防治模式落实均需同时具有微观和宏观视野人才。由此,该项目将在5年内,对500名中青年学者、近1万名基层医生和基层疾控机构骨干工作人员三大层面的糖尿病防治人员开展培训。
纪立农表示,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其管理模式需要较大转变,以前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大医院诊断、分型、制定治疗方案,而患者长期管理监测都在社区进行。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将小病在基层解决,所以社区医生今后将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对基层医生培训,使其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无缝化管理服务,优化基层资源,提高患者以及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
该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国际糖尿病中心和梅奥医学中心参与合作,赛诺菲公司支持。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本刊讯(记者王天鹅)“指南推广难”一直被业内专家所诟病。10月16日,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京,同时宣布,全国6个分区的讲师培训会和100个中小城市新指南培训活动将陆续展开。这预示着《指南》或将摆脱“指南推广难”的魔咒。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陆菊明介绍,《指南》对糖尿病诊疗标准和路径进行了更新,“目前不推荐采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提出了2型糖尿病降脂、降压、抗凝标准治疗中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
据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将用2年推广该《指南》。
第22届“长城会”在京召开
亚健康概念篇5
关键词:亚健康;诊断;综述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6-1324-03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第一状态),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第二状态),75%的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度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正成为威胁全球的世纪病,国内外纷纷掀起研究的热潮。由于亚健康的概念宏观,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指标往往无异常,因此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难点之一。有关亚健康诊断评估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亚健康状态的界定
目前,国内专家对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标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1刘保延等专家组提出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①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②无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③尽管有明确的具有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这3条诊断标准,根据亚健康的概念提出。应用广泛,较为权威。
1.2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ZYYXH/T2-2006)对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①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②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③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以上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
1.3石鹤峰等专家组制定的亚健康诊断标准
石鹤峰等制定的亚健康诊断标准,除了上述1.1的全部内容外,拓展和深化了“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的内容,其中包括:①躯体不适综合征;②亚临床状态综合征;③原因不明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④病原体携带状态综合征;⑤检验高、低值临界状态;⑥躯体健康处于高致病性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
以上亚健康诊断标准均根据亚健康的概念提出,准确、权威,但均未列出具体的症状指标,仅能对亚健康进行定性的判断,无法做出定量的测量。
2量表(问卷)评估法
2.1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
刘保延等人设计出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包括躯体状况、生活状况、情志状况、精力状况、禀赋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等6个部分,共124个问题条目,采用5级评分,每个条目的分值从1分到5分,意义由好到不好。该问卷全面翔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的健康状态做出判断,揭示亚健康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课题组应用该调查问卷,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中医证候研究,在国内亚健康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但所涉及的条目多,内容复杂,又偏于中医证候研究,因此操作和推广的难度较大。王学良等人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包含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社会症状3个方面,共72个条目,内容上大大简化,易于操作。课题组运用该调查表,在广东省高校、医院进行了多次流行病学调查。
上述两种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亚健康状态的特征,但无法对亚健康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适用于对已经诊断为亚健康的人群进行症状和中医证候分析的研究。
2.2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美国康奈尔大学编制的CMI问卷内容包括4个部分:躯体症状、家庭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分成18个部分,共195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是”者记1分;回答“否”者记0分,全部条目相加得出CMI的总分。其中,有51个条目是与精神活动有关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称为MR部分。CMI还确定了筛查标准,在我国的筛查标准是:男性总分≥935,M-R≥15分;女性总分≥40分,M-R≥20分。达到此标准的即为筛查到的躯体和心理障碍者。周玲玲等将该量表与自制量表结合,对37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亚健康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55.11%。
2.3SCL-90自评量表
SCL-90自评量表在国外应用甚广,该量表共90个问题,包括了感觉、思维、情感、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等心理精神症状学内容。每个问题按照“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的程度,赋值1―5分,统计指标包括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因子分等,能反应个体或某一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SCL-90是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测试的有效工具,其自评结果可作为亚健康临床心理状态判断标准。杨娉婷等采用SCL-90对820例亚健康人群进行自评,结果亚健康人群在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7个因子分均较常模高(P
2.4MDI健康评估量法
很多学者用世界流行的MDI健康评估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它本来是WHO用于对人类死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根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对应于WHO的健康定义,进行综合评价,其标准是: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MDI所依据的提示包括依次排列的对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及中风预报、恶性肿瘤征象提示、脏器病变提示、血液及过敏性疾病提示、体内污染测定、内分泌系统检查、肢体损害探测、服药效果探测等躯体性指标,以及近年来增加的心理、社交障碍指标MDI健康评估量表。
亚健康概念篇6
【中图分类号】R179G478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4-0290-02
【关键词】早期诊断;亚健康;干预性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随着人类疾病谱(diseasechart)的变化和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的转变,人们不再认为单纯的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亚健康状态”(subhealthstatus)概念,即在健康与疾病之间还存在一种中间状态,或称之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健康问题逐年增加,并呈低龄化趋势。然而,目前对亚健康的成因及诊断等尚不明确。
将青少年亚健康的早期发现与干预纳入学校卫生服务领域,有助于早期发现损害健康的问题,不但可以及时扭转青少年亚健康状态,而且对成人期的健康保护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拓展学校卫生服务领域,同时也可以降低由亚健康状态过渡为疾病状态所负担的医疗费用,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1从阈下精神障碍研究看青少年亚健康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疾病诊断需要一个“阈值”,达到不同的疾病诊断系统(如国际疾病诊断系统ICD-10)界定的标准方可诊断为疾病;与之对应的是健康,没有身体虚弱,心理活动有效和平衡,社会适应良好。随着对疾病和健康认识的深入,健康和疾病之间则称之为阈下[1],由此产生阈下精神障碍(subthresholdpsychiatricdisorders)。忽视阈下精神障碍,尤其在普通人群调查中,会错失精神障碍早期发现的机会[2]。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亚健康概念和亚健康防治实践,应与阈下“疾病”的认识一致。即一个人尚未发现躯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异常以及可明确的精神障碍,但有躯体上的不适,如虚弱、疲劳等,且找不到可明确的生物学异常;或者是心理上的不适或体验以及社会生存意义上的适应不良,则可归于亚健康范畴[3]。
近年来,阈下精神障碍的研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主要指有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但未达到临床诊断为精神障碍的标准。其中阈下抑郁(subthresholddepression)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亚综合征性抑郁(subsyndromalsymptomaticdepression,SSD)[4]、短暂发作性抑郁(recurrentbriefdepression,RBD)[5-6]和轻型抑郁(minordepression,MinD)[7]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阈下精神障碍在任何年龄都存在[2]。一项意大利的研究发现[8],阈下抑郁的发病率在社区人群中为2.2%~24.0%,在初级保健病人中为5%~16%,总体上超过被ICD-10确诊的抑郁症的发病率。美国学者Fogel等[9]研究表明,轻型抑郁的流行率在普通人群中为2.0%~23.4%,在初级保健机构的病人及其他医疗机构中占4.5%~17.0%,与意大利报道的流行率基本相当,但美国的报道可能高估了轻型抑郁的流行率,其采用的是重症抑郁(MDD)的诊断标准。当症状的严重程度达不到MDD诊断标准时就划为轻型抑郁,因此,这中间可能包含阈下抑郁的其他亚型。我国报道的SSD的流行率在普通人群中约为9.2%[10],与国外报道有些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所造成的。
有研究表明,阈下精神障碍可能是发展为精神障碍的前奏,对精神障碍的发生有预测作用,而且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阈下精神障碍的综合疾病;患者往往表现出较低的自我健康认知,日常活动功能的损伤,机体功能的损害,生活质量下降[11],甚至导致精神分裂和引发自杀行为[12]。阈下精神障碍是心理亚健康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现有运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forEpidemiologicStudiesDepressionScale,CES-D)、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DepressionInventory,CDI)等评定抑郁症状,表明抑郁症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流行率[13-15]。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加剧,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和/或就业压力。但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人生阶段,社会化防范机制并不健全,加之其应对资源不足,很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青少年亚健康的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2建立青少年亚健康评定方法是早期识别的基础性工作
亚健康已成为困扰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隐患,而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这成为制约亚健康研究的主要瓶颈。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阈下精神障碍等[16-17]的研究给了人们很好的启示,即建立一套系统的多维评定方法是进行亚健康研究的第一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对我国青少年亚健康的现状进行了解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有学者认为,亚健康主要指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18]。但这个概念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赵瑞芹等[19]认为,亚健康状态指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而且这种状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既可向健康状态转化,也可向疾病状态转化。由此可以看出,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体检多无阳性体征,而实验室检查多为阴性,这给亚健康状态的诊断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现有的传统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如ICD-10、DSM-IV)提出的相关非特定的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其诊断标准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现阶段对亚健康的分类和分型的时机还不成熟,制定统一的、整体性青少年亚健康筛查方法是开展亚健康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步。当前,可先从自评问卷入手,从症状学出发,多维度评价,制定一份有效、敏感的亚健康自评问卷,作为亚健康标准化研究工具之一。自评健康是健康评价的方法之一,在社会科学和健康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社区人群疾病及死亡独立的预测指标[20-21]。为此,笔者领导的课题组编创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Sub-healthQuestionnaireofAdolescents,MSQA)[22],并对该问卷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等进行了系统评价[23-24]。为评价问卷的预测效度,将编创的MSQA在全国9个城市(北京、哈尔滨、蚌埠、鄂州、绍兴、太原、广州、重庆、贵阳)推广应用。每个城市抽取省属大学和城乡普通中学(初中、高中)各1所,以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一和大二学生为目标人群,建立一个全国22325人的队列。在进行MSQA施测的同时,收集他们的生理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下蹲试验等,并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选取30%左右的研究对象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另外,对队列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因病就诊情况、因病缺课情况、危害健康行为、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以及心理障碍检出情况(包括情绪障碍、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疾病等)。观察每3个月的因病因伤影响学习时间、伤害发生率、自杀心理与行为发生率、门诊就诊率、心理障碍诊断率、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发生率,以期对MSQA的预测效度进行评价,发现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男生为46.4%,女生为46.1%;青少年亚健康状态不仅与多种健康危险行为、自杀、自伤行为以及生活满意度有关,还能预测因病缺课率、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和多种自伤行为;亚健康状态需要给予关注。
3将青少年亚健康干预纳入学校卫生服务领域
200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7号文件)[25],制定了一系列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措施。文件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措施和要求,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文件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健康检查的结果要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对学生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文件同时强调,“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亚健康青少年纳入学校卫生服务工作,不但符合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而且满足社会需要,是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
对具有亚健康症状的学生进行早期识别,扩大学校卫生服务领域。对亚健康青少年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手段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体育锻炼,达到平衡膳食,训练心理有效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达到普适性影响,从而促进亚健康人群向健康转归;同时,监测亚健康青少年不良转归,及时转诊,获得专科医生帮助,从而有效避免亚健康状态转化为疾病状态,减轻家庭及社会所承受的巨大医疗费用,也将学校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对青少年亚健康的成因、预后研究,既是学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又给学校卫生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如此,进一步为亚健康防治研究特别是亚健康学校干预提供信息、理论支持;同时,这些基础性研究也是为青少年亚健康分类、分型研究积累资料。
4参考文献
[1]HELMCHENH,LINDENM.Subthresholddisordersinpsychiatry:Clinicalreality,methodologicalartifact,andthedouble-thresholdproblem.ComprPsychiatry,2000,41(2Suppl1):1-7.
[2]FERGUSSONDM,HORWOODLJ,RIDDEREM,etal.Subthresholddepressioninadolescenceandmentalhealthoutcomesinadulthood.ArchGenPsychiatry,2005,62(1):66-72.
[3]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亚健康的范畴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2-4.
[4]FORSELLY.Athree-yearfollow-upofmajordepression,dysthymia,minordepressionandsubsyndromaldepression:Resultsfromapopulation-basedstudy.DepressAnxiety,2007,24(1):62-65.
[5]L?VDAHLH,ANDERSSONS,HYNNEKLEIVT,etal.Thephenomenologyofrecurrentbriefdepressionwithandwithouthypomanicfeatures.JAffectDisord,2009,112(1-3):151-164.
[6]PEZAWASL,ANGSTJ,KASPERS.Recurrentbriefdepressionrevisited.IntRevPsychiatry,2005,17(1):63-70.
[7]CUIJPERSP,DEGRAAFR,VANDORSSELAERS.Minordepression:riskprofiles,functionaldisability,healthcareuseandriskofdevelopingmajordepression.JAffectDisord,2004,79(1-3):71-79.
[8]RUCCIP,GHERARDIS,TANSELLAM,etal.Subthresholdpsychiatricdisordersinprimarycare:Prevalenceandassociatedcharacteristics.JAffectDisord,2003,76(1-3):171-181.
[9]FOGELJ,EATONWW,FORDDE.Minordepressionasapredictorofthefirstonsetofmajordepressivedisorderovera15-yearfollow-up.ActaPsychiatrScand,2006,113(1):36-43.
[10]李一云,樊洁,史永成,等.抑郁的亚综合征(SSD)两年后随访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275-276.
[11]CUIJPERSP,SMITF.Subthresholddepressionasariskindicatorformajordepressivedisorder:Asystematicreviewofprospectivestudies.ActaPsychiatrScand,2004,109(5):325-331.
[12]BORGMANN-WINTERK,CALKINSME,KNIELEK,etal.Assessmentofadolescentsatriskforpsychosis.CurrPsychiatryRep,2006,8(4):313-321.
[13]罗英姿,王湘,朱熊兆,等.高中生抑郁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74-277.
[14]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社会心理科学,2008,23(6):547-553.
[15]许娟,林德南,王坚杰,等.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4):246-248.
[16]WOLBEEKMT,VANDOORNENLJP,COFFENGLE,etal.Cortisolandseverefatigue:Alongitudinalstudyinadolescentgirl.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7,32:171-182.
[17]GEORGIADESK,LEWINSOHNPM,MONROESM,etal.Majordepressivedisorderinadolescence:Theroleofsubthresholdsymptoms.JAmAcadChildAdolescPsychiatry,2006,45(8):936-944.
[18]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759.
[19]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1-13.
[20]HWANGJW,HAHMBJ,KWONST,etal.ImpactoflifetimesubthresholddepressionandmajordepressionbeforeinternshiponpsychopathologyandqualityoflifeinKoreaninterns:6monthfollow-upstudy.AustNZJPsychiatry,2008,42(4):301-308.
[21]LEWINSOHNPM,SHANKMANSA,GAUJM,etal.Theprevalenceandco-morbidityofsubthresholdpsychiatricconditions.PsycholMed,2004,34(4):613-622.
[22]齐秀玉,陶芳标,胡传来,等.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25-1028.
[23]邢超,陶芳标,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1-1033.
[24]万宇辉,胡传来,陶芳标,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反应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5-1036.
-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3篇)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这担任初一50班班主任的这几个月里,我班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很顺利。现将这段..
-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