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1-25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

关键词:礼制精神服饰纹样装饰特色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一、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

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意思是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的起源便是由此而来。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朝设礼官掌管天下礼仪,并把这项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

二、礼制促进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特色发展

1.从纹样题材内容上表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服饰图纹的普遍性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得较充分,例如前文所提到的,上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之意;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而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的标志之一。

2.从纹样色彩上表现

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统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纹样色彩各有等差。例如《周礼》中规定:“黄帝冕服,玄(黑)衣、赤(红)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尚书大全》中记载十二章纹的色彩是:“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另外,统治者祭天时服色要用青,祭祖时服色要用玄,祭桑时服色要用绿色。“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厉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唐代始以袍服颜色区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衣服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贞观四年规定二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宋·舆服志》关于文武官员服饰颜色的规定是:“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而黄色自隋朝开始则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据《清史稿》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这说明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服装设计;中国传统;服饰图案

一、中国传统图案与服装设计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概况

我国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生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精髓代表――彩陶,就是非常典型的运用纹样进行装饰的作品。它的图案来源于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场景,例如水波、漩涡、同心圆等都是水的形态描绘。另外还有一些斜叶纹等则反映了当时的农耕生活。

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极其鼎盛,对于图案的应用也达到了超前的高度。其图案主要以云纹和雷纹为主,配之以蛇、鸟、羊等动物纹样,还有经典的龙凤纹样和怪兽纹样等。说到龙凤纹样就不得不提及,中国被誉为“龙的传人”,龙凤纹样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表深植人心。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并被时光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如“龙凤呈祥”这样的经典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图腾崇拜意识和理念。

封建社会的图案开始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而变得丰富多样。战国时期的花卉样式、动物形象等变得更加精致和严谨,色调也变得更加华美起来;汉代的丝织品图案还是以云雷纹样和动物图案为主,还有部分人物或花卉的样式,但风格较之前要更加粗犷;唐朝以后,唐草纹一直广为流传;明代的图案更加注重结构的紧凑、简洁,多运用意象手法,描绘出“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二)中国传统服饰与传统图案

中国一直享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可见其在人类服饰的历史画卷中所占的崇高地位。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更是把中国服饰推出了国门,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古老而又独特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尽管近代受到了一些西服东进的思想影响,但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发展,仍然经久不衰。

中国传统服饰采用的装饰图案蕴含着浓浓的中国味,多运用牡丹花卉、龙凤形象、汉字等纹样,加之以精妙绝伦的刺绣手法,点缀于服装款式的各个部位,展示着中国传统匠人们的传承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当今社会,人人以追求个性为时尚,对服装设计美感的要求更是愈演愈烈。因此个性美就成了服装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的参考标准。如何把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这一独特元素更好的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俨然成了当代服装设计师们积极思考的问题。近些年,复古风格的复燃揭示了“时尚就是一个轮回”的真理。

二、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外服装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应用

龙纹是中国传统图案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的很多服装设计中频频上镜,而且在国际时装大师的作品中也有迹可寻。相较于中国传统服饰的宽松自然,国内一些设计师大多保持着传统服饰的特色,而西方服装设计更加注重对人体曲线美的表现。如在戛纳电影节上穿着的那件金色刺绣礼服,就是设计师在保留古典礼服威严、端庄特性的同时,选取金龙、祥云的纹样,配以丝绸质感的面料进行设计,从穿着的功能性出发,充分体现穿着者高贵、典雅的气质。这种款式在出席盛大文艺活动时非常吸睛,并且容易突显穿着者的与众不同;又如Gucci2016春夏高级定制服装会中,金色龙鳞纹样的黑色裙子,把我国古代龙的形象进行了重组,不见其形,但闻其义。这种“破坏性”的重建,往往能够带给人们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图案时,要深度挖掘图案的不同表现手法,已期达到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创新和提升。

(二)提升服装设计师对传统图案的创新意识

传统服饰图案呈F出的是一种二维平面的装饰效果,因此,服装设计师应该注重把滚、镶、嵌、绣等传统工艺充分利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能够使服装款式变的灵活多彩,还可以呈现出细节的精致美。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缝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图案表现手法,以精湛的针法、绣法把图案绘制在服装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服饰制作的高超技艺水平。

设计师在把传统图案引入现代服装时,必须对传统图案的样式、材质等进行开拓创新,打破过去的旧有形式,提高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决定了他们创造能力的高低。服装设计师们想要在这片时尚与传统相碰撞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敢于不断地超越自我。如果不能时刻保持创新意识,使融合了传统图案的服饰在现代时装中脱颖而出,那么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期,设计作品很难为大众所肯定。所以,设计师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加强对传统服饰图案研究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复古风、民族风服饰,尽可能的展现出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优势。

(三)传统服饰图案应用对中国服装设计发展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在向外汲取各民族的传统图案,并把一些经典的纹样与时装设计相融合,这就为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走上国际时装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国际顶尖服装品牌带来了更多的设计灵感。从最初的皮尔卡丹,到现在的YSL、Armani等,中国传统图案一次又一次的成为国际时装大师的灵感源泉。2005年D&G春夏新款,2006年robertocavalli的秋冬新款,都采用了中国传统旗袍的款式和图案,立领、高开叉等中国传统服装款式的嵌入,也让其服装风格变得更加轻松和休闲。国内设计师在借鉴这些顶级大师思维模式的同时,把现代生活理念与中国传统服饰图案相结合,让中华传统服饰图案焕发出别样的生机。通过他们多样的设计和表现手法,把服装的复古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使高级时装呈现出中国风式庄严、沉静的气质,在色彩缤纷的时装秀中引人驻足,也为中国传统服饰图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结语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服装时尚概念的不断更新,服装流行趋势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唯有创新是支撑服装设计生生不息的坚实力量。在此环境下,服装设计师们必须审时度势,刻苦研修,发挥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把传统图案积极的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服装风格,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带来弥足珍贵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梁小玲.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2(3).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

[关键词]服饰色彩审美意识

衣冠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它除了满足人们生理需要之外还要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而后者已经远远超过前者基本需求,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外在的表现。可以说服饰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窗口,是一个民族思想的形象再现。它既保存和记录了人的审美心理的永恒形态,展示了审美需求,同时又促进了审美心理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探究民族的审美内涵。可以说一部人类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

保加利亚哲学家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一书中指出:“服饰可以称作为人的第二皮肤”。这一句话,生动而又贴切的说明了服饰与人之美的关系。服饰只有和一定的人相结合,才能展现服饰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只有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备的服饰,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必然要努力满足精神的需求,美的需求。服饰美就是美的需求之一。它是一种形式美,是人对于自身外在美的一种设计,是美化人体的一门艺术。

蒙古民族服饰正是在地里环境、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突出的表现出了蒙古族的审美需求,可称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众所周知,蒙古民族曾经在我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对世界历史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蒙古民族的服饰起源、形成和演变与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自然坏境、生活习俗,均有着密切联系。正如各民族有各自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一样,蒙古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款式风格的衣冠服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因此一直为蒙古人所喜爱和沿用。蒙古民族服饰以自己独特的款式风格和精致的工艺,立于世界服饰之林而经久不衰。

一、蒙古族传统服饰概况

“人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审美意识多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功利需要密切相关。[1]”蒙古族服饰雏型或多或少受到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民族的服饰文化影响,这就使其从一开始便具有了兼容并蓄的开放式继承传统。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蒙古族及服饰式样多形成于清末民国时期,经过历代的沿革,此时的蒙古族服饰已呈现出多元、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各部落的服饰也因由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特色。例如,在女装方面,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女子扎宽腰带;布利亚特女子的腰带很窄;科尔沁女子不扎腰带。依据地域与部落特色,蒙古族服饰大致可分为巴尔虎服饰、乌珠穆沁服饰、察哈尔服饰、鄂尔多斯服饰、布利亚特服饰、阿巴嘎苏尼特服饰、达尔罕杜尔伯特服饰、传统巴尔虎服饰、乌拉特服饰、阿拉善服饰以及科尔沁巴林服饰等诸多类型。除在各地形制上有所区别外,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帽子、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

二、察哈尔地区传统服饰特征及来源

蒙古族服饰以袍为主,配有腰带、马甲、马靴等,便于鞍马骑射,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而察哈尔民族服饰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果说“审美观是特定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2],那么察哈尔人的审美意识即是以整个中国北方民族历代的思想意识为大背景而逐渐积淀形成的。察哈尔服饰是蒙古族服饰和满族服饰的集大成者。基本特点是便洁、亮丽、华贵,这是同该部是行伍为主有关。除了游牧民族传统的赞美力量的心理之外,游牧的自然生产生活方式又使得蒙古人的审美意识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崇尚心理以及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察哈尔的服饰就是在这样的审美意识中,孕育了自身的风格,体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一)别具一格的马蹄袖

察哈尔长袍的袖形比较细长紧窄,袖口多呈马蹄状,马蹄袖又名“图如”。老年人和妇女的马蹄袖略小一些,放牧人与年轻人的马蹄袖则略大一些。除此之外,一年四季中的蒙古族长跑也略有差别,夏季长袍的马蹄袖较小,冬季长袍的马蹄袖则较大。马蹄袖平时一定要卷起,在寒冷季节或劳动时才能下垂,尤其是给贵宾或长辈端茶递饭或敬酒时必须衣观端正,并卷上马蹄袖。

蒙古族堪称马背民族,而察哈尔人更是历史上享誉盛名的“中央万户”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的兴衰一直与察哈尔人荣辱与共、水融。马文化更是与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一同载入史册。靠着铁骑驰骋欧亚大陆的蒙古族人爱马,敬马,对蒙古族人来说,马不但是草原上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更是草原人忠实的朋友。马蹄袖的出现,一方面是察哈尔人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也是察哈尔人与自然界的一切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

(二)丰富多采的色彩运用

察哈尔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色彩传统习惯。这些习俗代代相传,保留至今。察哈尔部传统服饰的面料色彩通常以单色为主。妇女多穿绿色、暗绿色、蓝色、天蓝色和粉色长袍,扎淡绿色、天蓝色或粉红色腰带。男子通常穿靛蓝色、蓝色和绛紫色长袍,扎橙色、红褐色、橘黄色或淡蓝色腰带,整体面料使用较素雅,日常生活的袍子很少用缎子制作。中年或老年人多用浅色或素色,而青少年则多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袍子和镶边儿有时选择明度、色相或纯度差较大的对比色,有时选择同色系色彩或邻近色搭配,衣扣最讲究美观,边饰用特制的用金线缝制的连续图案。

“社会生活是由无形和有形的,即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我们所认同的民族文化中的美也是由物质和精神共同组成的。[3]”察哈尔人的衣着颜色以青色、蓝色为主色调,与草原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蓝色DD是天空的颜色,它象征永恒、坚贞和忠诚,草原人认为蓝色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永恒体现着察哈尔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美好希冀,坚贞是察哈尔人对自我生命生长的基本态度,忠诚是察哈尔人对世间生命所担负的责任。它们都是察哈尔人民所恪守的生命准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依托与代。正是这些生命准则使察哈尔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崇尚英雄,不忘祖先,以诚应天的精神传统。由此可见,蓝色对于蒙古人的重要意义。而在蒙古族服饰中,还有很多方面体现着这种民族精神。《蒙古风俗鉴》中记载“论年光,青色为兴旺……”所以蒙古人把青色作为头等重要的颜色来使用。

三、察哈尔传统服饰的审美意义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世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察哈尔人即享受着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无私馈赠,也承受着来自自然界的各种严峻考验,这让他们更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他们而言,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草原即是最美的颜色。“自然”审美观所带来的生活气息长期以来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使自然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成为他们维系生存,寄托情趣,表达情感的源泉。他们尊天为父、拜地为母,视水草为血液与神灵,将自然作为敬奉的服饰的特征,其线条简练、流畅,轮廓粗犷,通过掩饰人体原形和扩宽人体空间,模糊了人于自然的界限,顺理成章地流露出了自然之美,显示了蒙古民族对于自然韵律以及对于草原沧桑的深刻感悟与把握。与此同时,蒙古族服饰亦是蒙古人民世代积累的经验性生态知识的体现,它像“和谐”的自然感情流,蒙古族在自己的传统服饰上也尽情书写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来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积累和认识的升华,并通过艺术创造和一定形式加以展现。[4]”察哈尔的传统服饰的创作原型来自草原人民热爱的故乡山水,其简洁的构思,连绵的线条,流畅的纹路,生动的形象,既体现着草原人民对于自然之美的推崇与赞赏,又表达着他们对于自然生长的深刻感悟。这些服饰的上图案虽不见得全部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却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都体现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寄托着设计者的深厚感情。较为常见的卷草纹即取自蒙古草原上遍地生长的千种牧草,牧民们对这些牧草十分熟悉和喜爱,对它们的性质、特点均有深刻的了解,基于这些,牧草也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图案创作的首选。当以卷草纹装饰于靴、袍边,草原所特有的生态和谐之美也便在生活中得以实现。

“艺术活动是人们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审美需要,实现人的精神价值的生产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生活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来认识、反应客观世界,进行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5]”察哈尔人的传统服饰最大限度地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融合在一起,在具备了自然、和谐、整体性的美观效果的同时,赋予自身深刻的精神特质,展现了草原生活中独特的意识与审美情趣,在当代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文化多元化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其服饰艺术在此机遇下也呈现出繁荣的发展局面,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以风格时尚、款式多样为特色的现代服饰的巨大冲击,在这种态势下,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必须深入发掘自身的文化底蕴,找出特色所在,并对之注入现代的发展因子,“综融而博”“兼容并蓄”才能在服饰文化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结语

对于察哈尔蒙古族来说,服饰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各个部族的兴衰与思想沿革,积淀了许多民族伦理和道德特质,它能适应时代变迁并逐渐发展丰富,正是基于以上所述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说,正是察哈尔人对生命顽强的感悟赋予了其服饰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察哈尔蒙古族的服饰因其自身具有生态美的特色,又恰逢呼唤人文与绿色的21世纪。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苏和平.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06);

〔2〕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贵州民族研究,2004(03);

  • 下一篇:古代典籍范例(3篇)
    上一篇:去黄山作文(精选4篇)
    相关文章
    1. 古代农业技术范例(12篇)

      古代农业技术范文篇1今年47岁的李志刚是通辽市人。他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是一位很有学识的读书人,父亲在爷爷的教育下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他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

      daniel 0 2024-01-25 21:28:12

    2. 企业海外并购的研究范例(12篇)

      企业海外并购的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国际化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1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跨国并购的浪潮席卷全..

      daniel 0 2024-01-25 20:56:12

    3. 商业计划书中盈利模式范例(12篇)

      商业计划书中盈利模式范文篇1网上创业的项目网店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建立自已的网上商店出售自己的商品,或者是大型网上商店(如淘宝网,当当网等)的商品作销售,赚取提成..

      daniel 0 2024-01-25 20:24:12

    4. 拼音学习方法范例(3篇)

      拼音学习方法范文本文对声韵母的发音,识记技巧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对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关键词]音节拼读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

      daniel 0 2024-01-25 19:52:12

    5. 拼音基础范例(3篇)

      拼音基础范文篇1我教过11年高中英语,现在教授大学基础英语,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些共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很难纠正。比如,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死读硬背单词;注重..

      daniel 0 2024-01-25 19:20:14

    6. 数学教育的核心范例(12篇)

      数学教育的核心范文关键词:数学教学;社会主义和性价值体系;教师素养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96-01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民族富强祖国繁荣..

      daniel 0 2024-01-25 18:48:12

    7. 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范例(12篇)

      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范文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溯源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在美、英、欧盟等国家的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呈多元融合模式,应有效地将核心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的课..

      daniel 0 2024-01-25 18:16:12

    8. 学前儿童健康保健的内容范例(3篇)

      学前儿童健康保健的内容范文篇1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3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奇偶数字法将300例儿童平均分成试验..

      daniel 0 2024-01-25 17: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