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土文化的研究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2-23

国外乡土文化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市化进程;乡村景观规划;观光农业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20.012

1989年,自从我国第一届景观生态学研究会召开以来,相关学术界人士在景观方面的研究注入了很大的精力,同时给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由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其良好、高效的发展是整个农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对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景观的发展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机遇和挑战,为做好维护其特色和传统型原貌的工作,结合乡村的特点,建设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1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

我国乡村景观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起步比较晚,至今关于乡村景观的定义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概括。我国学者谢花林等在景观生态学的视角下,提出了乡村景观的研究范围在各个相邻的乡村地域内,由土地单位交叉形成的嵌块体,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形状差异、大小差异以及配置差异,因此也带来了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认为乡村景观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而且还受到人类经营策略和经营活动的制约[1]。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存在于城市景观之外的空间,以自然环境为主,包括文化景观、经济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复合体,以农业为主要特点的生产景观、乡村特有的田园生活文化和粗放型的土地使用景观等[2]。综上所述,专家学者对乡村景观的定义表达有一定的差别,但其共同之处是对乡村景观所包含的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人文景观、存在着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等观点的认可。

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主要是以发挥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出发点,在保护景观原貌的前提下,是一种合理设计、规划乡村景观的不同行为的行为体系,其规划设计是依据乡村景观所包含的自然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适宜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文化性以及继承性这六大特性为基础,构建乡村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模式。刘黎明提出,建好乡村景观规划,必须要考虑乡村土地使用合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打造一种舒适、安全、健康、优美的居民生活环境,形成符合我国乡村特色发展的生态系统[3]。

2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是从景观生态学方面进行的应用研究。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在生态脆弱地区,比如西北农牧交叉带、黄土高原和城乡结合区为研究范围,采用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和景观系统分析方法相结合,比如学者肖笃宁等出版的《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和《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二是从乡村地理学和传统农业方面进行的应用研究。如郭焕成的《黄淮海平原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城镇化研究》,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的经济问题,对区域乡村发展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三是从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应用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方向是土地使用的优化配置,合理调整乡村住宅地和农业用地,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改造乡村景观新面貌,但是对景观模型的研究和生态规划研究比较浅显,乡村景观的系统分析也没有得到深入的论证,这是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以后需要学者更加关注的研究方向。

3乡村景观规划措施

3.1将观光农业纳入乡村景观规划中

伴随着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厌烦了城市的浮躁,开始向往乡村环境的大自然美景和具有其特色的人文景观,因此,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也带动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和观光农业的结合是发展的潮流趋势,观光农业不仅能够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有效进行生产再分配、创新农村生产方式、调整乡(镇)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而且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借鉴国外成功的研究经验,提出适合当地特色的规划设计

和国外比较发达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水平相比,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引进国外提出的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设计乡村景观的规划理念,结合我国实际,找出符合我国乡村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方案。国外在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战略构想,并在韩国得到成功的应用研究。当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新的改变,新农村建设正符合目前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景观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应结合乡村的地域性优势,构造符合我国乡村特点的景观设计。其中务必要考虑的是把乡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等景观相互结合,突出差异和特色,增强乡村景观规划的唯一性,同时维护景观的原貌的安全,保留其传统性,达到乡村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

[2]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01).

[4]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05).

国外乡土文化的研究范文篇2

1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4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陈志华1999)。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1997),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毛巧丽1998)。

4.5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著很多,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从艺术追求而论,如果说,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宛自人开”,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因此,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①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②刘滨谊等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1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③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④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地理学报,1998,[6]:365~370

⑤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⑥刘天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画镜文心.生活1读书1新知三联书店,1994

⑦农村与景观.台湾大学农学院农村规划与发展中心编译,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⑧舒楠,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与农村园林.建筑师,1997[78]

⑨程极悦,徽商和水口园林——徽州古典园林初探,建筑学报11987[10]

⑩肖国清,论徽州古典园林艺术1中国园林,1988[2].张浪等,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1中国园林,1996[6]

ω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ξ陈志华等,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1台湾省建筑师公会

国外乡土文化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土景观思路

一对乡村景观的研究

本文认为,乡土景观包含景观的内容,但在景观的基础上有所限定,它包含了几个关键性的因素:它是为了生活和生存的,具有功能性和价值;它来自民间,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符合审美要求,强调其传统性和人文性。因此,乡土景观是指以自然背景和区域历史为基础,由当地居民创造的,适应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兼具艺术性和社会性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聚落景观和经济景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地域景观一体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民居受到城镇文化的冲击,盲目模仿城市景观建设,许多现有自然景观(植被、河滩等)及人工景观(庙宇、村舍等)。许多地区发展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恢复,导致居民点散乱,生态环境破坏,大量传统地域特色景观消失;一些急于追求政绩的乡镇干部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求新求洋”、“千村一面”的倾向十分明显,不仅抹杀了地方特色,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损于景观风貌、传统文化和区域生态质量。若不加控制地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美好田园景色,还将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使原本就脆弱的乡村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我国幅员辽阔,乡村面积广大,各地区自然景观、风土地貌、气候环境、民情风俗千差万别,地域特征明显。新农村具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景观风貌,这种乡土景观风貌的形成是居住在新农村的农民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自觉地对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影响和改造,也是农民与周围环境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的过程。新农村乡土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代代相传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对乡土景观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的重视。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新农村乡土景观如何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乡土规划理念

简言之,新乡土就是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采用适应现实需要的外部形式,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人的需要综合开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合理的设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主题,学界对乡土景观的正式研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很多研究都隶属于其范畴。我国学者对乡土景观的关注始于近二三十年,其中更多的是对我国传统聚落、乡土建筑的研究。主要涉及建筑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四个学科。乡土景观,是一定区域和人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记录区域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的载体,对于我们了解乡村的生产、文化和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指导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对保护地域文化、保持地方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通过重塑乡土景观挖掘乡土景观的构成和利用价值,具有乡土特色的景观现象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我国的乡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设计的研究是一个盲点。本研究主要从对美好乡村景观基本构成的探索出发,结合乡土景观保护、开发、利用的价值,以及乡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挖掘,在保护和恢复乡村自然景观风貌的基础上,开发、补偿和再生乡村的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文化景观,并应用到美好乡村景观建设中,为进一步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探索新的设计模式打下基础。

三、乡土景观

最早对这方面进行探讨的是一些建筑学家,他们将乡土建筑视为传统乡村或小城镇的居所,即农民、手工艺者或工人的居所,它通常是由工匠设计的,依循地方的技术和材料,同时适应地方的气候、传统、经济(主要指农业经济)。它循规蹈矩而不追求形式,基本不接受其他地区的创新。不难看出,这种解释的根源在于认为乡土景观是传统的、地方的,它排斥新技术的应用,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乡村景观”显而易见,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与城市景观的对立是必然的,但因学者们立足不同的观点看待新技术,又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它包含传统的、地方的观念,排斥新形式、新技术的影响。有研究人员认为乡土景观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点:一,它在封建家长制社会中;第二,它是农村;第三,它处于手工农业时代。这种理解包含了乡村地域的意义,不包含那些城镇里的市井生活景象,因此可以解释为,北京郊区的四合院是乡土景观,而北京市区的四合院,如前门一条街等则不属于乡土景观。农村的宗祠和坟地是乡土景观,而皇帝的宗祠和墓地就是非乡土的。另一种理解认为农民运用新技术也包含在乡土的范畴,即包含新技术的影响。这样,乡村的所有景象就均可称之为乡土景观,祠堂、小洋房、茅草房、红砖瓦房、老年活动中心是乡土的,柏油路、土路也包括在乡土之内。这和新乡土的理解同出一辙,只是这种理解将乡土的范围界定在农村地区。

四、新乡土景观

这些新形式是对当今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反应。”而“新乡土”这一概念对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来说是一种挑战,从历史、空间、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人类的情感、乡土的责任出发,运用恰当地综合民间文化传统与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设计的形式,对现在乡村与城市在建筑形式、环境样式和规划模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倡导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理解与沟通,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的关系。这种理解仍然是“传统的”,试图使所有的传统都在不断摒弃的过程中得到修正,并赋予其新内容。

  • 下一篇:《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精选4篇)
    上一篇:优秀范文大熊猫作文(整理3篇)
    相关文章
    1.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例(3篇)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教育、工作状况以及价值形态方面较之传统的农民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新生..

      daniel 0 2024-02-23 07:42:33

    2. 国外公司并购案例范例(12篇)

      国外公司并购案例范文篇1关键词:上市公司;新三板;并购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一、文献综述(一)理论基础企业并购[1]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通..

      daniel 0 2024-02-23 05:44:10

    3. 电话销售沟通技巧范例(12篇)

      电话销售沟通技巧范文1篇1利用心理学来谈判的技巧寻找交集比较你们之间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你们的交集在哪里?从中你们便能发现一个互惠的平衡点。制定好你可以接受的范围区..

      daniel 0 2024-02-23 03:38:50

    4. 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沟通技巧范例(12

      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沟通技巧范文【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护患关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怎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完善..

      daniel 0 2024-02-23 01:44:04

    5. 电子竞技行业盈利模式范例(12篇)

      电子竞技行业盈利模式范文1篇1盈利模式有人称为业务模式、商务模式或经营模式等,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手段、方法或途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

      daniel 0 2024-02-22 22:38:52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范例(12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范文篇1(一)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区别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候公民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好公民,即他的所有能力得到和谐发..

      daniel 0 2024-02-22 21:08:52

    7. 网络工程设计标准范例(12篇)

      网络工程设计标准范文1篇1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日益严酷的就业市场前景,试图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已初步进行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

      daniel 0 2024-02-22 19:31:44

    8. 技术设计方案范例(3篇)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Abstract:Theroadsurveydesignistosurveyandmeasuretoobtainthenecessarysurveyanddesigninformationsoastopreparethedesigndocumentsasrequired,acc..

      daniel 0 2024-02-22 17: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