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3-27

民俗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民俗描写

鲁迅不只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更是杰出的乡土文学大师。鲁迅的作品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辟的语言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改造国民的灵魂,而且又以其对乡土生活的成功描写,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浙江绍兴的风情画,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浓郁的乡村泥土气息,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之所以独具情钟地描写浙东农村的民俗,是由于他生于斯,长于斯,再加上幼时民间文学对他的熏陶和影响,这些内容鲜活、充满乡村泥土气息、形式朴素的民间文学滋润了鲁迅,给了鲁迅最初的文学营养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鲁迅在其创作中对民俗事象的自觉运用和自如描写,使一些风土人情、世态习俗融进其作品中发展了故事,深化了人物性格,揭示了主题。

一、自然环境描写

鲁迅非常重视环境描写,无论是状物的自然环境描写,还是写人叙事的社会环境描写,都能自觉地把民俗描写融入其中,使民俗描写与文章内容水融、浑然一体。

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描写百草园夏秋自然景物时,插入了“人吃何首乌根能成仙”和“美女蛇”的民间传说。这两个民间传说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呆板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文章中,鲁迅还写了冬天在百草园雪地捕鸟这一民俗,写出了百草园给爱玩好动的儿童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在小说《社戏》中有一段临河搭台的描写: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不分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人家的乌篷。

鲁迅将自然风景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糅和起来,不仅写了空间月下朦胧的自然环境之美,也写出了热闹的戏台。自然景色与看戏的风俗画,乡土味极其浓郁。

二、社会环境的描写

鲁迅在其创作中大多以他的故乡浙东绍兴和绍兴附近为背景,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世态习俗的画卷。

在小说《孔乙己》中,以人物生活的江南水乡乡镇小酒店为生活背景,为读者描绘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商品经济民俗特点。酒店格局是:四文钱一碗酒;下酒物:茴香豆、盐煮笋、荤菜;盈利手段:羼水;酒客:短衣帮、长衫帮。这是何等真实的一幅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学生读后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这个乡村小酒店,感受了当时的市民生活。

三、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

鲁迅作品中,有关风土人情、世态习俗的描写不仅在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中随处可见。更为重要的是,在鲁迅作品中,这些民俗描写是整体的、浑成的,散落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将风土人情、世态习俗作为人物生活细节的一部分。纷纷洒落在故事情节里,洒落在人物形象里,深化了人物性格。

小说《孔乙己》里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一人”。其实,在这里喝酒的方式:站着或坐着喝,而衣服样式——穿长衫或穿短衫就成了人物身份地位的标志。孔乙己的名字是从旧时儿童蒙学所用描写纸中“上大人孔乙己”这似通非通的句子中摘取的;孔乙己买酒的姿态是“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面对众人的奚落和嘲讽,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教“我”写茴字的四种写法;孔乙己对众小孩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些无不活脱脱地勾画了孔乙己的性格,提示了其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旧式知识分子。小说中关于孔乙己面对丁举人的毒打迫害,被迫写下“服辩”。总之,小说《孔乙己》以乡镇小酒店为背景,围绕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民俗描写,运用工笔画式的手法一步一步成功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被压迫的小人物。

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先生形象的刻画也成功地渗入了民俗描写。古时私塾中大都供有孔子牌位。写自己第一次见先生书房中没有孔子牌位,从侧面揭示先生具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在散文《阿长与》中,更是运用了繁多的民俗细节描写来刻画长妈妈:

民俗作文范文

法国油画家布丹在谈油画创作时说:(油画)是集体的创作,亦即任何优秀之作都是集前人之大成的产物。”①油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油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发生了交互,产生了不同的风格。无论其风格如何,它都不应失去自身的特质和应有的观众,这二者缺一不可。油画进入我国,它已成为与国画并驾齐驱的艺术,但与西方油画作品相比,我国的油画创作还有一点水土不服”。追究其因,笔者认为,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对民俗文化重视不够。人们热衷于将油画与中国画进行比较,认为油画反映现实,国画塑造意境”。这个以偏概全的理念不仅简化了中西美术史的丰富事实,而且也误导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油画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工具和以油画元素表达对世界观照和情感的方式。当油画传入中国后,画家和欣赏者大多是从传统的审美观出发,把油画并到高雅艺术的范畴,认为民俗文化与它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种偏见把油画真正内在的品质大大忽略了。仅以我国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获奖的二十幅作品为例,涉及民俗文化题材的作品仅有寥寥几幅。但从世界各国油画发展史来看,油画在不同世代都与它们所在的现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为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油画作品背后还应有一种东西,一种我们眼睛不能看到,但可以用精神去感悟到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那就是油画创作离不开人民的习俗和生活、情感和审美,离不开所在地的文化土壤。事实上,东西方两种传统文化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②。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并且不断重复进而沿袭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现象。它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思想,是民族界定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民族文化凸显的表现形式。民俗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成为传统文化最绚丽的色彩。笔者认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应从民俗文化这座素材宝藏中挖掘出它的精神性和亲和性,利用油画这个平台,来弘扬民族精神,繁荣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在今天有其重要意义。一、挖掘民俗文化中的精神性生活是油画创作的源泉,画家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是油画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坚实立足点。俄国油画家列宾在谈创作经验时说: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从祖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透切的、充分的理解。”③民俗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与经典文化相比,民俗文化具有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特征,它虽不像经典文化那样高雅、清淡、飘逸,也不像宫廷和宗教文化那样神秘庄严、工于雕琢,但却与日常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密不可分。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无不体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尤其是春节,全世界的华人不远万里乘飞机、坐轮船、搭汽车历经旅途的颠簸都要回到家人的身边,我们的这种习俗令全世界惊叹和疑惑,岂不知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享受。油画创作需要对这种民俗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挖掘出精神的顿悟,这是油画创作最重要的一环,经过心灵的实践和感受,萌发创作的灵感,这就是油画创作的初级阶段。我们民俗文化中的这种精神性比比皆是,如果把这些素材应用到油画创作当中,可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艺术大师吕品田在评价李自健油画作品时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间蕴涵、贯彻着良知之魂。这灵魂融汇着惩恶扬善的价值判断、以己度人的善良情怀、热爱生活的达观态度和感恩济世的责任担当。可以说,是沉潜而遒劲的良知之魂,把感于生活层面的思想和情感注入其绘画的基地,并通过形、色、质的演绎化作无法与精神性相剥离的艺术魅力。对于时下中国画坛上张扬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个人经验、漠视社会责任担当的思想和实践倾向,李自健的油画艺术堪称可贵的鉴照。真正的艺术价值,并不取决于个人经验的充分表达。沉溺于绝对个人价值的自我表现不屑以社会良知为价值诉求,是当下油画艺术作品普遍缺乏精神性而被人诟病的根本原因。”④任何一个时代,油画创作都不是白手起家、凭空臆造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的需要,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如果割断油画创作本身的传承关系,那是不可能创造出新的作品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油画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油画在中世纪是为宗教服务的,宣扬禁欲主义,否定人性和自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则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和世俗生活发生了一定联系,画家肯定和表现了人性和自然,同时表现技法也发生了改进,一改上帝和圣母形体僵直,体态平稳的表现技法。从而产生了解剖学、透视学、明暗法、色调配置法等。创作题材也从表现宗教和贵族生活逐渐到表现社会生活。每一个时代的油画家面前都有着历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当他们从事创作的时候,不管他是自觉或是不自觉,总是要从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这种营养是多方面的。如: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银奖作品《冬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作品选材于民俗中的冬至节气,用油画技法真实表现了集市喧闹的氛围。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作者崔小冬感叹说:当今中国的油画创作不仅是失落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丰富的精神性,也没有认真学习、消化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⑤崔小冬画中的人和事之所以感动我们,是因为它唤起了我们对往日生活的回忆,画家把赶集、宰羊的人们从平凡单调中提,运用油画的表现力唤起了我们渐渐淡忘的记忆。油画创作还应从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和习俗中挖掘它的精神内涵。如:亭台楼榭、民居庙宇、桌椅板凳、席枕屏帘、锅碗瓢勺、春联门神、接人待物以及旗袍服饰鞋帽装饰等,它们不仅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要,也蕴含了民众深沉的精神追求。如果能在油画创作众多元素中表现出这种朴素醇厚、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这无疑对提升油画作品的格调有重要的帮助。#p#分页标题#e#精神是油画创作的目的之一,当油画作品作用于人的意识之后,必然对人的精神方面发生影响,其中包括感觉、知觉、想像、情感、认识以及意志等,这些精神作用主要是以感性审美的形式出现的。这方面和民俗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民众独特的审美意识,民俗文化的审美功能更多的偏重精神功能。一张明代座椅,结构对比均衡和谐,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少数民族的竹编背篓,造型纤巧优雅,配之以各种美丽的图案,给人一种浓浓的乡情;北方的大鼓响声震天,动作夸张,给人一种粗犷之美;江南的民歌委婉动听给人一种婉约之美;南北不同的民居在夕阳中静穆无声,却沉淀着难以忘怀的尘封往事。更不用说剪纸、年画、皮影、脸谱的视觉美感形式;供奉的纸扎、面塑、神像画传达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这种精神性审美不仅愉悦我们的身心,还开启了我们丰富的想像,获得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强烈、更深刻的精神性审美体验,这都是油画创作珍贵的素材。美藉华人油画家李自健善于把这些中国民俗元素应用到油画创作,如:《红花被》、《家书》、《黄土地》、《台湾乡土旧情》、《祖母》、《牛崽》、《汶川娃》等油画作品。经过油画科班训练的李自健,有深厚的写实功底和扎实的造型能力,熟谙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娴熟地运用民俗生活中的蓝印花布、红花被、水烟袋、老羊皮袄、绣花围裙、缨络包头以及竹篓、斗笠等元素作为油画创作中的陪衬素材,又充分地发挥了油画材料特性和表现性。让油画作品中的人物透出空灵和神韵,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的享受。逼真地塑造了我们中国人的真善美。美国资深美术评论家丹尼斯•怀伯曼说:李自健运用了像是炼金术的神秘配方,将一群分散的人或物,……这些日常生活所见的事物,超越了眼见的物质外表,而带有符号般的象征意义,同时它透露了画家意图让我们感知潜藏在事物背后的意蕴,那似乎就是在他的绘画符号中所要尝试表达的一种真实,这属于中国传统所强调的美学观念。李自健的油画艺术是以中国文化为母土,但他的艺术超越了地域和文化而具有了人类性。”⑥李自健的成就无疑包括其出色的油画技巧和对民俗文化精神性的感悟。一位华裔观众看了他的画展之后留言:您的画足以让华人社会感动、自豪,感谢您将中国人的美和善良传递给美国人民,当一批批移民竭力使自己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时候,您的画无疑使他们想到自己的根。二、借鉴民俗文化中的亲和性荷兰伟大油画家伦勃朗说:从自己国家的熟悉事物中获得灵感,我的意思是,意大利人生活在意大利,他们对意大利的事物具有他们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生活在荷兰,我们从我们国家的熟悉事物中获得灵感,而不是从千里之外去找到一些东西。”⑦油画创作的题材和审美要符合人们的需求,要有广泛的亲和性,没有亲和性的作品是没有市场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那是因为民俗文化所具有的亲和性。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应从民俗文化中挖掘人们喜闻乐见的图形和题材。如对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故事、奇花异草、祥禽瑞兽、民俗风情、图案符号,和麒麟送子、孟母三迁、梅兰竹菊、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民间故事题材进行研究,找出人们喜欢的素材幻化为审美创造力,油画创作的题材有没有亲和性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杨飞云说,一个家庭要收藏着自己的老照片,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也应该保留自己的老照片”,给后代留一些可供回忆的、回味的东西。一个民族有价值的,是它的民俗文化传统,是它的传统审美情趣。他的油画作品《梳妆》中的三位少女,无论是旗袍、服饰、图案都具有典型的江南民俗特色,画面表现出浓郁的江南韵致和情调。油画家陈逸飞笔下的中国女子系列油画创作更是如此,如:《恋歌》、《人约黄昏》、《幻想》、《浔阳遗韵》、《丽人行》、《红影》、《多梦时节》、《上海滩》等,画家笔下的江南女子无不纯情与温婉、高雅与雍容,把少女情怀的憧憬、期待、酸涩的心灵表现出来了。《浔阳遗韵》画中的三位女性端庄、含蓄、温雅,该作品通过雕镂的琵琶、得体的旗袍、古老的家具与周围的氛围,把中国女子的美和韵致真实地表现了出来。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基培尔蒂所说的:应该努力塑造的,仅仅是被看到的东西。至于看不到的东西,谁也不会否认它们和绘画没有任何关系。”⑧那个至于看不到的东西”就是亲和性,民俗文化的亲和性大多是通过吉祥的图形和色彩来表现的。如:喜鹊象征吉祥喜庆,牡丹象征大富大贵,仙桃象征长寿。葫芦、莲子、石榴、鱼等常作为多子多孙的吉祥象征物广泛应用于民间艺术创作中,并丰富出如榴开百子、鸳鸯贵子、莲鲤生子等艺术主题。而人们对病老衰亡的生命态度也以同样的方式加以寓意,如五谷丰登、万寿长春、龟鹤齐龄这些题材经过世代传承,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永久的生命力。通过这些图形、色彩的寓意和象征,来表达人们的一种朴素的情感。陈逸飞的油画创作无不是通过江南女性喜爱穿戴的蜡染、蓝印花布的面料以及上面的鸳鸯、蝴蝶、龙凤绣花图案,得体的旗袍、明清家具和瓷器,使得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形成和谐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可以说,陈逸飞的油画创作是民俗文化在当代油画体现的典范。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院长评价李自健的油画创作时说:艺术是一个民族审美的体现,他的作品之所以感动了三十多个国家的观众,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把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赋予其中。这种审美情趣源自他对乡土父老乡亲的爱。源自民俗文化审美观对他的影响。这一切都表现出一位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他的审美既是个人的,同时也包涵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色彩在民俗文化中具有特殊的亲和性,用特定的色彩来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新婚寿诞、节日喜庆都与象征吉祥的红色分不开,红色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动感,使人的情感体验变得生动丰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千百年我们国人喜欢,红要红得艳,绿要绿得鲜,白要白得雅。总的来说,红红黄黄图个吉利”是我们民俗文化的色彩理念,图个吉利”是我们的目的,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性语言,是一种积极的、热烈的视觉心理反映。民俗文化的这种色彩观也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产生了一些影响。油画家段正渠长期以来关注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他用敏锐的视角和个性色彩感觉表现黄土高原的人和物。他的作品表现那些在夜色中被灯火照亮的人们,无论是传统节日的焰火,还是私密空间温情的油灯;无论是雪夜里熊熊燃烧的炭火,还是奇异地划破夜色的手电光,在这些红色、金黄色的调子里,都显示出画家对黄土高原人们的浓浓情感。如:《夏日黄河》、《火堆》、《东方红》、《飞跃少年》、《山上》、《大鱼》等油画创作,作品中大多以红色调子为主,给人一种强烈的温暖感觉,他用单纯而强烈的红色调子传达山乡男女的粗犷和率真。尤其是《读书》这幅油画作品,描绘出山乡孩子灯下读书的场面,画面正中高悬的灯照亮了窑洞里读书孩子的脸,在红色的笼罩下以及桌面上的微型木雕、陶瓷碎片、坛坛罐罐可以让我们感觉到画家对乔治•鲁奥后期风格的借鉴,他借鉴并发挥了鲁奥的庄严与神秘,却改变了鲁奥的阴沉和忧郁。#p#分页标题#e#三、结语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象征,当代中国油画创作应从民俗文化这座丰富的矿藏中去寻宝。民俗文化的精神性、亲和性都值得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借鉴,用油画的表现技法,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拓展油画创作的空间,这必将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繁荣提供契机。

民俗作文范文篇3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民俗文化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世界上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能全面提高文学作品的底蕴。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几个方面,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莫言是我国文坛上为数不多的成功者,而莫言的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民俗文化是帮助莫言登上文坛的重要力量。莫言用他独特的文字语言描述,将民俗文化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莫言的众多作品均得到了东西方的共同认可,如《红高粱》、《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莫言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他独特的精神向往及民俗文化内涵。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民俗文化各局千秋,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文学是读者经验的产物,而文本则具备互动性及不确定性,对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做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阐释,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力度,以此加深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感受。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一)莫言作品中的l土乡情民俗文化体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莫言的《红高粱》被广大读者评委“我最爱的作品”,《红高粱》中“真刀、真枪、真性情”的语言进攻性,使其刚发表不就,就广受欢迎,面对挑剔的发行商,《红高粱》还能大受欢迎,不仅仅在于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还在于民俗文化的生动表达。在《红高粱》中充满了浓郁的“乡土乡情”,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使得国内外读者叹为观止,如姑娘坐花轿出嫁,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花轿”是特有的婚礼用轿,正所谓“上错花轿,嫁错郎”,这主要是描述对礼俗、民俗的忠诚,《红高粱》中“花轿”的设置,将乡土乡情的民俗文化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同时酿酒、饮酒也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乡土乡情,作品中血气方刚的少年对新时代、新思想充满了向往,憧憬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由此大碗喝酒,可以说在中国人心理,酒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读者之所以感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力压群敌、以一敌百的气势,就是跟喝酒有很大的关系。在《红高粱》中,作者强调酒的重要性,就是希望读者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味道,《红高粱》中对民俗文化乡土乡情的深刻描述,使得作品的民俗色彩、政治色彩更加丰富。

(二)实作品中的礼仪民俗文化体现

对于文学作品,在传递某种价值观时,就需要设定这种价值观特有的礼仪性,实的《白鹿原》就是一部民俗文化十分浓厚的作品,《白鹿原》充分描述及定位了礼仪民俗,特别是在描述长子白孝文、长女白灵的诞生礼时,更是将礼仪之道描述的活灵活现。在实的作品中,集中将“有礼志士”的宽广情怀和“礼仪”引起的民族气节展现出来,凡事礼当先,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公共规则,礼是中华文化的内涵,对我国而言,治国安邦的关键就是礼。实在作品中,用礼对生命进行了诠释,整个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礼的存在,因此,《白鹿原》被海外读者评为最具中国味道的文学作品。

(三)莫言作品忠、勇、毅精神民俗文化体现

在莫言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寻找到一种中国人独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于中华民族固有的性情、心态,可以说莫言的作品中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感官效果,同时每一个感觉刺激后面都有一个不清不楚的内涵,而这个内涵会对读者的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就是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毫无疑问,《红高粱》是一部充满了励志性的作品,也是一部展现中国忠、勇、毅精神的作品,作品通过对青年余占鳌的成长进行描述,以此让人明白一个“忠、勇、毅”的道理。年少轻狂,为一时之快,做出很多啥事,多年闯荡后,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国人的身份却没有改变,面对外辱,余占鳌意识到,丢什么也不能丢了民族气节,这也是中国人民最质朴的品格。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与民俗文化是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民俗文化的体现是升华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作品底蕴的最好方式,也是彰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独特魅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东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3):123-124.

  • 下一篇: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整理13篇)
    上一篇:学生的戒毒所工作总结(整理12篇)
    相关文章
    1. 民俗与文化的关系范例(3篇)

      民俗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篇1论文摘要: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而民俗以空间观念划分类型可分为“农村民..

      daniel 0 2024-03-27 09:12:13

    2. 风景区景观设计范例(3篇)

      风景区景观设计范文篇1关键词:居住区景观、新古典主义一、前言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国人越来越开放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居住区中,欧式景观已屡见不鲜。新古典..

      daniel 0 2024-03-27 08:40:13

    3.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例(3篇)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  精选以风景为话题的优秀满分作文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美如一道精彩的虹。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美如阳光..

      daniel 0 2024-03-27 08:08:13

    4. 雕刻砖头艺术范例(12篇)

      雕刻砖头艺术范文篇1【关键词】回族民居;马月坡寨子;建筑艺术宁夏是中国回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回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劳动、生息,创造出了..

      daniel 0 2024-03-27 07:36:13

    5. 机器人竞赛范例(3篇)

      机器人竞赛范文论文关键词:机器人;机电专业;创新;竞赛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

      daniel 0 2024-03-27 07:04:13

    6. 办公空间的设计要点范例(12篇)

      办公空间的设计要点范文1篇1[关键词]联合办公建筑;办公建筑分类;联合办公建筑单体研究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055-02由于政府对创业政策的扶持,自主创业已成为了一部份人的..

      daniel 0 2024-03-27 06:32:13

    7. 健康服务业概念范例(12篇)

      健康服务业概念范文篇11、转变观念,明确自身职责,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日程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护理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一切以..

      daniel 0 2024-03-27 06:00:13

    8. 计算机视觉研究内容范例(12篇)

      计算机视觉研究内容范文篇1一、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的组成(一)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理论在研究与对比的过程中,学者界定了理论框架的相关概念。首先,多模态。简单来..

      daniel 0 2024-03-27 05: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