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技术论文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08

3s技术论文范文篇1

Abstract:inthispaper,the"3S"technology(GPS,RS,GIS)alsoexpounded,the3Sintegrationtechnologyanditsprospectsareintroduced,andwith3Stechniquetorelyon,expoundsthe"3S"technologyinthelandsurveyofapplication.

前言:随着GPS(球定位系统)技术、RS(遥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GPS、RS和GIS紧密结合的“3S”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土地调查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已经在国家土地调查及全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GPS、RS、GIS、3S集成技术、土地调查

Keywords:GPS,RS,GIS,3Sintegrationtechnology,thelandsurvey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3S”技术

“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简称。

1.1全球定位系统(GPS)

卫星导航系统(NavigationSatelliteTimingandRangi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全球定位系统(GPS)。GPS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GPS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

1.1.1GPS的应用特点

用途广泛、自动化程度高、观测速度快、定位精度高。

1.1.2GPS的应用局限性

GPS定位系统并不是可以用在任何环境中的,如树林、城市的遮挡将影响GPS信号的接收。GPS应用的局限性如下:信号遮挡、信号干扰、多路径效应。

1.2遥感技术(RS)

1.2.1基本概念

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简称RS),是通过观测电磁波,判读和分析地表的目标以及现象,其中利用了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即“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

通常把用不同高度的平台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1.2.2遥感的特性

(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物性;

(2)光谱特性——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

(3)时相特性——能够瞬间成像和周期成像,有利于动态监测和研究。

1.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与输入功能;数据编辑与更新功能;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数据显示与输出功能等。

2“3S”集成技术

随着“3S”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单独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国际上“3S”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在这种集成中: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包括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3“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随着“3S”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广泛运用,基于“3S”技术的土地查应用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

3.1R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遥感数据源已经向全天候、超光谱、高时空分辨率方向发展。RapidEye、SPOT5、IRS等中分辨率卫星数据的应用,以IKONOS、GeoEye-1、QuickBird、WorldView-I和WorldView-II等为代表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为遥感监测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源。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国家在利用遥感影像生产上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如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10000数字正射影像(DOM)生产技术规定》、《1:5万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制定的《SPOT2.5米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以及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调查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于“二调”制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等。

遥感信息具有探测范围大、资料实时新颖、信息丰富、影像处理高效等特点。但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上也存在不足,受影像价格和分辨率和采集能力的制约,县级1:5000或更小比例尺土地调查中多以中分辨率影像为主。

3.2GP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GPS在土地调查中的主要应用有:

建立测量控制网,便于常规方法测量;

利用RTK技术测量权属界址点和变化图斑的界限;

基于PDA/GPS技术外业直接发现变化图斑并采集定位点坐标和属性数据。GPS测量控制网一般采用静态定位方式,其特点是观测基线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并通过平差,成果精度高。

3.3GI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GIS能够管理、分析和综合多源、多时态、多层次土地调查信息,它的核心是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有效地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通过图表、互联网、图件等可以清晰地了解和处理分析结果。因此成为土地调查的核心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的进步及其相关软件的成熟为管理土地调查数据、建设数据库、开展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更为“3S”技术集成应用与土地调查工作提供了基础。在GIS支持下进行分层分类提取。

我国应用较成功的GIS软件有ArcGIS、MapGIS、Maplnfo和SuperMap等。随着GIS向多功能、高精度、现势性强的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向与计算机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基于网络的WebGIS方向发展,其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3.4“3S”技术集成应用

综合应用RS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GIS为核心实现“3S”技术的集成,形成一个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的完整技术体系。

我国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问题,提出了全数字化环境下“3S”技术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快速更新技术流程和方法,并给出了不同比例尺图件更新数据源流程获取、变化信息快速提取、零星地类与遗漏图斑补测等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其具体的技术路线是:

①外业调查在GPS技术引导和准确定位下,确认变化图斑的类型、面积、范围和权属,核实地物宽度和零星地物(包括遗漏的小图斑)的量测;

②以遥感技术和己有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发现变化信息,或人机交互解译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更新;

③内业在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在多源信息的支持下,实现对基础图件的数字化更新。

4结论

“3S”技术的迅速发展,保障了土地调查工作的快速、精确和高效率进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卫星遥感影像是现阶段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数据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站将来必将形成一套崭新的技术处理手段,更加快速、有效、准确地进行土地调查及土地动态监测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宁津生等,测绘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s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3S”技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林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森林资源进行精准的监测与严格的管理,成为当前林业研究工作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精准林业的要求,拓展“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林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引入“3S”技术将大大减轻林业工作者的工作量。同时,工作效率和精度也将大大提高。本文主要从目前“3S”技术在精准林业中的具体应用出发,指出当前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展望。

1“3S”概述及其各自在林业中应用的特点

“3S”技术是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RS(RemoteSensing)和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我国“3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晚于国外10-20年,但近20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监测、资源清查与管理、交通与通讯、城市规划、灾害与灾情评估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诸多领域,并已形成庞大的技术产业。随着“3S”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展,其研究和应用开始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形成3S集成系统。在这种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准确地提供目标物体以及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相关信息特征,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IS则是对不同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智能分析。

2“3S”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样地定位

样地(固定样地和随机样地)定位相关内容,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和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都要进行固定(或随机)样地调查,因而必须涉及到样地定位。传统的调查方法中,一般使用罗盘仪,由明显地物引点。在地形图上量取由明显地物点到样地标识点(中心点或角点)的方位角、水平距,除应用地形图、罗盘仪定位外,还要凭借经验,逐个地形对照,方能准确无误。往往在图上确定测量点后,在地面上确认时,会有一定误差,而且受地形、植被的影响,实际测量点会有位移,造成主、客观方面的误差。利用GPS的定位和导航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样地定位。先将样地标识点(中心点或角点)坐标输入GPS,将该点设为导航目标,开启GPS导航功能,进入导航状态,GPS将显示到该点的方向和距离,引导调查队员寻找到目标点。理论上,当GPS显示的距离为“0”时,即是到达目标点。实际上当距离小于“5”(或10)时,GPS就发出到达警示,此时就可以认为已经到达目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2.2小班调查

传统的小班调查,是依据小班区划条件,现场进行目测区划,在地形图上勾绘,然后利用方格纸,进行“数格子”式的面积求算,最后手工进行各项分类数据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而且因调查人员业务能力的差异,导致主客上的误差很大,不能保证调查精度。引入“3S”技术以后,就可以从定点、区划、求积、数据分析统计等方面,用电脑进行处理。(1)GPS确认小班边界,特别是重要节点。在需要区划小班的边界线上,特别是小班线的转折点,现场利用GPS的精确定位功能确定坐标,并标注在地形图上,就可以连线构成小班。特别是针对平原地区,地貌特征不明显、没有明显地形地物做参照的情况下,解决了无法确认小班边界的难题。从根本上避免了小班形状不准、面积误差、位置移动等错误的出现。(2)引入遥感影像进行目视判读,提高小班区划效率和准确度。2008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引入了TM遥感影像,通过反复实地核对,建立图面判读标准后,就可以通过TM影像的色调、光泽、质感、几何特征、结构纹理、地理位置和地理相关性等特征,进行初步判读、区划,即目视判读。然后只需在现场进行核实和核对,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小班区划、特别是小班边界的准确程度。(3)充分利用GIS的强大功能,进行后期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及成图。在完成小班判读、区划以后,完整记录下小班调查因子。这时,就可以在GIS平台上,利用GIS的强大功能,电算化进行面积求算、数据汇总、统计和综合分析以及后期成图处理。把小班因子输入计算机,在GIS中作为属性赋值给小班,电脑就可以依据小班属性,进行任意目标属性值的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同时,GIS的强大制图功能可以按属性把小班进行分色处理,从而自动完成成图操作,按照不同目标,制成相应的专题地图,如基本图、森林资源分布图、林相图等。其最大优点在于:面积求算准确、数据处理能力强、成图效率高、图面整洁美观。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工绘图烦琐、低效的局面。

2.3林业专题调查

林业专题调查,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的日常工作。林地征占用、林业生产规划设计、造林作业设计、采伐作业设计等,都需要进行专题调查。传统的调查方法,基本上是按“林业三类调查”标准,进行人工作业,因而与“一类”、“二类”相似,同样存在工作量大、精度较粗的问题。引入“3S”技术以后,按照GPS定位、划线、确定小班,用TM影像校正、检验,然后在GIS平台上求算面积、处理数据,并绘制专题图。全套作业流程化,不仅工效高,而且准确、规范。

3结语

“3S”技术涉及学科广泛,技术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同时,还有一些硬、软件方面的配套问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3S”技术学科理论广泛而深奥,涉及地理学、林学、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科,在林业上的应用是对传统技术手段的革新,目前从业人员理论基础较差,操作、应用不够娴熟,而高校在学科设置方面不够全面和系统,造成专业人员生缺乏,不能高效、全面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因此,需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系统,以应用为目的,从实际出发,组织系统而全面的人才培训,特别是GPS应用和GIS操作能力,以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述龙,张占睦.遥感图像获取与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s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3S”技术公共安全综合防灾

Abstract:the"3S"technologyinrecentyearsasanewtechnology,hasbeenwidelyusedinmanyaspects.Thispaperintroducesthecurrentstatusofapplicationof"3S"technologyinthedomesticandforeigncitypublicsecurityandcomprehensivedisasterprevention,anddiscussestheapplicationprospectofthistechnologyinDandongcitypublicsecurityandcomprehensivedisasterprevention.

Keywords:"comprehensivedisasterpreventiontechnologyofpublicsecurity3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然而,随着城市数量的迅速增加、规模的急剧膨胀、人口的迅猛增长以及各种信息要素的快速积聚,城市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也急剧积累,一系列重大事故相继发生,如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事件,2004年北京的密云灯会踩踏事件,暴雨和暴雪导致的交通瘫痪事件,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等。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各级政府对公共安全的管理相对落后,城市公共安全法律体系、管理体制、应急机制以及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不健全,公共安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威胁。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成熟的科学技术解决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是城市公共安全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城市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等用于辅助城市公共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丹东市也是各种灾害多发地区,如何利用“3S”技术做好我市的防灾工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3S”技术与综合防灾

“3S”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英文缩写的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支持下,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提供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RS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来识别地物,它具有宏观、动态性、信息丰富等特点;GPS是通过同时对多颗卫星进行伪距离测量来计算接收机的位置,实现全球、全天候、高清晰度的定位。其中GPS和RS分别用于获取点、面空间信息或监测其变化,GIS用于空间数据的存贮、分析和处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应用,叫做“3S”技术。“3S”技术的整体结合,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适时采集、处理、更新空间信息,提供决策辅助信息的有力手段。

通常,“3S”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尤其是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GP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实现对城市灾害的灾前早期预警预报、防灾救灾预案制订,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灾害实时监测、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减灾抗灾的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方面。在这些过程中,“3S”技术都大有用武之地,只要能够科学组织和大规模应用,完全可以实现对灾害过程的实时监测,从而为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指挥调度、快速响应、联合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丹东市的地理自然条件及其应用“3S”技术的意义

丹东市城市狭长、面山、临鸭绿江,整个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丹东市域地处东北暴雨中心,是北方降水量最大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在767~1152毫米,暴雨多,雨量大,洪水由暴雨造成,暴雨与洪水相应发生于6-9月份。丹东市城区主要有北东向鸭绿江断裂带,也是辽宁东部最大的断裂带,其次为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带。地震基本烈度情况如下:7度烈度区包括丹东市城区、东港市城区及区域内23个建制镇;其余为6度烈度区或小于6度烈度区。本世纪以来,丹东地区内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计有4次,丹东临近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3次,丹东市是国家重点抗震防灾城市之一。

因此,利用“3S”技术,建立丹东市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四、“3S”技术在丹东市公共安全与防灾中的应用探讨

丹东市于2002年建立了“丹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旨在建立一个以数字化的城市基础地形图、以完善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生产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为主要结构的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为丹东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各界提供完善、优质和高效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为丹东市的信息化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尤其是防灾减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持。2003年布设了覆盖整个市区的D级GPS控制网,并建立了全天候的基站,为交通、环保、治安、消防、防灾等提供实时定位。

丹东市以GIS系统为基础,结合运用GPS和RS技术,有效地把丹东市基础地理信息,洪水、地震、地质灾害信息,武警、公安、消防、医院、防疫等各种应急救援力量的分布信息,城市交通信息,水、电、通讯信息,以及人防、实时指挥信息进行集成,提高对各类紧急事故的综合分析、制订应变方案、实时指挥能力,初步实现紧急事故处置决策的科学性和快速应变能力。贯彻平战结合、平灾结合原则,建立丹东市城市总体防灾系统、灾害预测系统和应急报警系统。切实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提高预防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1、“3S”技术在城市洪涝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我国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频繁的洪水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对洪涝灾害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对灾区洪水进行实时监测,对灾情做出实时、快速评估,科学地制定防洪和减灾的对策。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洪水监测和灾害损失估算提供了有力、高效的手段。

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和灾害损失估算中的应用包括:一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这是洪水模型建立的基础;二是洪水演变的模拟演示,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直观实时地模拟水灾的发展情况;三是灾后损失评估,应用卫星图片结合GIS矢量数据以及基础数据库可以对受灾面积和程度、损失情况进行评估。

2、“3S”技术在城市地震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地震是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极其严重。由于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所以城市抗震减灾、震时的紧急救援以及震灾的快速评估就成为目前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经过快速处理,不仅可以为城市抗震救灾的部署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震时救援、震灾评估提供信息支持,提高抗震救灾的效率。

GIS在自然灾害的模拟与预测以及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生命线工程是指维系现代化城市功能或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供水、供电、供气、电力、通讯、交通等是最典型的生命线工程系统,它们一般以网络系统方式覆盖整个城市或一个更大的区域范围。鉴于城市生命线地震反应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GIS在信息管理、空间分析、模型模拟方面的强大优势,基于GIS为开发平台的城市生命线地震反应仿真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九五”期间,我国建立了多个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建立了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后,一旦发生地震,就可以立即在地震灾区进行航空或卫星遥感观测,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可获得地震区地震破坏后的信息,由地震前后的综合信息可生成地震区地震前后的三维景观图,对比地震前后的三维景观图,还可以得到一些重点建筑物破坏情况的各种数据,这不仅对制定抗震救灾计划十分有用,而且能够科学指导人员抢救工作,指导电力网、给排水网、油气输送管网、通信网的恢复与重建工作,以及科学制定地震区恢复重建方案和发展规划。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可以从这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自动提取地物的形状、位置和属性等信息,能够轻易分辨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中需要的基本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桥梁,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震灾的快速评估和地震应急决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城市防震减灾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也必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3S”技术在城市火灾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火灾的发生呈逐渐增长的态势。城市火灾有别于其他灾害,它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或扑救不及时,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提高城市防火和灭火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GIS、GPS、RS和通讯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建成现代化的防火救灾体系,在城市消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从GIS系统的应用角度讲,消防工作中的80%以上的业务都不同程度的与图形、位置有关,而消防设施的分布、消防人员的移动等大部分信息都具有地理属性,借助于GIS技术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将庞大的地理位置信息、社会人口信息、历史统计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建成完备的城市消防空间数据库、城市消防减灾管理信息系统、“119”自动化指挥调度系统等,必要时可以迅速检查到有关信息,把各种信息相互叠加、组合利用,科学调度,可有效地参与城市防火的各项业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在城市火灾监测中,可以借助于遥感图片和GPS技术实现对城市火场的准确定位;也可以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各种规模火灾的精准监测。

4、“3S”技术在城市灾害应急指挥与决策中的应用

城市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涉及到众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如公安、消防、交通、人防、卫生防疫、地震、水利、气象和民政等,而传统的应急管理不具备系统性,无法实现防灾减灾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建立以“3S”技术为核心,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城市应急救援联动系统(UrbanEmergencyResponseSystem,UERS),已成为国内外各大中城市解决安全与紧急救援难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UERS通过集成的信息网络和通信系统集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协调公安、消防、医疗、交警、民政、公共事业等政府职能部门,以统一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指挥平台和分布式城市应急共享联动系统为核心,为市民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援服务,可以统一指挥,快速响应,联合行动,为城市防灾救灾和公共安全提供保障和支持。UERS以遥感技术、GIS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依托,通过城市信息化的建设,对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实现资源共享,为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五、结束语

“3S”技术所具有的宏观性、实时性及动态性等特点,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随着“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上下对于城市灾害和公共安全的日益重视,“3S”技术在城市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深,从而为构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江聪世,边馥苓.3S集成技术在广州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05(11):25—28.

朱霞,黄全义,陈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四川测绘,2007(2).

陈学全,谢毅.3S—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高新技术[J].安徽地质,1997,7(1):52—54.

史明昌,姜德文.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25:42~43.

  • 下一篇: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整理14篇)
    上一篇: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的关系范例(12篇)
    相关文章
    1. 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的关系范例(12

      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的关系范文关键词审计风险防备一、审计风险1.含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严重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包括固有风险..

      daniel 0 2024-04-08 01:12:13

    2. 对数控机床的了解范例(12篇)

      对数控机床的了解范文篇1关键词:数控仿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教结合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74-02数控加工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期,该技术最早可..

      daniel 0 2024-04-07 22:33:32

    3. 对数控机床的意见和建议范例(3篇)

      对数控机床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篇1一、2015年工作总结(一)依法行政,强化准入管理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daniel 0 2024-04-07 22:32:13

    4. 植物妈妈有办法范例(3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范文篇1语文课上我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老师让我们找一找,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好的办法。苍耳妈妈的办法不好,把自己的宝宝粘在别的动物和人身上,让大家不..

      daniel 0 2024-04-07 22:01:23

    5. 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范例(12篇)

      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生态文明;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生态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daniel 0 2024-04-07 22:00:13

    6. 读书乐范例(3篇)

      读书乐范文牙牙学语时,父母就开始为我订阅《婴儿画报》,从那花花绿绿的图案上,我感受到奇妙的世界。稍大一点儿,我最喜欢看的是《幼儿智力画报》、《儿童漫画》、《少儿画报》,..

      daniel 0 2024-04-07 21:29:49

    7. 读书与教育的关系范例(3篇)

      读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关键词阅读行为高校图书馆阅读学分制动力1引言动力是在工作、事业进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动力要素健全与否,要素间关系协调与否,决定了它们能否克服阻力..

      daniel 0 2024-04-07 21:28:13

    8.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例(3篇)

      读书不觉已春深范文《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许时日了,总想写点什么,昨天一以为我对村上的作品理解颇深的朋友就书中几个精彩片段向我发问,我的回答让她大失所望,于是答应她重拾秃..

      daniel 0 2024-04-07 2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