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思想录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14

创造学思想录范文

[关键词]转折期

纪录片

美学形态及特征

从1976年粉碎“”始,至以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转折,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可称之为转折时期的纪录片。

在跨越了“”的劫难后,古老的中华大地,可谓万象复苏,新潮迭起。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冤案、改革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法制建设到国防建设i从文化教育到科技发展

-历史在这里实现着又一次新旧更替的伟大转折。呼唤人性的觉醒,呼唤人的价值重构,影视思维开始从“政治本位论”的压抑下解放,也促成了影视艺术生产力的解放。纪录片创作者们以一股前所未有的艺术复兴的活力,以更为开放的视野,更为敏锐的触觉,怀着一种对生命、生活、民族、世界、历史及艺术的执著和热爱,深情地记录下他们所关怀所体验到的人生起伏和社会变迁。并开始了对其艺术形态多角度、多侧面的探索。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对纪景片创作的影响

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潮流,文化与艺术的启蒙倾向以及社会心理的个性化趋势,构成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社会主导特征。

在第四届文代会上,邓小平重申了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还指出:“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文艺刨作思想、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文艺政策的宽松,为艺术复兴,也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生机。

80年代的中国文化是以思想解放运动为标志的。与整个社会变革的进程相联系,思想上的启蒙主义、美学上的现实主义成为中国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两面文化旗帜。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对人文理想的追求,一直是这一时期最基本的艺术主题。在与时代的共进中,发挥纪录片了解社会、关注历史、体察人生的职能被得到确认,随着观念更新、技术进步、视野开阔,纪录片创作已开始不仅关注它的美学形态,也开始关注它的传播效果。

二、转折期的纪录片美学形态及其特征分析

(1)创作模式的转变:

突破旧有的创作模式。这一时期的新闻纪录片,更加注重艺术性与可视性的结合,努力将新闻属性与艺术属性进行着力的发挥,已不再只是就事论事的消息报道,而是成为概括性更强,揭示面更广,传达信息更多的综合报道。使得其宣传教育作用、认识审美功能以及史学文献价值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a、创作特点

之一,力图摆脱新闻报道的模式使影片的思想性和形象性更为突出。无论是报道新闻事件还是记录现实生活尽量不做有闻必录的现象罗列、就事论事,而是注重艺术的提炼与概括,选择典型的事物和动人的细节,突出重点,反映事件的深刻涵义,注意影片的整体造型。这样,既保持了通过真人真事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又达到了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来体现人物个性,突出影片主题的目的。同时内容也更深刻更好看。

之二,是把表现人和以情动人放在首位。着力表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的思想、情感、品质的开掘,勾画出各种人物的不同风貌及其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这一系列着力于对人的描摩,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纪录片人物画廊。

如,《喜浪藻》、《斯诺与中国》、《微循环专家修瑞娟》、《网上群星》、《大学生》、《先驱者之歌》等。

还创作了一批人物传记的文献纪录影片,如,《》、《》《》、《光辉业绩》、《鲁迅传》、《革命老人何香凝》、《华侨旗帜陈嘉庚》、《人民艺术家一赵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蔡元培》、《国之瑰宝一宋庆龄》、《回忆》、《十世班禅>、《蔡畅一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卡尔・马克思》、《》、《》、《聂荣臻》等等,这些关于历史伟人、革命先驱、民主人士、文化名人等具有社会影响力人物的传记纪录影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文献纪录影片在编辑创作手法上比以往有了创新,它们将历史作为作品的背景,以对历史人物的着重书写来记录反映历史所发生的变化,运用以人带史的手法,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连带出了一次次鲜活生动的历史记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人物题材的纪录片还只局限在聚焦名人、表现杰出人物的视野范围内,并未能关注表现普通百姓的题材,这是创作上的一些遗憾。

之三,是风格样式呈多样化。无论是记录名胜古迹,还是记录改革进程:无论是记录风光山色,还是记录人物群像……总之,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都力图在创作上达到较好的视听效果。如,有的片子像特写推进:有的片子像报告文学:有的片子具有散文风格,有的片子呈现音乐样式

或抒情、或写意,或政论,或客观,都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对影片主旨进行着淋漓尽致的发挥。如《竹》、《土林探奇》、《摩梭风情》、《葛洲坝音画》、《谈风阳》、《运河人》、《二十五个夜与昼》、《老北京的叙说>、《草原的女儿》等等。

又如,还有一批关于历史事件的文献纪录影片,如:讲述人民建军历程的《八一的枪声》、《星火燎原》、《“一”的启示》,揭批罪行的《九亿人民的审判》、《正义的判决》,和平解放四十周年的献礼片《在的日子里》、《我们走过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等,这些纪录影片既有纵横宏大的历史气魄,又有蕴含于宏大叙事中的较个人化的视角,它们运用多手段多技巧的视听语言力争在声光影像的巧妙运用中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等等这些有益的尝试,都为历史纪录影片创作探索了新的艺术路径。

另外,像《中国面向未来》、(决定命运的时刻》、《改革开放的中国》、《科技的春天》、《黄土高原的渴望》、《路子走对了》、《沈阳的歌与梦》等文献纪录影片,是以严密的叙事逻辑论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展现了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成果。

b、时代特征

在一系列关注现实、反映变革、追溯历史、探索不同艺术风格的纪录片创作中,有着很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一,是以关注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对历史的描述还是对现实的记录省思,都以一种炽热的文化情怀渗透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希冀和忧思。以纪录影片为例,“美”的三部曲:、峡情思)以抒情的散文形式描写了海峡两岸的亲人互相思念、盼望团聚的心情,说明台湾回归祖国、祖国早日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将所见所闻如实介绍给观众。影片内容分三部分:历史概况、建设成就和社会风貌。《我与祖国同命运》该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通过不同人的感受,多视角地表现国庆游行,并回顾了祖国三十五年来的历程,表达了人民与祖国共命运的主题。(先驱者之歌)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六十周年而摄制。该片不是以编年史形式叙述历史,而是把历史的描绘作为背景,突出各个历史阶段的英雄人物。它荟萃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质朴而热情地讴歌了革命先烈们的高风亮节,深刻阐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等等。

其二,注重人文探索和社会底蕴的发掘。在创作上注重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表现性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如,《雕塑家刘焕章》以自然真实的画面和“家常话”式的僻说,塑造了一个鲜活的知识分子形象。该片从现实生活中选题,着力表现真实的环境和人生;在艺术处理上,不造作粉饰,着力还原生活返朴归真。

又如,以“沙漠”和“海岛”易引起人兴趣的地方为背景,尝试着在一个片子里描述在两种地缘上,完全不同又鲜为人知的人与自然的故事。未经斧凿的真人真事,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述,通过画面的多元性来达到多义性的表现,观众从中也可得到多方面的感受。

其三,回顾与反思历史、反映改革开放的政论性电视纪录片成为热点,形成独特的风格样式。

80年代中国大陆的电视纪录片从“话说”开始。影响最大的是以系列形式推出的长纪录片,很多题材是走出城市,回溯历史、说古论今、纵横中外。如,回溯了中华文明古国的源远历史,并充满激情地对盛极一时的文化遗址、民族、宗教习俗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扫描”;《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激情澎湃的爱国画卷:

1988年6月,政论性纪录片《河殇》开播,引起轰动。该系列专题片其6集,分别定名为《寻梦》、《命运》、《灵光》、《新世纪》、《忧患》、《蔚兰色》。该片以黄河为母题,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利用大众传媒,讨论这一时期存在的文化热点问题。形成了一股”河殇热“。(虽然该片中所提出的观点后来引起了争论)。

这股“话说”热,以“话说”《话说长江》开始,以”纵横谈”(《世纪行》)结束,其间的高潮是《河殇》。这些纪录片以其丰富的文学意蕴和富有思想内涵的语言打动了观众。一时间,“话说”成了这一时期电视纪录片的一种主要样式。

(2)风格特点:

从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可看出,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有两种风格:

一是,纪实风格。这种风格比较朴素、自然,以现场采访摄影为主,反映生活的原貌。拍摄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抓取真实生动的人物、场景,捕捉出彩的瞬间,保持了生活自然、朴素的美感。

二是,艺术成份较多的风格。拍摄者在采访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把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拍摄时注意结构的完整,环境的烘托,色彩、光线的运用,画面构图的讲究,追求总体的艺术美。这两类纪录影片反映了不同的美学追求和创作手法。

三、结束语

转型期的纪录片美学形态厦其特征是基于接受了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纪实学派理论(这一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被运用在西方电影中)以及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1982年相继被引进到中国的)。它对于中国的影视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在影视界展开了关于“纪实美学”、“长镜头理论”、“深焦镜头”、“无技巧”、”无情节“、“生活流”、“散文化”……等理论的探讨,进一步强调了纪录片要体现其真实的本性,以及”物质现实复原”的特性,并由此推动了这一时期影视创作中的“纪实美学”运动。但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上,这一影响还是始于1989年(望长城)里程碑式的探索之后(该片的特点是真实描述人们生活的原生态,用小角度生活化的描述来展现生存状态。此后,纪录片创作者们才开始从以往对社会政治色彩的关注渐渐转向侧重对纪录片文化、审美的追求。

创造学思想录范文篇2

一、思维导图理论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人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对于它的使用,首先要求使用者写下基本概念,其次要求使用者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想法和思维动向。它通过先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关注中心的方法,再让使用者慢慢找出并画出与其相关的分支。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录信息的一种方式。

1.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不仅能让人们清楚、快速地注意到所要强调的重点,更会让人们用一种联想的方式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人们通过使用线条、色彩、箭头、分支以及其他方式绘制脑图,整理并且组建复杂的想法和过程,从而提高理解能力,把思维更高效地转化为实际的想法和行动。

2.思维导图的设计

托尼•巴赞先生将思维导图分为三大层次: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什么是纵向(垂直)思维?在思维导图中,它是“同一家族”内的思考,这个命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锁定了纵向思维的技术范畴,也易于视觉表现,其典型的思维特征是由点及线,是一种低级的思维范畴。横向(水平)思维讲的是在“旁系家族”内的思考,根据这一技术限定,它以“比喻”为思考角度产生一系列形容词汇。但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横向思维还没有上升到情感层面,技术的范畴决定了在这一层次不可能产生如“优雅”“快乐”之类的情感词汇。横向思维的特征是由线及面,其仍无法打破常规的创意。发散性思维是广告创意中的灵魂,因为它通过味觉、视觉和嗅觉的三位一体的“灵感思维”,将简单的广告作品或行为上升到了情感交流、情感互动层面。思维导图说到底是一种将创造性思维视觉化的理想工具。思维导图教学是通过发散性、联想、类比、形象、灵感、辩证等思维方式的训练,达到广告创意的目的,而这些思维的综合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一些特征,如独立性、联动性、多向性、跨越性、整合性恰恰在思维导图中得到体现。思维导图是一个专业的应用工具,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综合能力,因为工具的作用就在于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思维导图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绘制程序

在对三个层次的思维进行研究之后,我们的学生(受训人)就需要树立一个主题概念(关键词)。首先将主题概念画在白纸中央,从这个中央开始设计若干不同路线,将思路尽量打开,把能够想起来的所有点子都沿着它放射出来,并且力争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将几个有趣的闪光点连接起来,使之发展成一个创意雏形,然后提炼创意文案及广告语言。通过思维导图模型,我们会突然发现创意变得轻松许多。主题概念放射性思维的训练方法:用文字表述搭架—在创意闪光处加入图形—在多个图形的关联上加入语言。第一,以主题概念为中心,对它进行分析;从消费者的立场洞察他们的心理,与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对主题概念进行转化。第二,必须将主题概念(也可以是中心概念图形)画在白纸中央,从此点出发,开辟若干不同路线,把思路打开。此时路线可以被分为三条:一条形象思维、一条逻辑思维、一条情感思维。第三,沿着不同路线开发元素,根据生活经历与常识,将可能产生的元素沿着路线放射并快速记录下来,进而展开捕捉闪光元素的行动。第四,大脑必须高速工作,必须在40分钟左右让思想尽快地流动起来。为了方便思考,以上四点均用文字表述搭架。寻找创意闪光点的过程如同探险家寻宝的过程,只有突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第五,将具有新鲜感的文字或图形元素纳入坐标轴,形成导图的闪光点;或者围绕主题产生新的观点,将几个有趣的闪光点连接起来,围绕大主题提炼广告语(以上步骤根据《托尼•巴赞思维导图说明书》改编)。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广告设计教学的案例分析

1.导图第一层次描述:纵向思维

教师引导:由点及线的垂直思维训练(即逻辑思维训练)。实训目的:让学生由一原点进行扩散思维,力求突破单点,沿直线方向深入地发想,寻求自身单点发想的极限。通过思维训练,学生认识了创造性思维的现象和本质,提高了对创意及创造性思维后续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实训内容:以康拉德国际旅游公司的旅游广告为例。旅游与山、水、自然景观有关,由此提炼出一个原点“山”,然后对这些具有原旨性意味的抽象概念进行线性思考。第一,实训要求:随机选择思维的原点;围绕原点进行纵向、深入的发想,并将想法记录下来,严禁超出原点;本训练以数量论胜负,先可以定10个,然后逐渐加到50个、100个甚至更多。第二,作业步骤:教师拟定可供学生挑选的基本概念或事物—每位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原点—围绕原点深入地发想并记录—训练结束时整理所有记录—分组进行讨论或交流。第三,实训向导:由点及线的垂直发想是最简单、直接的思维方法。例如想到“山”,可将所有与山有关的事物都抄录下来,挑战自身的极限。示例如下:山、山头、山腰、山脚、山根、山底、山旮旯儿、山鬼、山坞、山茶、横断山等。如果再继续延伸,则要进行长期系统的锻炼。

2.导图第二层次描述:横向思维

教师引导:由线及面的水平思维训练,即形象思维训练。实训目的:在前面垂直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想,旨在使思维更深入、更宽广。与前面实训不同的是,本次训练侧重于横向思维,为求摆脱字眼的束缚。实训内容:在上次实训的基础上继续发想,思考与“山”有关的感觉、情绪、状况等,并记录内心深处最深层的“山”,不管是具象或是抽象,测试自己的思维面是否比垂直发想更宽广。第一,实训要求:首先,在前面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以线带面式的思维,避免陷入字面的困扰;其次,练习时尽量将自己的感觉用简短的形容词写出来,不要回到垂直思维的方向上;再者,保持思维的循序渐进和层次感,不要过分追求深奥、玄秘。第二,作业步骤:从既定的思维原点出发—围绕原点横向地自由发想—将与原点相关的感觉、感受、情绪等记录下来—训练结束时整理所有记录—分组进行讨论或交流。第三,实训向导:当垂直发想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山”已非具体的事物了,而在具象中被渗透了抽象的感觉,此时,相关的“山”逐步脱离“山”的原义,进入到颇具广度的、倾向于“山”的感觉层次。学生如果能完全摆脱垂直发想,则将感到思维空间越来越开阔,越来越与众不同。范例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领:其一,不仅要有“山”的“象”,而且要有“意”,即由“山”生发出来的想象、感悟;其二,意象可包含“山”字,不含则更好;其三,“意”的层面、种类越多越好。例如,“厚重、沉重、刚健的山”“仁者乐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轻舟已过万重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舐犊情深的母牛”“伴着主人守护山林的狗”“轻盈、缥缈的山”“曲终人不见”“凄苦的山”“寒山一带伤心碧“”山洪暴发“”射杀藏羚羊”等。

3.导图第三层次描述:发散思维

实训名称:由点、线、面及体的立体型思维训练,包括情感思维、创造性思维综合。实训目的:将垂直、水平思维训练取得的成果进行交叉重组,并加入个人的创见,融入自己的思想,最好具有创新的意义。实训内容:继续保持在以“山”为主题的发想领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将垂直和水平发想取得的成果,在象限范围内进行自由的交叉重组和联想。第一,实训要求:首先,从垂直、水平思维训练取得的成果中各挑选10至20个,填入坐标象限;其次,围绕“山”这一主题,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进行搭配,连成一些有意味的话语;最后,充分发挥创意,以取得更多、更妙的创造性成果。第二,作业步骤:在纸上画一个“十”字坐标—在四个象限内列出垂直与水平思维的成果—将表达不同事物、感受的词语进行交叉重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综合—训练结束时整理所有记录—分组进行讨论或交流。第三,实训向导:将垂直线和水平线交叉,并分别在四个象限领域填上垂直与水平思维最满意的想法(各不少于10个),按东南西北方向来回进行交叉、搭配,作自由的联想训练。思维导图所找到的主题创意可用“洗牌”方法,如,对挑选出来的闪光点进行“洗牌”,此刻切记主题“关于山的旅游广告”。

①猫王——山歌——伴着主人守护山岭的狗。

②鸟鸣山更幽——常饮“三鞭酒”的男人——射杀的藏羚羊。

③舐犊情深的母牛——青山遮不住——拳王泰森。

对应以上三条,提炼出广告语如下:

对应①:猫、狗画山,灵!

对应②:人近鸟不惊。

对应③:和“山”也疯狂。

康拉德国际旅游公司的广告正式版面内容如下:画面出现:鸟鸣山更幽——常饮“三鞭酒”的男人——射杀的藏羚羊,由此提炼并拟出创意主题:人近鸟不惊——鸭子篇。康拉德国际旅游公司——鸭子广告主:康拉德国际旅游公司广告主商:奥吉威与马瑟广告公司(香港)产品/广告主题:康拉德国际旅游公司企划:凯文•吉夫斯/史蒂夫•艾利克艺术指导:凯文•吉夫斯/埃利克斯•威尔考克斯文案:史蒂夫•艾利克/霍华德•考林奇:人近鸟不惊——《鸭子篇》通过以上对比研究,学生应认识到必须突破习惯性的横向思维模式,开发放射性思维,将创意提高到情感层面,努力在不同元间找到关联,继而形成若干能回应主题概念的思考路线和创意构思,培养既放得开又收得住的思维能力。

创造学思想录范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摄影;视觉艺术;多元化

摄影艺术的发展是人类艺术的回归,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稳定。摄影瞬间的创造性让我们看清了日常生活情景和现代社会背景,从直观的感性思维解构了沉重的理性思维。

一、摄影艺术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世界。展示了我们日常未察觉的东西

早期摄影对现实单纯的再现和记录到今天多媒体摄影充满自由的幻想。摄影已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观念,可以生成和构成我们看得见但又十分陌生的现实。如安迪沃霍尔的《梦露》、《可口可乐瓶子》用了我们非常熟悉又十分大众化的视觉来表现对工业时代、复制时代的理解和反讽。

后现代艺术的拼接与融合为摄影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传统摄影仅仅是利用镜头、暗箱和化学材料来客观记录外界事物景像的一种方法,过于客观再现、写实记录,很难在视觉记录中自由地加入艺术家的主观意识。表现空间受限于技术。传统摄影机的出现给再现艺术带来新的思考方式。摄影机产生于现代科学,但又不可避免的依赖科学技术。传统摄影的光圈、速度、快门都是影像的关键,我们可以用很快的快门速度清晰地记录巨速的赛车,又可以用极慢的快门速度记录星辰的运动规律。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又受限于光和影。大多数摄影艺术家都是用刮、擦、压、磨等技法表现肌理效果与油画作品的笔触效果不分上下的作品,如格特鲁特.凯塞比亚《食槽》,克莱伦斯·怀特《果园》,这些在摄影底片上的创作,随着多媒体摄影的出现给适应艺术带来了崭新的空间。

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新的视觉观念——摄影、摄像、多媒体

摄影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借助多媒体区别于传统艺术,它可以毫无拒绝地描述一切东西,波密尔顿《正反画》、罗森奎斯特《F一Ⅲ》就是典型现代复制艺术,是由手工转变信息的具体表现。

由于摄影和多媒体的出现,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艺术观念去界定它了。各种绘图软件在多媒体的融合,让我们对影像作品可以愈来愈随人所愿的创造,如传统艺术的浮雕、版画、油画的效果都可以通过摄影的影像表现。这时艺术家的观念已不是绘画和雕塑作为最终结果了。马塞尔.杜桑的概念是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媒介。多媒体摄影为艺术家的思想提供了理想的张力。艺术家的作品游乐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正如现代的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装置艺术在多媒体摄影中最大多化被接受。

多媒体为摄影的表现创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推动着摄影艺术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新思维新观念,新的创造手法和表现方式。传统摄影是以技术为前提的摄影,而多媒体摄影艺术则是数字的生动体现,那种非常自由的创作和表现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

摄影的多媒体时代是指传统的再现和记录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而又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时期。传统摄影技术,数码摄影的多元,多媒体幻想,不同媒介的相互包容,构成全新的摄影技术——新视觉艺术。

  • 下一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例(3篇)
    上一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例(3篇)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即将到来的21..

      daniel 0 2024-04-14 07:04:13

    2. 美术的理论知识范例(12篇)

      美术的理论知识范文篇1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小学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对于小学师资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类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发展非..

      daniel 0 2024-04-14 06:33:18

    3.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范例(12篇)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范文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

      daniel 0 2024-04-14 06:32:13

    4. 体育课程的目的范例(12篇)

      体育课程的目的范文篇1关键词:体育课程;资源;系统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97-03综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课程资源问题普遍受到重视。课..

      daniel 0 2024-04-14 06:00:53

    5. 网络安全制度应急预案范例(12篇)

      网络安全制度应急预案范文篇1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

      daniel 0 2024-04-14 06:00:13

    6.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范例(12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范文篇1【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告急需在功能层面发生转变重新寻找自身独特的营销价值。本文对广告的本质功能及其流变进行了梳理,认为在以互联网为代..

      daniel 0 2024-04-14 05:28:59

    7. 电子电工焊接实训总结范例(12篇)

      电子电工焊接实训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技能培训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2-67-20引言台上比学生,台下比老师,好成绩的取得都是师生..

      daniel 0 2024-04-14 05:28:13

    8.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细则范例(12篇)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细则范文篇1关键词:光面爆破;高速公路;隧道装药;结构中图分类号:U4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5-0044-02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提速,高速公路隧道的..

      daniel 0 2024-04-14 04: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