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培养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14

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用合适的情绪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认真领会,认真思索,要逐步深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要增加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通过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一、搞好情景创设,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部好的影片往往可以使观众回味好久,一部好的影片往往刚开始就把大部分人的胃口吊起来了,同样一节好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好的课堂,气氛要好,如果刚开始就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在后面数学教学中,学生就会很投入的进入学习状态。所以,精心设置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手段。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的有思维有朝气的青少年,面对这么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学习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矩形、菱形性质时很多教师往往忽视该图形的中心对称性的动手操作,直接给出图形,而从平行四边形的变换直接给出定义,这样虽然可以节约时间,但很不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在学习“判别三角形全等”这节教学内容时,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

我手里有一块破损的三角形玻璃①、②其中第①块只含有一个角,第②块含有两个角,如果我现在让你只带一块玻璃去玻璃店,帮我把玻璃化好,你准备带哪块去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

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组织数学教学的常用有效方法。

二、注重实验动手的教学,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定理(公式、法则)往往是靠实验、观察、操作、猜想得出结论,然后再加以论证,这是完全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节中,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五根长短不一的小棒,长度分别是3cm、4cm、5cm、7cm的小木棒,取其中的三根小棒塔成一个三角形,由实践操作回答:你所取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多少?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认真比较,趣味盎然的进行学习。从而得出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另外数学概念的本身大部分是通过实践、猜想而发现、发展。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进行拼图,既可强化知识形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又能为后面的理论证明提供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数学活动’如在中心对称的学习后有一个剪纸活动,要让学生自己课后动手操作,既能认识到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又能美化生活。教师要充分的挖掘这部分素材,利用好内容,去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要从每个细节入手,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每个教学环节,对每一个题目的处理都要到位,不能就题论题。因此在题目的设置上,要注重内容的开放性,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和一般性的,题目的解法是多样的。给学生的思维不是限制的。让学生的讨论有一定的空间,产生用不同方法解题的探索乐趣,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多样性。不仅要有一题多解,还要有一定的变式教学,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很多很多,我们教师主体必须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决。有些问题答案常常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多样的答案,但这样的还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识结构的重建。

在学习数量变化这一课时,有这么一个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长方形边长为3和4且经过点(1,2)你能求出其他的点吗?大家很快的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图形,又问:就这一种情况吗?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到了不同的情况。接着又问知道两个点图形固定吗?三个呢?这类开放题不仅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很大,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总之动手、动脑双结合,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完美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篇2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敢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四、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提出: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或者地球没有引力,世界将是怎样的?又如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多的需求,因而要求教育机构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状不乐观,对人才培养有不良影响。所以,本文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提出科学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建议,能够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人能够对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能力。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因而对小学科学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纵观小学科学教学,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明显不足,因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性,所以有关人员应加强对该问题的探讨,提出有效策略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提升小学生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存在诸多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识能力不足方面。首先,认为科学学科教学中,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自主养成的。其次,认为创造性思维为优等生所特有,其它水平学生不具备,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平台具有倾向性。最后,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相对较少,且将实验步骤、内容等问题直接告知学生,减少学生探究时间和缩短过程,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二、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其路径相对较多,但结果只有一种。所以,科学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竞争是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决定力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开创祖国未来。其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三、科学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鼓励小学生勇于质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勇于质疑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起始,可以将小学生带入创造性思维的殿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进而提出质疑,为小学生专心寻找问题答案提供良好的动机条件。例如:在《大树的观察》教学中,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大树的树皮为什么自己裂开”、“树皮裂开后怎么办”等系列问题,待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可急于为学生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深入学习,最终寻找问题的答案。该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使学生享受问题解决过程和得到答案的快乐[2]。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之门。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所了解知识不满足,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对此,教师要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力》一课中,教师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首先,问学生是否相信一张纸可以托住一杯水,相信许多学生都会摇头,表示不相信;其次,教师进行实验操作,以验证事实。当学生看到一张纸可以完全托住一杯水时,便会产生浓厚兴趣,想一探究竟。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科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因而要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将教学活动回归于实验中。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完全操作实验,而是在启发小学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既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水有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将橡皮泥放入水中,问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有效方法将橡皮泥浮起。对此,学生开展激烈的探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一一验证。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培养,且激发小学生想像力,增强思维拓展训练的效果[3]。

(四)激发小学生创造欲望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激发其创造欲望,使小学生思维方式得以发散,打破现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所以,在该阶段,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敢于对问题加以探讨,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便是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以正确方式加以否定,不可打击学生,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想像能力。例如:在《登上月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月球与地球的区别问题,如空气、引力等方面,不仅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月球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月球宇航员服饰、喝水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论: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小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不足,阻碍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且不利于人才培养。但是,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逐渐深入人心,小学科学教师必定能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02.

[2]支丽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6:60.

  • 下一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例(3篇)
    上一篇:创造学思想录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创造学思想录范例(3篇)

      创造学思想录范文[关键词]转折期纪录片美学形态及特征从1976年粉碎“”始,至以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转折,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可称..

      daniel 0 2024-04-14 07:04:50

    2.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例(3篇)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即将到来的21..

      daniel 0 2024-04-14 07:04:13

    3. 美术的理论知识范例(12篇)

      美术的理论知识范文篇1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小学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对于小学师资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类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发展非..

      daniel 0 2024-04-14 06:33:18

    4.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范例(12篇)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范文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

      daniel 0 2024-04-14 06:32:13

    5. 体育课程的目的范例(12篇)

      体育课程的目的范文篇1关键词:体育课程;资源;系统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97-03综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课程资源问题普遍受到重视。课..

      daniel 0 2024-04-14 06:00:53

    6. 网络安全制度应急预案范例(12篇)

      网络安全制度应急预案范文篇1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

      daniel 0 2024-04-14 06:00:13

    7.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范例(12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范文篇1【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告急需在功能层面发生转变重新寻找自身独特的营销价值。本文对广告的本质功能及其流变进行了梳理,认为在以互联网为代..

      daniel 0 2024-04-14 05:28:59

    8. 电子电工焊接实训总结范例(12篇)

      电子电工焊接实训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技能培训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2-67-20引言台上比学生,台下比老师,好成绩的取得都是师生..

      daniel 0 2024-04-14 05: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