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25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范文

关键词: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吨钢能耗

中图分类号:TM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较大成绩。2012年,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总能耗为2.66亿吨标准煤,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6.2亿吨标准煤的7.3%,吨钢综合能耗为602.71kg标煤,同比下降0.16%,吨钢耗新水3.88m3,COD排放2.67万吨,但是现阶段能耗水平与《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580kg标煤目标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二、钢铁企业能耗现状

从2001年至2012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指数显著下降,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4.46kg下降至1.52kg,吨钢粉尘排放量由4.59kg下降至0.99kg,降幅分别为65.7%和78.4%。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业能源和环保绩效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从节能效果比较来看,以日本钢铁企业能源消耗为100计算分析,欧洲为110,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30,全行业则为150,也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是日本的1.5倍,中国与日韩钢铁在节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仍有部分落后产能仍在生产,这部分产能建成时间早、生产规模小、设备老化,环保设施技术改造难度大,造成了污染物严重排放超标的后果。此外,烟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烧结脱硫设施建设质量低劣且普及率低、运营维护不规范、减排效果差等也制约了我国钢铁行业环保水平的提升。

三、针对节能减排提出对策和钢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据专家估计,如果我国钢铁企业把现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全部用于生产中,节能的下降空间会缩小在5%以内,所以为了完成《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要求,需要钢铁工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结构调整与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是当务之急

钢铁行业的能耗问题源于产业结构,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涉及钢铁制造流程的各个环节,要从钢铁企业及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从钢铁企业产品结构看,2012年,在我国7.17亿吨粗钢产量中,转炉钢比例为89.8%,电炉钢比例为10.1%,是世界十大产钢国中,电炉钢比例最低的国家,由于电炉炼钢具有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能耗少、污染轻、灵活性大的优势,以我国年产钢5亿吨计,则每年可以节约铁矿石0.975亿吨,降低能耗0.2625亿吨标煤,减少CO₂排放1.192亿吨,如能使我国电炉钢的比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即从10%增加到30%左右,则每年可减少铁矿石消耗1.3亿吨以上,减少CO₂排放约1.6亿吨,节能标煤0.3亿吨。因此,国家应规范废钢回收的管理,科学测算我国废钢资源量,建立废钢回收的平台,适当提高电炉钢的比例,是有效节能的途径之一。

2、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根据国外多年实践经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种节能项目投资新机制运作发展十分迅速,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不仅为企业节能降耗,也能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带来巨大收益。能源合同管理项目的节能效率高,节能率一般在10%—40%,最高可达50%。自1998年,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中国后,现在已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企业在“零投入”的情况下提升能效、减少排放,并降低了节能风险,而且能源用户通过与钢铁企业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共创、共赢的社会效果,为推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3、倡导自由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和保护

当前我国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必须要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带动作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才是我国现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尤为重要的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激励创新的根本保障,没有保护,知识产权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企业是否拥有知识产权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知识产权,增强保护意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4、政府对钢铁企业的政策支持

在最近政府的公务报告中,政府有关部门对钢铁企业科技创新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钢铁工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到2015年要超过1.5%,虽然规划目标还与全球顶尖钢铁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我国已经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而且我国制定的产业政策以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政府对于钢铁工业节能环保的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给予融资方面的支持政策,另国家还对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创造优异成绩的,给予减免税与奖励的政策。

参考文献:

[1]窦彬,日韩钢铁行业节能政策及启示,2008年9月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范文篇2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攀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强调企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把节能减排作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立节能减排的战略思路和工作措施,建立“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监督、人人行动的良好局面。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节能减排的战略思路。一是确立了节能减排的战略地位。攀西资源的特性和攀钢发展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绝大部分是结构致密的钒钛磁铁矿,采选、冶炼和金属回收难度大,曾被外国专家判定为无法利用的“呆矿”,且矿石硫含量相对较高,在目前世界钢铁领域还未找到冶炼系统烟气脱硫最佳办法的情况下,攀钢冶炼系统烟气脱硫工作难度则更大;攀钢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思想指导下建设起来的钢铁企业,环保历史欠账较重。为此,攀钢将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硬约束,并纳入企业“做大钒钛、做精钢铁、做好资源、做强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发展道路,以实现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确立了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攀钢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攀西资源特点和自身发展实际,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制定攀钢“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实施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排污监控、末端资源化治理等配套措施,推动企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管理创新、科技进步、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努力把攀钢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三是确立了节能减排的重点内容。攀钢坚持以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节能减排,基本思路是:从管理节能、结构节能、系统节能和技术节能着手,持续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从老污染源治理和新建项目环保配套设施建设着手,持续推动清洁生产;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资源循环使用着手,建立起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及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的生产体系。

2、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战略措施。一是领导体制。攀钢及各下属单位先后成立了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级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节能减排工作,指导部署相关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并督促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同时建立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节能减排工作群策群力的合力。二是责任机制。狠抓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环境保护管理标准》、《能源介质管理标准》、《攀钢“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标准》等系列制度;建立了重大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承包责任制、重大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效果承包责任制、重点单位全年无环境污染事故承包责任制等,形成了“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责任体系。三是监督机制。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监督检查小组,制定完善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对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重点是检查各单位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四是考核机制。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把能源消耗指标考核体系、环境保护指标考核体系、“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指标纳入奖惩考评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硬指标、硬约束,并与领导干部任职业绩、薪酬和任免考核挂钩。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起点、高投入,实施关键和重点环节改造,全面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攀钢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关键和薄弱环节人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老污染源治理和新建项目环保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企业能源消耗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1、坚持高投入,着力解决环保历史遗留问题。攀钢重点针对一期建设的历史欠账,加快环保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研发,积极抓好攀枝花地区炼钢转炉系统烟尘治理、废气回收,炼铁高炉系统废气粉尘治理,焦化系统生化废水、焦炉粉尘治理,轧钢系统废水处理,钛白粉废酸、废水治理,尾矿治理以及攀成钢高炉、转炉区域粉尘治理,攀长钢冶炼区域烟尘治理等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认真解决遗留的老污染治理欠帐,企业环保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攀钢每年认真按照省、市政府提出的限期治理要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促进重点污染源治理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十五”以来共投资25.76亿元,实施环保项目建设150余项,仅2005-2007年,攀钢先后完成了包括省、市政府限期治理项目在内的污染治理项目达45余项。

2、坚持环保“三同时”,狠抓新建项目环保配套设施建设。攀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环保跟踪、监管和控制,切实抓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所有新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施工设计都进行了环保审查,在项目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全面跟踪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并认真执行项目申报、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等办事程序,确保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部通过上级环保部门组织的评审和批复后才动工建设,并严格做到新建项目的配套环保设施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施工、运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有效杜绝了新污染源的

产生。其中,投资17350万元用于煤化工厂新1、2号焦炉干熄焦和推焦除尘等环保配套设施建设,每年节约4万吨标准煤,减少烟粉尘排放600吨;新钢钒投资6500万元用于新1、2号转炉煤气回收,每年可节约4.28万吨标准煤;攀成钢投资30398万元用于特管厂搬迁改造的节能配套工程,每年可节约17万吨标准煤。

3、坚持以零排放为目标,加快废液综合治理步伐。攀钢工业废弃液体主要是废水和废酸。废水治理方面,“十五”以来攀钢用于水污染防治的投资达2.04亿元,完成水污染防治项目33项,重点项目有:矿业公司尾矿系统单系列过江改造、热电厂一、二期灰渣水深度处理后回收利用、发电厂冲渣水深度处理后回收利用、热轧板厂浊环水系统改造、攀成钢轧管新区10000t/h的废水综合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攀宏钒制品厂工艺废水处理系统改造、钛业分公司钛白粉厂工艺废水处理系统改造、矿业公司选矿厂控制尾矿废水入江整治等。目前攀钢每年重复用水量为17.8亿m3左右,重复利用率达到93.56%以上,比2005年提高了4.86百分点。其中,投资1173万元用于热轧板厂浊环水系统改造,年节约新水130万立方米;投资300万元建设发电厂锅炉灰渣水深度处理设施,年节约新水306.6万立方米;投资4770万元建设攀成钢废水集中处理站,使攀成钢基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酸治理方面,目前已全部实现循环使用。其中,投资4800万元建成和冷轧厂两条盐酸再生线,年回收盐酸3万多吨、铁红4000多吨;钛白粉厂与四川攀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年处理能力16万吨的废酸浓缩装置,实现了废硫酸的闭路循环利用。

4、坚持以节能减排为核心,抓好废气治理项目建设。攀钢工业废气治理主要是粉尘治理、烟气脱硫和煤气、蒸汽回收利用。“十五”以来,攀钢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达16.72亿元,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00余项,其中,新钢钒投资21637万元对炼铁厂1-3号高炉除尘系统进行改造,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达到22202吨;投资24570万元对提钒炼钢厂3座老转炉除尘系统进行改造,年减少烟粉尘排放2845吨;攀成钢投资3800万元,对冶炼系统进行除尘改造,年减少烟粉尘排放5500吨;攀长钢投资3400万元进行4座电炉烟尘治理,年减少烟粉尘排放3200吨。2007年,新钢钒提钒炼钢厂首次实现负能炼钢;攀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82642.79吨,同比降低4335.59吨。

5、坚持以循环利用为根本,狠抓固体废弃物治理。攀钢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主要是炉渣、尘泥和尾矿。炉渣利用方面,2001年组建攀枝花环业公司,专门从事冶金废渣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年处理高炉渣480万吨的能力,实现了炉渣全部回收利用,使“死渣场”变成了“活渣场”,目前已累计处理废渣1330万吨。尘泥回收利用方面,含铁尘泥通过返回烧结工艺或炼钢工艺,焦化尘泥通过返回焦炉配煤,全部实现循环使用。尾矿综合利用方面,通过从废弃尾矿中提取钛精矿,攀钢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

6、坚持以清洁生产为宗旨,搞好噪音等其他污染源治理。一是加强噪音治理。近年来投资2640万元,对炼铁厂、动力厂和氧气厂等设备采取了隔声和消声治理措施,使噪声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二是强化项目绿化配套。对新白马公司、攀成钢新区、新钢钒热电厂55MW发电机组、新钢钒动力厂煤气柜、新钢钒提钒炼钢厂新1、2号转炉等建设区域进行绿化配套建设,实现视野区荒山绿化2678亩、矿山植被复垦320亩,每年植树都达到15万株以上。

三、依靠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和技术创新,加强源头控制,促进节能减排不断迈上新台阶

攀钢坚持把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工艺装备技术改造,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积极研发和推广运用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优化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从源头和根本上控制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抓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攀钢认真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积极实施工艺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在产业升级中实现节能减排。一是积极淘汰能耗物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落后产能。近年来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包括:攀枝花本部的模铸生产线、初轧生产线、40万吨三火成材的线材生产线;攀成钢30吨小电炉、216、318钢管生产机组;攀长钢1号、2号5吨小电炉。二是大力实施“材变精品”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攀钢经过近几年持续的技术改造,主要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部分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攀枝花本部先后建设新1号、2号焦炉、新3号高炉、新1号、2号转炉,全连铸生产线、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冷轧酸轧联机改造和镀锌线、钒氮合金生产线、微细粒级钛精矿回收生产线、高钛渣生产线等。其中,全连铸技术改造以后使钢材成材率提高了12.5%以上;25000KVA钛渣炉为亚洲最大的高钛渣生产线,其产品代替钛精矿作为钛白粉生产原料,可大幅度减少钛白粉生产的环境污染。攀成钢建成340连轧管机组、159机组和508机组,促使钢管生产工序能耗下降了30%以上,成材率提升了10%以上。三是大力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双高”产品。开发出时速350公里100米长尺钢轨、热轧汽车大梁板、限制有害物质家电板、大口径无缝钢管、钒氮合金、氯化钛白、高钛渣等钢铁钒钛新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了高产值、低消耗。其中,攀钢自主开发的PD3钢轨,比原用U71Mn钢轨使用寿命提高一半,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生产使用PD3钢轨400万吨,相当于累计节约钢轨用量200万吨、经济价值80亿元;攀钢最新开发的PG4高强耐磨钢轨进一步使钢轨使用寿命提高到原U71Mn钢轨的1倍以上,如果国内铁路全部采用PG4高强耐磨钢轨,按现在年需求量180万吨计算,每年只需100万吨左右,可节约钢轨80万吨、32亿元。限制有害物质家电板率先通过欧盟“ROHS”证书,成为国内第一家完全满足欧盟家电用板环保要求的生产企业。同时,立足钒加入钢中可节约15%钢材的特性,开发出钒氮合金、五氧化二钒、高钒铁等新型钒制品,扩大了钒制品生产规模,并致力研发推广含钒钢轨、含钒钢筋等绿色环保产品,倡导和实践节能环保的消费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抓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依靠科技创新持续降低消耗和减少污染。攀钢高度重视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组建了专门的能源环保研究所,积极研发推广节能减排的先进适用技术,为攀钢实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是加强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发。针对冶炼和轧钢等各工序能耗指标及入炉焦比、钢材综合成材率

等指标关键开展技术攻关,开发和应用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技术,确保从根源上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加强余能余热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气治理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有效控制了污染源点;攻克了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的世界性难题,技术和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有效回收微细粒级钛铁矿(粒度0.019-0.074毫米)。二是推广实施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并运用具有攀钢特色的溅渣护炉工艺,使攀钢转炉炉龄稳定提高,大幅度降低了炼钢用耐火材料消耗。新钢钒按照“三干一闭路”(干式除尘、干熄焦、干式TRT和工业水闭路循环)思路,实施了1、2号焦炉干熄焦工程、高炉TRT机组建设、转炉煤气回收和炼钢、热轧、钒制品加工等系统废水循环使用等技术改造,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攀成钢实施工业废水、煤气、余热蒸汽和固体废弃物“四大闭路循环”技术改造工程,在产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总能耗持续下降。攀宏钒制品厂采取蒸氨一浓缩工艺处理沉钒废水、煤化工厂采取高效微生物菌种处理生化废水等新工艺,工业废水实现了“零排放”。三是充分引进社会专业力量开展节能减排。新钢钒将部分环保设施委托给钢城企业总公司负责管理,钛业公司与攀枝花攀化公司开展了废酸专业化处理的战略合作,攀成钢与川化签订循环经济框架协议,实现了资源能源社会大循环。

3、深入开展“对标挖潜”,不断优化经济技术指标。攀钢坚持与国内同行先进企业对标,开展“对标挖潜”活动,采取成立科技攻关队、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等措施,加强生产全过程预测、监控和管理,进一步优化经济技术指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一是调整原燃料结构促进指标优化。以优化高炉炉料结构为重点,调整原燃料结构,合理搭配贫富矿,加大喷吹煤使用力度,降低焦炭使用量;以煤气、蒸汽回收利用为重点,利用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发电,利用余热蒸汽建设溴化锂中央空调,大幅度降低电耗;以水资源循环使用为重点,在焦化、轨梁、热轧、冷轧等系统建设废水循环使用处理装置,新水消耗逐年下降。二是抓好生产顺行促进指标优化,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始终坚持以高效、低耗为原则,优化生产组织,抓好设备检修、动力供应和质量控制,确保生产均衡稳定,攀钢综合成材率、合格率和等级品率稳步提高。三是加强资源能源管理促进指标优化。攀钢实行资源能源标准化管理,倡导和鼓励节约,完善能耗指标定额考核体系,对水、电实行超耗加价政策,推行违章用能举报制度和施工用能计量收费制度,持续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向管理要节能减排效果。四是开展群众性的节能减排革新活动和劳动竞赛促进指标优化。深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金、银、铜”点子评选活动和“我为攀钢节能减排献一策、十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引导全体职工针对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品种质量改进、能耗指标下降等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解决制约生产、影响能耗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从模式上积极创新,探索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攀钢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落脚点,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再用、循环”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艺,正逐步探索出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1、抓好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攀钢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攻克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低品位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难题,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规模,并且把资源中的钒和钛提取出来,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一是抓好钒资源综合利用。攀钢从最初只能生产钒渣,到拥有钒氮合金、高钒铁、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等系列化产品,钒产业技术和规模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07年钒产品(以五氧化二钒计)产量达到1.65万吨,成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企业,同时也使我国钒产业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二是抓好钛资源综合利用。攀钢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和资本运营,攻克了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这个世界性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成套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了硫酸法锐钛型、硫酸法金红石型、国内唯一的氯化法钛白、高钛渣等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目前已具有年产钛精矿30万吨、钛渣6万吨、钛白粉8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和重要钛白粉生产基地。三是进一步提高钒钛磁铁矿资源利用效率。在2004年完成阶磨阶选产业化推广,改变了攀西钒钛磁铁矿精矿品位只能达到52%左右的局面,使铁精矿品位提高到54%以上,提高幅度达2.06个百分点,并且可以对每年开采过程中被排弃多达500万吨的极贫矿和表外矿进行回收利用。充分挖掘矿山资源潜力,成功建成我国第一条40‰-45‰陡坡铁路运输线,为矿区进入中深部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范文

关键词:钢铁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04

1低碳经济对钢铁行业的冲击

第一,国内钢铁行业的钢铁比重过高是国内单位钢产量中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根本原因。截至当下,欧美等众多发达国家中的电炉钢比例都很大,所以冶炼钢铁的比例总体较低。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的钢铁单位中的钢铁比分别为:<0.4、0.65、0.73。中国的钢铁储备量总体不大,由于资源匮乏,所以在电炉钢这一块的比例相对较小,这也是国内钢铁行业比例一直不能有效降低的原因,2000年、2005年、2008年的铁钢比分别为:1.02、0.97、0.94.在这期间,高炉冶炼的碳排放是电炉的5倍左右,甚至更多,所以中国的钢产量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偏高。

第二,将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中国钢铁行业也是国内钢产量二氧化碳总体排放较多的原因。在欧洲钢铁生产中,他们大多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碳含量较小的材料作为燃料,使用的电能大多数是燃油、天然气、风能、核能以及太阳能发电。和国外相比,国内钢铁业使用最多的是碳含量为主的燃料,在整体流程中,煤炭消耗占整体材料消耗的90%以上,煤炭发电是国内发电的主要元素。所以,欧洲钢铁单位的钢产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总体不高,电炉与高炉流程分别为:0.4t与1.7t,与之相反的是,国内钢铁企业的单位钢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并不高。在日本与韩国的钢铁企业中,他们所使用的一次能源主要也是煤炭,和我国钢铁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来看:日本与韩国的碳排放明显比中国偏低,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钢铁企业的能效总体偏小。

第三,国内钢铁企业的能效偏低也是国内钢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大的原因。综上所述:日本与韩国的能源构造和中国的钢铁企业总体相似,由于国内钢铁企业能耗总体不大,这让中国钢铁单位的产品以及碳排放总强度明显超过日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政府的重视,国内也加大了对减排节能投入,很多新技术与装备被应用到生产中,随着其生产能效的改善,二氧化碳单位产品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小。

2低碳视角下钢铁行业发展对策

2.1优化政府策略,提高相关制度的驱动与导向力

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是推动国民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当前的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不管是法律体系,还是政府策略都还处于弱势状态,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对此,除了要完善政府策略,确保立法,在信贷政策、策略、退税以及出口上都必须给予相应的优惠,对于传统、落后的重复性项目,给予良好的调控。

缺乏有效的节能减排奖励制度,是推广技能减排一大障碍。针对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有效的建议,然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节能减排的策略与法规。具体如:资源综合性规划、需求的侧面管理、能源单位服务、系统收费、能源标识和标准等。

2.2重视观念进化,促进低碳节能经济建设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让钢铁行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转变,对改善钢铁经济效益与运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为了处理好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依赖高污染的环境、高消耗的资源,在牺牲自然生态的背景下赢得工业建设与社会发展,而是将低碳节能放到新科技、新能源以及新生活变革中,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2.3完善产能构造,提高产品竞争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钢铁行业在能耗上有所控制,虽然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事实上,它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很多大中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放弃落后的产能,很多都被转移到中小或者偏远企业。对此,在钢铁企业发展与转型中,必须搞好减排节能与淘汰陈旧的工作,通过切实贯彻《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确保相关工作切实得到实施。在认真做好二次建设、产能过剩、促进企业发展意见中,通过完善钢铁企业产业策略,帮助钢铁单位在环保、能耗以及综合应用资源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于调整能源结构,相关单位必须尽快转变以煤为主的构造,使用新型的清洁能源,以更好的发挥核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作用,通过提高资源运用率和循环使用过程,促进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2.4促进技术发展,推动产业进化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节能技术不管在扩散还是管理、资金与体系创新中都有很多障碍,最显著的问题是:其节能技术以及研究成果缺乏,节能技术在改进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当前,国内钢铁企业在创新技术发展上的投入只占销售的0.8%左右,发达的工业国家在5%左右。而资金匮乏,则是造成钢铁行业总体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设备,知识产权较少,过于依赖进口,在缺乏管理与规划的过程中,对产业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除了要增强科技投入,还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通过做好二氧化碳炼钢技术与集团储存,从而落实能源消耗,改善能源发展与科技建设,用较低的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环境资源、自然消费和谐发展;通过改善产业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从源头上推动产业进化,改善产出。

参考文献:

[1]高成康,陈杉,王申川,秦威.中国钢铁行业低碳模式及其相关政策分析[J].中国冶金,2015(01):50-53+57.

[2]叶婷婷.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研究[J].会计之友,2014(04):36-40.

  • 下一篇:旧物回收市场分析范例(3篇)
    上一篇:可再生能源开发论文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可再生能源开发论文范例(3篇)

      可再生能源开发论文范文篇1论文摘要:自然资源无价值这一传统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自然资源价值思想的片面理解,是简单的一概而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根据马克思..

      daniel 0 2024-04-25 16:08:54

    2. 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重滞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危..

      daniel 0 2024-04-25 16:08:13

    3. 噪音的污染产生的原因范例(3篇)

      噪音的污染产生的原因范文关键词: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噪声污染现已成为城市中影响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污染之一,甚至超过水污染..

      daniel 0 2024-04-25 15:36:54

    4. 减少工业污染的建议范例(3篇)

      减少工业污染的建议范文PM2.5成为大气污染主要问题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大气环境质量优劣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推动大气污染治理,2001年7月13日,市人大常..

      daniel 0 2024-04-25 15:36:13

    5. 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建议范例(3篇)

      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建议范文篇1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的垄断金融政策,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贷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深入进行,特..

      daniel 0 2024-04-25 15:04:49

    6.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范例(3篇)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范文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Cartner公司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Management,CRM)的概念,该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界和实务界人士的高度重视。Gar..

      daniel 0 2024-04-25 15:04:13

    7.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例(3篇)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篇1[关键词]社区医疗;护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8-85-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daniel 0 2024-04-25 14:32:58

    8. 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例(3篇)

      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2019年经济科将立足发挥科室职能作用,主要采取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审议工作报告等监督形式,加强对政府经济建设类、城建等重点工程、农林水、安..

      daniel 0 2024-04-25 14: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