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壤常用的方法范例(3篇)
改良土壤常用的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改良;绿化
1盐碱地概念
盐碱地是一种含碱度或者含盐量过高的土壤,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土壤里可溶性盐类的成分居多,由于盐分的不断累积,会引起土壤的结构及化学性状的变化,致使土壤结构板结硬化,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差,随着时间推移,会加剧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导致土壤内部微生物活动能力不断下降,土壤性质不断恶化[1]。盐碱地的土壤成分不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导致该地区植物存活率低下。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及绿化才能改变盐碱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提高植物的耐盐碱能力,才能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
2盐碱地对于植物的影响
2.1水分流失
盐碱地因为含盐量大,土壤中的水分逐步降低,植物根系严重缺水,无法耐盐碱,长期持续下去,植物必然会因为缺水而枯死[2]。
2.2生理干旱
盐碱地中的可溶性盐分过多必然会造成土壤出现硬化与板结,植物根系无法发育,加上无法渗水保湿,植物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及养分,植物生长停滞或萎蔫,再者高盐碱土壤会促使植物的水分从根细胞外渗,加速植物的死亡。
2.3降低植物生存活力
土壤中的含盐量超过植物所能吸收的限度时,会造成植物根系的活力大大下降,植物会停止生长,出现烂根现象,从而严重阻碍了植物充分吸收水分与养分,因此,植物会慢慢死亡[3]。
3土壤改良
要在盐碱地进行绿化,满足苗木生长需求,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应先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系统工程,要系统科学地分析,综合使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与提供水利设施等措施进行改良。
3.1用物理方法进行改良
物理改良主要是客土及隔离盐碱。一是通过换土或客土抬高绿化地面,铺设防渗膜,防止盐碱反渗;二是在种植植物时,开挖大型树穴,底部铺设卵石或粗砂,确保铺设高度满足盐碱反渗要求,再铺泥炭土及有机肥后覆土,种植后应开挖树沟,以此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保证植物的良好发育,满足植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3.2水利改良
水利改良有以下几种方式:蓄淡压盐、灌水洗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盐碱严重地块可综合采用。一是在盐碱地周边修筑围挡进行灌水蓄水,促使土壤脱盐,这种方法一般使用坡率小或平坦地块。二是雨量充沛地区,可开沟整垄,根据水盐运动原理,灌水蓄水排盐,加快土壤脱盐速度,必要是应对沟底的盐碱进行清除。三是排水条件差的绿地,下部铺设隔离层,防止盐碱反渗,隔离层铺设高度应控制在地下水位临界高度以上。四是在地下适宜深度挖暗沟,沟内铺卵石、粗砂或石砾,可铺设多层,渗管排盐[4]。
3.3化学改良
通过对盐碱土增施化学物质,以此滋生化学反应来达到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与含碱量的目的。一是根据不同土壤的化学结构使用不同的化学物质,改善土壤的PH值,使土壤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二是通过施入矿物肥,来增加土壤中的其他微量元素(如氮、磷、钾、碘等)比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而且有助于增强植物的抗性[5]。三是施入草木灰、泥炭土、腐殖土以及有机肥等足量的有机质,以此降低土壤出现板结的比例,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内部的透水性与气密度。
4绿化及养护
4.1苗木选择
根据盐碱地土壤中含盐量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抗盐碱植物进行种植栽培,对于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能大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从而使园林绿化有效稳定的发展。在选择树种时,应选择高耐盐碱性的植物。沿海地区一般风力较大,应注意苗木的抗风能力,选择根系发达的健康的植物,防止倒伏。绿化选用适生的品种有:椰树、加拿利海枣、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木麻黄等。
4.2绿化栽培
栽培耐盐碱的绿化植物有助于改良土壤条件,可以先培养一年生的绿肥以及及固氮植物,多年以后,土壤条件也得到了适当改善,有机质有所增加,土壤肥力也得到了提高。此时,可以施入更多的有机物质,以此缓解土壤板结现象,加强土壤的透水功能和透气性,起到保湿保肥的作用,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优化土壤结构,营造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盐碱地园林绿化中,植物的栽培技术大致分为三种:生根粉辅助生长、打泥浆栽植、整大穴栽植。其中使用生根粉是为了让苗木在种植后可以快速发育根系,从而提升苗木的存活率。打泥浆栽植是在苗木种植时,在树穴中搅拌约三分之一的泥浆,再进行填土种植,让苗木能快速与土壤接衔,有效促进根系寻找土壤养分,避免出现种植后苗木不能及时吸收水分,导致死亡。
4.3绿化养护
盐碱地绿化是后期管养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养护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管养周期更长,要时刻关注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检测土壤的PH值,测试各营养成分,科学追肥,合理用药。首先要视情况浇水,浇水必须浇透,要保证树苗能够充分吸收,有条件的可设喷淋系统即可排盐又能确保苗木对水分的需求;其次就是土壤的疏松,在降水之后,土壤可能结板,影响树苗吸收养分,要及时进行土壤疏松;再有就是合理施肥,多利用有机肥进行施用,有机肥在腐烂过程中能产生酸性物质,从而与土壤内的盐碱进行酸碱中和反应,降低盐碱度,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5结语
盐碱地的园林绿化一直是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有效利用科学手段进行土壤改良,选用适宜苗木,加强管理与养护,循序渐进,逐步有效地改善盐碱土壤,合理栽培绿色植物。为了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土壤条件,要对盐碱地绿化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科学系统地形成一种行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绿化生态模式。
【参考文献】
[1]董立新.枸杞在轻度盐碱地改造造林中的栽培管理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06).
[2]胡建华.浅谈山西北部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01).
[3]张相伟.轻度盐碱地新建小区的绿化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6(04).
[4]卢成名.盐碱地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技术——以连云港“西湾锦城”绿化项目为例[J].现代园艺,2015,(12):41-42.
改良土壤常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盐渍危害,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1.农区耕地土壤退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状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可导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弃耕,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因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影响而弃耕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2.降低作物产量,形成低产田
土壤盐碱化是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盐碱对作物的危害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
3.造成绿洲野生植被的破坏
灌区内,人们为了保证耕地土屋中盐分得到减轻,往往进行大水压盐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而灌区内的夹荒地由于没有灌溉只有蒸发作用,耕地中的盐分较移到荒地中自然植被随着土壤盐含量增加而遭受破坏。
4.危害人类健康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是盐分运动的载体,又是盐分寄存的场所。灌区在引水过程中,盐分也随地表水源不断地输送到农区。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则进入灌区的盐分就会积存在耕地土壤和通过淋洗进入浅层地下水中,长期发展下去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水质逐渐恶化,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5.危害人类社会环境
土壤盐碱化还能危害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二.灌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成因
灌区土壤盐碱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形成条件,人为因素则促进了盐碱化的发展。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2.地形封闭,盐分无外泄条件。3.母岩和母质含盐量高。4.新开垦的耕地土壤含盐量均偏高。
(二)人为因素:
1.水资源利用仍有许多问题,一起地下水位升高,小于临界水深2.重灌轻排达不到适宜灌排比要求3.上排下灌,灌溉水质恶化4.平原水库渗漏影响仍然很大5.土地不平整,特别是新垦地6.种植作物单一,除了粮食作物外,大部分为棉花,二养的作物苜蓿,绿肥几乎见不到,使土地用养失调7.有机肥使用量减小
三.土壤盐渍化治理对策
根据灌区土壤盐渍化改良的发展趋势,盐渍化改良治理已经到了以流域为整体,土壤盐渍化治理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得综合治理阶段。
(一)以水利改良土壤
从改良效果分析,以水利改良的方式,改良高地下水位引起的土壤盐渍化的效果依然明显,但是排水,排盐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多样化,有明排,暗排,竖井灌排,生物排水(种树排水)等。盐碱地改良利用,最主要的水利工程措施就是排水。通过排水,一方面控制地下水位,使灌区地下水降到2m以下,使农作物不受高矿化度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排水将高矿化度水排出灌区,把从土壤淋洗到地下水中的盐分逐渐排出,使土壤逐步脱盐,达到改良盐碱地目的。在利用水利改良措施时,应以流域和灌区土壤盐渍化分区为整体,建立完善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坚持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和灌区盐渍化改良三结合的流域总体整治理规划,形成盐碱地合利用与盐渍化土壤改良并存的发展模式。同时,依据流域总体治理规划目标,山区建立配套水库,以水发电,平原在地下水位高处以电提水,降低地下水位的高度。
(二)节水技术具有节水和降低地下水位作用
使用先进的灌溉方法对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十分重要。实施沟灌,,地膜覆盖灌等常规节水和膜下滴灌,喷灌,渗灌,低压管道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采用较现金有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灌溉可使作物只得到作物生长需水,而不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随土壤的不断蒸发而降低,可解决因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选的推广常规节水和高效节水技术,加长以节水为恒心的灌区配套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矛盾,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地的次生盐渍化。
(三)化学改良措施。
化学改良是针对碱土和苏打盐土采用的一种改良措施。常用的化学改良剂可分为三类:一是钙剂,二是钙活化剂,三是:其他改良剂,实践证明,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改良措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从全局和流域角度建立统一完善的排水,排盐系统。
灌区土壤盐渍化改良要树立全局观,着眼于利于区域性的水盐平衡,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为充分发挥渠系排水的作用,应从全流域考虑,地方与兵团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各行政单位互相配合,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上游与下游,地区与地区及农区生态环境与绿洲边缘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流于完善,完整的排水,排盐系统。以或盐碱化二级区为单元,建立统一的排碱渠和辅助排碱渠,通过主干渠把盐碱排放到总体规划的溶泄区。特别对跨流域,跨地县的骨干工程,应建立专结构,统一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请与,整修。
(五)重视农业改良的利用。
农业改良措施在已形成的盐碱地或尚未形成盐碱化的耕地上,都有很大作用,对有盐碱的农田可起到来加快治理的作用,而对非盐碱地可起到预防作用。在农田内部采用平整土地,合理的土壤耕作,合理的栽培技术,科学培肥地力和其它措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内在的防盐,抑盐条件,不断提高肥力,改造中低产田,建成稳产高产天。
改良土壤常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施工技术
1客土法
盐碱地施工技术措施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掉一层盐碱土换来农田好土,搬运农田客土回填绿化是一条简便省事又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绿化方式,只要回填的客土达到一定高度,使滨海地下盐碱水埋藏深度对于植物或草皮不构成盐害,那么客土回填进行绿化是一种立竿见影的绿化方式。但是客土来源最初是从郊区良田、菜地买土来进行回填的,但这只是暂时的方法,绝非长久之计。因为采用这种取土路线最大的弊端是毁坏了农田、菜地,形成了在一个地方建设生态环境,同时却破坏了另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与当今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逻辑不相符;除此之外,采用客土法来建设城市绿化的做法与国家对国土、可耕地和农田的保护政策格格不入,随着发展农业、保护农田的政策落实,大面积回填取土的做法被禁止,土源越来越紧张,应当及时改变客土绿化的建设路线,积极去找技术突破。
2隔水层法
隔水层工程措施是改良盐碱土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原理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这一水盐运动规律,采取修建完善排灌系统、灌溉淋洗、蓄淡压碱等措施,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改良利用目的的方法。灌排工程主要是加速排出土壤和地下水中由洗盐、灌溉、降雨所淋下的盐分,控制地下水位于不至使土壤积盐的深度,并能及时排出涝水,调节区域水文状况,满足作物对土壤、水分、空气、养分、热量的要求,达到改土增产的目的。
3地形起伏法
平整土地,构造起伏地形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防盐抑盐,因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常与地表不平整有关系。土地不平是促使土壤盐分水平移动,造成盐分在局部地区集聚,形成土壤积盐和出现盐斑的原因之一。盐渍土壤中的水溶性盐是随着土壤水的运动而移动的。
4深翻改土法
实践证明深耕深翻是改土治碱的一个有效办法。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淋盐洗碱,降低盐碱危害。深耕结合精耕细作,能根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如能结合增施有机肥,盐碱化耕地的状况会大为改善。
5大水浇灌压盐法
在实际的盐碱土壤改良措施中,大水浇灌的重要目的就是灌溉压盐。盐碱土壤含有过多的易溶性有害盐类,首先要靠冲洗(大水浇灌)使土壤脱盐方可进行种植利用,因此,冲洗(浇灌)是改良盐碱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冲洗的任务一是以水溶盐,二是以水排盐,三是以水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淡化地下水,为作物生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冲洗水量与土壤脱盐效果成正相关,冲洗水量越大脱盐效果越好。根据黄骅市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园林绿化要求,草花植物的根系大都在10~25土层内,乔木的主要根系活动层在100~150,因此,从实际工程角度看,脱盐土层达到100左右即能满足草木的正常生长。
6土壤改良剂法
采用通常的施工措施改良土壤时,很可能因土壤脱盐过程而伴随着土壤碱化的趋势,土壤碱化表现出湿时泥泞、干时坚硬,最终造成土壤呈强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为此,可以使用土壤改良剂来消除土壤碱性。通常土壤改良剂有2类。一类是含有钙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其原理主要是利用钙离子替换土壤中钠离子。另一类是酸性物质,如硫酸亚铁,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其酸性中和土壤的碱性,并促使土壤碳酸钙的溶解,使钙离子替换钠离子,从而降低土壤的碱化度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使用土壤改良剂时,灌水量的确定原则则是既要保证有足够灌水量促进其溶解,又要将进入土壤溶解的交换性离子与各种钠盐淋洗到地下水或土体下层,同时不引起地下水位明显抬高。另外,大面积绿化时可采用撒施,并且要尽量均匀一致,随后用旋耕机耕翻20~30。
7增施有机肥改良法
增施有机肥的目的是为了熟化盐碱土壤,盐碱土壤不仅土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害作物生长的盐类和碱类物质(如NaCl、)等,而且土壤板结、贫瘠、性冷,难以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严重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大大阻碍了园林建设水平的提高。而有机肥料恰恰能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在腐烂过程中,还能产生酸性物质中和盐酸,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针对沙土保肥力差,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因而宜采用多次施肥的办法。结合整地工作,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围,一般每年施肥4~5次。施有机肥时,混合一定量的麦糠,可改良土壤结构。
生物复合肥是以土壤有益微生物为核心的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生物肥料。它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增进土壤肥力、改善植被品质,以致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具有长效、高产、优质、无污染等特点。
参考文献
-
改良土壤的思路与方法范例(3篇)
改良土壤的思路与方法范文关键词:绿肥种植;农业;生产;作用中图分类号:S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51-1高寒山区的耕地中大部分为中低产田地,肥力较差,农作物单产..
-
有效教学论文范例(3篇)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篇1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
-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范例(3篇)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范文篇1特别是进入6月以后,对中小型、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逐渐演变为对中国概念公司的群体性信任危机。一些证券经纪机构纷纷调整对中国概念股票..
-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例(3篇)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众所周知,旅游业不仅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产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有一定专业理论、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术、懂得基层管理的中高级服务和..
-
法学专业实习论文范例(3篇)
法学专业实习论文范文关键词:地图学与GIS专业;创新型实习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15-04近年来,随着GIS(GeographicInformation..
-
法学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区别范例(3篇
法学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区别范文篇12018年即将过去,本所在区司法局和街道司法所以及各社区的关注和支持下,各项法律服务项目按期完成。年度法律顾问工作报告如下:一、建立机制、..
-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范例(3篇)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培养方案;文科专业【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14-02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十二五”经济建设和..
-
简述学前儿童的健康特征范例(3篇)
简述学前儿童的健康特征范文篇1一、更关注儿童阅读兴趣的变化以及阅读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被称为读图时代、视觉时代。在电脑和电视机前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