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科建设范例(3篇)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药管理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方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1.004
中图分类号:R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1-0013-04
Abstract:Thedisciplin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managementcoversthefieldsofmedicalandhealthservicesandhealthindustriesofTCM.ConstructionofkeydisciplineofTCMmanagementcanhelpimprovethelevelofdisciplinesofTCMcausemanagement,promoteacademicdevelopmentofTCMcausemanagementandenhancethetraininglevelofspecialtiesofTCMeconomicsandmanagement.Theresearchonthegoals,modelandpathofkeydisciplineofTCMmanagementisthecoreissueoftheconstructionofkeydisciplineofTCMmanagement,aswellascharacteristicsandadvantagesofmanagementdisciplinesintheTCMcollegesanduniversities.AccordingtofeaturesofTCMcollegesanduniversities,studyinghealthmanagementofTCMbyusingthetheoriesandmethodsofmodernmanagementandmoderneconomicscanpromotetheoptimalallocationofTCMresourcesandmedicalservicetechnologyandimprovethetheoreticalsystemofTCM.Asaresult,alldirectionsofTCMmanagementcanbetterachievescientificmanagementcharacteristicsandadvantagesofhealthcareandhealthrehabilitation.Also,itcanenhancethelevelofTCMmanagementandteambuildingandtrainoutstandingseniorpersonnelofTCMcausemanagement,soastoachievethecomprehensivepromotionofspecialties’overalllevelofthediscipline.
Keywords:TCMmanagement;constructionofkeydiscipline;developmentmodes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知识源泉。由于中医药学具有整体性、辩证性、实践性等传统思维和技术特色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挥我国医学上特有优势,传承与创新中医学,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政策与管理问题。中医学在近展遇到了困境。在现代科学主义话语权下,中医学要生存就必须与时俱进。首先,教育模式从师承转变为院校教育,把技术进行分科,教育内容分专业,结果专业越分越细,形成中医药专业的碎片化和技术的实验化。古代中医与中药是一体化的,现代教育则分离开了,形成医不懂药、药不懂医。中药资源的质量日趋下降,中医师的中医水平不断下滑。中医药面临的这些困境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制度问题。
制度是引导社会行为的最有效工具。建设中医药管理学重点学科,就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医药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更有效地为居民健康服务。运用制度促进传统中医药学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推进中医药服务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为国民的养生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服务。由于现代医学发展遇到了困境,其片面、静止、孤立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局限性,其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促使医学转向,而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要求正好与中医学的实践性、整体性与个性化诊疗思路相一致[1-2]。中医学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大医精诚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医德建设。这给新医疗改革背景下中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经济新常态需要研究新医疗制度建设。借鉴精准医学,发展现代中医学,充分挖掘中医药蕴藏的无限潜力,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好发展。
1中医药管理学学科定位
1.1概念界定
学科是学术范畴,指高校教学、科研等功能单位,占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资源,遵守特定的研究规范,具有规定的知识形态和动态运行能力的学术共同体或专业组织,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3]。而重点学科是指高校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重点投放于某些学科,以使其学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学科群或学科体系中发挥学术主导和关键作用,这些学科被称为“重点学科”[4]。
1.2学科定位
中医药管理学是一门中医学、中药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它是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融合,重点研究传统中医药在现代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将中医药特色与现代管理相结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如何将中医药资源和技术进行有效合理配置并及时提供给国民,最大限度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促进和保障国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药管理学学科建设原则和目标
2.1总原则
遵循科学性原则,中医药管理学科的建设需符合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遵循特色性原则,基于中医药的特点研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遵循规范性原则,规范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活动与过程,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遵循交叉性原则,管理学各部分内容在不同层次上与中医药学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同时注意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协调性;遵循引领性原则,重点学科应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起到引领作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学科范围内的各部分建设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实施;遵循系统性原则,规划内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互相之间不可分割。
2.2目标
2.2.1总目标以提高中医药事业管理水平、引领中医药服务事业和中医药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核心,探索中医药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通过充分整合中医药学科和管理学科资源,进行学科的交叉整合,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明确科研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不仅要提升中医药事业管理的学术水平,而且要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研究高水平的科学,全面提升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中药产业的进步,实现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2.2分目标在现代管理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研究中医药的知识、技术特征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方法;研究中医药资源优化配置与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运用政策科学理论与分析方法,针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研究中医药立法与政策科学问题;研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及制度化建设,有效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研究大卫生、大中医视角下中医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医药管理学学科建设模式
3.1宏观模式
建立中医药管理学学科的宏观模式,以学生培养为基础,进而推动学术发展,最终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形成中医药管理学学科的金字塔模式(见图1)。①学科建设是为专业建设服务,因此应从培养人才抓起。包括编写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经济与管理类教材;支持建设中医药管理类精品课程;支持建设特色和重点专业;支持教育教学项目的研究;围绕人才培养,引进社会管理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定向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突出专业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开展专业教育联盟,优化教育资源[5]。②学科建设要深入开展中医药经济、管理、政策类的科学研究。在国家层面,省部级及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需要研究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增强学科团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科的学术发展水平,在中医药管理学科不同的研究方向发表高水平论文。据笔者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9月,全国中医药管理学学科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78项(含教育研究项目),其中部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24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63篇,其中SCI论文6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含CSSCI扩展)36篇,核心期刊299篇。这些成果有效促进了中医药经管类人才的教育与培养。③不管是培养人才,还是开展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最终是服务社会。所以,该模式的最高层是要将教学与科研能力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即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部门培养合格人才,开展课题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力。
3.2中观模式
建立中医药管理学学科的中观模式,是根据波士顿矩阵的思路,以学科影响力和学科发展力为指标,构建学科的波士顿矩阵模型(见图2)。学科的影响力高表示其占有率高,其在学术资源、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占据较高的地位,一旦加大投入,其发展前景自然广阔,学科的发展力高,此时学科就可形成一定的品牌水平,相当于“明星类水平”。学科的影响力比较大,但尚未得到大力发展,此时需注重学科研究水平的提升,能力越强,承担的项目就越多,获得的资金也越多,可以为打造学科品牌提供资金,因此学科研究水平可被称为“金牛类水平”。重点学科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能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此时如果学科团队能积极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学科的水平就能得以提升,打造出品牌;如若学科团队水平低,则学科的水平就只能下降到教育层面上的水平,因此学科团队水平可看作“问题类水平”。随着社会需求的提升,学科仅仅拥有教育能力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有可能使学科处于被淘汰的境地,因此被称为“瘦狗类水平”[6]。如同产品的波士顿矩阵一样,学科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能力的地位会在学科发展力和学科影响力的相互作用下有所转变,因此需充分利用学科波士顿矩阵进行建设,努力打造出重点学科品牌。
3.3微观模式
建立中医药管理学科的微观模式,凝练好方向,以团队建设能力水平为横轴,以科研项目水平为纵轴,使中医药管理学学科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形成中医药管理学学科的坐标轴模式(见图3)。①学科建设需要凝练出学科发展的方向。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风向标,也是该学科团队特色能力的体现,表达了学科建设的核心能力,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科研平台。②加强学科团队的建设水平,学科团队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是学科研究的资源基础。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科方向带头人培养,需要通过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选派骨干教师去国外进修深造或国内其他名校做访问学者,同时需积极引进适合本学科方向发展的优秀人才,形成与学科发展特色相适应的高水平、结构优良的学科队伍。③需要提升学科科研项目发展的研究水平,通过组织高水平、高层次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讲学,共同主办学术会议等方式增加团队的信息交流和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重点学科更需要获得部级的科研项目,使团队建设能力与科研项目研究水平均衡发展提升,促进中医药管理学科逐步向高水平学科稳步发展。
4中医药管理学学科建设的路径
4.1建设智库组织平台
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发展需有创新力,以及法律与政策推动,并成立智囊组织。该组织主要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战略、促进政策、组织改革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等为研究对象,为政府、社会组织、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其形式可以是建立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或学会、协会)、创建人文社科及中医药政策研究基地等。
4.2造就教学科研精英队伍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杰出人才、适宜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保证。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管理学科人才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一支与中医药事业、中医药高校发展相适应的融合中医、中药、信息技术、图书情报、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高水平、结构优良的合作团队,才可有效推进中医药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院校首先要重视中医药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着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特别是积极吸引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博士和博士后加入;需要注重培养出学术领导型人才及杰出青年人才;同时注重学术骨干的培养,尤其是年轻学术骨干,为其提供参与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及出国进修机会[7]。规划与建设学科的不同梯级团队,优化组织结构,促进学科不断发展。我国中医药管理学学科目前已建立起中医药管理与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政策、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中医药知识产权、中医药资源管理与产业发展等研究方向的师资团队,各个团队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稳定的人才队伍结构。
4.3创新中医药管理学科发展制度
中医药管理学科的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特别是要创新适宜于中医药学科建设发展的激励机制[8]。依据机制设计理论的激励相容机制体系,包括绩效评价体系、薪酬管理方法、荣誉制度和评估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充分调动学科成员的积极性,规范科研教学行为,保证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同时对于科研成果要制定一定的标准,如发表的论文应具有代表性,需评价其社会影响力;代表性专著需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评价,并能解决社会重要、重大或关键性管理科学问题;科研项目成果能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管理科学的创造力与转化力,提高社会贡献度,能给政府和社会带来效率和效益,实现政府社会高校一体化设计,资源共享,功能协同的优化方案,从而优化利用中医药资源,推进中医药服务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为国民的养生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服务。中医药管理学科不仅要创造知识,而且要注重知识的转化。因此,中医药管理学科的建设不仅要重视教学、科研,更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为此,需要对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的水平建立评估体系,如价值评估、系统评估、情景评估、项目评估等,并要有计划分阶段对学科进展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估[9]。只有通过创新学科建设制度,才能保证学科建设有序和规范开展,从而提高中医药管理学科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申俊龙,马洪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传播的语境及路径分析[J].中医杂志,2013,53(24):2076-2081.
[2]申俊龙.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83-189.
[3]赵坤,王振维.学科建设的内涵、动力与竞争优势积累[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20-23.
[4]王建华,朱青.对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7-30.
[5]申俊龙,汤少梁,黄雪梅,等.新医改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7-11.
[6]单蕊,梁镇.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的山东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系统改革与知识转移平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275-276.
[7]莫少群.“211工程”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12(2):29-32.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
【论文关键词】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发展领导能力
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认真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讲政治、懂教育、会管理、善领导的坚强领导集体。通过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学校形成了努力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共识,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提高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思想素质好,政治强,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自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求真务实,是高校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校党委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坚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党委将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领导者思想政治素质对学校党政工作的影响作用、参谋作用、咨询作用和推动作用。校党委将中心组学习的目的和作用,定位在推进理论武装,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真学、真懂上;定位在增强执政能力,以及真用、实干上;定位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定位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近几年的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学期工作计划都对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内容、方法、计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制度,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明确作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8次的规定,定期举办有关教育、文化、经济、法律等讲座,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题研讨会、务虚会等,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世界眼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理论学习文章,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述职的考核内容。近几年湖北中医药大学连续两次被湖北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北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称号。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使班子成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心胸更加开阔,更加团结协调,真正把党委建设成为了坚强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
二、加强民主集中制,努力建设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则是高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党对高校领导的有效制度。这两个制度贯彻得如何,关系到高校领导班子决策的运行、整体功能的发挥。校党委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觉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和决策基本原则。改革、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水平,并保证实施效果,提高执行力。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坚持校情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作用。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颁布之前,要经过教代会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帮助、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坚持谈心谈话制度,营造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泛的谈心交心活动,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贯穿到日常的干部教育管理中。加大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加强党内监督,努力建设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
廉洁自律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树立领导班子良好形象的重要前提。湖北中医药大学领导班子带头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带头做到廉政勤政。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住财务、招生、基建、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惩治和预防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同时,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要定期适当调整,班子成员带头执行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等制度,认真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职责,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防止腐败问题发生。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班子成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通过每年召开的全校廉政建设会议以及党风廉政宣传月等各种形式的党风党纪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和现场警示教育,筑牢班子成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切实做到勤政廉政,保持领导班子成员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多年的实践表明,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清廉、高效,为广大干部群众作出了表率。
四、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建设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问题,而且也是领导班子工作水平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深入师生、深入院系、深入课堂,认真掌握和研究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且从制度层面上加以强调和规范。多年来,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不断探索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的方法和途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班子成员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能准确了解师生需要,掌握师生的愿望,把好事办在师生心坎上;能勇于正视差距,敢于直面矛盾,善于攻坚克难。通过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在全校上下形成人心思进,努力干事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战略谋划,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高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在能否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班子成员的执政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党委注重在谋划未来的过程中培养领导班子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湖北中医药大学领导班子坚持把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作为工作方针,通过战略能力的提高,从全局和宏观方面研究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在谋划学校发展过程中提升班子驾驭全局和科学决策的能力。领导班子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国内高教形势,打开思想闸门,对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超前谋划。通过战略谋划,大家认识到,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是服务湖北省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据此,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特色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制定了《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促进科学发展,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学校不断强化科学发展的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学校发展观和社会责任观。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师生员工对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将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步骤上来。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
[关键词]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62-02
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医药学科建设在综合医院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创新特色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新的课题。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科建设,以“创、促、培、合”的工作思路,引领中医药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如下:
1创新管理模式,加大学科建设支撑力度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科学与文化瑰宝,历来受到党和国家、军队的高度重视[1]。尤其是总后卫生部《关于加强军队中医药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医院党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从战略高度规划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将其作为医院优先发展的十大学科群之一。为推动中医药学科建设需要,医院创新性地成立“三级中医药学科推动模式”,即院有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任组长,机关职能科室、中医药科室负责同志及部分技术三级以上专家为成员,对中医药工作的方向、政策和重点进行决策、指导;机关有中医药工作办公室,由医务部副主任牵头,组织全院27个科室的业务骨干作为成员参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具体落实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强技术协作,共同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各科室均有中医药工作联络员,由住院总医师担任,负责中医药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科学研究、预防保健等工作的落实。为了促进中医药学科快速发展,医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提出了“打破均衡,有主有次,优质优先”的建设方针,从资金、人才、床位、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大量投入,中医药优势学科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十一五”以来,通过加大投入,医院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科展开床位将达到60张,中西医结合床位、康复床位达到120张,中药自制制剂160余种,特色诊疗项目26项,医疗用房面积上万平方米,拥有双管氦氖激光治疗机、三维立体牵引床、磁疗机、骨质疏松治疗系统等一大批高新诊疗设备,良好的支撑条件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2促进特色形成,强化学科建设主攻方向
学科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生命,学科方向是学科发展的灵魂[2]。在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学科,尤其要注重特色形成和方向明确,以规避院内无序竞争,引导患者向中医药临床学科合理分流,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走品牌道路,在继承中医药传统医学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按照“疗效就是优势,疗效就是特色”的原则,逐步形成中医药的五大学科特色: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肾病治疗、肿瘤防治、训练伤防治。目前,开展的主要特色项目有益气活血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痰软坚散治疗恶性肿瘤,清肠扶脾法治疗结肠炎,清热化湿凉血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伤,清利化瘀健脾益肾治疗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均形成品牌优势。另外,根据军队医院服务宗旨要求,我们结合部队训练特点和任务需求,把训练伤防治及战创伤救治作为重点,加强了针药结合和补肾通络治疗股骨头坏死及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同时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专方专药研究、面神经麻痹,中医对亚健康保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和完成各级各类中医药科研课题16项,其中国家课题2项,全军课题6项,军区课题8项;在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篇,主编专著11部,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7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3培育“四有”人才,打造学科建设学术梯队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是关键[3]。医院针对中医人才培养周期长、综合素质要求高、科班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等特点,医院注重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为学科建设打造人才团队。一是积极培育“四有”人才。采取传统理论、临床技能、科研技能、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西学中”、“中学西”途径,争取人人达到“有精深理论,有精湛技术,有科研思路,有文化内涵”,使人才队伍更加贴近学科建设需要。在培养方式上,临床技能主要采取住院轮转、专科定科、专业分组三个步骤,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技能主要利用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培养科研思维。二是把好学科带头人选拔关。学科建设好坏与快慢,学科带头人领头羊作用发挥如何非常重要。医院采取内举外引、竞争上岗、学术擂台等方式,为中医药学科进行科主任选拔。我院推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给予学科带头人充分的自,由其承担起科室医疗、教学、科研的规划和发展的任务。因此,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不仅应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善于发挥全科医务人员的团队作用。三是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作为重点学科有利的临床、科研环境,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作为学科接班人的人才储备,选送技术骨干赴国内外进行多形式、多方面的进修学习和交流,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目前,医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主系列技术人员62名,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22人,硕士以上学历49名,有军区专业主委1名,省副主委3名,全军援古巴军医专家组组长1名,学术梯队层次良好完备。
4合成优势资源,形成学科建设强力团队
中医药学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医院其他学科的帮助与支持,要注重发挥合作机制,优化院内资源配置。为了增强中医药学科的竞争力,有足够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够承担一定级别的科研课题,圆满完成重大科研和创新项目,必须加强团结协作[4]。包括院内技术与科研合作,鼓励中医药学科依托医院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统筹协调医院的人力和物力,开展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也鼓励其他学科依托中医药学科开展临床技术应用,建立优势学科群,系统地整合资源,实现学科的低成本快速发展;也可促进院外多渠道协作,通过技术上的结合,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促进中医药学科的良性循环与快速发展。如心内科联合中医科研制的中药自制制剂“复方葛根片”(曾用名冠舒片),临床应用已38年,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疗效显著,获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全军肝硬化诊治中心在汉防己甲素、冬虫夏草抗肝纤维化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以汉防己、葛根、丹参等组成的复方汉防己合剂,临床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参考明朝龚廷贤编著的《寿世保元》中的“无价金丹”古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几味消炎、解痉、镇痛的中药生产出的胃得安片,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疗效显著。军区血液病诊疗中心所开展的“淫羊藿苷抗放射损伤和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及相关疑难问题的系列研究”先后获军队、省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在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应用方面,中医药治疗费用低,疗效快,广泛应用于各专业,如乳腺外科结合辨证分型,应用乳癖消、逍遥丸、小金丹临床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肯定;血管外科根据疾病的分型、分期,加强活血化瘀治疗,应用血塞通、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能够起到很好的抗凝、溶栓、祛聚等作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医院作为军区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定期举办“中医暨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军内专家授课,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中医药技术临床应用水平。医院自制的益龄降压流浸膏、温阳通络活窦饮、五参饮、芪菊饮、苦菊液、芪草地黄汤等经验方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几点体会
5.1理清发展思路是抓好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前提
中医药学科作为综合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临床,面向军地患者,根据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理清明确的发展思路,以重点建设与全面建设相结合、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相结合、人才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为原则,制定符合医院自身实际的学科建设规划,在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支持、重点扶持,力争早见成效。
5.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根本
人才队伍建设,目的是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着眼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科人才队伍,对中医药学科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人才培养上,要按照中医药学科建设特点,以临床应用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中西医结合,对现有学科人才优化重组,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在系统教育、培训、培养、选拔的条件下,确保中医药学科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5.3中西并重资源共享是学科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学科建设,必须树立“中西医并重”的理念,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给予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推动中西医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相互结合。要求中医药相关学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依托医院的整体实力,对患者人群、先进设备、科技平台等资源实现共享,打破界限,优势互补,交叉共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品牌和知名度的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贡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1(27):966-968.
[2]胡捷,彭世喜,郭立新,等.新形势下军队医院中医科建设发展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9):874.
[3]马玉琛.浅议军队医院中医专科建设的原则[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76-77.
-
焊接专业论文范例(3篇)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焊接专业技工院校焊接模拟仿真教学改革焊接是制造业重要的加工工艺,是一种精确、可靠并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比焊接..
-
焊接加工范例(3篇)
焊接加工范文关键词:焊接工程技术建设管道一、焊接的发展管道输送是一种安全、经济、对环境破坏小的运输方式。其建设地区跨度大,沿线施工环境恶劣,加之管道输送逐步向高压(7...
-
焊接培训范例(3篇)
焊接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保证;压力焊工培训;质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的主要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厂、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在焊接生产能力、焊接技术方面都得到了极..
-
司法的主体范例(3篇)
司法的主体范文篇1[关键词]主体性;民事司法;日本民事司法改革;中国民事司法改革尊重人权已成为现世不可阻挡的潮流,也已写入我国宪法。尊重人权要求司法制度肯认公民的司法主体..
-
体能训练计划范例(3篇)
体能训练计划范文摘要竞技体育是一种以结果作为重要衡量标志的实践性活动。运动训练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理论既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又是认识过程的一种升华。皮划艇..
-
厨房对联范例(3篇)
厨房对联范文【关键词】整体厨房;专卖店;视觉策划;视觉体验;视觉整合整体厨房的概念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国外厨房文化的传播影响而逐渐被人们接受。现如今,..
-
体能培训总结范例(3篇)
体能培训总结范文关键词:企业转型培训保障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倡导“培养塑造人才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
-
厨房做消防工作总结范例(3篇)
厨房做消防工作总结范文【Abstract】HotelbuildingisaninfrastructuretoprovideCustomerswithstylishandcomfortableservicesrangingfromaccommodationandconferencetod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