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古典园林范例(3篇)
如何欣赏古典园林范文
关键词:园林建筑小品;种类;用途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绪论
人类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生存环境,写下了来自自然、索取自然、改造自然,最终回归自然的文明史。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法国凡尔赛宫苑等中外著名的园林,为我们研究和学习园林设计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它们均以其鬼斧神工的精美设计,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不朽的篇章,成为园林设计中的璀璨明珠。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园林艺术越来越走近了老百姓的生活。今天的园林设计更注重满足人的使用,而不仅仅是观赏的艺术品。那么,今天的园林设计要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建筑小品分类及其在园林中用途的探讨,将会提高我们园林设计的时代意识,使我们设计的园林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园林建筑小品源远流长。从中国最早的上古园林时代的灵台、龙、麒麟、白鸟、龟,到明清时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中的华表、石刻、灯柱、孤赏石等等,再到现代都市园林绿地中的各类坐椅、指示标牌、垃圾箱、园灯等等都是园林建筑小品。可见,园林建筑小品无论是在古典园林中还是在现代园林中,都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如何更好的认识并理解园林建筑小品的含义,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科学的划分类别并充分了解其在园林中的用途,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思维意识。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2从审美、实用的功能划分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
如果我们不加分类地列举园林建筑小品,我们可以说出许多。比如:浮雕、雕塑、石碑刻字、坐椅、栏杆、垃圾箱、景窗、曲桥、亭桥等等。现在有的公园又出现了一些健身器材,也可以归入园林建筑小品的行列。从以上的罗列可以看出,它们虽然都称为园林建筑小品,但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如何划分建筑小品的类别呢?我认为应该从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两个方面来划分。
2.1具有观赏价值的小品
观赏小品能将周围的环境衬托的更加和谐、更加漂亮。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一般都很重要,大多在景区中心成为主要景观或是全园的中心。这类小品往往作为整个园林或局部的主题,比如我县将军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该公园的主题。至于局部主题的就更多了,象我县庐陵文化广场的诗词栏杆,就是广场的某个看点。
2.1.1雕塑
雕塑泛指带有塑造、雕凿的物体形象,并具有一定的三度空间和可观性。从类型上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若以其造型形态而论,可分为具象型、抽象型、半抽象型等。园林雕塑小品主要是指带观赏性的户外小品雕塑。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雕塑小品来源于生活,往往却予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赏和玩味,它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赋予园林鲜明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历来在造园艺术中,不论国内外,凡成功的园林设计作品几乎都成功地融合了雕塑艺术的成就。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尽管那些石龙、石马、石龟、铜牛、铜鹤等的雕塑配置有一些唯心主义的迷信色彩,但它们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却一直保持了下来。可见,是这些美妙的雕塑提高了园林环境的艺术趣味,给静止的园林插上了翅膀。
常见的雕塑主要有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现在某些北方地区在冬季还常常园林里布置一些冰雕雪塑,那晶莹剔、洁白如玉透的冰雕往往让人感叹生命之花的璀璨。艺术家或工艺匠创作完成。比如一些公园的壁画、雕塑以及漂亮的书法石刻等。这些小品大多因自身的艺术感染力闻名,从而提高了公园的知名度。如我县的庐陵文化广场的诗词栏杆和中央主题雕塑成为了广场的主题和亮点。
2.1.2石碑刻字
园林建筑小品里有很多历史名人的书法墨迹石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漫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里,中国书法驰名中外。我国的历代君主和文化名人在其不平凡的一生里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书法作品,有的甚至就是为某个园林或园林中的某个局部题写的书法,后人将这些书法作品刻到石碑乃至园林的悬崖上供游人欣赏。这些石刻往往因名人的伟大而引得人们趋之若骛,一个平凡的山水环境因这些不凡的石刻而扬名国内外,更有了高雅的文化气息。如我县庐陵文化广场的书法长廊引来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2.1.3.园林孤赏石小品
我国园林历来将石做为一种重要的造景材料,其造型千姿百态,寓意深刻,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欣赏“石”,非一般之石,不但要怪,还要丑。“丑”是个性的美,是突出的美,真所谓“丑中见雅,丑中见秀,丑中见雄,脱俗方见不凡”。中国人欣赏石,好比西方人欣赏抽象雕塑更具丰富的内涵,不在石头本身的形态而看中神似,从而产生美好的联想。所谓“园可无山,不可无石”,可见石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是多重要的了。
2.2观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建筑小品
观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建筑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展示、导游及管理等作用的小型园林建筑设施。这类建筑小品大量运用于园林设计中,如大量运用于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园灯、坐椅、栏杆、垃圾箱、通窗、景窗、曲桥、园林景桥、饮水池和现代园林中的健身器材、指路牌等小品都属于这一类。这类小品数量一般较多,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中都因这些小品点缀显得更加和谐和人性化。因与园林建筑关系密切,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这类小品往往能被大多数的园林专家和设计师认为是典型的园林建筑小品,也能被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重点介绍园椅、栏杆、墙垣、门洞、漏窗、解说牌、圆灯。
2.2.1园椅
园椅是供人休息、眺望的人工建筑物,它是园林中最普遍的设施之一。一般宜选择在游人需停留休息处以及有景可赏之处。如广场周边、林荫路旁、林荫之下、山腰休息台等地。有些园椅的外型设计很巧妙,把美与实用结合得非常完美。园椅还往往与其他设施结合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格局。常见的有台阶、花坛、园灯等,与这些设施组合,使园椅与相配的设施之间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2.2.2栏杆
栏杆一般是指在某钟场合,为突出管理和观瞻效果,或用青钢扁铁分格串联成栅;或用铁丝、竹木、茅苇等编成篱笆式的遮挡,以虚(漏透)或实围成具有一定垂直界面的空间。
2.2.3墙垣及门洞、漏窗
园林墙垣有围墙和景樯之分,园林围墙作维护构筑,其主要功能是防卫作用,同时具有装饰环境的作用,而园林景墙的主要功能是造景,以其精巧的造型点缀园林之中,成为景物之一。
园林墙垣上的门洞、漏窗,在造景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不仅装饰各种墙面使墙垣造型生动优美,更使园林空间通透,流动多姿,孤立的门洞和漏窗的欣赏效果是有限的,但如果能与园林环境配合,构成一定的意境则情趣倍增,可利用门洞、漏窗外的景物,构成“框景”、“对景”,则另有一番天地。
2.2.4解说牌
解说牌是园林中极为活跃、引人注目的文化宣教设施,它的类型包括展览栏、展示台、园林导游图、园林布局图、说明牌、布告板以及指路牌等各种形式。内容涉及国家基本法规的宣传教育、时事形势、科技普及、文艺体育、生活知识、娱乐活动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宣传,是园林中群众性的开放型宣传教育地,其内容广泛,形式活泼,群众易于接受,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2.2.5园灯
园灯既有照明又有点缀装饰园林环境的功能,因此,既要保证晚间游览活动的照明需要,又要以其美观的造型装饰环境,为园林景色添增生气。
绚丽明亮的灯,可使园林环境气氛更为热烈、生动、欣欣向荣,富有生机;而柔和的灯光又会使园林环境更加宁静、舒适、亲切宜人。因此,灯光将衬托各种园林气氛,使园林环境更加富有诗意。
3依据园林建筑小品的体量、形态特征等来分
园林建筑小品根据小品的体量、形态特征等来分,有以下几种:
3.1依据小品的体量大小分为三种类型
即大、中、小三类。大者如大型雕塑、假山等;中者如园桥、栏杆、景墙、中型雕塑等;小者如园灯、解说牌、园椅、垃圾箱及绿地中的小型装饰物等。
3.2依据小品的形态分
可分为具象、抽象、半抽象三种。抽象者如抽象派雕塑、孤赏石、图腾柱等;具象者如石花、鸟、鱼等等。这种分类比较侧重于雕塑小品,显然对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不够全面。
4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用途
园林小品虽属园林中的小型艺术装饰品,但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浓的确胜过其它景物。一个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小品,犹如点缀在大地中的颗颗明珠,光彩照人,对提高游人的生活情趣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广大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无论是景窗或景墙门洞、天棚园孔,它们虽然都是园林小品,但在造园艺术上意境上却是举足轻重的。总结起来,园林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4.1组景
园林小品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能在各个不同角度都构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诗情画意。园林小品还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的标志。
4.2观赏
园林小品作为艺术品,它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园林环境中的一景。北京大观园庭院中人工山水池中放置一组人物雕塑,使庭院艺术趣味焕然一新。
由此可见,运用小品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其他园林要素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
4.3渲染气氛
园林小品除具有组景,观赏作用外,还把桌凳、地坪、踏步、标示牌、灯具等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小品予以艺术化、景致化。一组休息的坐凳或一块标示牌,如果设计新颖,处理得宜,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园林环境更具感染力。如水边的两组坐凳,一个采用石制天然坐凳,恬静、祥和可与环境构成一幅中国天然山水画;一个凳面上刻有艺术图案,独特新颖,别具情趣,迎水而坐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因此,构思独特的园林小品与环境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环境宜人而更具感染力。
如何欣赏古典园林范文篇2
【论文摘要】在师法自然的原则下,中国历代造园家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本源,创作出了无数优美的园林,形成了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在此过程中,中和、气韵和意境是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这些传统审美形态必将展示其在现代风景园林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中国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持续的形态,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物质文明和世所罕见的精神文明,也创造了人类上具有永恒魅力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中华创造的美的生活境域,它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是中国传统的精髓与核心,是传统建筑中极其动人的乐章,其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本文分析了暗藏于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并深深影响其发展的审美形态,希望能为探究古园之美点上一盏小灯。
一、中国传统思想与造园理念
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美学开始的。数千年以来,大量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从而形成了玄机独具,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这个体系中蕴藏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从思想到行为上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在这个浩如烟海的大范围内进行和归纳,显然是一件艰苫的工作,因此,本文只能就中国古典美学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几个命题从设计审美的角度进行论证。
对于传统美学中“和的思想,从柏拉图开始,一直是讲主客二分的,于是在西方美学传统中突出的特点是以个体为美”,强调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认为这是美之所以为美的重要属性。换句话说,西方美学所欣赏的是‘个体’和‘局部。与西方人的这种审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
中国美学中的这种整体意识是建立在哲学的整体观之上的。按照这种整体观,世界是一个“包举万有,涵盖一切之广大悉备系统,其间万物,各适其性,各得其所,绝无凌越其他任何存在者。同日寸,又为一交摄互融系统。其中一切存在及性相,皆彼是相需,互摄交融,绝无独零零、赤裸裸,而可以完全单独存在者。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和”而不“分”。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
在师法自然的原则指导下,中国历代造园家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本源,创作出了无数优美的园林,形成了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境趣为目标;排斥规则、对称、力避造作的气氛,在根本上和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重视人力的西方园林大相径庭。其中更蕴含了深厚宽广的中国审美哲学,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跟古典园林的发展进化一样,有~个不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和、气韵和意境是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几种审美形态分析
1、“中和”审美形态的体现
中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精神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这一思想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在园林上就是中国园林的造园原则——师法自然,正所谓天地合和,万物萌生。修建园林的过程毕竟是人为创作的过程,此时,造园者力图使自己的创造物,即园林,与自然达到一种中、和”的关系。其典型代表是唐风园林。
山、水、植物、建筑师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造园的四个主要手段也相应为: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造园林建筑,而这几项分工之间的虚实、远近、大小、多少都对园林的整体感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就是对立中求统一;“和就是对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的融合。因此,在中和主导思想下造园中的“分寸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多大体量的建筑,多大面积的水域,多少种植物在什么地方怎么分布等,这些在设计中体现的分寸感,都是为了使整个园林达到一种令人愉快、宁静、舒畅的心趣感受。此时的中和,既有量的折中、平衡,又有质的交汇、融合,它强调对立的、有差异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求同存异、平等共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中和在园林中体现着一种尺度,一种标准,使整体看起来更和谐、更天成。
以唐代兴庆宫为例,在长安外城郭东北、皇城东南面的兴庆坊,占一坊半之地。从平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形与几何形平分秋色并和谐共融,北面的宫殿区平面布置严谨规整,一条水渠贯穿宫殿和龙池,南部的龙池以及其东北部的小型假山则软化了整个宫殿的硬度,中国传统的建筑环境对称均齐的布局很大程度上是封建礼制的产物、观念的物化。而园林作为这样一个严正的建筑环境的对立面,却长期与之和谐共存,体现了道法自然和中和的哲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家和这两种束缚和解脱的思想在我国文化生活领域的交融,也可以窥见古典园林辗转揭示出当时人们渴望摆脱封建礼制的束缚,渴望重返自然生活的美好愿望。
[1]
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之魂。在造园中表现为造园目的,即旨在引导给人们一种感受:人与天地、景物有着感应关系,能够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正如白居易一诗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2、“气韵”审美形态的体现
中国园林总能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无限回味的余地,体现了人生命中所向往的充沛的、饱满的状态和活跃、灵动的特征,这正是审美形态中气韵的体现。其典型代表是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重于写意,西方园林重于写形。气韵往往是不可捉摸、无法量化的;而西方古典园林则生来就已经被量化、被确定了;正是中国园林的这种不确定性,给人神秘的、不可言状的感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这个道理。
正如山竹捧映的苏州园林,淡雅韵致尤如水墨画一般摇曳于春秋冬夏,江南私家园林就是要打破人为的东西,但又并非完全不顾尺度和分寸,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掌控它们,做到看似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实际上有合乎完美的内在规律。充满了独特的张力和生命的活力,正是这种存在于私园中的气韵使每座园林具有自己的性格和生命,在大一统的城市肌理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独特魅力。
气韵的不言之言,正如汩汩暗流,将园中人与园中景微妙地联系起来,使二者产生内在沟通,让人留连忘返。《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传统思想认为最理想,最完美的。象是不具有形状的,最美的事物是无法用描述的,这样的大象’“大美”只能通过审美主体的主观想象去领会;只能依靠园林的“神格”“妙格”能格去体现去诱导。好的园林正应该像我们祖国的秀美山川那样,具有那种吸引人去想象、能打动人们去深思的内在精神。
3、“意境”审美形态的体现
意境是一种完全自觉自足的审美形态,它是个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它以形态为依据而又超越对象,达到主体心灵与对象形态的水乳交融,中国园林讲究意境,并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内涵的显现比其他门类就更为明晰。园林中意境主客统一的极致是物我两忘。我国的颐和园正是这一审美特征的典范。
当作为审美主体的自身与审美客体的颐和园风景相融合,这种意境就完成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使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得到了审美的心灵的自由,眼前的景致唤起了记忆中的景,唤起了思想中的景,产生了虚幻的景,使人的内心解放,随景致在意境的时空中遨游,体验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以颐和园为例,园内和园林的结合天衣无缝,完美和谐,这也正迎合了对待自然的“为而不恃、主而不宰”的意境态度,同时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形态“天人和一的思想。
情景交融是“情”与“景”的互相发现,互相激发。而情景交融要上升为意境就要求欣赏者的睛”与园林的“景”互相升华,欣赏者的情感投射到景象,使园林的景也带上了欣赏者的情感。相反,园林的景使本来欣赏者不可名状的情感获得了外在形象,此之谓。情景交融,然后,产生了令人感动的意境。在这样的园林中,欣赏者在纯粹的精神活动中获得自由的存在;从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如何欣赏古典园林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园林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从自然状况出发,可将其划分为原始状况与农业生产状况,中国园林建设启示来源于大自然,是一种对自然敬意的艺术作品,然而相比西方园林建设,西方园林建设在于对农业生产状况的模仿,这种建设方式也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区分于西方园林。在园林建设中具备各式优美景色,在中国也被称之为“山水”,或是山水文化,这种山与水相互交融与融合的状态就是一种自然文化的体现。园林文化中的园林艺术,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在文化特定的含义中,蕴涵着一定的文化精神与古典审美风格,这种方式的呈现是时代文化留给人类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传统文化沉积下的艺术精华,也是一种特定的荟萃文化,在赏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时,往往汇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生存的情感体验,“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欣赏方式,从不同的欣赏角度来讲,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具备着不同的艺术形式,王国维有句诗“以其景雨皆情语”,体现的是古典园林中展现的是人们的情感寄托。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分析
(一)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再现
影视作品是在一定拍摄的物质中,利用伴音与画面呈现出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影视作品不是电影剧本或脚本,而是指拍摄完成的影片,通过对显示的画面来表达一定的寓意。[2]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具备一定的古典园林风景,或是在园林中拍摄,或是借用园林为背景,进行气氛和氛围的烘托。通常影视作品中对于园林的拍摄,包括筑山、叠石、理水,筑山、叠石、理水也是古典园林文化元素的体现,古典园林中一山一石,构成整体园林秀丽的风景线,在古典园林中山水作为园林的主脉,在园林文化再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西厢记》中曾出现这样一幕,红娘帮助崔莺莺为书生张生送信,红娘在园林中穿梭,最终将信交到张生手中。《西厢记》主要讲述了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整个故事以江南为背景,在影视中经常显现出古典园林场景,古典园林场景的展现,一方面展现江南女子的温婉端庄,一方面渲染故事氛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崔莺莺与张生爱情的体现。《西厢记》中古典园林的山水柔美,筑山的因地制宜,使得整个园林尽显清雅与高贵。古典园林中的叠石,与水景相互融合,从《西厢记》的古典园林场景中可以看出,园林中采用集中理水的手法,水面倒映着叠山,随着微风的摇曳,使得水体中呈现出水波荡漾的景象,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但是《西厢记》中古典园林全局较小,这一点也烘托出崔莺莺等江南女子的风貌,《西厢记》古典园林呈现出整齐而不呆板的状况,从叠石的状态、筑山的壮丽、理水的有序都体现出整体园林的简约、淡雅,将园林风景有隐有显地彰显出来,这种园林建设使得古典园林别具风格,更加引人入胜。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构建
在影视作品以古典园林为背景的题材还有《火烧圆明园》,提起这部影视作品不得不肃然起敬,心中悲愤也油然而生,清代末期社会矛盾与日俱增,社会难以跟随世界发展方向而进步,致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影视作品中展现了圆明园园林的秀丽风景,圆明园被烧之前,其整体的富丽堂皇是任何一座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圆明园规模宏伟,在修建过程之中融合了多种园林风格,之所以圆明园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主要因为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御院,整体建设面积为5200亩,在元圆明园建设构成中,主要以水为主题,并先后在圆明园附近构建九个小岛,这种小岛在当时也被称之为九州之相,园内各式风景相辉映,园中不乏具备楼阁、庙宇、廊庑、轩榭等建筑,其建筑之间引用多处园林建设风格,园中各式千姿百态风景之间相互组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园林整体的丰富多彩。[3]在圆明园中整体展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共处,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景色宜人也曾得到外国友人的赞叹。在影视作品《火烧圆明园》中,将圆明园整体美感尽显出来,这种艺术特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安佑宫鸿慈永祜,这一建筑给人以庄严之感,体态庞大金碧辉煌,尤其当旭日东升之时,袅袅青烟升起,园林中薄雾将园林包围,使得建筑自身若隐若现,仿佛身处仙境之中,这种建筑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古典园林建筑。圆明园中最大的建筑特色为海晏堂的正门向西阶前,设定了十二只兽面,这些兽面建筑为铜像,这些铜像为十二生肖,从文化艺术赏析角度,这些文化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4]在圆明园被烧毁时,这些建筑都无一幸存,至今连兽面铜像还未全部回归祖国,圆明园作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其中也蕴涵着众多园林文化,圆明园自身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其自身蕴藏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三、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涵的文化与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体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在古典园林中其风景展现体现出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在影视作品《红楼梦》中,展现的园林艺术,堪称园林经典。在《红楼梦》中古典园林尽收眼底,将园林的整体布局彰显出井然有序之状,园林布局曲折幽深,在人们欣赏园林美景之时,其意境之中所展现的风格特征也使得人们与园林景观合二为一,在《红楼梦》园林运用中不乏具备自然风景,还包含岛屿、礁石等人工风景,整体园林建设以北方建设风格为主,通过置石法等方式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的与自然风景之间相呼应。[5]《红楼梦》中曾云“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道”,将人工山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在人工雕琢后,使得山石更加具备动态。园林的意境之美还体现在高檐翘脊之上,这种风格多为古典园林建筑风格,运用相似建筑来构造园林形态之美,所谓的高檐翘脊,顾名思义是指园林建筑中翘正脊、宽檐廊等高建筑,这些高建筑在园林风景的衬托之下,彰显出另一番秀丽风采。[6]在古典园林中窗楣、月梁、女墙等都为建筑的重要题材,在细节中将园林的艺术特征彰显出来,尽显古典园林意境之美感,尤其是在大观园之中“青溪泻玉,石磴穿云”,与“水声潺潺,出于石洞”相结合,共同构成园林的山水之美,使人流连忘返,引人入胜。《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古典园林,凸显了园林的优雅之情,其中所代表的文化体征,也是为其文化内涵增添姿彩,使人们置身于园林之中,既可陶冶情操,又可与园林文化与其情感内涵达成共鸣,使人们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尽显中国园林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
足球射门的教学方法范例(3篇)
足球射门的教学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角球进攻战术第15届亚洲杯足球1/4决赛阶段比赛1.引言作为定位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角球进攻战术的作用、地位日益显示出来,越来越..
-
建筑工业化特征范例(3篇)
建筑工业化特征范文关键词:旧建筑,改扩建,空间元素,空间意义,建成环境,线索与脉络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旧建筑改扩建旧建筑一般指在建成于先前的时间段,并且在空间利..
-
公共空间设计导则范例(3篇)
公共空间设计导则范文篇1【关键词】公共政策;城市设计;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简述公共政策通常被认为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
-
管理知识与培训范例(3篇)
管理知识与培训范文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流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有关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迅速从企业延伸到政府、学校、:区等各..
-
电气安全作业培训范例(3篇)
电气安全作业培训范文关键词:矿山安全;机电管理;存在问题;相关措施前言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已成为改善矿山生产环境过程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矿山机电设备的自..
-
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范例(3篇)
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范文民间表演艺术表达形式概念民间表演艺术通过表达形式来体现,有效保护民间表演艺术,准确理解民间表演艺术表达形式概念是当然之义。关于民间表演艺术表..
-
新生儿宝宝护理常识范例(3篇)
新生儿宝宝护理常识范文篇1现在的宝宝出生后都会接种乙肝疫苗,但正在生育的这一代妈妈,出生时可没接种过,因此可能就是一个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或是病人,如果乙肝妈妈要想生育一个..
-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范例(3篇)
拓展阅读教学反思范文篇1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