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范例(3篇)
淡水鱼养殖范文
(1.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衡水053000;2.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收稿日期:2015-01-14)
《河北渔业》2015年第3期(总第255期)调查与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薛建民(1960.8-),男,高级工程师,衡水泥鳅和淡水虾养殖综合试验站站长。2016345187@qq.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06
多年来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因受土质和水质的影响,养殖品种较少、产量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影响,养殖效益下滑更为严重。为了摸索一套适于黑龙港流域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增产、增效的养殖新模式,2013-2014年,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衡水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给养殖用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4年笔者对衡水地区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三种套养模式进行了全面跟踪调查,通过跟踪调查对不同的套养模式进行了增产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养殖模式在黑龙港流域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养殖生产情况
为了降低养殖的风险系数,本研究遵循生态套养的理念,在不改变原有淡水鱼养殖池塘条件及鱼产量的同时套养南美白对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不增加投饵量,利用残饵和粪便来增加水产养殖的亩产量。
1.1养殖户和养殖模式选择
根据衡水市范围池塘养殖方式、方法,在引进
南美白对虾套养时,针对现有条件科学制定了三种养殖模式,分别是:鱼种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成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定置网箱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共选择了8家养殖户进行,主要在冀州市、桃城区和武邑三个地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2苗种放养情况
8家养殖户根据实际的养殖模式制定了各自具体的套养方案,不同养殖模式的具体放养品种、规格、时间和数量分别总结如表2-表4。
2养殖生产结果
采用以上三种养殖模式进行了养殖生产实验,均没有投喂对虾饵料,只是按照淡水鱼养殖过程进行正常的投饵和管理,除苗种成本外没有再增加任何额外的投资成本。经过4月左右的养殖,对8个试验养殖户的增收对虾产量进行了统计汇总,结果显示三种养殖模式均没有影响到淡水鱼的生产产量,均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具体养殖生产结果汇总如表5所示。
3增产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套养南美白对虾采用地笼捕捞的形式进行陆续上市,受商品虾规格和市场价格的影响,8家养殖户的增收经济效益不一。经过连续统计,8家试验养殖户最终的对虾增产效益汇总见表6。结果显示:在不改变原有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环境和鱼产量的同时,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纯增效益达9450~18000元/hm2,2014年衡水市采用套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共计产南美白对虾76038kg,总增经济效益213.08万元。
4前景展望
4.1示范和推广应用价值
本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给试验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已经在整个衡水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成果可推广应用于黑龙港流域所涉及的44个县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并且原有的养殖池塘不用进行刻意改造,只需增加套养南美白对虾苗种的费用,具有养殖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前景。
4.2生态效益
本研究是依据池塘生态套养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在不改变原有鱼类饲养条件下,充分利用了饵料残饵、粪便、饵料生物等,对池塘环境起到了节能减排的生态作用,这为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养殖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对于调整现有的淡水养殖结构,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3进一步提高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的思考
淡水鱼养殖范文
[关键词]鱼类疾病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1-0275-01
近几年,淡水养殖鱼类开始增多,养殖鱼市场不断扩大,特别是淡水养殖鱼类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养殖带来较大方便,但也导致各项疾病的产生,从而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产生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淡水养殖鱼
淡水养殖鱼主要是利用海水以外的水对其饲养、繁殖,如:池塘、水库等以内的水资源。主要包括的鱼类为虾类、蟹类等水生生物。目前,在我国淡水养殖鱼过程中,主要的发展现状表现为三种情况。其一,淡水养殖鱼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但生产的面积比较小。其二,淡水养殖鱼形成的集约化程度高,能够促进人工的管理与控制。其三,淡水养殖鱼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主要的淡水养殖鱼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等,都具有较高的集约化程度[1]。
2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诊断
淡水养殖鱼产生的疾病受外界各个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鱼类自身产生疾病,在对其诊断过程中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
2.1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淡水养殖鱼都为室内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受淡水水温的影响,因为自然界中的淡水水温会随着气候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给一些寄生虫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并造成淡水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第二,受氧气的影响,因为淡水中的氧气含量对淡水养殖鱼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淡水氧气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淡水养殖鱼的正常生存。第三,受水资源酸碱度的影响,一般淡水养殖鱼适合生活在酸碱度为7―8.5之间,如果低于或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加速鱼类死亡现象。
2.2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淡水养殖鱼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饲养者为人类,所以,人的行为和活动与鱼的生存和生长也存在较大关系。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水资源产生的污染问题,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开始大面积的建设工厂[2]。但在另一种程度上,这些工厂的加工与生产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并污染着水资源,从而也影响了淡水养殖鱼的正常发展。第二,人们的非正常捕捞现象,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如果人们的捕捞方式不对,将会给淡水养殖鱼造成较大伤害,也会增大一些有害微生物的扩展与滋生,从而增加了更多疾病。第三,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一些疾病,如:变质、饲料过期以及不及时捕捞等现象都会引起淡水养殖鱼疾病。
基于以上对淡水养殖鱼疾病的产生和受到的污染现象,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制约这些行为基础上,还需要针对不同疾病的产生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还是寄生虫疾病,都需要淡水养殖人员在工作中针对实际状况严格分析,并利用相关方法对其有效防治,以保证养殖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所以说,在下文中,对淡水养殖鱼常见疾病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为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3]。
3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3.1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受各种病毒入侵影响淡水养殖鱼,并产生危害疾病。比如:出血病,该病一般会危害到草鱼的鳃部、头顶或下颚等位置,传染后表现为暗黑色,甚至会造成死亡现象。为了有效对该病治疗,相关养殖人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改善。一方面,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对淡水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另一方面,Φ水养殖区域内存在的淤泥、杂物等有效清理,以保持内部的清洁性,这样不仅能为淡水养殖鱼提供干净的生存空间,还能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4]。
3.2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受细菌影响淡水养殖鱼,并导致其死亡现象。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细菌性出血病,该病一般会发生在草鱼群体中,受细菌感染后,形成严重的出血现象。为了对其有效治疗,淡水养殖人员需要利用增氧机将氯立得、菌毒克投入到淡水中,以发挥其治疗效果。期间,如果鱼类疾病更严重,需要利用耕降鱼血康宁来对其治疗。其二,烂鳃病,该病一般会产生于草鱼、鲤鱼身上,当病产生后,鱼体、鱼鳍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并且逐渐肿胀,难以呼吸。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利用石灰石、其他物质对淡水养殖区域进行消毒,也可以在鱼饲料中添加鱼虾康、易福康等药物,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还能促进其健康成长[5]。
3.3寄生虫性疾病
寄生虫疾病是受寄生虫的影响,导致淡水养殖鱼产生疾病。一般表现为:其一,粘袍子病,该病主要产生在鲤鱼群中。当鲤鱼受到感染会,胸部、腹部以及尾部会呈现灰白色胞囊。更为严重的是,鱼群的肠道、大脑等部位也会产生,从而影响了鱼的正常成长。为了有效防治该现象,淡水养殖人员在工作中,可以利用生石灰、漂白剂对鱼群生活环境进行清洁,以保证其全方位实施。对于已经感染的鱼群,需要利用菌毒克,渔丰碘等药物对其治疗。其二,小瓜虫病,当鱼患该病后,会离开鱼群,并表现为食欲不振、动作缓慢等现象。为了对该病进行有效治疗,淡水养殖人员需要将辣椒、生姜等投入到鱼群生活区域,并维持3-7个疗程,以促进治疗的有效性。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在淡水养殖鱼类产生的疾病中,为了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相关的养殖人员需要针对饲养鱼群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异常情况,并结合不同的疾病选择出不同的实施对策,以促进淡水养殖鱼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达尧.大宗淡水养殖鱼类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J].水产养殖,2016,37(3):46-47.
[2]陈如梅.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J].养殖与饲料,2015(4):51-52,53.
[3]于健.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J].科学种养,2015(9):213-214.
淡水鱼养殖范文篇3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前言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主要分为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水泥池鱼苗培育以及鱼种培育,以下将具体地进行说明,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应如何养成,本文将详细的予以叙述。
1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
淡水石斑鱼是一种亚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为苛刻,通常生活水温在17~35℃之间,最适宜的水温是25~30℃,当生活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当水温降到15℃时只需要持续5~7d石斑鱼就会死亡。此种鱼类个体较大,体型扁,嘴比较大,性情懒惰,喜好群居以及群体活动,人工饲养的一般只吃眼前的食物,很少会去追逐食物,食量大、贪食,当进食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吐食的现象。当性腺发育成熟以后,在排卵期会有配对占区行为,若是配对成功以后,当其他的鱼类距离产卵区1m左右的时候,已经配对的2条鱼会主动的攻击入侵领地的鱼类。此外,在配对成功后亲鱼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会一直守候在产卵区的附近,一边防止其他鱼类入侵,一边清理产卵区,直到鱼卵孵化几天后才会离开回到鱼群。并且,由于产卵石斑鱼不能够辨别同种鱼类的仔鱼,当食物不充足的时候,会出现产卵石斑鱼吞食仔鱼的情况,因此。人工养殖的一定要为产卵后的石斑鱼提供充足的食物。
2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
生态养殖指的是选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里不同的生物之间共生互利的原理进行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下和谐且平衡共生的养殖模式。通过利用生态技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间的和谐统一。以下将详细对常见的几项技术进行说明。
2.1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一般在长到150g左右,鱼龄在1a左右,即可发育到性成熟。在野外自然的条件下,亲鱼与罗非鱼的产卵方式相同,都会在水底的淤泥里挖穴产卵。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亲鱼的产卵更多的是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例如,在大小15~20m2的水泥池中,可选取250g~400g重量的亲鱼150~200尾投放,让石斑鱼来自行,配对成功的亲鱼一般都会在池子的角落产卵,并在产卵前将池子角落进行一定的清理,同时,需注意水泥池的水温要保持在20℃以上。在产卵后的几天内亲鱼都会在产卵区附近徘徊,既防止其他鱼类入侵,还要清理产卵区的卫生。受精卵一般是呈现出黄绿色,不透明黏性,均匀的排列在产卵穴内,基本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成熟的亲鱼在产卵3次后进入夏季育肥期,一次产卵2000~3000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充足,水温保持在26~28℃情况下,每25~30d产卵1次,在水温25~27℃情况下,大约经过72h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体长大约0.5~0.6cm,聚集在水底,通常不会到处游动。到孵化出的5~6d时卵黄就会消失,这时仔鱼会游到中上层,在这个时期,6~8d就要拉1次网,目的是将仔鱼都转移到专门的培育池中,并根据仔鱼的批次和大小进行分池培养,避免出现因仔鱼大小不同而出现互相残食以及产卵亲鱼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吞食仔鱼的情况。
2.2水泥池鱼苗培育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0~15m2,并在水底安装5~6个氧气头,始终保持水中的含氧量在≥5mg/L。在鱼苗投入前要对培育池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注入的新水要进行过滤、暴晒、沉淀、消毒,并保持水温始终在25~27℃。鉴于,仔鱼的口裂较大,可选用丰年虫或者无节幼虫来进行投喂,具体的投喂量根据仔鱼的摄入量来定,通常为1d4次。在仔鱼的培育期要注意保持池塘有良好的水质,在7~10d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30%~50%。在培育池中培育30~35d左右,仔鱼的体长生长到1.5~2.0cm时,即可将仔鱼转移到水池中进行鱼种培育。
2.3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池的相关要求与仔鱼培育池基本相同,要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所用水源要进行消毒,确保水质良好无污染,还要检测池塘是否存在漏水、渗水的情况,并且池塘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在池塘消毒后的7~10d往池塘中注水,并使用40网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防止池内进入其它鱼类或者敌害生物,蓄水量以0.8m为宜。蓄水完毕后要向池中施规定数量的发酵肥料进行生物饵料的培养,培养3~4d后,使用白脸盆进行检测,当具有一定的微生物饵料后,即可投放鱼苗,还要注意肥水时间与投放时间要配套,这样有利于鱼苗有较高的成活率。此外,对于所投放的鱼苗要经过筛选体形大小要尽量一致,最好是同一批次的鱼苗,还要确保健康有活力,以防止因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刚下塘的鱼苗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前期可适当投喂豆浆,以便于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确保鱼苗有充足的饵料,此外,还应注意池塘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cm左右为宜。当鱼苗体长达到4cm左右即可投喂鱼糜或者水蚯蚓等饵料,7d以后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并相应的减少生物饵料的投喂量,直到全部改为人工饲料喂养。
3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应该优化生产的结构,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的养殖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3.1池塘准备
淡水石斑鱼的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2000~6670m2,水深为1.5~2.0m为宜,要选在距离水源地距离近,便于池塘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在成鱼投放前,要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使用生石灰按照75~100kg/667m2的标准进行泼洒,7~10d后注入新水,并准备成鱼投放。
3.2放养密度
对于成鱼的放养密度,由池塘的面积大小、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技术水平、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等因素来决定。此外,成鱼的体形大小、健康状况、生长空间等因素也对放养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成鱼的放养密度如下表1。
3.3饵料投喂
3.3.1饲料淡水石斑鱼属于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投放饲料要保持35%的蛋白质含量,可选择使用浮性膨化饲料。3.3.2驯食及进食状态观察石斑鱼具有贪食的特性,对于食物非常的灵敏,可采取驯食的方法对其进食时间和区域进行固定。具体方法是,可在池塘的长边中部位置,使用竹竿搭建一个约5~10m2的投喂区,在这个位置不仅可以清楚观察石斑鱼的进食情况,还确保了饲料不会被大风刮走,开始投喂时,可少量投放吸引鱼群进入投喂区,然后在大量的投喂,如此反复驯食约1周左右,即可养成石斑鱼定时定点的进食习惯。在石斑鱼进食形成习惯后,投放饲料时鱼群会出现蜂拥抢食的现象,随着不断地投喂,鱼群渐渐的吃饱了就会散去。若是在投喂时,鱼群反应不够激烈,动作缓慢,食欲不高,则有可能是水质不良、饲料变质、鱼群生病、气候原因等因素造成的,要及时进行详细分析,尽快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3.4养殖管理水质调控:淡水石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透明度通常为35~40cm,在养殖前期,换水不宜过频繁,可每25d换1次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20~40cm之间。而在夏季时,温度高池塘内的饲料及粪便分解的速度很快,水质很容易变坏、泛酸,若不及时进行更换会加重水质恶化,不仅影响石斑鱼生长,还会导致鱼群生病,因此,在石斑鱼生长的中后期或者夏季高温时要加大池塘换水的频率及换水量,确保石斑鱼的生长能够有良好的水质环境。鱼病防治:淡水石斑鱼是养殖新品种,并且养殖的数量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还未发现针对石斑鱼的相关病症,虽然如此,也不能疏于对石斑鱼发病的防范,要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养殖,从根本上降低石斑鱼发病的几率。
4结语
-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范例(3篇)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范文篇1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生产业新兴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区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30-0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
-
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范例(3篇)
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关键词】疗养员;股骨干骨折;康复护理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力最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
-
改革工作汇报范例(3篇)
改革工作汇报范文篇1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及工作部署,推进法院司法改革进程,我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按照相关要求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完成..
-
改革工作汇报材料范例(3篇)
改革工作汇报材料范文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前来我县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
-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例(3篇)
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改革创新作者简介:陈海利(1961-),男,湖南东安人,南华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湖南衡阳421001)中图分类号:G640  &#..
-
改革创新精神内涵范例(3篇)
改革创新精神内涵范文【关键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建设;大庆大庆精神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形成,在我国的石油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大庆的经济开发建设过程中都起到了..
-
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范例(3篇)
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情境教学;电工电子;高职院校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对象逐步由高中阶段向高中后阶段推移,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高等职业..
-
超声带教总结范例(3篇)
超声带教总结范文【关键词】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1-02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