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定义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18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哲学

一、实践观的地位与重要性

实践观问题是哲学领域的基本和基础性问题。不同的哲学流派与观点对实践观的认识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实践的概念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观念性,实践是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实践观点终结了传统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实际上是对传统的违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扬弃。正是通过感性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人的感性生命存在才成为可能。在这种意义上,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广泛的普遍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下的实践观进行学习和解读。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内容评析

违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二者在认识世界的基础出发点具有显著的区别。各自虽然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但是二者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唯心主义主要从人的主观性出发,相信人的主观能力。但是其忽略了物质基础对人与对社会的影响。唯物主义则与唯心主义相对,唯物主义强调客观现实的外在影响,忽略人的的主观意识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吸取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合理因素,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内核。其通过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外壳,扬弃了其机械性和片面性的缺陷,建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提出对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现代唯物主义,在这种新观点下实践开始成为哲学的根本原则,换句话说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系统的提出并且论证这一观点。从概述的内容来看,实践观也构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思想。在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明确把实践认为是认的感性活动。在这一认识下,“实践观首先是作为现时的人与社会生存和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1】在整个手稿的逻辑结构中,马克思科学的界定和阐述了实践的合理内涵。其中主要通过对资本这一所特有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异化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结果,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表明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其手稿中所形成的实践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手稿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存在前提论是是实践论理论体系的基本起点,对象性活动论则构成了理论体系的展开环节,而异化劳动论则构成了实践论理论体系的变异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人话自然论则构成了实践论的复归。从整个实践论的理论体系与结构来看,毫无疑问,劳动的二重性论则构成了实践论的核心理论基础和内容。【2】

三、马克思主义下的实践观及其内容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手段观察和理解现存世界,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结果以实践的观点进行解读。在马克思看来,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成为了马克思哲学对象。而把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则构成了哲学的基本任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实践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实践的理论指导和工具效用。

实践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生产活动、社会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其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实践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从概念内容出发是指对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这种改造并不是对人类主观心理的改造,而是对社会客观物质活动所进行的改造。实践具有一个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并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二是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目的,有一定价值追求的活动;在客观世界中打下自己主观的烙印,在改变事物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三是客观实在性。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此外,实践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意识直接物化为客观实在。

四、结语

坚持和发展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实践,这个观点在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实质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践行和发展。通过劳动实践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伦理;环境法;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

20世纪人类环境伦理观念的最大进步之一就是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形成。它是人类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在自然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并形成的。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念开始渗透到法律领域之中,对现代法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从环境法的伦理透视出发,围绕人类中心主义下的环境法和生态中心主义下的环境法,就近代环境法伦理嬗变的伦理基础及相关的法律制度的体现作初步的探讨。

一、环境法的伦理透视――法与伦理的关联耦合

道德与法的关系是法理学领域恒久不变,常谈常新的问题。作为两种社会规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线“并不总是能够严格而确定的划定的。在原始社会,这二者的界线就曾被混淆得一塌糊涂。”某些社会规范所具有的道德与法律的二重性并不意味着所有道德规范都能够转化为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对法律优劣的评价仅仅是从法律规范的实施是否有助于道德追求目标的实现。环境法学较之其他部门法学,有自身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理应理解成为环境法学的目标之一,只有在这一目标良好实现的基础之上,人类社会利用、开发、保护自然环境的和谐秩序才获得了保障。

二、环境伦理的变迁与环境法

环境伦理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试图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这一物种扩展到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因而根据其所确定的到的关怀的范围来确定环境伦理思想的流派,似乎更能体现环境伦理学的特色。根据这一标准,西方的环境伦理学被区分为四个流派: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面对进入20世纪后人类与自然的尖锐矛盾,环境思想大致沿着两条路径进展。一是,坚持人类对自然环境主导地位形形的人类中心主义。二是主张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中心主义。

目前,环境伦理观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法律的价值观,但是环境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已经为环境立法奠定了一个充实的理论基础,需要现代的环境立法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对这种新型的人类――环境关系予以进一步体现和确认。因此从法的目的出发,在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法律观的关系方面,环境立法的目的除了为保护人类的健康而保护环境外,还应当率先瞄准为了世代间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人类对环境的享受权和自然的权利这两大目的。就法的基本理念而言,人类利益仍然应当在现行法律理念中占统治地位,只不过必须以环境伦理的价值观对传统法价值观存在的缺陷予以补充和完善。

三、环境法的伦理嬗变

环境伦理是当代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起点,许多环境法的理论研究都是以其为基础展开的。但“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一)环境法的伦理基础

环境伦理是环境法的理论之源。“环境伦理乃是环境法治的基础,是环境法治的价值核心”①。但是环境法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涉及到经济、行政和科技等诸多方面。这就决定了环境伦理不可能完全替代环境法理论,环境法还必须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营养;就是在伦理学视野里,环境伦理也并非环境法理论的唯一来源,应用伦理学的其它分支对环境法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环境伦理观的法律化

环境法虽在其幼稚期难免要依赖环境伦理而维持存续,但它一旦发展成熟必然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实现由哲理到法理的飞跃。环境伦理观的法律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以看成是在环境法研究中引入法律伦理,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环境伦理的环境法律制度体现

环境法是当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人们在环境事务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在传统的法律中虽然也涉及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内容,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不但在一般法律中有所规定,而且形成了独立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法发展到今天,它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环境法还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还要受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制约和支配。这正是环境法治与环境伦理的结合点。

四、结语:环境法律的伦理审视

实际上,现代法哲学思想在当代伦理道德观发展的基础上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法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为中心,法哲学家们结合当代社会对新的、具有全球或全社会性的问题而产生的新观念对关于法的目的即正义、权利等理念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有利于环境法学对环境立法及其目的论作出解释,使环境立法在目的论上一方面适应于法哲学思想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新的环境伦理观对环境法的目的解释作出新的尝试。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伦理观念的嬗变已经从环境法的伦伦与实践开始不断对传统的法律产生影响。

注释:

①高利红.环境资源法的伦理基础[A].韩德培.环境资源法论丛(第一卷)[C].法律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2]W.H.Murdy,Anthropocentrism:AmodernView,inEnvironmenealEthics:divergenceandConvergencepp.302-309,1993

[3]C.Lyell,PrinciplesofGeology(Kay,Jun,andBrother,Philadelphia,1837),Vol.1,p.512.

[4]章建刚.人生中心主义、内在价值和理性[A].徐嵩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估与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25-134.

[5]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45-360.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5.

[7]R.F.Nash,TheRightofNature.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

[8]A.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2.

[9]泰勒.生命中心主义的自然观[A].小原秀雄监修.环境思想的多样的展开(日文版)[M].东海大学出版会,1995.

[10]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

[11]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

关键词:理论与技术合一;科学的基础课教育;完整的基础课程体系

包豪斯(Bauhuas)是1919年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佩斯创建的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这所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结果,加以完善和发展,成为集现代主义大成的设计教育中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虽然它存在的时间只有14年,但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宗旨

包豪斯经历了魏玛时期、迪索时期和柏林时期,期间历经三任校长:格罗佩斯、迈耶、米斯,因而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和共产主义和米斯的实用主义。它既具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和浪漫的乌托邦精神,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同时又有着实用主义的严谨的工作方法,因此包豪斯的精神内容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也是世界上任何一所设计院校所没有的文化特征。

二、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包豪斯是最早奠立基础课程的设计学院,通过理论课程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设计奠定基础。包豪斯的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有严谨的理论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持力量。

伊顿开设了现代色彩学课程。他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强调色彩训练和几何形态的训练合一,对于色彩对比,色彩明度、冷暖及对心理的影响都有很深的研究。伊顿的科学的色彩理论教学,使学生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并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色彩,奠定了视觉传达的基础。

康定期基对于基础课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析绘画;(2)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他的教学从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逐步把抽象内容与具体设计联系起来。对于色彩纯度、明度、色彩的调和关系,色彩对于人的心理影响,都通过严格的教学方式进行逐步地引导,最后使学生完全掌握色彩理论,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设计之中。

三、包豪斯的完整的基础课程体系

包豪斯的基础课是在迪索时期完整的建立起来的,明确的分成几个大类:

1.必修的基础课;

2.辅助的基础课;

3.工艺技术基础课;

4.专门课题;

5.理论课;

6.与建筑相关的专门工程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包豪斯的基础课由几个不同的教员分担,传授有关平面、立体、色彩的构成规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员,而色彩教育是始终贯穿于平面设计课程之中的。

四、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深远影响

包豪斯的存在是短暂的,但它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1.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设计单位艺术院校通行的课程结构,是包豪斯首创的,这个结构把平面和立体、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独立起来,牢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2.包豪斯采用了现代材料,批量生产具有现代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工业主义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对于工业设计有深刻的影响。

3.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

4.包豪斯对于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的教育,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的和重要的根源。

5.包豪斯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工艺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

技术与理论的合一,是包豪斯基础课程的关键,它的这一宗旨,是对世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大贡献,当代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包豪斯的影响,因此对于包豪斯教育体系的研究,对于今天的设计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 下一篇:对城市设计的理解范例(3篇)
    上一篇:我喜欢冬天作文(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化学品安全计划范例(3篇)

      化学品安全计划范文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daniel 0 2024-05-18 10:16:52

    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范例(3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理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科技建设的储备人才,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未来将直接影响我国科技发展水..

      daniel 0 2024-05-18 10:16:13

    3. 简单劳动合同范本范例(3篇)

      简单劳动合同范本范文一、劳动合同期限第一条劳动合同期限(甲乙双方选择适用)()1、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合同于年月日生效,于年月日终止(如有试用期,则试用期从年月日到年月日)()2、..

      daniel 0 2024-05-18 09:45:16

    4. 简单减肥范例(3篇)

      简单减肥范文2、然后将片好的鸡胸肉用刀背均匀的敲一遍,让肉更松弛。3、撒上适量食盐和黑胡椒粉。腌制30分钟以上。4、平底锅置火上,刷薄薄一层油。5、大火烧至八成热,放入腌..

      daniel 0 2024-05-18 09:44:13

    5. 逻辑推理基本公式范例(3篇)

      逻辑推理基本公式范文关键词:数理逻辑;离散数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1引言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学习离散数学,..

      daniel 0 2024-05-18 09:12:47

    6. 审计学中内部控制的概念范例(3篇)

      审计学中内部控制的概念范文【关键词】审计概念;国际趋同;内部控制“整合专业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碰撞裂变提升”激励我坚持不懈地完成每月读完一本名著。学习了道格拉斯.R.卡迈..

      daniel 0 2024-05-18 09:12:13

    7. 小学家校合作心得体会范例(3篇)

      小学家校合作心得体会范文篇12010年10月,璧山县三合小学被授予“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验项目学校”。自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在师资力量薄弱,缺编6人的情况下,老师们除了..

      daniel 0 2024-05-18 08:41:05

    8. 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范例(3篇)

      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范文【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策略行政事业单位代表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其任务是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量入为出,..

      daniel 0 2024-05-18 08: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