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范例(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隐性知识感受性学习课本资源平台
英国的波兰尼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能用书面文字、地图或公式来系统表述的是显性知识;隐含着只能意会,较难系统表述的知识,如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学科知识的思维和方法,知识的系统化,解题的能力等,叫隐性知识或意会知识。这些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又叫感受性学习,而新课程改革后所使用的教材为初中历史隐性知识的感受性学习提供了操作的平台。
我校现在所使用的初中历史北师大版教材提供了许多生动、活泼、可读性强的历史知识,不仅使教材更加生动,更重要的是使用新教材研究设计有效的学习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将原本静态的封闭的学习行为转化为思维作用下的阅读、讨论、操作、表演等具体行为,使隐性知识明朗化,让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创造,因而此套教材更便于初中学生进行感受性学习,让我们有了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下面就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中感受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
一、运用课本资源,创设情景,感受历史,为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是知识的源泉,今天的想象就是明天的创造。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时,我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本资源,虚拟历史情景,想象假如我是唐朝的一位读书人,我的一天怎样度过。学生通过对唐人生活的想象,感受盛唐时期,科举制度推动唐朝出现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所焕发出的生机勃发的活力、唐人的博禁、自由豪放的精神,唐朝的富足等,把众多零散的知识用一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丰富想象力的平台,培养现代中学生奋发向上,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奠定了基础。
在创设情景,感受历史,培养想象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准确,适时巧妙地纠正学生某些史实的错误,起到一种积极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虚拟的角色情境中,感受历史,整合活用知识,为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合课本资源,举办竞赛、历史剧表演和动手制作等实践活动,感受历史,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信心
七年级上册涉及众多历史成语故事,学完本册后,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为四组,我指导各组共同合作将搜集的历史成语故事进行整合,整合内容分三大模块(即每一组选派代表讲一个历史成语故事、抢答题、必答题),制作成集图、文、音乐、录像片段并茂的历史课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成语故事竞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七年级上册也涉及众多的历史名人,其中生活在东汉末年,被称为“神医”的华佗在今天民间影响很大,人们称赞某位医生医术高明时,在旌旗或牌匾上写有“华佗再世”的颂词。为了让学生对华佗的医术有更深刻的感受,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十七课的内容和《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曹操治病的故事编写了一部历史剧《神医华佗》,通过学生对两幕历史剧《华佗刮骨疗伤》和《华佗与曹操》的表演,再现华佗医术的高明之处。
七年级上册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动手制作素材。在教学设计时我让学生搜集书写有文字的帛和竹木简图片以及与之有关的小故事,比较这两种作为文字载体书写材料的不足之处,知道轻便、简洁、造价低廉的书写材料纸的发明势在必行,让学生感受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最后根据课后活动建议中的汉代造纸工序,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动手造纸,并联系实际通过观看现代化工厂造纸录像片段,懂得造纸所带来的水污染和资源浪费,鼓励学生节约用纸,回收废纸,使用再生纸。尽管学生造的纸很粗糙,但这种动手实践活动,激活了思维,加深了印象,让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事物,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人与环境关系重要性的渗透教育。
七年级下册涉及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史,根据课后的活动建议我指导学生对第七课、十五课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内容进行整合,自己设计问题,尝试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出活字印刷的优点和雕版印刷的缺点。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学生制作时选用的材料竟然是身边唾手可得的橡皮擦和陶泥,雕刻的字相当精美漂亮。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也发现用陶泥制作活字很容易破碎,同时也明白后来的木活字和金属活字为什么会取代泥活字。最后联系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感受科技的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动手制作,亲身体会比较这种让学生当“厨师”,自己定“菜谱”――设计问题;亲手“烹饪”――分析和解决问题;亲口“品尝”――自我赏识,感受到问题的魅力和解决问题的愉悦,使学生获得了自信的源泉。
教师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举办竞赛、历史剧表演和动手制作等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感受历史,通过这种感受性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
三、挖掘地方史资源,联系现实,感受历史,提高历史学科的时效性
历史学习的归结点是理解当代问题。东莞有些镇区是纯客家人地区,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就地取材,紧密联系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将七年级上册二十一课《江南经济的发展》与下册十三课《经济重心南移》及《东莞历史地方读本》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客家人生活习俗的资料,讨论后设计问题。客家人从西晋末年到南宋末年有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这同古代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历史相吻合,在以上的人口迁徙中,有何特点?当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作用?从你们的生活风俗中能不能找到客家人迁移的痕迹?我们现在所在的镇区常住人口2.1万人,流动人口13万多人,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民工潮与人口流动现象?
通过知识整合,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古代北方人口南迁是为躲避战乱,经过历次大规模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最终导致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客家人的“二次拾骨葬”风俗体现了客家人本为中原居民,后因躲避战乱而不断南迁分不开,他们不论迁往何处,必由男子用陶罐装上祖先遗骨同行,待定居后再择地另行安葬,以免远徙他方,无法返回故里祭坟;而现在的民工潮与人口流动现象既促进了东莞地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同时又搞活了民工与流动人口家乡的经济,带动并促进其家乡的发展,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关注现实,挖掘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关注地区的发展,无异于使历史知识成为“活的”和“有价值”的知识,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亲身感受,提高历史学科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切实感到历史价值的魅力所在。
总之,课程改革使学生对隐性知识的学习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境地,这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感受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也将在新课程实践中实现自身发展。但任何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我的实践与探索,期望能进一步为初中历史学科感受性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主编.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范文篇2
2017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222232425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5.人文初祖”是
A.尧B.舜C.盘庚D.黄帝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
7.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白渠C.郑国渠D.都江堰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0.下列历史人物中,与成语卧薪尝胆”有关的是()
A越王勾践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
11.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孙思邈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这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13.为抵御匈奴,秦朝征伐大批人力,修筑了()
A灵渠B.万里长城C.郑国渠D.都江堰
1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义C.理D.信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6.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
17.夏朝的第一个国王和最后一个国王是()
A.禹和桀B.启和桀C.启和汤D.禹和盘庚
18.下列事实不属于北京人的是()
A.生活在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B.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C.过着群居生活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19.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A.老子B.孔子C.屈原D.孙子
20.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荀子
21.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
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B.修筑万里长城
C.焚书坑儒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2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23.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司母戊鼎B.整套编钟C.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
24.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期,是因为()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
25.在中国象棋中,交战双方对垒处称为楚河汉界”,它与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鸿门宴B.霸王别姬C.围魏救赵D.楚汉之争
二、连线题(8分)
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
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
三、判断题(10分)
(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秦朝疆域广大,东至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沙群岛()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
(4)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自桂陵之战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
(6)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历法了()
(7)秦统一全国后,把大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
(8)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出现农具()
(9)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激烈的长平之战()
(10)牛耕技术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四、列举题(10分)
1.列举夏、商、西周的三位暴君。
2.列举战国七雄。
五、材料分析题。(22分)
1.阅读材料:(12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
勇以公战,怯于私斗,乡邑(邑:大城市)大治。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2分)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10分)
2.阅读材料:(10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1分)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1分)
(2)你知道秦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吗?(8分)
2017初一历史上册期中复习知识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看了2017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的人还看了:
1.2017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2.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2017
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2017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范文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转变。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是科学化、理性化。运用现代化史观分析近代史,可以发现西方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变化等,无一不在“现代化”这个主题下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体现了这一历史发展规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在经济上表现为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在政治上,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了反封建的斗争,把中国近代化运动引向更为深广的领域。在西方近代化过程中,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思想文化上科学化和理性化的发展、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侵略和两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上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变化;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相关法律文献的公布,引起了政治上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发展、变化。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现在使用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主要是按照文明史观编订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呈现的分别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精神文明史。中考要求“接轨高中”,为高中输送合格的生源。这要求我们要用文明史观指导复习,即重新整合教材,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若干专题进行复习。如我们可以进行“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专题复习,这样复习可以将中国史上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隋唐的科举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等内容串联在一起;同时可以将世界史上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共和政治,近代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共和制以及颁布的《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法典》等内容链接起来。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把握重要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如复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15、16世纪之交(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折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欧洲殖民者开始贩卖黑人奴隶,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进行血腥的掠夺,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欧美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轮船、火车机车的出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这一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同时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发展、确立的过程体现了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中考命题的主导史观之一。如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思想品德试卷第32题,考查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专题知识,先考查1848年、1871年、1917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及意义,接着考查1953―1956年中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进行的探索。在考查世界历史的大问题中穿插了中国史的元素,这体现了“中外联系”、“纵横联系”的中考命题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全球史观,用全球史观观察历史现象,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人类历史不仅是记录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大事件的历史,也是记录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历史事件)的历史。社会史观主要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注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一般来说,社会史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史、人口发展和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社会史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2课讲述了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1课讲述了宋代社会风貌,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20课讲述了近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21课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此外,社会史内容还散见在教材的其他地方。这表明新课程改革重视社会史观,注重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探究历史的奥秘,得出相关历史结论。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史观,用社会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
预防医学范例(3篇)
预防医学范文作者:隋巧变,于雪丽【关键词】预防医学;麻疹;预防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在儿童中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成人中较为罕见。此病传染性很强,在未接种疫苗或人..
-
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范例(3篇)
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范文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党的以来,多次就实施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
-
岩土工程规范范例(3篇)
岩土工程规范范文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监督管理原因对策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主要是:弄清建设场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
-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例(3篇)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关键词】肺癌;胸腔积液;热疗;化疗肺癌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晚期肺癌的化疗效果仍不够理想,尽管新药(吉西他滨、紫杉醇、长春..
-
中医护理服务理念范例(3篇)
中医护理服务理念范文关键词:人性化服务护理管理实践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humanservicesinthehospitalnursingmanagementpracticeandresult.MethodImprovetheho..
-
煤炭经济研究范例(3篇)
煤炭经济研究范文Abstract:BytakingthecoalindustryinChinaastheresearchobject,usingthepaneldataofenergyconsumptionandGDPofcoalminingandwashingindustryfrom2000to2014..
-
新闻传播的特点范例(3篇)
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迈入新媒体时代,可以更加快速地接受新闻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新闻资讯,新闻传播模..
-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范例(3篇)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范文关键词高校景观设计;新思想新设计一、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设计第一步就是要对景观定位。要充分了解校园空间的主要服务人群,从而决定如何设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