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结局范例(3篇)
新版红楼梦结局范文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推荐人:本刊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推荐指数:
最近大概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选秀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缘故,各电视台也顺势不断重复播放经典版本的电视剧《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的人和事总在眼前、耳边萦绕。由于《红楼梦》重拍所引起的话题,使我再次对原著产生了兴趣。有人说,如果这本书你没有看上十遍,就不能称为真正的看过。其实,三遍过后,便能体会其中滋味了。
一般人在看第一遍时,大都是在小时候,看的大都是故事情节,第二遍,欣赏的则是细节的描写,到了第三遍,就可以琢磨出里面的玄妙机关了。
《红楼梦》写的是一个贵族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是一个悲剧,但是这个悲剧不在于贾府的衰败,而在于里面大观园生活的破灭,宝玉理想的破灭;《红楼梦》也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红楼梦》也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其中倾注了曹雪芹先生对于女孩子以及其向往生活的全部幻想。
为什么要看《红楼梦》呢?为什么要喜欢《红楼梦》呢?记得周星驰的电影中他与菩提老祖的经典对白:“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喜欢就是喜欢,这是一种感觉,一种缘分,而许多人和《红楼梦》的缘分是天生的。
有的人喜欢宝黛爱情的纯真浪漫。当宝玉挨打后,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
有的人喜欢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不论是多愁善感的黛玉、聪明世故的宝钗、娇俏任性的晴雯,还是美丽可爱的湘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挚爱的红楼女子。她们曾经生活在“偶结海棠社,夜拟题”这种一片繁华似锦的温情氛围中,可是后来各自的不幸遭遇又让我们辛酸感叹!
有的人喜欢研究文字的巧妙。“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说的是迎春的结局。世界上哪种文字能在如此短的字里行间译出这句中的深刻含义,而且要这么短,有押韵,有典故,有影射,有谜语(子系合为孙),有情节,有结局。
有的人只是喜欢一种感觉。每次看,都能看出新的东西:每次看,能找出新的感觉。
每个人心中都有―部红楼梦,喜欢它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选择课外书籍,要有趣味性
选择课外书籍,要有趣味性
新版红楼梦结局范文篇2
关键词:居处布局原则红楼梦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是一部基于大量论证和比较之后得出的理论,是迄今为止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仍然值得借鉴的理论。费老在书中大量引证《红楼梦》中的例子形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本文用第七章“居处的聚散”的有关理论研究《红楼梦》中的居处布局原则。
一、居处布局理论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的第七章,在谈论居处的聚散问题的时候,首先提出一种方法,以人和人的空间距离推测他们的社会距离,尽管这种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但依然不失为一个方便的门径。从此种角度观察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看这基本三角本身父母子之间的区位关系;第二步,看和这基本三角共同居处的人物;第三步是看和它相近居处的人和它的关系。
第一步,基本三角的区位。费老认为研究家庭里各分子的居处关系最简捷的方法便是绘制住宅内部结构图,这张图可以反映出个人的行止轨迹。根据行止轨迹说明夫妇关系。在中国,妇人的领域是门限之内的世界,这样同门外的丈夫便如同两个世界,这被称之为“阃德”。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夫妇之间感情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亲子关系的变化更多,他们不可能永远保持亲密关系。孩子幼儿时期,同母亲的接触是受着生理关系的限制。中国传统上层社会通过雇佣奶妈以提高存活率的方式导致子女同母亲的隔离。孩子渐渐长大,从生理性的断乳到社会性的断乳,母子的关系逐渐疏远,空间距离增大,孩子开始渐渐向着父亲的世界迈进,这里的孩子往往指的是儿子,他们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和赞扬,因而不断努力,不舍地抛弃自己以前无秩序的混乱初期,走向理性。
第二步,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父母子所形成的家庭,常常是地域上居处共同的团体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唯一,在英文中,父母子三角结构是family,而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是household。地域团体的大小多少是和经济基础有关的。在狩猎社区中,最小的单位可以是两个人,在农业社区中,最大的单位可以是上千人。居处在一起的社会单位,要经营同一的生产事业,在一个共同的账上支付他们日常的费用,用一个灶煮他们的食料。
在《乡土中国》中,费老谈到,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家其实是个连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这两轴都因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也就是法和礼是维持事业社群延续的主要力量,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私情。在社会事业的继替过程中,是以传统经验而行的,所以这种地域团体最重视的便是礼法,即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传统累积的经验,人们保持对礼法的敬畏感,一代代通过教化传承下去。一旦礼法不能维持正常的地域团体运行,此团体便必然会走向崩溃①。
第三步,子女成家之后和父母老家的区位关系大体形成了两种,从父居和从母居,而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多数都会从父居。女子必须放弃原来的合作团体,结婚之后加入丈夫的合作团体。妻子往往会听命于丈夫的指挥,唯一可能的反抗是逃回原生家庭②。
二、《红楼梦》当中的居处原则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末期集大成的伟大作品,以费老的《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进一步观察《红楼梦》的细枝末节,可以看出这本书的细微之处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社会大家风范及明末清初大背景之下的世间百态。本文仅以第七章《居处的聚散》(第一部分所论述的原理)简要分析《红楼梦》当中居处的布局原则及其内涵。
(一)地域团体以贾母为中心。
第三回,借林黛玉之眼,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典型的从父居地域团体。以贾母为中心,贾赦和贾政各构成了一个小的地域团体。贾赦为尊,居处为东,贾政为西。但贾赦的正房厢庑游廊皆是“小巧别致”,贾政的上房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耳房四通八达,“轩峻壮丽”。王熙凤的居处,在王夫人所居东边三间小正房后门大道的北侧。林黛玉同贾宝玉在贾母正房内的碧纱橱中。薛家人则居住在荣国府东北角小巧的梨香院,同王夫人正房的东院仅隔了一个角门③。
从距离贾母居处的远近看,可以归纳出几点讯息:第一,贾赦虽为长子,继承了爵位,但因其品性等原因并不像贾政能担负起家族的重任。贾母选择了跟随小儿子居住,故而,邢夫人也没有了长房长媳的当家之权。第二,贾母身为贾家孤雌纯坤的大母神,庇佑着儿孙们。真正给予儿孙以关爱的是王夫人。第三,在贾母心中,林黛玉同贾宝玉一样重要,极受宠爱,并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弱质孤女。第四,王熙凤虽然是贾赦的儿媳妇,但是得到贾母的宠爱,掌握着荣国府管家之权。第五,薛家是客人,太近没有了隐私和客人的尊严,太远又不利于叙姐妹之情,所以一个独立又隶属于荣国府的梨香院是最好的安排。第六,至于西廊下的贾芸,宁国府后廊上的贾璜等距离贾母较远的子弟,要讨好宝玉,再三央求贾琏和王熙凤才能有事可做,勉强度日。
(二)大观园内的居处聚散所隐藏的信息。
从第十七回、十八回、三十九回、四十二回、七十四回,我们可以大致为大观园的各处院落画一幅简图。贾政等人行走的路线是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怡红院;元春所走的路线是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蘅芜苑―大观楼;刘姥姥逛大观园的路线是缀锦阁――潇湘馆―秋爽斋―紫菱洲―蘅芜苑―秋爽斋―栊翠庵―怡红院;抄检大观园的路线是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稻香村―暖香坞―紫菱洲。
大观园虽然被称为“乐园”,但是为贾元春省亲所建,代表着皇权,又是由贾珍一手督办,贾政等男性题写的匾额,代表着父权。探讨大观园居所所隐藏的信息可以从两条线索入手:距离大观园世俗中心大观楼的远近和距离大观园乐园中心怡红院的远近。
1.同大观楼的远近
距离正殿大观楼最近的地方便是蘅芜苑。第十五回又描述其开间数同怡红院一样,都是五间。从皇权的角度看,元春更属意于薛宝钗做宝玉的妻子。此是从整个家族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出于个人的好恶。第二十八回元春赏赐给宝玉和宝钗的端午节礼一样则更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其次是怡红院。此处作为大观园水流的起始和终结的地方,无疑占有统领地位。怡红院前蕉棠两植,最初的名称为“红香绿玉”。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红”代指薛宝钗,“绿”代指林黛玉。这都代表了作者取兼美之意,林黛玉同薛宝钗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但元妃将其改名为“怡红快绿”又进一步赐名为“怡红院”。将二者并重,改为了一者独大,很明显地展示出作为皇权的决定性作用,元妃很清楚地明白,从整个贾府的大局利益考虑,薛宝钗更能胜任贾府未来女主人的角色。
2.同怡红院的远近
怡红院作为大观园乐园的中心,是有所依据的。脂砚斋评论宝玉为情榜之首。宝玉的爱,是一种博爱,是超越性别和物种的,其余的女儿皆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怡红院作为宝玉的居所从这一点上是可以作为乐园中心的。
潇湘馆是距离怡红院最近的地方,也是朝圣的第一站。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是同宝玉一样,超越众位姐妹的。从之后元妃打赏龄官、赞扬《杏帘在望》看,她应该是喜欢林黛玉多过薛宝钗的。其次为秋爽斋。秋爽斋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晓翠堂和缀锦阁被作为摆宴的场所,说明了秋爽斋不仅可以成为探春私有的空间,而且可以成为公共空间。从侧面反映出探春的品行及其作为“理”的代表的重大作用。
三、《红楼梦》中居处布局原则所体现的人物关系
(一)王夫人和众儿女。
王夫人作为贾政的正妻,是荣国府的女大家长,除此之外,她还是贾宝玉、林黛玉等少男少女的保护神。虽然名义上,因为贾母疼爱孙子辈孩子,将其留在身边教养,但贾母毕竟年岁已高,真正担负起教养责任的其实是王夫人。无论是贾宝玉还是探春、惜春甚至是史湘云都承认过王夫人对于他们的关爱。
第一,王夫人和宝玉。第二十三回,贾政要嘱咐儿女们进园的事宜,王夫人将宝玉拉在身边坐下,其他人只是坐在下首的凳子上。第二十五回,宝玉下了学,滚在王夫人的怀里,王夫人用手满身满脸去摩挲抚弄他,宝玉还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说短④。第四十一回,宝玉饮酒,看到王夫人也要饮,便忙名人换了暖酒,用自己的杯子喂王夫人喝。
第二,王夫人对其他子女。王夫人不仅疼爱宝玉,对于庶出的贾环也一样疼爱。其他众姐妹也是围绕在王夫人身边才得到温暖与关爱的。王夫人给了探春管家的权利,让她实践自我价值,探春远嫁,她拾踵而泣。她为迎春悲凉的婚姻伤心落泪。她的所作所为众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第八十回,迎春归宁曾向王夫人哭诉:“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⑤第四十九回,湘云与新来的宝琴评价贾府的事情就说道:“你出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二)不同等级的仆人有自己的位置,不可逾越。
跟着主子的大丫头和乳母能够进入主人的屋子,二等丫头只能站在门外听候差遣,婆子要更往外,小厮只能在角门候着。每个层级的仆人各有行动范围,不可逾越。第三回、二十三回都有描述在门外的廊子下面有很多丫头坐在那里听差。第五十三回,坠儿的母亲同晴雯和麝月辩驳,麝月回她的话中道:“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使,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子,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第五十三回,芳官儿的干娘急于表现,跑进屋来服侍宝玉喝汤。晴雯等连忙大喊出去。小丫头们说:“我们到的地方儿有你到的一半儿,还有一半到不去的呢;何况又跑到我们到不去的地方。”其余婆子们也嘲笑他⑥。
类似的例证在文中还能找到许多,皆证明仆人之间因等级而分明的界限,是不容逾越的。但是像贾府这样诗礼之家,对待仆人也是有其法礼之外的人情一面。第一,中国传统上层社会实行的奶妈制,服饰过少主的乳母是受到尊敬的,比一般的仆人要体面,被称之为“婢之贵者”⑦。宝玉的乳母李妈妈便可以随意进出宝玉的房间,训斥丫鬟。第二十回,李嬷嬷骂袭人,黛玉、凤姐儿等劝说的话也都是委婉而尊敬的。第十六回,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向凤姐儿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讨差事,贾琏和凤姐儿亦是礼遇有加。第七十三回迎春的乳母聚赌,邢夫人斥责迎春,迎春说:“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⑧
第二,第四十三回描写道:“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⑨第四十五回,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当上了七品知县,请贾母等人去喝酒,贾母、王夫人等都答应去了。赖嬷嬷替周瑞家的求情饶了他的儿子,凤姐儿也答应了她。第七十四回,凤姐儿向王善保家的建议不要抄捡薛宝钗的屋子时,说话的语气也很委婉。
当这种规矩和礼法被打破,大家不能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的时候,大观园便进入了一个“乱为王”的时期,也预示着其最终必将走向灭亡。
(三)子女成婚以后同原生家庭的关系。
《红楼梦》中是一个传统从父居的社会。女孩结婚之后,必须离开原生家庭跟随丈夫居住。贾母原为史家的人,贾代善死后,贾母成为贾府的最高权威。迎春误嫁给孙绍祖,孙家不放她回来,她亦不能够时常回家。探春的悲剧正是因为有着治世理家的能力,力挽狂澜,却因为其性别的限制而不能施展抱负。第五十五回,凤姐连赞了三声好,还说不知道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脂砚斋评论道:“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这固然是探春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的局限。
(四)大观园的毁灭。
大观园虽是乐园,但它建立的基础是有淫邪、污秽不堪的会芳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人为的乐园必将最后走向毁灭。不可避免毁灭的原因是以绣春囊为代表的性成熟。绣春囊出自于无论从什么线索看距离中心都比较远的紫菱洲,由边缘向中心不断腐蚀,最后毁灭。这也证明了探春的那句话:“从外头是杀不完的,必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⑩
五、结语
《红楼梦》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富而好礼的王族世家,他们有着累积下来的百年家业及规矩。贾母作为一个孤雌纯坤的大母神,是家族的权威中心也是象征。众人依自己所处的位置有秩序地围绕在贾母身边。仆人们依自己所处的位置做事情,他们是主人的臂膀,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被主人尊敬的人,但一旦他们逾越愤进,越过道德的界限,便必然使得贾府陷入“乱为王”的境地,而建立在这个庞大的规矩习俗基础上的大观园也必然会最终崩塌。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7:50-51.
②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7:171-186.
③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24页.
④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225页.
⑤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813页.
⑥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575页.
⑦金寄水.王府生活实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第11页.
⑧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822页.
⑨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460页.
⑩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897页.
参考文献:
[1]金寄水.王府生活实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2]冥飞.古今小说评林[G].上海:上海民权出版部,1991.
[3]欧丽娟.〈红楼梦〉导论[M/CD].台北:公开课.
[4]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G].味青斋,清光绪二十八年.
[5]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6]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探春辩[G].清.
[7]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J].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新版红楼梦结局范文
江苏省无锡市某厂退休干部、现已69岁的朱浩文痴迷于古典名著《红楼梦》,他花了20年时间写了200万字的《红楼外梦》(又名《红楼梦小人物外传》)目前,前6册已经陆续出版,第7、8册已经付印。
为了使自己写出的作品不失《红楼梦》原著的风格,又能适合当代读者的审美,朱浩文仅研究《红楼梦》的语言特色、人物关系就耗去了近10年时光,还看了上百部红学评论,又写下了几十本心得札记。
《红楼梦》中一共提到66个丫头,他根据《红楼梦》原著中主要人物命运和结局的提示、暗示,考虑到一些人物自身性格的发展逻辑,从原著中筛选了12个小人物,作为前6册小说的主角,以系列外传的形式,逐一写出她们的身世、遭遇和结局。这其中既有她们生活在贾府中的悲喜恩怨,也有她们进入贾府前的状况和走出贾府后的种种归宿。
朱浩文在创作《红楼外梦》的过程中,遇到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不幸:孩子年幼中年丧妻。20多个春秋寒暑,夏夜蚊虫叮咬,冬夜寒冷难耐,他全然不顾。很快,劳累过度的他患上了多种疾病。青丝渐成白发,白发也越来越稀。
1997年,第一册《鸳鸯外传》完成。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题写了书名,作品被一家报纸连载,此后,他更是玩命似的投入到创作中,每月七八百元的退休金,一半用于养家糊口、购买笔墨纸张,一半用于治病吃药。晚上临睡前,他先是把各种急救药品放在床头柜上,再倒好一杯水放着,以备急救之用。
-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范例(3篇)
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范文篇1出版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版资源是指构成出版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狭义的出版资源仅指与图书的编辑加工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和选题..
-
益智课堂范例(3篇)
益智课堂范文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英语老师,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迫在..
-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例(3篇)
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范文【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素质教育培养思维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5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
-
农业行业的现状范例(3篇)
农业行业的现状范文农村商业银行扎根于地方,营业网点遍布所辖乡镇,极大方便了广大客户就近办理各种业务,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
-
光学诊断技术范例(3篇)
光学诊断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白光内镜;大肠息肉大肠息肉作为大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可分为错构瘤性、腺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四种类型,是一..
-
海洋测绘的内容范例(3篇)
海洋测绘的内容范文“十二五”时期是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全球地理信息产业也同时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近几年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25%以上的速..
-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例(3篇)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一)重视力度不够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对管理人才的培训,但是就目前的管理培训现状而言,企业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处在发展中的中小型企..
-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范例(3篇)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问题对策引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缺乏统一的核心内容,其系统性和整合性不够,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范式”。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