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指导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26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看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一顿的,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要说表达逻辑关系了,传出神情意态了……”叶老此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中小学生朗读现状的要害。如何正确指导学生朗读是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扫除思想障碍

学生在朗读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常常和思想有关。比如,不喜欢这篇课文,一读就紧张或者没有意识到朗读的意义,抑或是有个人的好恶,对朗读有自己的看法,等等。要解决问题,就要摸清楚情况,对症下药,只有不断地通过实践指导学生端正认识,扫除思想障碍,解除精神负担,朗读教学才能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以为通过一两堂课学点技巧,找到窍门,就可以朗读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朗读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不能把朗读教学孤立起来,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来讲求。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朗读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朗读基础,那么最好是选择短小易懂的记叙文作为朗读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带有感情地朗读后,再选比较难读的课文。不同文体的朗读,指导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比如,诗的朗读要更多运用形象思维,把握诗的意境,还要注意音韵和节奏。争论文章以理服人,寓情于理,在指导朗读时,就要从逻辑推理和逻辑力量入手,着重态度、感情的贯穿和起伏变化。小说选段读,首先要生动地介绍全篇小说的梗概,明确选段在全篇中的位置,再把握朗读的基调。

三、坚持启发式朗读教学,唤起想象和联想

朗读中的感情,像在生活中一样,只有说话的人真正产生了这种感情时,才能从语调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从语言方式上要求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不了解学生是不是已经懂得课文的思想内容,被课文所感染,产生这种感情,就会形成捏造的腔调、虚伪的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使用启发的方法,提示的不只是结果,不只是声音、语调等表达方式,而着重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从而使他们研究并找到正确的声音表达形式。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时,如果学生感情出不来,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想象海上暴风雨就要来时的景象: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这是借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反动势力的集结。上面是黑压压滚动的乌云,下面是白茫茫波涛起伏的大海,海燕飞得那样快,像黑色的闪电一样一掠而过,任何反动势力都休想挡住它。它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它勇敢地战斗着,呼唤着人民群众迎接革命。这样教师通过寓情于景的形象描述,引发出学生的想象,再让学生重新开始朗读。

四、要示范,不要机械模仿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领会准确传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但这种示范不是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一句句模仿老师是要不得的。因为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习惯于只动嘴,不动脑,形成一种机械的朗读,一种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觉的朗读。对于广播、电视、唱片、舞台的朗诵也要分析研究,帮助学生鉴别朗诵的质量,学习人家的长处,避免盲目的、机械的模仿。

总之,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充分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一旦学生为作品的内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动,被作品的意境所陶醉,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就会逐步形成,他们的主体作用就会逐步乃至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不教”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会达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正确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就能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

关键词:朗读审美思维想象情感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诵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文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要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从而感受自然的美。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了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教师在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辩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四、朗读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训练想象能力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另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刺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文章,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达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想象作文指导范文篇3

一、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

观察,是学生通过视觉直接观看事物,并获得知识、加深理解的主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推动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特点,如此,写作时才会构思灵敏,得心应手。因此,在小学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细节特点,然后整合多种叙述方式,运用语言片段呈现出来。

以描述性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为例,具体指导如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一个具体的描述对象,认真观察,获得直观的感性表象。其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细致观察,并运用相关的修饰语强化表象,使事物特点更加鲜明、生动、具体。如人物描写,要留心观察所选人物,抓住人物的不同特点,如形态、容貌、神情、风度、服饰等,然后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再现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以下是某位学生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作文:我的妈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尽管脸上已出现几条浅浅的皱纹,但她仍然很漂亮。中等的个子,一头乌黑的长发常常披散在肩头,大大的眼睛很有几分神采。妈妈特爱笑,一笑起来就露出一口洁白可爱的牙齿,显得特别精神。通过这样的作文片段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作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想象联想,丰富形象意象

想象,是学生思维创造的火花,写作离不开想象联想,学生富有想象力,敢于想象联想,才能打破思维常规,创造出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作文。反之,则作文形式千人一面,内容苍白无力、空洞乏味。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片段作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合理联想,创造出丰富的形象意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给出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想象联想,修饰完善或组合情节,进行片段描写。如笔者给出“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这样一个句子,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句子,展开联想或想象,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片段。经过思考、想象,于是形成这样一个片段: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演播大厅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这样,通过想象联想,既充实了表达内容,丰富了形象意象,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结合课文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拓展省略情节,或续写故事结局。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留有空白,这些空白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给学生极大的拓展想象空间。因此,在小学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空白处,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放飞想象,大胆联想,对省略的情节进行拓展,或对作品的结局进行续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的结局,弥补这一空白。这样,既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注重仿写,做到学以致用

仿写是写作训练不可或缺的过程,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片段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从课文、所见到的美文中精选仿写范文,引导学生从修辞、句式、主题等方面思考,进行多样化的片段仿写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 下一篇:想象力范例(3篇)
    上一篇:中秋国庆祝福语好作文推荐(精选8篇)
    相关文章
    1. 想象作文字范例(3篇)

      想象作文500字范文我上完研究生,我便去了英国做考察,时间非常久,需要二十年,但我一点也不怕,我天天工作着,过了二十年,我又回到了我的故乡,当我下飞机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座海..

      daniel 0 2024-05-26 10:16:13

    2. 挫折的作文范例(3篇)

      挫折的作文范文篇11、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爱,需要朋友的帮助,但是我认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也需要挫折。我相信,不管是名人还是伟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

      daniel 0 2024-05-26 09:44:13

    3. 挫折教育的定义范例(3篇)

      挫折教育的定义范文关键词:小学生挫折教育;必要性;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掌声,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事事顺心,相反的,每个人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然而,随着独生子女..

      daniel 0 2024-05-26 09:12:13

    4. 挫折范例(3篇)

      挫折范文古往至今,像这样坦言面对挫折的事例还有很多。邓亚萍身体矮小,是她所面对的最大的挫折。她也差点因没能跑下长跑,而被涮下。于是,他每天多练16筐球,增强体力,最后,终于在..

      daniel 0 2024-05-26 08:40:13

    5.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范例(3篇)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范文篇1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行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鲜产物,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资源联合、民主管理..

      daniel 0 2024-05-26 08:08:13

    6. 家校合作的心得体会范例(3篇)

      家校合作的心得体会范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小偏整理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后感范文2022,仅供参考借鉴。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第三期观..

      daniel 0 2024-05-26 07:36:13

    7. 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范例(3篇)

      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范文关键词:企业集团全方位;财务控制;财务管理理念一、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务管理观念、方法与企业发展的不适应企业经营..

      daniel 0 2024-05-26 07:04:13

    8. 逻辑推理方法范例(3篇)

      逻辑推理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逻辑;实践;能动作用[中图分类号]B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7-0013-03实践需要逻辑,逻辑是实践的存在方式。逻辑需要实践,实践是逻辑的本质发展..

      daniel 0 2024-05-26 06: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