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感的治疗与护理范例(3篇)
儿童流感的治疗与护理范文篇1
【关键词】影响;牙病患儿;就诊;心理行为因素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58-02
儿童牙病是指14岁以下儿童牙齿的生长发育异常及其他牙体的病理性改变。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牙齿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特点,儿童龋病比成人龋病更为广泛。我国5岁儿童患龋率为66.0%,每人口腔中有3.50个龋齿,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1],而且发展更为迅速、危害更大,它既影响局部也影响全身,因此,对儿童龋坏更应重视,注意早期防治。儿童就诊时心理行为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大多数医生倾向于将儿童的心理行为分为1.合作2.缺乏合作能力3.可能不合作,只有对其进行明确分类,才可使医生护士有一种共同语言,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地控制和评价儿童患者,减少负性影响,更好、更主动地做好儿童牙病的护理工作。现对影响牙病患儿就诊心理行为因素及干预对策探析如下。
1影响儿童就诊心理行为因素
1.1儿童患者本身的心理初次到牙科就诊的儿童,没有牙科治疗的经历,对牙科及其治疗缺乏认识。当看到医护人员、牙科椅、涡轮机、注射器等,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再次到牙科就诊的儿童,由于对前次牙科治疗的经历,尤其对治疗中引起的疼痛有深刻的印象,会产生更严重的恐惧感。而愉快的牙科经历会大大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及不良行为。
1.2陪伴儿童患者就诊的亲属的心情和态度陪伴患儿就诊的亲属支持医生有关治疗的提议,并能很好地合作,陪伴亲属愉快的牙科治疗经历,可给儿童以镇定愉快和信心。但父母对儿童溺爱、过分放纵或过分焦虑、管教过严或不关心等,均对患儿在诊室里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1.3医护人员的情绪和行为医护人员的情绪和行为直接影响正在治疗和候诊的儿童。如果医护人员在接诊儿童患者时,本身就失去信心,而出现急躁和厌烦情绪,常常会加剧儿童患者的不良行为和恐惧心理。
1.4诊室的环境诊室的设计、布置和陈设,诊室工作人员的言行,以及正在治疗和候诊的儿童的行为均会给其他正在治疗和候诊儿童以不同程度的刺激。紧张严肃的诊室气氛,以及对不合作儿童患者施以威胁等均直接影响候诊儿童的心理。
2对策干预
2.1创造一个愉快的牙科经历大多数儿童是合作的,经过“讲-示-做”可以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及不良行为,愿意接受治疗。“讲”:儿童在治疗之前、之中和之后,医护人员应清楚地告知将做什么,话语应简单形象,声调要温和,使儿童感到诚实可信。“示”:把将要做的展示给儿童。如让儿童摸口镜和探针,冲洗器也可展示给儿童,要让儿童了解、适应并配合治疗。“做”:最后应熟练而准确地操作,并用温和的声调讲述操作过程,取得患儿的合作。对儿童应根据不同性格的特点区别对待,和他们交谈时要讲究语言艺术,多鼓励,讲道理,诱导儿童配合医生治疗,切勿采取粗暴行动或用恐吓手段,造成儿童反感,使治疗失败[2]。
2.2争取家长同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患儿就诊时,家长应尽量支持医生有关治疗方案,并能很好地合作,根据患儿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治疗时将患儿与家长分开,家长不在诊室内,可能更有利于治疗的进行;还有一种情况是,治疗时让家长陪在孩子身边,使其有一种安全感;另一种是采取先让家长留在身边,如果患儿不合作,则作为一种惩罚性质让家长离开,有时患儿也能合作而完成治疗。
2.3医护人员与儿童建立友好信任关系医护人员对待患儿应和蔼耐心,即使儿童的行为比希望的要差,也不能粗暴指责。与儿童交谈时,声音不宜过大,对儿童提出的问题应以真诚友好的态度给予答复。对以前无牙科治疗体验的儿童,适应是一个重要过程。这就要求每个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还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应熟练掌握现代口腔医疗设备器械的性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掌握各种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配合工作一定要做在医生治疗前,需大大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了病人的复诊次数、治疗时间以及候诊时间。使患儿得到高质量、高水平且安全舒适的服务与治疗。
2.4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优美环境诊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尽量购置一些适合儿童诊疗的设备,根据儿童的兴趣布置诊室。诊室内要尽量避免手术器械的外露,以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由于儿童龋患率高,可供儿童患者就诊的门诊少,所以,病人往往显得过多,造成病人候诊时间较长,加上一般有亲属陪伴,诊室内的秩序更容易出现混乱。所以接诊护士应积极地维持秩序,耐心地说服劝导,避免医生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影响诊疗。同时医护人员走路、说话、操作都要轻,以保持诊室的安静气氛。
3小结
加强科学的管理,制定完善服务措施,调动护士积极性更新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增加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是口腔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应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热情诚恳的服务态度和一定的口腔专业素质,对待就诊患者要做到尽心、尽力、尽责、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讲清楚诊治的顺序及速度,使他们心中有数,安心等候,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应做到具体答复。根据病情进行分类,合理地解决就诊高峰期缓解拥挤现象,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摩擦,使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感和质量第一意识,同时只有在认识成人牙病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儿童牙病的特殊性,把握好儿童心理,正确评价,减少不利因素,才能有效控制好治疗过程。更好、更主动地做好儿童牙病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儿童流感的治疗与护理范文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有体征性红斑、丘疹、鳞屑性的慢性皮肤病。发病原因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精神因素可引起本病的发作与加重,在治疗上具有反复性和难治性的特点。各种年龄都可发病,在儿童期和19岁以前发病的女性占多数,平均发病年龄男28岁,女24.6岁。儿童期的银屑病是一类特殊的银屑病,诱发因素多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心理因素也能诱发此病,例如父母离异、家庭不和,在学校经常受批评及留守儿童等,可造成内心压抑,心情不好,久而久之,身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儿童期又是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特殊时期,身体的抵抗能力较弱,在治疗儿童银屑病时,正确的护理对于儿童疾病的恢复有非常大的帮助。医护人员在给儿童治疗护理的同时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发现其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护理,使其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5月本科收治儿童银屑病患儿18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女16例,男2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3天。根据年龄的大小不同分为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3岁,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以减轻疾病的痛苦,消除或减轻情绪上的焦虑,使患儿身心得到全面的照顾,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2常见心理问题
2.1焦虑、恐惧疾病给儿童身体上带来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医院陌生的环境、离开亲人及接触陌生人、身体形象的改变、中断学习等都易使儿童产生恐惧和疑虑、自卑等心理[1]。患儿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习惯改变,使其感到没有安全感。住院以后,每天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医护人员和痛苦而陌生的病友,见到医护人员就感到紧张,表现出急躁不安、哭闹不止。一些胆小的患儿更是害怕打针吃药,胆怯、悲观、郁郁寡欢,失去了以往的活力,采用面容直观法来判定患儿的心理状态,因为面部表情可反映心理情况,面部表情是情绪的客观外显行为[2]。
2.2悲观、抑郁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为自身形象缺乏,如忧郁的心情、兴趣的减低、不快乐、无价值感、内疚、注意力减退或自杀念头等。银屑病可泛发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和骶尾部最为常见,特别是肘部、膝部,可对称发生。头皮损害也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和全身损害并存。头部损害界限清楚,头发呈束状,但不脱发。本病患者中女童较多,既往的调查发现女童比男童多50%。女童天生爱美,所以此病中女童更容易出现悲观、抑郁等心理现象。
2.3依赖、自卑依赖心理是所有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儿童尤甚。此类患儿一些表现为少言寡语,依赖性强,喜欢依偎在父母身旁;还有些孩子表现为神经脆弱,对疼痛尤其敏感,心灵最易受到伤害,是护士最需要关心、体贴的对象[3]。儿童的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较差,思维活动带有明显具体形象性,主要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熟悉外部事物,儿童的行为和情绪易受当时外界事物或环境的引诱而转移[4]。
2.4害怕、孤独学龄期的患者担忧功课被落下。对脓疱型银屑病患儿来说,他们住院时间较长,一般1个月,或者更长。离开同学和小伙伴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孤独。还有些从农村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经济较困难,使他们有急于出院的想法,而孩子担心害怕没治疗好就出院,这一切的担忧势必使体弱的孩子心理负担更重。这些担忧会表现为抑郁、沉默、焦虑和痛苦,甚至有的患儿会失眠。这些不良现象都会影响孩子的治疗进程,影响疗效。
3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焦虑、恐惧患儿的应对表情是人的态度的第一反应,微笑可给患儿带来一种友好情感的感染,让患儿引出愉快、轻松的感觉。对幼儿期的此类患儿,护士尽可能多的对他们轻拍、抚摸,哭闹时顺着头发由头顶摸到前额;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搂抱、亲吻以满足皮肤饥饿,多与其交流。稍大点的儿童不愿合作情况下,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鼓励儿童,给他感兴趣的玩具,看动画片,转移其注意力,不要强迫,使孩子在愉悦中接受治疗,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尽快康复。
3.2悲观、抑郁患儿的应对一般男童大大咧咧的,他们在注重自身形象方面没有女童这样突出,可轻轻拍打肩背部、抚摸头部,而对女童则要说更多赞美的话,还可以抚摸脸部、帮她梳头等。10岁以上的儿童性意识已开始萌发,这些孩子惧怕身体的完整性及器官功能被破坏,故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应做好解释,以减少疑虑,应适当用床帘遮挡,不宜使操作部位暴露过多。
3.3依赖、自卑患儿的应对尽量满足儿童依恋的需求,鼓励儿童亲人或陪护人接纳儿童在允许范围内的要求,如搂抱、依偎等。维护儿童的自尊心,绝不可去讥笑或讽刺儿童“娇气”。不能急于操作,先与其交谈,表情要亲切,语调要文雅,动作轻柔,对患儿多鼓励,勿训斥,保护他的自尊心。护士对儿童要作过渡性教育,在做任何操作时,向儿童认真地说明治疗目的,使儿童在心理上有准备,去做好自己应做的协作性行为,而不至于使儿童感到突然而至,争取取得合作。
3.4害怕、孤独患儿的应对对于医护人员及患儿的父母来说,为了避免和减轻患儿的疑虑,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掌握患儿的思想和要求,有的放矢地跟他们谈心,以解决心理顾虑。鼓励患儿与同伴、同学联络,允许他们来院探视,交流学习进展情况,与此同时,父母也可给患儿辅导学习,补习功课,根据病情帮助患儿继续学习,以解除患儿的后顾之忧。进而患儿才有积极性以配合医生治疗,对整个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小结
为患儿营造一个宽松、开心的生活氛围是医务工作者和家长的责任,银屑病是属于一种身心疾病,如果整日情绪紧张是会影响患儿病情的。对于患儿们来说要面对课业的压力,甚至是同学和周围人的侧目和冷落,这些都会让患儿伤心不已。要使患儿顺利配合治疗,对患儿实施心理诱导的同时,不能忽视家长这个对患儿心理反应起关键作用的角色。所以说银屑病除了身体上的治疗,在心理上要多给孩子关爱,让他感受到愉快、开心,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治好后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会降低复发的几率,在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养,平时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祝敏芬,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复,2004,3:86-88.
儿童流感的治疗与护理范文
一、新入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患儿离开家庭住院接受治疗,不仅承受着疾病的痛苦,而且陌生的环境,使其生活习惯和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家长长期的宠爱和娇生惯养加之生病后的越发迁就,使患儿变得更加任性,不愿接受治疗。护理人员若要求其被动顺从,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与抵触情绪。因此,在患儿新入院时,护理人员应掌握儿童心理,模仿儿童语言进行交流,及时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满足。
二、治疗中患儿的心理护理
药物治疗是疾病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患儿恐惧的原因,精神上的恐惧与肉体上的痛苦,使患儿产生了强烈的反抗行为。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感情是做好治疗护理工作的前提,掌握疾病对患儿心理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主动的配合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不同年龄时期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对婴幼儿的护理:
婴幼儿对皮肤的接触及抚摸更为需要,护理人员除了平常协助家长做好一些生活护理外,只要病情允许可定期、短时间地搂抱患儿,抚摸其背部、上肢、双手,使之在搂抱与抚摸中得到安慰,满足皮肤饥饿感,消除疲劳与紧张情绪。护理操作要做到稳、准、快,各项治疗尽量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对学龄前期儿童的护理:
学龄前期儿童往往情绪不稳定,任性,最易反抗吃药;这时严禁以打针威胁患儿或是强行捏住鼻子灌药,这样会造成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发生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可利用患儿争强好胜心理,采用与同病室小朋友互相竞赛的方法给予鼓励,引导患儿在试试看的前题下同意配合治疗,切勿采取强制、恐吓、说谎等不恰当的方法。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儿个性、爱好和习惯,多与患儿接触交流,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为治疗工作打好基础。
对学龄期儿童的护理:
要尊重、关心他们的要求,只要患儿能理解,在做各种治疗前,都应耐心地讲清目的、方法,以取得合作,随时调动患儿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中也可谈论一些患儿感兴趣的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动作要轻柔、灵敏,各项操作争取一次成功,为今后治疗消除恐惧心理,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
2、不同疾病时期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1)急性期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由于起病急骤,发病迅速,有时病情凶猛,病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易紧张、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让患儿感到可亲
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还能使患儿解除其恐惧心理,鼓足勇气与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康复。
让患儿感到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儿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儿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儿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让患儿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患儿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因此,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患儿,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患儿能够身心放松,有安全感。
(2)慢性期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对慢性期患儿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此期患儿有的对治疗缺乏信心而放弃治疗,有的则对病情不清楚,加上担心耽误学习,不愿治疗。此时护士更应加强责任心,做好其家长的工作,多关心爱护病儿,也可通知其老师、同学到病房探视,让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解除其心理顾虑,坚持治疗。
(3)恢复期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疾病恢复期的患儿,常出现各种心理负担,如升学问题、复发问题、遗传问题等等,常陷入痛苦思索之中不能解脱。此时如不加强心理护理,常可出现意外。要及时发现患儿的心理状态,引导患儿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帮助患儿分析发病原因,总结发病规律,制订预防措施,教给患儿防病知识,鼓励患儿放下包袱,树立信心,依靠科学战胜疾病。
-
出现问题整改报告范例(3篇)
出现问题整改报告范文一、准备充分,务实有效,分析检查阶段活动成效明显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完成了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三个方..
-
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范例(3篇)
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探索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030引言高校实验室是各种操作室、训练室的合成,是我国相关人员进行大量科学研..
-
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范例(3篇)
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范文有效预防学生突发溺水事故,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安定和谐的校园秩序,我校就防溺水专项工作立足校情,未雨..
-
防溺水会议总结范例(3篇)
防溺水会议总结范文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总结1:炎炎夏日临近,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帮助广大学生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掌握防溺水知识技能,提高自救互..
-
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常识范例(3篇)
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常识范文关键词:美容方剂学教学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思考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起新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为四川地区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医疗美容技..
-
城市设计和控规的关系范例(3篇)
城市设计和控规的关系范文篇1关键词:规划体系;总体城市设计;措施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然而,尽管我..
-
劳动力市场研究范例(3篇)
劳动力市场研究范文关键词: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户籍制度人力资本差异1.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学家们认为理想的市场模式应该是完全竞..
-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例(3篇)
企业安全综合应急预案范文一、建立健全行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一)加强行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各行业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