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6-08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篇1

本文选取部分近年来已生效的有关“教材教辅侵权纠纷”的典型案例,意图对有关争议点进行梳理。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本文所收录的案件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问题,我们将在以后持续关注。

“教科书”的定义及法定许可适用情形的理解

案例一: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通美术乡土教材(小学高年级版)》中使用了丁晓春发表在《南通日报》上的“街上红灯闹”照片,并将照片更名为“大红灯笼”。丁晓春认为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未征得他的同意,即在其编辑、出版发行的图书中使用本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且未支付报酬,已构成对其著作权的侵犯。

法院审理:

判定江苏美术出版社将该作品使用于《乡土教材》的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的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关键在于判断《乡土教材》是否属于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科书审定,应当由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章程》规定,教科书的编写必须经过中央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经学科审查委员会通过,并报送审定委员会批准后,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列入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因此《著作权法》第23条中规定的教科书并非泛指中小学使用的所有教材。江苏美术出版社在其出版的《乡土教材》中使用原告丁晓春拍摄的“街上红灯闹”摄影作品,不属于《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的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

教师用书选用作品是否适用法定许可

案例二:

陈果为《拐弯处的回头》一文的作者,该文约400字,发表于1996年,后被多次转载。2005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未经许可,亦未署名,将该文改名为《父爱,在拐弯处》使用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师用书中。陈果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行为侵犯了其修改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法院审理:

涉案《教师用书》不属于《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教科书”,理由如下:1、2001年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是指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含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这表明,教学辅助资料并不当然属于教科书;2、人教社称,2002年起《教师用书》不再需要经过立项审批和审定,由各出版社依据教学课程标准自行组织编写,《教师用书》的编写和出版已经基本市场化,《教师用书》不符合《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的“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这一条件;3、《教学用书》虽然与教科书同样用于教学,但二者的作用和地位并不相同,《教师用书》在使用作品时不享受《著作权法》规定的教科书使用作品的特殊待遇。

诉讼时效及赔偿金额该如何计算

案例三:

1986年11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简谱)第六册教材选用了张庆祥创作的歌曲《小牧笛》,并于1986年12月20日向张庆祥支付20元稿酬,之后再未向支付过稿酬。张庆祥认为,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十几年来一直使用其作品却不支付稿酬,侵犯了其获得报酬的权利。

法院审理:

根据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的规定,法定许可情形下,作品使用人无须获得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著作权法》第46条第7项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在2001年10月27日《著作权法》修正后,在不同年度和版次的教材中一直使用《小牧笛》至今,而未支付报酬,侵犯了张庆祥的著作权,但由于张庆祥应当知道该使用行为,其超过2年,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第28条规定,其仅能主张前2年内人民音乐出版社使用《小牧笛》的费用。

由于法定许可系出于对公共利益的适度倾斜而对著作权作出的权利限制,因此法定许可的使用费也应与其他使用行为的使用费有所区分。在这相关部门规章中也有所体现。如《国家版权局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中规定,通过行政手段大量印刷发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不适用版税付酬方式。原创作品和演绎作品的印数稿酬按基本稿酬的1%支付,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年累计印数超过10万册的,对超过部分按基本稿酬的0.2%支付。

按照教材体例、内容编写的教辅是否构成侵权

2006年前后,北京市各大法院得到判决和仍在审理中的关于教材教辅的案件中,影响最大诉讼范围最广的当属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对诸多教育类出版社、学习机生产企业的“批量爆破”。审理案件都是在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大原则之下进行的,但每一个案件又无不具有它的特殊性、复杂性,需要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案例四:

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中学教材全解.化学.九年级(上)》侵犯其教材《化学.九年级(上)》著作权一案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因此,两书在专题和单元设置、专题题目和单元名称方面的相同仍属在合理的限度内对已有作品的使用,并未侵犯仁爱所作为汇编作品著作权人对《化学》一书所享有的著作权。法院最终因仁爱所不能证明对《化学》一书中作品的具体内容享有著作权,而驳回了其对《教材全解》中未经许可使用了与《化学》一书中相同的图片、图表及文字内容的诉讼请求。

案例五:

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诉中国青年出版社《教材完全解读.英语.七年级(上)》侵犯其教材《英语.七年级(上)》著作权一案时,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则认为:《英语》属于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具有独创性,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由于《教材完全解读》在每个主题下分别安排了“知识能力聚焦”等栏目,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体现出了编写者的独立构思。因此,尽管两书在整体框架结构方面存在一致性,但《教材完全解读》不构成对《英语》编排方式的侵害。而《教材完全解读》一书的“知识能力聚焦”等栏目中直接再现了《英语》中相应主题中的句子,构成了对相应内容的复制,侵犯了仁爱所对涉案作品享有的复制权。“教材课后习题解答”栏目直接翻译《英语》中相应主题中的全部习题题目,构成对仁爱所翻译权的侵犯。而《教材完全解读》对《英语》中习题所作的解答并不是一种解释和说明,不构成对《英语》相应内容的注释权的侵犯。故法院判决中国青年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教材完全解读》一书;并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声明。

专家点评:

教材出版社若想维护自己的著作权,就必须拿出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判例一中虽然《教材全解》再现了教材内容,但由于仁爱所未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著作权归属进行举证,法院判定其无权主张此权利。而在判例二中,由于仁爱所提供了对主张权利的教材所享有的著作权证据,因此,只要教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再现,就被认定侵权,并且得到了比较严厉判决。对于那些按照教材体例编写的练习册、同步辅导等的教辅,虽与教材章节目录相同,法院则并未判决侵权,而是界定为合理使用。

同一教辅不同修订版是否构成侵权

案例六:

1995年末,刘国材组织编写《三点一测丛书》。1996年6月5日,成建卓、雷军与刘国材签订《委托合同》,约定由成建卓、雷军作为执笔人负责按刘国材的要求编著该丛书的初二数学分册部分,后与科学出版社签订了4年的专有出版合同,并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出版了该书的第1-3次修订版。但此后,科学出版社却未经三原告同意,擅自对该书内容进行修改后,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4-7次修订版不仅不给原告署名,而且拒不支付报酬。因此,认为科学出版社侵犯了原告成建卓、雷军就该书享有的署名权、修改权及原告刘国材就该书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侵犯。

法院审理:

由于出版合同约定的有效期为4年,因此除非征得刘国材同意,科学出版社在1999年7月以后即不得再版原告成建卓、雷军编写的《三点一测丛书初二数学》一书。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至2003年再次出版了《三点一测丛书初二数学》一书第4-7次修订版,虽然科学出版社称该书第4-7次修订版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独立、重新创作,但该第4-7次修订版不仅延用了原告成建卓、雷军编著的该书以前版本的书名,而且体例及相当部分的内容与原告成建卓、雷军编著的以前版本的该书也相同。不仅如此,在该书第4-7次修订版的前言中也明确说明系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来。因此,本院认定被告此行为已构成对原告成建卓、雷军就其编著的《三点一测丛书初二数学》一书所享有的修改权的侵害。同时,由于被告在出版该书第4-7次修订版时不仅未征得原告刘国材的许可及支付报酬,且未给原告成建卓、雷军署名,因此被告的此行为已构成对原告成建卓、雷军就该书享有的署名权及原告刘国材就该书所享有的复制权、发行权、获酬权的侵犯。

如何降低侵权风险

本文呈现的案例仅是众多案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通过对教材、教辅相关著作权案件的分析和整理,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具体行为被法院普遍且明确判定为构成对教材的“侵权”:大量完全引用教材原句;在引用教材原句的过程中,省略个别词语或是简单地进行个别词语的替换;大量引用课本中的图片,且使用位置相同;课本的录音相同(针对某些教辅的配套光盘);教辅封面设计基本相同或有明显“××教材配套参考书”标志。

而法院认为如果教辅书的封面在整体色彩、图案设计上与原教材封面设计的整体色彩、图案设计基本相同,属于相近似的版式设计,则被判为侵犯了教材版式设计权。而在封面、前言、封底等显著位置,大量标注诸如“本书是××版的配套参考书”等足以使读者产生两书的质量标准、来源有某种联系的词语,构成在商品上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The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六年级习作训练七:第七单元写作指导S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自测题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8Lesson15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六年级习作训练三: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六年级(下)第三、四单元学习能力自测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习作:读后感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习作:我的理想六年级(下)第三、四单元学习能力自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测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测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测题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Mother’sDay”教学设计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品社《节日万花筒》教学设计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说课设计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新课标冀版美术教材七年级十三册第三课用线条表现第一课时关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课前预习作业展示,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clothes,Ihaveacarrotforitsnose.Ithinkit’swonderful.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Thisisoursnowman.Wehaveacarrotforitsnose.Wehavebuttonsforitseyesandmouth.Wehavesticksforitsarms.Ithinkit’swonderful.Ithinkit’sbeautifulandcold.

老师问学生:Whatcanyoursnowmando?Canittalk(jump,skate)?学生生成答案,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Presentation

1.Pre-reading(2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1(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Whatdoyouwanttoknowaboutthe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What’stheboy’sname?What’sforthesnowman’snose(eyes/arm)?Whatcanthesnowmando?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While-reading(21minutes)

(1)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7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Theboy’snameisJohn.

S2:Thesnowman’snoseisacarrot.It’sarmsaresticks.

S3:Thesnowmancantalk.

②深入阅读,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回答问题。

S1:Johnputhishatonthesnowman.Thenthesnowmancould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如图加音效)。

b.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7minutes)

①自然过渡,预测,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acold,snowyday!Wonderful!Whatdoyouwantto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Whatdidthesnowmanwanttodo?Couldthesnowmandoit?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迅速找出(1)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Thesnowmanwantstoskate.S2:Yes,he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WhatdidJohndoforthesnowman?

S1:Johnputhisskatesunderthesnowman.

④直观教具,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应设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7minutes)

①自然过渡,寻读,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weskate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theyskatealways?Why?”学生推测答案。教师问T:ThenwhatdidJohndoforthesnowman?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找到(1)中问题答案。

S1:Springiscoming.It’stoowarm.Thereisrain,thereiswind,butthereisnosnowandice,andnosnowmen.

S2:Johnputthesnowmanintothe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跟读

④两人一组,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Post-reading(10minutes)

(1)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2分)。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4分)。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Thesnowman(1982)”故事视频片段,视频网址如下:

http:///v_show/id_XNjk5NTc1Nz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发挥学生想象力,以视频“Thesnowman(1982)”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Classclosing(1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遗憾的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文章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语法方面

1.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在打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

这是个缺宾语的句子,应在“捏着长枪”后面加上“的人”。

2.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故乡》)

“清”“早”“晨”,语意累赘,可删去其中一个字。

二.字词方面

3.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同上)

4.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

例3中的“伊”是白话文刚兴起时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应写成现在的“她”;例4中“喝采”应改为“喝彩”。

三.标点符号

5.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这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同上)

7.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考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孔乙己》)

按国家标准局的《标点符号用法》,上述三例中的标点符号都存在规范方面的问题。例5中,后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例6中,删除破折号,并直接将说的话写到冒号后边;例7中,“道”与“说”后面的逗号均应改为冒号,同时把单独的茴字加上单引号。

当然,我们不能据此来诘难鲁迅先生。因为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白话文诞生、定型的阶段,文章中出现不符合今天语言文字规范的现象是十分自然的。问题是,选入课本中的鲁迅文章的读者是初中生,而不是鲁迅或鲁迅作品的研究者。而初中生的模仿性极强,教材中的这些不规范用法,学生在阅读与作文时很有可能以讹传讹。如果老师指出其错误,学生们自然会拿鲁迅作品当作挡箭牌进行辩解。

也许有人说,鲁迅的作品不能作任何的改动,否则就是对先生的不敬。这一观点肯定站不住脚的。鲁迅的很多文章最早是直排繁体字,我们现在不都改过来了吗?而且,教材中也确有改动的例子:

8.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1992年人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2001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1992年人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1.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2001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9把例8中的“拍”改成“啪”;例11把例10中的“见”改成“现”。

有人认为,可以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就是采用加注释的方式来既维护鲁迅的权威,又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榜样。

12.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上一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例(3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篇1一、按照课文要求提问教科书中的要求,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年段特点,是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能力目标,也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教学要求,因此,教科书..

      daniel 0 2024-06-08 06:00:14

    2. 人教版美术知识点范例(3篇)

      人教版美术知识点范文【关键词】版画教学;高校美术;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08-02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就是版画教学,这..

      daniel 0 2024-06-08 05:28:13

    3. 体育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范例(3篇)

      体育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范文一、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特点目前,中学体育课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一)体育教学侧重于练习和方法讲授当前的体育教学是体育老师讲述理论、技巧和方法,老师..

      daniel 0 2024-06-08 04:56:13

    4. 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范例(3篇)

      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范文【关键词】逻辑逻辑方法中医任何一种理论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并将反映的内容准确地表述出来,就必须使思维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中医理论之所以能在一..

      daniel 0 2024-06-08 04:24:13

    5. 广播电视的基本特征范例(3篇)

      广播电视的基本特征范文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特征;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广播电视进入到了新媒体的发展行列之中。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是广播电视新媒..

      daniel 0 2024-06-08 03:52:13

    6. 农业工作人员工作总结范例(3篇)

      农业工作人员工作总结范文一、不断提高思想修养水平。参加工作以来,我没有放松自己思想修养的提高,通过读书、看报、看新闻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新思想新精神,高标准严格要..

      daniel 0 2024-06-08 03:20:13

    7. 股票投资计划范例(3篇)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关键词]VaR方差风险Markowitz组合投资模型一、引言1993年G30研究小组在《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中首次提出VaR模型,之后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

      daniel 0 2024-06-08 02:48:13

    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例(3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范文一、建设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构筑多元化的信息渠道,让农民快速、高效、便当地获取致..

      daniel 0 2024-06-08 0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