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创意设计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6-17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作为校园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艺术,是传递学校文化精神、塑造学校形象的物质承载者.研究大学校园环境下的公共艺术创作,对于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形式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空间环境的公共艺术大多数以雕塑、壁画等传统艺术形态出现,作品主题单调、形式老套.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现状,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分析,探讨当下的高校校园环境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艺术;高校校园;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45-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10YJC760051)

公共艺术一般存在于特定的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并在实际功能和文化心理方面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存在着整体性的利害关系[1](P12).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一般是指能满足视觉美感的视觉艺术,如建筑、雕塑、景观、生态艺术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介入,公共艺术在形式和内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性和兼容性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属性也具有多元性与多义性特征.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装饰和美化环境是公共艺术的最基本功能.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大学校园作为育人的场所,存在于此的公共艺术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一种“文化符号”.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一是能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二是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价值观,让身在其中的学子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能营造有意义的美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起到净化心灵、提升学术氛围的作用.当然,公共艺术存在于大学校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能唤起青年学子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学生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学校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是存在于校园内的服务于师生学习、交往等功能的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也都是校园里最常见的特色文化.包括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雕塑、建筑,以及各种碑、亭、桥、池、石等.目前,大多数高校校园是通过创作公共艺术来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鉴于公共艺术对于校园环境的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创作途径的探讨.

1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基本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庞大的校园、奢华的建筑背后隐藏的却是校园思想文化的贫乏,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的消失和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整体规划

当下国内高校校园中公共艺术作品并不少见,无论学校规模如何,都会设置一定的公共艺术作品.常在入口的公共空间处设置带有一定的主题性的雕像或是喷泉,是大多数高校标志性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在校园内部空间中对于公共艺术的处理却很粗糙,常见的壁画、文化石、公共标识等随意的放置在草坪或是间隙的空间里,显得杂乱无章.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原先的一些公共艺术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功能和美化功能,没有及时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更新,导致一些公共艺术沦为校园里环境的垃圾.

1.2缺乏个性,设计形式雷同

城市曾有“千城一面”之说,而存在于高校校园空间的公共艺术也有此趋势.目前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占据了公共艺术的设计领域,在中国的很多广场和街道经常会见到一些国外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这些公共艺术无论在造型、材料的选择上都趋于雷同,使得人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的缺失,使得大学校园也失去了个性,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校园景观陷入了“千校一面”的窘境.这种不分场所的照搬,忽视了作为具有人文理念和学科特色的大学精神,也忽略了场所和公共艺术的共存关系,让本来是为了体现学校校园精神的公共艺术失去了原有的存在价值.

1.3对校园文化缺乏传承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是由新老两个校区组成,公共艺术的设计规划常常是两个区域各自为政,没有联系和传承.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每所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构建过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与之适应的校园景观环境.某些公共艺术更是历史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学校的成长,同时这些历史痕迹作为时间线索穿梭于校园,增加了校园的可辩识性,让校园文化不断的启迪和熏陶学生.“授之以渔”的高校氛围不仅源于学术的存在,更源于潜移默化的文化传统氛围的熏陶、对校园历史的尊重.新校区往往是一味的追求新奇的形式,对学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未能做到传承和延续,形式上一味的追求新超和时尚,忽略了对原有校园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而很多老校区中的公共艺术造型呆板、主题陈旧老套、景观绿化无规划和美感、放置环境背景的选择杂乱无章等.

1.4设计缺乏人性化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公共艺术孤独的存在于空间中,没有人会去驻足观看或是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是缺乏亲切感或是缺乏人性化设计.存在于高校空间的公共艺术,经常会见到材质或是尺度不够人性化的公共艺术,原本是为了师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元素却成为人们无视存在或是无足轻重的物品,如石材的具有功能性的景观椅凳,夏天太热没法坐,冬天太冷坐不了.存在于高校校园里的公共艺术要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感到亲近,在人-公共艺术-环境的审美场域中,达到公共艺术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从而达到交互的情境.

2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的设想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是典型的综合性大学.目前校园内公共艺术作品很少,老校区仅有图书馆前的立体雕塑和第一教学楼入口的上世纪80年代所作的木质浮雕.新校区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精神集中表现在行政办公楼前喷泉广场.这是个开放的空间,六艺柱、湖边的喷泉平台、沿湖的公共椅凳以及湖边的刻有“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校训的文化石.这个对全校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其形式简洁,材质单纯,引古思今,表述了学校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追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总体来看,整个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与校园面积和楼宇的分布并不均匀,新旧校区的公共艺术缺乏整体感和规划意识.对于一所历史并不算悠久的高校来说,加强和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素养有着急迫的要求.基于目前学校校园规划的基础,在遵循环境与特殊受众的互动原则的前提下,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主要可以从两种形式入手:长期性公共艺术和暂时性公共艺术.

2.1长期性公共艺术.

长期性公共艺术常常会被当做一个特定环境空间的精神地标.“不变性被社会赋予价值.人们总渴望一种固定不变的风格,通过它本身的永久性来传达永恒的意义”.[2]细数国内外的名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会记存一些该校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清华学堂门口的日晷雕塑,上面篆刻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行胜于言”,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伯林顿大学校园的情景雕塑……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文化理念的差异,在校园建设方面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首先从整体规划入手.根据绿地、场所环境的需求,保证师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诸方面的活动,营造出校园应有文化意境.诸如结合新校区实地草坪空间、地形,选择不同自然环境的石头任其自然的撒落在地面上,形态各异、色彩不同,使人感受一种丰富的自然想象和涌动的青春活力,校园环境的人文色彩在不经意中得以显示.在处理新老校区的整体性上,由于建筑是学校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缔造者,校园公共艺术应该与校园建筑形式融合,从而使建筑特点和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犹如放置的雕塑本身表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置放的环境由此富有了内涵,令人感受一种校园的历史与文化的守望.如老校区图书馆是历史比较长的建筑,两栋建筑围合的公共空间一直空置在那里,可以结合建筑的风格设计一组雕塑和景观小品与之结合,创造出学习的氛围.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往往能达到纯粹形式行的更加让人感到亲切.

其次,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选择主题性的表达.高校校园给人们的感受不只是视觉印象,而是一种校园文化精神的张扬.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根据具体环境塑造和表现学校的精神内涵.依据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可以在校园主门入口处设计一座具有展示学校历史人文内涵的公共艺术雕塑,让每个进入校园的人首先就能感受学校蕴含的育人理念.形式上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同时也可在不同的院系门前放置结合院系学科特征的雕塑、景观小品等,这样可以给每个院系增添自身的学科特色.在题材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理念,用教育、学习、研究等相关的素材、名人励志求知进取的精神等诸多内容为对象.

最后就是艺术性表达.作为存在于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必须保持其文化品位,拒绝平庸无趣的作品.当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立也不能单纯追求艺术品的堆砌.针对目前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偏少的情况,可以在主要道路的两侧、学生宿舍公共区域、以及校园湖面水系两侧增设一定数量的文化景观雕塑和小品,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富有创意的、有品位的、新颖的,做到与环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作品.在保持艺术自身的纯洁、唯美的同时,作品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高尚的情操、追求完美理想的形式.

2.2暂时性公共艺术.

对于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具有文化语境的教育场所来说,暂时性的公共艺术就要创造更多的临时的教育情境空间、教学空间,同时担负起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传播.

暂时性公共艺术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展示,经历的时间都较短.“瞬间的真实性可能是最具说服力的”.这个特点对于安徽工程大学这样一所作为拥有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性高校来说,可以为课程教学带来很多创造性的授课方式.目前艺术学院有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广告和工业设计等专业,实践性都很强,很多课程作业都是以实体的形态展现出来.比起放作业放在艺术展厅里,还不如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如环艺专业的公共艺术、三维设计、景观设施等课程都是产生优秀公共艺术作品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于发展中的学校来说更是对外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是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良好途径.在创作空间的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在校园公共空间中选取合适的空间场所进行主体性的公共艺术创作.这些公共艺术会随着不同课程而不断更新变化,给校园环境带来新鲜感和活力.二是利用即将需要规划的地点在其中先放置实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由教师授课,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公共艺术创作,从学生创作的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创意方案进行集体创作,选用简便易得的材料,由学生动手进行方案的实施.如在连接东西校区的快速通道桥面上的空间,可以根据现有空间布局进行课程训练,如景观小品、三维设计练习等,这样既能丰富课程也能对校园环境的改造起到作用.课程作业转变为暂时性公共艺术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的,也会更好的发掘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潜力.“时间性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随着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作品的坚固与固定地点的展示越多越不受艺术家的钟爱,他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对艺术家来说,创作变得更加轻松了;对大众欣赏者来说,作品也更加丰富了,并期待随时随地出现的新奇.”[2](p21)

生活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是一群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作为高校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不仅仅有美化功能,更肩负着育人的功能.因而,对于创作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暂时性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常选择与某个事件或主题活动相关联的.这样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比起说教来的更加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对学生的思想更具备批评和干预的功能.如以“文明”为主题的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结合身边人的行为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创作,如食堂、银行等经常出现不文明现象的地方.作品呈现后会让师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做到公共艺术与人的互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而,在大学校园暂时性的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上,除视觉形象上的认同感之外,还要在文化语境上让公众产生认同感.同时,暂时性公共艺术可能也有一种意愿,就是来表达那些永久性项目艰深的概念和当下的问题.[2](P63)暂时性公共艺术也能够展现更多长久性公共艺术无法体现的校园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类型的一种补充.

3结语

大学校园环境的公共艺术以多元的方式展示着艺术的无处不在,创作中必须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出发,遵循教育为先的文化语境,坚持与环境相一致的基本观念.除了考虑设计中的人性化、风格的协调性,还应考虑环境对师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长期性和暂时性两种创新型设计形式的互补,创造出宜人的校园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地去思考、记忆和憧憬,从而将公共艺术承载的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有效的传达,最终达到提高认知和塑造学校独特性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职学校创新学生教师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办好教育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而且是全社会文化建设成果中珍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中级技术工人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产业大军。中职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提升其品位,坚持其正确的方向与导向,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以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为导向。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全面成才创造了条件。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奋发向上、富有鲜明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校风,形成和谐、轻松、友好的人际关系,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并通过多样性、多层次的群众活动,给学生学习知识、交流经验、提高素质、挖掘潜力、全面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中专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确定和稳定的决定性阶段,学生始终处于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而校园文化是因倾注了学生对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探求,而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所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适应学生性格特征的有益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把思想教育融于环境,从各个角度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确立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密切联系,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文明意识,注重了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了审美和判断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的集体意识观念得到加强,在校园内形成爱国、爱党、关心集体、尊敬师生、勤奋学习、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从而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中职学校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建设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把教育的政策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价值引领,艺术地规范成教职工的内隐概念、内隐规矩、内在要求和自主习惯,逐步形成相对稳定、自成特色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主要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形态之内的建设。

1.创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思想,因此,校园的总体规划、建筑群、绿化、雕塑、精品园、活动场地,生活区、学习区和运动区的整体布局、设计和装修配置要进行创新,使之符合时展的要求。对于品位不高,落后愚昧,质量不好,呆板单一的环境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创新和改造,使之符合环境建设创新的三个特征:一是教育性。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用先进文化充实学生的文化教育底蕴。因此,环境建设目标应考虑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使环境建设成为德育渗透的良好载体。二是艺术性。校园建筑整体规划和设计布局应合理有序,让全体师生感受到这是艺术性设计的体现。三是情感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体现在校园进步的思想、道德、文明和精神上。环境建设中物化的表现富含人的情感,我们必须进行研究和挖掘,使物化的客观现实和人的情感进行连接,产生交流和共鸣,从而使环境建设成为育人的主体之一。

2.创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校园制度建设,必须体现先进性和群众性的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精心计划和设计,提出学校的近期、短期、远期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树立起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和共同思想观念,促使校园制度建设的提升,从而具有时展的先进性。应坚持群众参与,学校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扬民主,体现群众性的要求。例如规章制度可让师生参与制定、修改、充分酝酿和讨论,然后形成初稿,再征求意见,最后讨论定稿;有关学校整体管理和教师管理的制度可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有关学生管理的可交学生代表大会讨论表决。一个制度的形成集中了每个参与者的思想认识,经历了分辨是非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制定的过程和执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对强化育人功能和提高师生执行规章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制度建设群众性的另一方面是制度实施的群众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3.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形成具有独特凝聚力的校园精神文化并非易事,要经过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管理者的传承、丰富、建设和发展。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在准确把握其内涵、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坚持科学、人文与创新精神的统一;强化思想教育,实现师生知、情、行的统一;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实行专家治校;继承、发扬和创新学校的文化传统。要建立起和谐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尊重他人自由,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外活动建设上必须进行创新,才能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三、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师德师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应该以教风促学风、以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内涵。在全校教师中倡导“讲奉献、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的教学文化,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

二是重视教师的发展和培养。在教师培养中学校决策者要注重以目标鼓舞人,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看主流,重实绩,不求全责备”的原则,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对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加强梯队建设,对已取得各项称号的教师实施考核奖励制,促其发挥作用,提高层次。对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创设各种平台,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比赛。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说课比赛和青年教师比武等,以此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进步与提高。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范文篇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校之间交流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纪念品产业的繁荣,但是由于种种弊端的限制,导致很多学校都是直接在市场购买现成的纪念品,品种单一,缺乏艺术性和创新性。因此在设计与制作校园文化纪念品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展现学校历史文化,以创新实用为宗旨,避免形式单一的设计产品,使其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更具时代竞争力。纪念品材质、形态以及设计方法的改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以往形式单一的局面。例如,在设计校园文化纪念品时,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石膏、布料、玻璃、木材、纸质以及电子等多种材料,打造不同材质的文化纪念品,使纪念品的形式更为多样;在制作手法方面,可以选用雕塑、绘画、书法、印染等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力求在多方面有所突破;在设计类别方面更具广阔的创造空间,可以设计水杯、明信片、手机壳、文化T恤、工艺品等不同形态的校园文化纪念品。除此之外,在设计时能够融合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为最佳。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不但可以增强纪念品的艺术美感,还使产品具有创新价值,更具视觉冲击力,让藏者爱不释手。

二、校园文化纪念品的艺术独创性和实用性的平衡

创新性和实用性应该是衡量优秀校园纪念品的重要特征,但在目前已有的校园文化纪念品中,似乎很少兼容这两个特征。有的纪念品太过强调实用性,在设计美感上略有欠缺;还有些校园纪念品过于倾向于体现艺术创新,以此来体现校园文化内涵,但在实用性方面又处于劣势,二者不能很好平衡。针对上述的两种情况,首先学生应把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达到合理的融合。设计的宗旨就是兼具实用与美感,如果将二者割裂开来,就说明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品。在生产过程中应力求在实用的前提下更具艺术美感,这就要求设计者要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既实用又美观的纪念品才会应运而生。如此一来,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利用率会得到稳固提高,不仅可以用于比较正式的外交场合,还可以运用到商业买卖,在校园文化的宣传上会有重大的意义。在具体的设计上可以采取设计背包的形式,在背包上手绘或印染上学校的标志性的建筑、风景或抽象符号,这种既有艺术美感又具实用价值的校园纪念品,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生以及被授予人的喜爱,进一步在使用与流通的过程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校园影响力。

三、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市场化

商品的市场化是创造资金收入的必然趋势,因此,校园文化纪念品从设计到制作在到销售应该形成一体化管理。所谓一体化”也就是统一调配、分工明确。以体现学校精神、反映文化底蕴、宣传办学特色为宗旨,从设计样式、制作工艺、价格制定、营销策略等方面提高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市场销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互联网、校友会、特色大赛等方式作为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宣传渠道。在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制作、经营和管理实践中,不仅完善了校园文化纪念品体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就业的能力以及市场应变能力。突出学校主题形象和特色的同时,使之引发人们回忆美好的过去,具有鲜明的纪念性,体现了校园文化纪念品的价值所在。

四、校园文化艺术品研发的积极意义

  • 下一篇:四年级上册《观潮》说课稿(精选4篇)
    上一篇:绿色生活的必要性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绿色生活的必要性范例(3篇)

      绿色生活的必要性范文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入手,明确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并进一步论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

      daniel 0 2024-06-17 01:44:12

    2. 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计划范例(3篇)

      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daniel 0 2024-06-17 01:12:12

    3. 电信网络诈骗资金流向特征范例(3篇

      电信网络诈骗资金流向特征范文一、电子商务中E-诈骗罪的新特征电子商务中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在..

      daniel 0 2024-06-16 22:32:12

    4. 计算机学科导论范例(3篇)

      计算机学科导论范文篇1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一、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

      daniel 0 2024-06-16 22:00:12

    5.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例(3篇)

      卧床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篇1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2008年6月-2009年6月,本组压疮高危患者96例,男64例,女32例。年龄9-81岁。其中截瘫15例,Braden表评分6-9分;不全瘫18例,Braden表评..

      daniel 0 2024-06-16 21:28:12

    6.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例(3篇)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关键词】显微镜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83-0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我科采用显微镜下..

      daniel 0 2024-06-16 20:56:12

    7. 卧床病人护理技巧范例(3篇)

      卧床病人护理技巧范文[关键词]转移性;肾细胞癌;术后;压疮;预防;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737.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7(b)-0125-02Postoperativecareinterventionof..

      daniel 0 2024-06-16 20:24:12

    8.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例(3篇)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关键词】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分析;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4-01骨折,多发诱因为意外伤害。而骨..

      daniel 0 2024-06-16 19: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