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范例(3篇)
识字教学范文篇1
一、“加减拆合”激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而汉字是由一定的偏旁、部首组成一定的结构形态,表音、表义、表形,可以说趣味无穷。怎样挖掘出这种文本资源,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呢?我的做法是“加减拆合”,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我常用这样的话引导:“孩子们,下面我们开始变魔术……”
例如,学习生字“土”时,我让一姓王的孩子把名字中的“王”减一笔;学习生字“日”时,出示学过的“口”,加一笔;在认读“田、今、相、你、中”时,让学生给它们加上“心”字底,看能组成哪些字。
“拆合”就是将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是将两个字,多个偏旁组合成一个新字。例如,让李淼同学把“淼”拆为三个“水”,让陈晶同学把“晶”拆成三个“日”;将“目和青”合起来组成“睛”,将学过的字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找到自信,找到识字的方法,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小学生正是形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需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认知实践活动去认识、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独立掌握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长教版第三册《汉字家园》一课时,引导学生记住“杨、柏、桂、梧、桐、材、椅”,先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都有木子旁),让学生结合实际联系记忆这些字都和木头有关,通过声旁进行区分,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养成了自主识字的习惯。
三、以实际生活为契机,理论联系实际
汉字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课本,周围一切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识字的源头活水,要引导学生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
在学生入学时,我采取给学生制定小名片的方法,写上班级、姓名等,课下交流,快乐交往中轻松认识了汉字。随着知识的增加,名片的内容也不断更新变化。
参观校园的每个角落,只要有汉字的地方,绝不放过,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加深了他们对校园的热爱,何乐而不为呢?
双休日和父母上街,把自己喜欢的商品标识认下来,以备下次需要。
四、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1)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2)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4)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记忆字形;(5)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记忆字形;(6)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记忆字形。
识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识字习惯兴趣方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识字就是语文之根源。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说道:前人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然后才逐步教他们读书。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学过的词要能正确地写,大部分会用。从《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说和规定中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就是识字。
学习语文起始于识字,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学生乐于识字,轻松识字,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识字习惯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夯实基础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识字教学正是如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须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要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识字习惯势在必行,只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识字习惯后,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的汉字数目才会源源不断的增加。
二、激发识字兴趣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旁敲侧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识字。此外,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要想学生保持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寓教于乐”的准则,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积极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巧妙变换活动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思考、创新。
三、传授识字方法
学无常法,贵在得法。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有了浓厚的识字兴趣之后,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或生字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认识并掌握生字具有莫大的帮助。在此列举以下四种方法。
(一)比较识字法
这是一种识别形近字的特例。在小学生需要认识的常用汉字中,形近字层出不穷,就连我们的教师有些时候也会出错,更别说学生们了,面对这样的汉字,学生们往往张冠李戴、混淆不清。在教学形近字时,可采用比较法将它们区分开来,例如“大”、“太”、“犬”,“乞”、“气”,“兔”、“免”,“戊”、“戌”、“戍”,等等,都可以根据各字的意义给予一个生动形象的解释,使学生牢牢记住,不再混淆。
(二)口诀识字法
童年时期曾听那些上过学的村民这样考小孩子汉字,问“亡口月贝凡是什么字”、“一点一横长……”等等,其实这就是口诀识字法,利用这种方法也能够很好的把汉字记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起初可以教师编口诀,等学生熟悉了之后再引导学生自己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汉字,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发散思维,可谓一举多得。转贴于
(三)生活识字法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代传媒极大普及,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学生生活面日益广阔,生活中的识字机会也日益增多。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向课外延伸。例如小学生喜欢动画节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各类印有动画人物的画片,并以此来认识汉字,再如小学生喜欢吃零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食品商标,如此孩子们的兴趣必定非常浓厚,他们觉得认识汗字同看动画、吃美食一样让非常有趣。此外读广告招牌、站牌、路牌、宣传标语等时有意识记生字,都是很好的识字途径。
(四)交流识字法
识字教学范文
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有利于幼儿尽早、尽快可能多地认字,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编识字游戏,力求寓教于乐,引发儿童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气氛中学会汉字。
1.1采用直观手段识字。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
1.2“猜字谜”识字。“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幼儿喜爱。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引导小朋友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如:“美”字,有学生编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还有学生编了“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金”,学生编成“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两人在土上(坐);。另外,身体语言也能帮助记忆字形,我常通过动作演示让小朋友猜。如:“掰”可以演示为手掌心相对合拢,做向两边分开的动作:“看”可以演示为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经过编字谜、编儿歌、做动作,学生容易把字记住,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主动识字的过程。
1.3利用贴商标的方法识字。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相对应实物(或图片)的音节或卡片。先引导:“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暂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接着请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或图片)上。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最后全班评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文具、水果、蔬菜等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火眼金睛”。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一些卡片,再出示一些形近字的卡片。引导道:“在这些字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1.5“换部首”识字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来进行识字。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换部首”识字方法的探究,发现了一些形声字学习的小秘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只要声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例如以“青”为声旁能组成“清、请、睛、情、倩、晴、蜻、精”等字,可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2体验生活,自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着生活。积极组织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既能丰富学生的经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生活中认识的字,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1环境识字学生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要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如:学校,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宣传栏、板报、画廊等都是识字的活教材,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中的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电视节目,课外书,挂历等也是识字的好教材;孩子游公园、逛市场、看电影等社会活动中见到的标语、门牌、商标等,正是识字的大课堂;自由阅读,引导孩子和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早达到将遇良才的识字目标。
2.2联想识字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分析字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找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点并展开联想,从而在大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加以巩固。这样,每当学生学习新字时,很自然地就会在脑海中闪现出已学或见过的形近字、同音字,从而对新字字形加深识记,能更准确地区别运用。
-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范例(3篇)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范文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一、引言党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8月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全国社会..
-
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范例(3篇)
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范文(虎林市东方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58402)瓜类蔬菜包括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西葫芦、佛手瓜等,在蔬菜中占有着重要的份额。其营养丰富,美味..
-
初中美术教资知识点范例(3篇)
初中美术教资知识点范文篇1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美术;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其立体性、便利性以及多元性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优化教学..
-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例(3篇)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关键词]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地处安康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南依文武山、北衔汉水,总面积39.9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
-
分层教学概念范例(3篇)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关键词:数学概念层次性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和建立定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学概念本身的..
-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例(3篇)
分层教学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笔者曾以“引入概念辨析,加强思维深度”为主题,给学生做过多次指导,并提炼出三种有效的方法:1.拆分核心概念,区分内涵和外延。2.引入矛盾概念,写出对立..
-
美术课的作用范例(3篇)
美术课的作用范文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
-
分层教学的概念范例(3篇)
分层教学的概念范文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图运用概念图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