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技巧范例(3篇)
雕刻的技巧范文篇1
关键词:特征;人物;寿山石雕
寿山石文化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特色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寿山石雕创作艺术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代代相传,并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
寿山石雕包含了多种题材,人物创作是该雕刻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这类寿山石雕形式多样,常常蕴藏着丰富的含义,需要高水平的创作技艺才能完成,因此收藏价值较大。笔者在接触寿山石雕后,对于人物创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学习了较多关于寿山石雕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长期的人物创作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
一、依据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寿山石是我国特有的彩石,其色彩多样、质地温润、柔而易攻。寿山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光亮夺目、晶莹透彻、温润通灵。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从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众多寿山石中挑选出适合进行人物创作的石材。在进行观音、仕女等人物形象的创作时,应选用色调较少的石材;进行古代贤才形象的创作时,不宜使用杂色料;若创作背景较为喜庆,应选用红色的石料。如果石材的质量较高,应该首先考虑人物题材的雕刻。如果石材明亮干净,油性好,纯度较高,那么应该用来创作仕女、观音等形象。
在设计具体的人物形象时,要尽可能保留底料,因此雕刻人员要做到“因材施艺”,也就是说在体现创作主题的前提下,依据石料的色彩分布、具体形状和质地来设计人物的神态与动作。
一般情况下,寿山石有一定的杂色,所以雕刻人员应依据石材的杂色分布和形状大小安排整体布局,这种技艺被称作是“依色取巧”。而“巧色要巧”指的是雕刻人员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采用某种方式表现出原石材的美。
二、加强整体布局,提升艺术效果
著名的“百子图”意味着多子多福、子孙延续,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寿山石雕《百子图》中包含了100个儿童,并且不同的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特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该作品需要用寿山都成坑石为原料,高度为30cm,宽度为15cm,有黑色、白色、红色和黄色等色调。要在这么小的石材上雕刻出不同形态的儿童并做到栩栩如生难度较大,为了完成这一作品,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观察石材的特征,依据石材中隐藏的规律设计整体布局和色彩安排,从而在较小的空间内展现精巧的雕刻技术与巧妙的作品构思。所以通过多层次浮雕的方法表现人物外貌与形象特征。对于人物型作品来讲,背景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所以要利用材料的多色阶,通过浅浮雕与高浮雕工艺绘制房屋、山石、竹林、榕树等景物,以及放风筝、拨浪鼓、戏狮等景象。这两种工艺的运用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层次感,意境深远,刀法灵动。正是因为布局合理有效,所以能够在较小的体积中刻画出主体人物,创造出具有神韵的100个儿童。《百子图》的布局方式融合了古代雕刻与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形象对比、疏密与虚实结合,运用浅浮雕与高浮雕技艺,但是并不过分追求精细与灵巧。作品的主体颜色为黄色,给人带来一种颜色的冲击,作品中还有红色与白色的点缀,色彩搭配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三、注重人物神韵,追求神形兼备
中国画作者在描绘人物时,不仅追求形态的真实客观,而且注重人物的内在神韵。通过人物形态表现神韵,用神韵表示人物心理,这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历史悠久的寿山石雕也符合上述要求。笔者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注意对雕塑语言的掌握,灵活运用造型语言来增添作品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对于人物型寿山石雕作品来讲,形和神是互为补充的。如果创作者不能将形和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其艺术作品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失去本身的艺术价值。
寿山石雕人物创作能够直接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思维与眼力,因此该作品的创作并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本质上属于一种艺术叙述,将作品内涵呈现在观众眼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打动人们的内心。用心感受一个作品,欣赏巧妙的艺术语言,品味蕴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便会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如果一个作品能够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感知到生活的美好,那便可以称为一种成功的、优秀的作品。
为了使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满足形神兼具的标准,笔者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磨练操作技能,创新思维方式,积累人生经验,培养艺术情趣。人物型寿山石雕追求将人物心理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因此创造者要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不仅要使创造出的人物形象精巧逼真、秀丽典雅,而且要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展示人物性格特征。雕刻技能方面要注意线条的流畅灵动,讲究精雕细琢。
创新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体现出了创作者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是艺术作品进步的动力,也是寿山石雕将来的发展方向。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摒弃,过分追求与众不同,创新和继承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艺术创作者要尊重传统,学习传统文化并吸收其中的精华,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的创作方式,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人格特点,也表现出作者的艺术情趣、知识水平与价值观等基本素质与艺术追求。只有当欣赏者与寿山石雕达成心灵上的沟通时,寿山石雕的艺术价值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万江,福建东南拍卖.传统石雕如何悄然崛起――寿山石的文化传承与市场化推广[J].艺术市场,2013(28).
雕刻的技巧范文
紫檀雕刻的工艺技法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流行,又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形式沿袭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门技法也在不断地被完善,但是,无论环境如何演变,紫檀雕刻技法都始终以手工雕刻作为主要手段,通过一代代人们的创造和提炼的种种精华,使他们的雕刻技术越来越好,不但能够体现民间纯朴的民风,而且更具有自身的哲理性,无论是从技艺流程上,或是从审美角度上透视,紫檀雕刻技术都具有极好的价值,这对于雕刻技术的来说,无非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之宝。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就紫檀雕刻技术来说,开始也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根据我多年再次方面的研究,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紫檀雕刻技术的历史背景
紫檀雕刻技术开始流行于明清时代,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只是运用雕刻来做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只是把自己的喜欢的一种事物掉了在紫檀上边,没有过于繁琐的修饰,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紫檀雕刻技术逐渐变的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开始涉及一些人文的情感,人们开始借助于景物来流露自己内心的情感,使紫檀雕刻更显得古朴端正,沉着文雅。从史料来看,我国的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1977年在浙江佘桃河姆渡村,曾发掘出大量木器,就有别具特色的木桨、圆雕木鱼等,到了盛唐,木雕艺术的造型已趋完善,特别是佛像、菩萨等,宋元木雕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作品着重以写实为主,突出生动,传神和俊健,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从技法上或是造型上,都强调艺术与写实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不同门类和风格的木雕艺术,紫檀雕刻以其独具的纹理和质地,成为民间流传的优质雕刻用材,特别是在苏州地区盛行。
紫檀雕刻技术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紫檀雕刻制品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组成部份,虽然他被流传下来,但是人们对于它的雕刻艺术和审美价值都没有完全理解,仅仅是把他作为一种家里的一种装饰品,根本没有完全发挥他的价值。而实际上历史上紫檀雕刻工艺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手工艺术,他主要是根据各种技术的相互结合,比如说绘画、手力等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对于工匠来说,这是他们一种谋生的方式,他们会通过家族的传承和沿袭,进行雕刻技术的发扬。而这种雕刻技术的传承绝大多数是属于师徒传承,但是也存在严格的规则,如徒弟学艺先要请客拜师,并举行一定的仪式,然后才开始学徒生涯,而师傅并不马上授艺,学徒必须先干些杂活,而技艺的真正传授往往需要在师徒间有了相当的信任感后才会开始,所以一些不太灵活的徒弟,甚至在学完三年满师时,还不知道红木制品是怎么回事。满师时往往也要举行很隆重的仪式,徒弟以各种食品谢师,而师傅以做红木雕刻的各种工具相赠,这种仪式结束,便意味着徒弟可以独立操作了,这种谢师形式不仅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尊师爱徒的优良传统,而且也表达了师傅对徒弟的殷切期望。
紫檀雕刻艺术的创新的几点建议
紫檀雕刻的艺术构思必须借助现代审美意识和传统艺术特点,才能产生高雅的品味和意境,在紫檀雕刻创作中,风格的转变最能直接表达作者个性的展现。在发展寻找旺盛的生命力,在研究和探索中从单一向划一的僵化模式里解脱出来,紫檀雕刻的创作探索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提出的几点建议:
1.选择年份悠久的材料
紫檀木材的处理和选材是极其重要的,原料的处理和选材配料水平的高低,是制作整件家具的基础。据了解,中国紫檀博物馆陈丽华馆长在三十年前刚开始做紫檀家具时,对于材料的选取是十分讲究的,由最开始用电烤、锅煮,到后来有才用最原始的方法浸泡通分晾干,这样才能确定下来选用的木材,而这个过程中虽然耗时比较长,但是却是成功的关键步骤。
2.材料拼板要注意同时性
选材拼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件作品要尽量选择同一批次、同产地、树龄接近的木材来拼做。如果材质不一样,它的抽胀比就不一样,遇温度和湿度变化就容易开裂。
3.紫檀雕刻的过程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
中国明清宫廷家具之所以被世界重视,其结构合理是首要的。家具的构件之所以可以提现它的美观,主要凸显的就是它的结构合理化,能够完美的使在雕刻的过程中,一丝不差的雕刻出精致的作品,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它是需要结合多重的因素考虑的,做到连接合理,扣合紧密,这绝不是三两句就可以理解的。而紫檀雕刻按照家具的设计图样,科学地掌握雕刻中的粗细紧密和力学平衡的合理性,运用巧妙的构思,不用一根钉,采用精巧准确的结构,便将紫檀家具的各个部件紧密相连,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间不容发,这是现代工艺所无法企及的。
小结
雕刻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青田石;青田石雕;民族艺术;艺术特色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年研究课题(06N140)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中国工艺美术长廊中,青田石雕以其石质晶莹剔透、技艺精湛绝伦而著名,堪称国之瑰宝。1964年,郭沫若参观青田石雕时,盛赞不已,题写了“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的赞美诗句。
2001年9月1——9月5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国石候选石展示会”上浙江青田石获:特奖4个,金奖9个(分别占总奖数的40%和33。3%)。
2003年,青田石和辽宁岫岩玉、福建寿山石、北疆和田玉、内蒙巴林石、昌化鸡血石这6个宝玉石品种作为候选国石,角逐“中国国石”封号。10月22——10月25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珠宝展”浙江青田石获:金奖10个,银奖8个,铜奖10个。依然列金奖首位。
历史渊源
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早期多为殉葬、宗教和生活用品,后逐渐发展为风格独具的观赏艺术品。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馆内的出土文物——六朝时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卧猪。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风格上可见汉、魏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浙江省龙泉县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元、明时期,青田石被赵子昂、文彭等文人应用到印章篆刻艺术上,拓宽了石雕艺术门类。这一时期,青田石雕的创作,在印章钮头装饰方面得到长足地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的钮饰基础上,充分发挥青田石质特性,创造出独具风格的印钮雕刻艺术。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规模空前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青田石雕艺人周芝山、金针三的作品获得中国石雕工艺品中仅有的两枚银牌奖章,开始有了世界声誉。现青田山口镇的老街,又叫花旗街,因当地农民用青田石雕从美国赚回银圆盖起一条街的房子而得名。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近20年来,青田石雕发展迅速。目前,全县从事石雕创作、生产、经营的已有2万多人,产值达数亿元。作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至此青田石雕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的构筑,其雕刻技能、风格塑造、情趣意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化美奂程度。
青田石雕的艺术特色
青田石的质地晶莹湿润,色感雅丽,硬度适中,品类繁多。因其产区、坑洞不同,各显风貌性情。主色调清淡脱俗,亦苍亦翠,间赭间黛,或赤或紫,百面千态,和而不犯,同中有异,具雍容娴静之姿,无取宠献媚之貌。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料的色彩、肌理、钉结等质地的不同,而随类赋形,因材施艺,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对石材原有的不同颜色的斑痕作巧妙利用,把石材的缺点转化为艺术的优点,使动物、植物、人物的形体构成也有不同色彩的变化,从而增加造型接近自然物的幻觉,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雕刻家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在艺术上进行创新,更注重作品造型的内涵和作者思想的展现。青田石雕在保留传统的镂空、精细的特点基础上,还涌现了一批追求国画意境或抽象表现的现代题材作品。
1、精细的雕工
没有精湛的雕技,再好的青田石亦无法达到形神合一。青田石雕刻立体、镂空、繁间有致,层次分明,充分运用多层次的立体镂雕,玲珑剔透,变化巧妙形。雕刻家创作时心、眼、手一致,进入所谓随心所欲境地。因材施艺使青田石雕不同于其它批量生产的工艺品。石雕艺人面对不同形状、质地、色彩的青田石,凭借深厚的艺术素质和精湛的手工雕刻技艺,充分利用石料的大小形状、色彩质地逐一进行构思创作,取势造型,雕刻出各种山水,花卉、人物等多种多样的作品,使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绝无重复,镂雕精细,层次丰富是青田石雕技艺的绝活,在石雕山水、花卉类中最为见长,石雕作品丰富的层次依赖于艺人高超的手工镂雕技艺。这种青田传统的地方技艺在历代艺师的继承、发展下,现今已达出神入化的地步。它使青田石雕具有玲珑剔透、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艺术境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生动的色彩
色彩丰富是青田石一大特点。天然的各种色彩赋予青田石极大的创作空间,而颜色的丰富无疑能触动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巧色雕刻又是青田石雕不同凡响之处,青田石的天然色彩十分丰富,石雕艺人根据石料不同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创作,如青色可雕秀竹,紫色可雕岩藤,白色可雕飞瀑,在花卉类中,红的黄的部分可雕花朵,青的白的可雕枝叶。在人物类中,白的可雕脸谱,黑的可雕成衣裳,反之也可。俏色的巧妙运用,使青田石雕融自然美和工艺美于一体,形象逼真,绚丽多彩。有人说"青田石雕石头美",此话不谬。天然材质看上去给人以自然悦目之感,若染色的石料,颜色只存在于表面,且有某些化学反应的痕迹,总有一种呆板木滞的感觉。
3、多样化的题材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名师辈出,流派纷呈。大批艺人在花卉、山水、人物、动物创作上形成多种艺术创作风格,充分显示了青田石雕雄厚的创作实力。
花卉创作
花卉创作是青田石雕创作的强项,尤以解放后为盛,其精湛的镂雕技艺令世人赞叹不已。该项艺术创作以现实为题材,创作类型呈多样化。现代以来,从正面镂雕到立体镂雕,从单一的花类创作到复杂的花鸟群体创作,无不体现了几代艺人艰辛的摸索。他们从雕刻室走向社会,从田园里汲取创作素材,从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采取特写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的多层次镂雕、圆雕技艺,精工雕琢,把自然作物的形态和神韵表现得丰富多姿。他们的艺术创举,在石雕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于是,以农作物为创作题材成为时尚,高梁、稻谷、小米、毛芋、南瓜、辣椒、扁豆、白菜、茄子等登上了大雅之堂。艺术家林如奎,开创青田石雕以农作物为题材的新路。代表作《高粱》构思巧妙,因材施艺,刀功细致精巧,把石色利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籽粒青中泛黄,黄里透红,几可乱真,几株红透壮实的高粱,沉甸甸地低垂着丰收果实,那淡绿的叶子像无数轻盈的飘带,拥抱住累累的颗粒,还穿插着金黄的小米和娇艳的山花,散发着田野芳香的气息,不愧是立意创新的成功之作。
山水创作
山水创作是青田石雕的传统题材,它讲究构图布局的整体性和随意性,讲究造型和章法。他们的艺术创作,时时体现着时代风貌,作品内涵丰富,情趣盎然。艺术家周百琦成功地创作出《春》,这件以青田封门黄冻石精心设计雕成的艺术杰作,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框框,精雕破土而出的春笋,着意夸大锋芒毕露的笋尖,突出了烟雨三月的勃勃生机,揭示了美的旋律,将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思巧妙地结合起来。
人物创作
人物创作素来是石雕创作的难点,但青田石雕艺人勇于探索,挖掘历史题材和革命题材,从单一的人物创作到复杂的群体形象塑造,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钟馗嫁妹》是青田石雕创作者经常刻画的题材,北京来的马兵借鉴京剧中的人物造型,创作的《钟馗嫁妹》人物喜气洋洋,主人公钟馗手握酒杯,开怀大笑地注视着送亲的队伍,使作品充满了人情味。
动物创作
动物创作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既已发现小石猪殉葬品。艺术家林耀光,在传统题材上大做文章,他首先改变了马在草地上奔跑的传统造型,于马腹后雕以飞卷尘土作带筋,使奔马后腿腾踔凌空,气势夺人,并以"赤兔追风,关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创制了《千里雄风》这一人衬马、马驮人,人马合一的艺术杰作,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造型更加独特。
结语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湛,更因为它的载体青田石的名贵。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丰富的文化积淀使青田石雕更具神采。干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青田石雕是浙江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
参考文献
[1]陈慕榕.中国青田石——名石、名雕、名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雷铣修.青田县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民国二十四年重印本)
-
临床医学概要范例(3篇)
临床医学概要范文篇1【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临床课程我校在非医专业――英语和法学开设必修课程《临床医学概论》,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既不进入临床,又不考行医执..
-
足球基本技术教学范例(3篇)
足球基本技术教学范文关键词:足球;教学训练;基本原理;意义足球教学训练可以培养球员的基本足球技能,增强球员体能,使球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比赛,发挥出自身水平。随着科技水..
-
孝德少年事迹材料范例(3篇)
孝德少年事迹材料范文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启动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2011年10月30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
-
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范例(3篇)
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范文医学影像这种“证”,其原始状态可看作是扫建出的二维切层影像,机器辅助的基本二维“示”工具有窗宽窗位、放大缩小、面积周长等。当一次扫查的切..
-
量子力学的认识和理解范例(3篇)
量子力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在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以一系列巨量的、通常是至为复杂的实验、归纳和演绎工作为基础。而且人们一般相信科学知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
电脑零基础教学培训范例(3篇)
电脑零基础教学培训范文篇1摘要: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科技含量已越来越高,从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到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资讯上的应用,以及维修管理..
-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例(3篇)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关键词: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管理系统;生长发育;健康;影响婴幼儿时期是指出生至3岁的儿童,这一时期儿童的健康发育对未来的成长尤为重要,因此0~3岁时的婴幼儿阶..
-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护理范例(3篇)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护理范文篇1【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生活质量;情绪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