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的内涵范例(3篇)
雕刻艺术的内涵范文
江南秀丽的自然环境集聚了清秀、细腻、富有诗意的江南文人墨客,艺术、文学思想在这个易于抒情的环境中进行激励与碰撞,多元化的文人思想影响着苏州艺术、建筑、民俗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对环境的审美意境当中,并以独特的文人风范关爱着居住环境与生活情调。苏州民居的门楼砖雕的“雅”体现在门楼的内向性、字牌的题刻、文人参与及江南文人所崇尚的生活意境与审美情趣等方面,是苏州历史文化多元化积淀的呈现。苏州砖雕艺术无论从色调上,还是文化氛围上都与地方环境相协调,同中国画与书法的色调和意境有着相同的韵味。苏州砖雕运用“青砖”来进行雕饰,这种材质坚实耐用,更能散发出与苏州风景及人情相融合的气质,色调与环境融合呼应。然而,文化意境的和谐美则体现在与住宅大厅的题额、楹联、题词和天井中的门楼砖雕是有机的统一体,营造了和谐的文风之美。
苏州民居门楼字牌育人之美
苏州门楼的育人特征主要是通过门楼的字牌来体现的,字牌是门楼的中心,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位置,最能体现苏州砖雕艺术的文化内涵,更起到了重要的育人作用。从结构上来看,门楼以字牌为中心,主要装饰是在字牌的四方,都是为了美化字牌的,它的文学主题决定了门楼的艺术装饰内容与层次,无论是从字牌的内容、题刻,还是形式上都体现出苏州砖雕门楼的文化底蕴和育人内涵。苏州是著名的文人圣地,人们受到建筑装饰中育人故事与字刻名言的影响,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然而,字牌的位置、结构与主题内容等都能反映出苏州民居生活崇尚文雅的特点,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增添了浓厚的书卷气息。
苏州民居门楼装饰纹样内涵之美
苏州的砖雕题材与其他地区的装饰题材相比没有较强的等级与阶级性,具有雅俗共赏的内涵之美。然而,除了雕刻的技法外,纹样的内涵之美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和寓意。苏州砖雕的纹饰大都是明清以来广为民众所熟悉的吉祥纹样,大致分为人物故事、植物花卉、瑞兽、几何纹样等几大类。在苏州砖雕的鼎盛时期,人物故事的装饰纹样占据了大部分题材比例,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极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集聚了各类先进事迹,很多装饰题材也跟状元有关,是苏州门楼重视文化功能的内在体现。苏州门楼砖雕大部分题材和内容都是普通老百姓熟悉的吉祥图案,都有吉祥祝福的寓意,在苏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鲤鱼跳龙门、凤穿牡丹、鹿鹤同春等图案,大量地运用到建筑或室内装饰当中,融汇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
苏州门楼装饰“隐”文化之美
苏州“隐”文化之美不但体现在装饰艺术上,还体现在建筑结构上,受苏州人朴素、平和性格特征影响,也映衬了中国人的“隐忍”文化的传统思想观念,更体现了《牡丹亭》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超凡意境。苏州砖雕的门楼位置是向内的,一般在天井里面,面对大厅,外人一般看不到,这是苏州砖雕门楼最大的一个特点。苏州人的性格特点对苏州的门楼装饰“隐”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苏州的文人、画家历来崇尚“不于世俗沉浮”的超脱境界,表现了“隐”的心态。这一性格特征影响到艺术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般在民居宅院的入口设计得相当平实、简朴,没有任何富贵之气,但推门进去却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雕刻艺术的内涵范文
论文摘要:天津砖雕艺术植根于全国砖雕艺术蓬勃发展的土壤之上,其工艺精湛,构图充实,刻画深入,在我国独具特色。天津砖雕不仅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其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体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从文化整体的高度,对天津砖雕艺术表现、题材所折射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
天津砖雕遍布于传统建筑物,其特有的砖雕技术与艺术,在我国独具特色。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家风筝并称为天津的“四大绝活”。从现存天津民居、祠堂、牌坊、文庙、会馆等古建筑上及天津老城保存完好的1000余件砖雕艺术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经数百年的风雨,天津砖雕仍奕奕生辉,表现出极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天津砖雕形神兼备的艺术处理、自然真挚的儒学伦理内涵、丰富多样的题材、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今天的建筑装饰设计也极具启示意义。
一、形神兼备的艺术处理
1.天津砖雕的源流及工艺特点
砖雕以传统的青砖为基本材料,是建筑装饰特有的一种雕塑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广泛。砖雕原属砖作之内的工艺,宋代已将砖雕工艺列入《营造法式》中。自明代,砖雕在民间宅第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至清代,已形成独立行业,工匠称其为“凿花匠”,工匠术论中称砖雕工艺为“黑活”,黑活不受等级制度限制,因此一般宅第均有大量的砖雕,全国砖雕艺术迅速发展,达到砖雕发展史上的顶点。著名的有“徽州砖雕”、“北京砖雕”、“闽南砖雕”等派别。各派砖雕不断开拓技法,提高艺术品位,形成了中国砖雕艺术多彩纷呈的局面。
天津砖雕艺术植根于全国砖雕艺术蓬勃发展的土壤之上。清初,天津的历史文化与经济条件甚为优越。天津的地域文化给砖雕艺术提供了崇儒兴文的文化氛围;盐商的崛起与兴盛,给砖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盐商、家财显赫的商人、官宦称雄于世,他们修祠堂、建园第。由于盐商们以巨资投入,加之营造工匠受新艺术流派的影响,工匠艺脉负薪、身怀绝技,故天津砖雕形成了特色,并以其独特的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铸成大观。
天津砖雕盛于清代,工艺成熟,技法融浮雕、透雕、线刻为一炉,在天津文史文献记载中留下名字的能工巧匠很多,如砖雕技术中“贴结、榫接法”的首创者马顺清,他将多块砖雕用粘合剂连接,或在几块砖上预留榫眼,雕刻后连接,使砖雕画面气势更加宏大。“堆砖法””的创始人刘凤鸣,他在雕过的砖面上再加砖雕物象的做法,使画面层次分明,空间更加深远。这在天津文史文献中均有详实记载,图1为至今保留完好、运用榫接法制作的影壁构件。
工匠们不断创造与拓展技艺,使雕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天津砖因质地细腻便于刻画,所以工艺细致繁复,注重画面构图,在一块砖雕艺术中,往往平雕、浮雕、圆雕、透雕、贴结、堆砖并用,画面层次分明,构图充实,刻画深入,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例如:天津西门里91号和南门大街61号照壁,集中体现了上述雕刻技法,见图2。
2.有序的形式处理
天津砖雕尽管运用了具象的表现手法,但却始终含有韵律、均衡、对比、系统连贯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广泛吸纳文学、绘画、民俗等各类艺术精华为己所用的基础上,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式语言,其利用缜密繁缛的点、线、面组合,使对称、均衡反复等变化规律贯穿于砖雕之中。雕刻中特别突出线的组合作用,无论是平雕还是浮雕,构成大形的线或是散淡飘逸,或是线线相连,形成统一的力感。在雕刻技法上,都是娴熟理趣,游刃有余。例如图3挂落板中的“夔龙”,以不同的曲、直线形连接花叶的面和点,形成统一的变化、动感和统一的韵律,并以凿刻技法使观赏效果更为玲珑剔透古韵典雅,代表了我国刻线艺术的韵味;门楼束腰“竹”的形态处理,使每一根线似乎都经过了精心梳理打扮,刻形精美圆浑,其点、线、面参差生韵,表现出天津砖雕繁而有序,密而有形,特点完整的艺术效果,见图3。
3.以形写神的表现手法
根据砖雕的一般技法技巧,做到形似并不难,但要上升到艺术的范围,还需有“神”相助。高品位砖雕的衡量标准为:形神兼备。这与众多因素有关,而其中“虚实相生”和“意境表现”是两个重要方面。先秦哲学家荀子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这话对砖雕来说就是:砖雕的美,既要极为真实塑造,又要提炼概括的处理。由于“粹”,砖雕表现里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虚”和“实”在砖雕中的辩证统一,才能完成形神兼备的表现,形成砖雕艺术的美。例如图4中:“鱼樵耕读”这一影壁下额长卷,其人物刻画突出地表现了主题,雕刻中每一刀都经过深思熟虑,刀刀精髓、无暇纰漏。配景中建筑、树影都与长卷的总气脉相贯通,并做相应的归纳或概括;又如:“松鹤延年”将动物形体、动态做了深入刻画,使前实后虚,前重后轻,通过这种张弛得宜、虚实相生的处理,形成了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砖雕中的“虚”,决非是“无”,更不是对形象的随意歪曲,而是相对的减弱关系。“虚”是为了更突出地表现“实”,“虚实相生”,才能造成宏大的气势,见图4。
意境是艺术之至妙,要达到统一的意境,必须做到“天人合一”和“物我相融”、“寓景于情”,让环境的表现力达到出神人化的境地,使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环境中得到游目骋怀、怡然自足的雅兴。天津砖雕艺术注重对空间环境的渲染,达到掩映藏露,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对配景的刻画,亦考虑彼此关系上的照应,以形成统一的气韵。例如,图5中的“鹤鹿同春”,其将动物与山水、建筑、植物进行有机组合,让整体构图穿插有序。鹤、鹿作为画面主体被放在主要位置,并用山水、建筑、植物将整体画面联系起来。画面比例适中,动静相生,其中水纹虽然是砖雕中的配景,但其所刻景物散淡飘逸,令人回味,见图5。
二、自然真挚的儒学伦理内涵
隶属于建筑装饰的天津砖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独具匠心,有人物、花鸟、禽兽、虫鱼、回纹、八宝博古、书法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其中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历史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族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现实生活等,将人物场景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是天津砖雕较为独特的一面。以动物、花鸟、图案为内容的题材,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或单独成为画面主题,赋予其以人格意义,表达人们自己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民国后,砖雕意匠将皇家独有的龙凤形象带人民居之中,传递着吉祥寓意。
天津砖雕不仅有着丰富的题材,而且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着严谨、缜密的理I生思考,体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肯定现实生活的合理性,又讲求中庸有度;运用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表达了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和审美价值观;把审美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极具东方美学的神韵,发人深思。
崇儒兴文是天津砖雕反映现实生活的常用题材。天津居民大多数是经盐而富,成为盐商。但商人的地位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不高。盐商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强化民居建筑装饰,一方面崇尚儒家人世哲学,发愤读书,试图通过读书入仕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达济天下。例如:西门里大街99号影壁下额,抬头就会看到“举子读书”、“进京赶考”、“为官风雅”等主题画面。“举子读书”画面中,学子们聚精会神读书的情态被表现得栩栩如生;“进京赶考”的场景,通过强化画面动态构图,运用透雕的阴影与浮雕的人物主体形成明暗对比,突出表现人物特征;“为官风雅”的主题画面通过官宦下棋的场面,表现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整体画面气韵生动,画面构图突出主题。笔者在宫北杨家旧宅(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第二道院和宫北大街门额上发现,“诗书继世”、“急公兴学”的砖雕,以书法艺术的形式镶入门额上方,令人过目不忘。工匠们把道德伦理与审美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枯燥的说理、教育化为艺术的启迪。
平安健康、避免灾祸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因而工匠们创造了各种各样吉祥的图案砖雕。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形成十年九涝的自然环境,从1840年到1911年这71年问,有明确水灾记录的就有68年。老百姓在风浪中搏斗求生的这种生活状况下,除凶避灾成为天津人的最大心愿。同时五方杂居的人口构成,虽然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其所处阶层不同,文化存在差异,但都同样希望保佑自己平安健康,因而工匠们创造了多样的吉祥图案。他们用汉语的语言文化,并运用谐音、假借等形声手法进行了创作,这在天津砖雕中比比皆是。例如:以如意、柿子、万字组成“万事如意”;以牡丹、白头翁组成“富贵白头”,见图6;以寿字、蝙蝠组成“五福捧寿”;以寿字加万字不到头图案组成“万福万寿”;以莲、鱼表示连年有余;以蝙蝠、梅花鹿表示福禄等等。工匠们还充分运用直观的形象手法进行表达,尽管有些内容组合得不免牵强,但严峻的生活环境造就人们坚强的性格,创作具有拙朴、苍厚、稳健的砖雕艺术风格,讲究完整美观统一,所雕花卉、人物、楼台、殿阁、动物等,都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这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色,也蕴涵着自然真挚的儒学伦理内涵。
天津传统建筑和砖雕艺术历来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人们面前,它重视实用与美学的协调统一,并能根据所分布的位置确定自己的内容与构图,形象与形式的处理皆自然得体;处理雕刻的地方很有分寸,很少有大型的单独雕刻,而大多掺杂在构件之间,很多砖雕艺术同时也是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雕塑感。人们在享受建筑带来的实用、舒适的同时,也被砖雕艺术丰富多样的审美效果所折服。
砖雕艺术作为天津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观赏、实用性,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天津砖雕技术与艺术的高度成熟,是早年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及漕运文化汇聚交流的集中体现。它保存了大量历史的、艺术的、民俗的信息,反映出深刻的社会、文化特征,蕴涵着深广而复杂的文化积累。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艺术、社会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天津砖雕艺术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对于完善天津的文化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炎臣,于昭熙.泥人张·风筝魏·刻砖刘[M]//天津市委,南开区委,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97:389—395.
[2]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2:50.
[3]王奎,李福瑞,毛占国等.天津老城厢居住建筑艺术及其雕饰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4.
[4]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5.
雕刻艺术的内涵范文篇3
关键词:民间木雕艺术特点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38-01
1湖南民间木雕的概况
木雕是湖南的民间文化及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当地居民长期的生活累积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俗的文化及艺术的特征。湖南的民间木雕主要包括建筑、家具及祭祀的木雕三个大类。湖南木雕,民间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是其主要的内容和题材,其表现手法多种――变形、比喻和夸张,形式多样――深浅得当的浮雕、层次分明的透雕、镂雕、圆雕和阴阳线刻,刻画等形象生动,充分表现出了当地人民无穷的智慧。当地人民以忠、义、仁、爱、礼和孝作为内容和题材,以文字和图画等作为表现形式,以屏风、中堂、隔扇和扁额等作为媒介,雕刻出对吉祥、生存和繁衍的祈求,是忠义、中庸和崇礼等传统思想的体现,并作为家训族训以教化后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的形式。
2湖南民间木雕艺术特色
湖南木雕,在其整体的风格上有地域性和统一性,明显地表现出对湖湘文化地继承和创新,但是统一中有多样,在局部和个人的创作上又具有很强的独创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纵观湖南民间木雕,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2.1丰富的内容和题材
湖南木雕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尽显民间木雕艺术家瑰丽奇幻的想象力。主要的内容和题材有:其一是吉祥图案,用龙凤喜鹊等一些的吉祥图案寓意平安如意等;其二是人物的故事,主要包括戏曲的人物、小说的演义、历史的英雄和神话的传说等;其三是体现现实的生活的题材,其包括放牧、耕种、商贾和情爱等各个社会生活方面;其四是植物花卉、翎毛走兽及瓜果蔬菜等。由此可看出湖南的民间木雕题材和内容十分的广泛,除少数的图案是较抽象的外,绝大部分是当地人民熟悉、喜爱的事物,反映出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透露出淳朴的民风、乐观的民情。
2.2手法简约而富含神韵
湖南木雕手法简约,但却富含神韵。在木雕的造型上,手法简约,简洁生动,沉雄大气,造型虽雕刻不细腻,甚至有的还很夸张,但是其寓意深远。在刻画人物时,本着将动态传神的原则,随性雕刻其五官表情,也不对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和比例拘泥,充分突出人物造型的明快和稚拙,具象与抽象互相融合,形象又有生气。尤其是在刻画戏剧人物时,造型身小头大,衬景房小人大,夸张但有节,变化适度。湖南木雕手法确实简约,但很注重其神韵。从构思造型和刀法可以明显看到湖南木雕楚文化对它的影响。湖南木雕很重视立意,注重作品的意境、神和形,重点关注以意传情,无论是构图造型,还是刀法,都强调整体神韵的把握,不太在意细处地雕琢。并且,虽然不追求木雕精微、细致的表象,但是往往会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刻画和表达人物的动态和真实的生命及其气韵,创造原来并无生命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成了湖南湘楚木雕的精髓。
2.3湖南民间木雕发挥线条作用
湖南民间木雕以线造型,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最具特色、最丰富的表现手法。湖南民间木雕,少圆雕多浮雕和镂空雕,在家具及建筑上尤为的突出。湖南民间木雕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线条造型语言,将线条在雕刻中发挥到淋漓尽致,虚实相生、层次分明,不拘泥逼真性和真实感,线条清晰,奔放而流畅,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无论是草木还是花卉,都被巧妙而自由的组合在一起。湖南的民间木雕有别于追求精致“塑味”的木雕,它更注重刻削的意味――随意性和刀味,正是这种味,才让人们真正“嗅”出“道”的精髓,读出民俗和大众审美意识,使得湖南的民间木雕散发出了一种异于寻常形式的美感。
2.4湖南民间木雕构图均衡
湖南木雕在布局和构图上均衡对称,严谨缜密。其受到我国的传统绘画思想的影响,讲究“经营位置”与“应物象型”,构图饱满,注重完整性与装饰性[1]。在构图布局上,着重点不一,特色各异。其中,主题主要有花卉草木、翎毛走兽和人物故事,无论是哪种内容,其形式都注重构图的均衡。湖南的木雕在其整体的布局上,从当地人民的传统的欣赏习惯角度出发,充分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雕刻部位,多而不杂且繁而不乱,使整体和局部达到了统一。
3湖湘文化下的湖南民间木雕
湖南一带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湖湘文化。湖南民间木雕,数千年来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表现出的艺术个性甚为鲜明,构成了中华雕刻艺术重要的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2]。而自古以来,巫风盛行楚地,佛教于东汉至唐宋期间向下南传,佛教和道教在南岳衡山奠定了圣地,宗教艺术的勃兴,各种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木雕艺术。
3.1湖南民间木雕中的楚文化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深刻影响了湖南木雕的文化。在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中有雕刻精美的雕花鉴床和透雕彩色几何纹花板的棺垫。另外,湖南木雕的夔龙纹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物上的图纹神似;山蟠纹木雕窗花则同春秋战国的艺术手法相似;湖南木雕的博古纹样则主要采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造型。
3.2湖南民间木雕中的宗教文化
湖南地区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南岳衡山便是以宗教特点而闻名的,自然其宗教文化融入民间艺术中,并在湖南木雕内容和题材中体现上。另一个方面,很多的宗教场所是以木雕做装饰,且宗教寺庙中的神龛和人物造像等多是木雕。繁盛的宗教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了湖南木雕的发展。
3.3民间木雕中的巫傩文化
湖南当地的庙宇和道观是巫傩文化的“发祥地”,其门窗、格扇上的图案手法、刀法等与民居相差不大,最大差异就在于傩堂面具的图案上,将巫傩文化完美融入到木雕艺术中。巫傩文化是湖南湘西地区神农氏族和炎人族的图腾。湖南怀化作为巫傩文化主体的地带,其傩文化悠久流长,有人将其比为东方巴比伦。巫傩木雕作为古代文化的一支,构成了我国南方巫文化的重要部分。巫傩木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中出现,延续了数千百年。巫傩木雕往往记录傩戏、傩愿和傩技等场面代表着神秘的湖南湘西巫傩文化[3]。
湖南民间木雕的艺术以其文化内涵的深厚性、雕刻技艺的多样性、表现手法的质朴和率真性呈现了其独具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构成了中华雕刻艺术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变迁,其实用性已经不重要,但其独特的艺术性及其承托的深厚文化内涵却不可忽视,并随时代的进步愈加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王波,叶经文,程家龙,等.从湖湘文化看湖南民间木雕的艺术特点[J].大视野,2010(20):117-118.
-
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范例(3篇)
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范文[摘要]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一致的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以旅游者、旅游地和谐相处,保护区域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为目的,使旅游..
-
家政服务系统管理范例(3篇)
家政服务系统管理范文对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包括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
-
证券交易论文范例(3篇)
证券交易论文范文[英文摘要]:[关键字]:证券信用交易/法律规制/融资/融券[论文正文]:2006年7月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
-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例(3篇)
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学范文篇1关键词:图书档案;管理;素质一、前言图书档案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为了成本问题,会将档案管理全部转向专门提供档案管理的公司还负责完成..
-
生物学必备知识范例(3篇)
生物学必备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师;基本能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
-
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措施范例(3篇)
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篇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78-02实验室是工业生产中的特殊岗位,由于使用多种化学毒物试剂进行物质分析,往往引起酸碱灼伤及其..
-
天文学论文范例(3篇)
天文学论文范文汉代儒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这不仅有其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与儒家讲“天人合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代儒家中,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至少有扬雄、桓..
-
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例(3篇)
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79-02《免疫学基础与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