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高中化学技巧范例(3篇)
实用的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变形举例
“0”的变形技巧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指出:“零不只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数,而且它本身比其他一切被要所限定的数都更重要,事实上,零比其他一切数都有更丰富的内容……零乘以任何一个数,都使这个数变为零,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等于零……”由于零具备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在解题活动中若能对这些特性加以注意,对于解题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的,下面举例几个“0”的特性在解题中的应用。例一:若a>b>c,求证.
分析:通过观察可发现a-c可以变形为a-b+b-b,即式子a-c加了0(-b+b=0),则再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方便解决这道题。“0”在这道题目中作为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我们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另外,在指数、对数中,解关于含有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一定要化成同底的指数与对数。特别是在对数中,对于“0”就可以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把“0”化成所需要的对数。
“1”的变形技巧对于“1”的变型,在三角函数中,使用的最为广泛。例二:已知tanα=2,求2sin2α-3sinαcosα-2cos2α的值。这道题的常规解法是把正切转化成正弦与余弦的比值等于2,且正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联立方程组,分别解出α的正余弦值,再代入所求的式子里面,得出所求式子的值,其中还会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所以解题的过程就十分麻烦,且比较浪费时间。但如果应用“1”的代换,解题过程就相当的简单。其解题过程如下:
当即时,函数单调递增;当即时,函数单调递减。像这道题,把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经过了变形,化简成了一个简单的正弦型的函数,最终通过了正弦函数的性质,得到了相应的结果。所以,像这样的变形,可以把不熟悉的问题,通过变形转化成熟悉的问题,进而达到解题的效果。
数列中的变形同样,在数列的解题过程中也用到了变形这一技巧。例四,已知数列,求的值。解:把原式变形得两边同除以得是首项为-1,d=-1的等差数列故。这道题,也是应用了变形的技巧。先把已知条件化成了数列的问题,而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这座桥,解出了。
结束语
实用的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系统训练技术技巧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08-01
民族的审美意识与运动规律是古典艺术的精髓和本质,也是中国古典舞在继承和发展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和永恒的精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所体现出拧、倾、圆、曲的基本体态与三圆运动路线(平圆、立圆、8字圆)是前辈对民族运动规律的提炼与总结。在三圆运动路线下产生出盘旋碾转、闪展腾挪的动态特征,使得中国古典舞体势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回旋、圆转的动态,体现出周而复始、远远轮回的传统哲学精神。
1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审美价值取向――“技艺相融”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发展呈多向性的态势,正如金浩老师在《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中提到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呈现:男女技巧“同性化”、技术动作“身韵化”、能力素质“极限化”、民族技巧“结合化”的趋势,他用“四个化”高度的概括了现今技术技巧发展的态势。但总的来说,“技艺相融”才是技术技巧发展的最终取向。技艺相融一方面表现为功能性与风格性的交融。任何技术技巧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风格特征,所有的训练都应该实现功能和审美风格的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向艺术的转化。风格是技术技巧的审美核心,其中“格”是种规格,是范围、范畴的概念,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格”;而“风”是从情感韵律中来的,因而重视情感韵律表现为“风”。“风格”是种民族气质,包括民族审美与运动规律。功能追求风格,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从简单的技术层面跃升到审美层面。沈培艺曾谈到风格时这样说到:“我所追求的风格,就是以动作的韵律感去最大限度的体现舞蹈形象的内在情感,强调技巧为人物服务,强调舞蹈韵律的完整,也就是动作的衔接过程的流畅、对比、以及音乐给我带来的旋律性”。审美风格决定了技术技巧的特性,技术技巧的表现形式必然会影响审美风格。而滥用技术技巧,只会使舞种处在四不像的尴尬境地。“实践的经验告诉我,用纯外在的戏曲动作加上芭蕾的方法(如纵横线的结构),只能解决某些技术训练上的问题(这方面的经验当然是不能忽视),但绝对不能解决真正的中国民族的舞蹈语汇问题和审美情趣,更不能代替整个中国古典舞的传统”。因此,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训练必须包括: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气质以及民族审美感情的训练,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并具有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特色和取向,以达到技艺相融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所谓“气韵生动”就是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的言语形象表现出不可言尽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格调风度。
“技艺相融”的另一个方面就表现在情感与技术技巧的交融。风格既离不开外在的形体表现,也不能脱离情感的传递。舞蹈教育家吴晓邦曾指出在舞蹈三要素中“舞情”是舞蹈的灵魂支柱。而诸门类艺术需要处理的是感情的表现,而非纯粹的技巧形式。一个舞者不可能毫无生气的做着技巧,因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情感的个体。技术技巧应该是情感达到膨胀或极致时一种外化的表现,是表达情绪的有力手段。舞蹈形式主要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激情,表现生命的活力。如果脱离了情感表现,再高超的技巧也不会真正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我们要使情感在特定技术技巧中得到体现。
2对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发展的展望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强调的是民族主体性,是以发展民族技术技巧为核心。孙颖老师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大纲》的绪论中谈到“每个舞种除了有其训练塑形、风格的独具教材,也必须形成其独有的技能技巧教学,否则就不算成龙配套。但高难度技术技巧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臻于完善”。因此,一个舞种必须具有独特的技术技巧,这也是古典舞训练的核心价值。
第一,从身法韵律与动势中发展民族技术技巧。身法韵律与动势作为中国审美结晶的凝结,是最具民族代表性。它不应该单纯的加减到技术技巧的前后,也不应该是一种附搁和装饰符号,而是要成为民族技术技巧的根源。中国古典舞动势特征离不开“三圆”,所以从“三圆”动律、动势中发展民族技术技巧成为必然的趋势。如旋转更多与从平圆和8字圆动势相结合,而跳跃类的技巧可以与立圆动势结合,如可以从“风火轮”的立圆动势带出“斜上旁提并腿式跳跃”或者转身形成“斜探海跳”;也可以从“摇臂”的立圆动势带出不同方位的往远跳等等,这些都是有待发展的。
第二,把风格韵律也做为技术技巧检验的标准之一。我们要用民族风格、民族审美来检验与衡量已有的和发展中的技术技巧,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的发展趋势必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符合中国古典精神,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蕴与思想。
第三,拓宽对于其他身体文化形态的挖掘。中国古典舞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我们要将视野拓宽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上,重新挖掘和审视历史传统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发展寻找审美的理论依据和动作依据。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可以借鉴发展的有:(1)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体艺术蕴含了人体运动规律的民族美学特征,武术中矫健的步法、婉柔游龙的连接身法。(2)敦煌壁画中婀娜多姿的舞姿造型与“飞天”的形态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审美特征的精髓。(3)作为中国古典舞同源异流的姊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巧丰富多样、形象鲜明。这些都是古典舞的姐妹艺术,与中国古典舞发展一脉相承、相融汇通。
参考文献
[1]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18-28.
[2]金浩.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4:40-43.
[3]郜大琨,张勇,韩国跃.中国古典舞基训[Z].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2.
实用的高中化学技巧范文篇3
关键词:心理思维;面罩共鸣;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45-01
在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技巧训练有着的重要作用。面罩共鸣是学习者上口盖以上区域的共鸣,是每一个学习者技巧训练追求的目标,它使学习者具有声音明亮,富有穿透力,音色统一,歌唱轻松自如等优点。因此,近些年来,许多的专家、歌唱家对面罩共鸣的优点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尼古莱・盖达对于面罩共鸣这样说到:“声音必须通过喉咙并要置放于鼻子之上,而且,我们要让声音在所有的那些腔体里活动和运转。”这是对面罩共鸣充分的肯定。
1、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生理器官的明确指向性:获得面罩共鸣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习者要明确面罩共鸣的生理器官部位。面罩共鸣是指上口盖以上,两腮,太阳穴及额窦这一区域的共鸣。面罩共鸣是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获得的,它为声音的走向提供了良好的指向性。
2、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集中“点”的认识指向。面罩共鸣技巧的训练就是在寻找额窦集中点的共鸣,在辅以加密气息的前提下,以加密的气息冲击共鸣点,来获得共鸣的效果,这种声音是随着集中点声音的扩散而扩散,是由点到面扩散开来。心理思维的指向是面罩共鸣的集中点,而不是口腔以及与发声有直接关系的喉咙与声带。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将意识集中于那一处生理部位,哪一处生理器官越紧张,这是技巧训练所不需要的。而面罩的集中点,额窦附近神经并不敏感,但为了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思维意识只能集中于此,集中指向的思维意识调节生理共鸣器官以及呼吸运动以获得点的感受为先决条件,在点的获得的基础上辅以加密气息,以气动带动声动,获得高位置面罩共鸣。思维的意识指向必须以丹田气的强大支持获得腹压及加密的气息的前提下,以点的位置为目的地,并在点的向前集中透出的方向指引下获得面罩共鸣。因此,思维的方式与方法是指引意识集中于获得点的目标总前提下,通过对各个生理发声器官的调节获得平衡来获取面罩共鸣技巧。
3、心理思维对声音“过渡”、“转换”意识路径的导引。声乐技巧训练者对于一般的技巧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认识和功底。但却对高音的解决却是经常性和普遍性的一筹莫展。原因是对声乐技巧中的过渡、转换技巧还没有掌握。这一技巧的重要性是每个声乐学习者都能亲身意识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思维的作用首先要使学习者明确的是:转换、过渡的真正理论含义和声音的美学特征。转换与过渡是歌唱学习者为获得统一的声音问题提供的技巧。因为,声乐学习者在一定的声音音域范围内的音色是统一的,而换了音域声音就会变了音色,有时会出现声音破裂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习者更多依据的是技巧训练课上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对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必须对技巧的概念与词汇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找到获得技巧的合适方法。因此,对于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为学习者现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学习者的思维意识指向进行实践。有时,有经验的教师也会打一些比较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例如:教师拿化学里的酸碱ph值的测定对转换、过渡进行比喻。“你看ph试纸当接触到酸时,纸会慢慢阴过,逐渐变红。而不是一下子变红。”这样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历立刻在大脑里回忆起化学课上对酸的ph值的测定实验的具体表象,然后通过大脑的加工形成新的过渡形象而应用于技巧实践。所以,思维对学习者意识的导引是通过技巧的概念与词汇的理解,达到对歌唱生理的调节获得转换技巧的。因此,思维对转换技巧的实现提供的是正确意识路径的目的性,从而获得正确技巧路径的过程,其间借助于思维的概念、词汇、具体形象进行分析、概括想象等心理加工,以思维意识的指导,达到获得转换技巧的目的。
通过以上思维对面罩共鸣技巧训练的作用分析可知,离开思维的导引作用,学习者对正确技巧的理解及实践便会失去目的性,这将使学习者走很多的弯路,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欲走越远。只有对面罩共鸣具体的生理器官部位明确,对面罩共鸣的“点”有集中的意识,对声音的转换与过渡有了明确的意识指向,学习者才能朝着正确的技巧方法前进,并最终获得面罩共鸣技巧。面罩共鸣是在良好的腹式呼吸的条件下获得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尽管各自具有各自的训练方法与特征,但必须以发展和变化的思维去看待技巧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气息支持及面罩共鸣还不足以说获得了技巧,还要在训练中对行腔咬字进行训练和把握,并将三方面技巧结合起来应用于技巧的实践才能获得优美的艺术声音。
-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范例(3篇)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范文【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实现农业经济的“数量”增长,更要注重农业经济发展的“质..
-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范例(3篇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范文关键词:亮度空间;视觉活动;情景模式;间接照明1.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在针对于空间的物质功能与..
-
龙门石窟雕刻艺术范例(3篇)
龙门石窟雕刻艺术范文篇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
-
审计风险防范案例范例(3篇)
审计风险防范案例范文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审计风险,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审计..
-
计算机培训课件范例(3篇)
计算机培训课件范文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
-
医学检验的研究课题范例(3篇)
医学检验的研究课题范文兽医药理学PBL教学法课堂设计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注解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充分说..
-
服务业的发展特征范例(3篇)
服务业的发展特征范文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管辖权;税收征管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类文明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但是,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无纸性、瞬时国际性等特..
-
证券行业合规的重要性范例(3篇)
证券行业合规的重要性范文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重滞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