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范例(3篇)
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范文
关键词:软件构件;软件复用;管理信息系统
abstract:withtheincreaseofsoftwaredevelopmentscaleandcomplexity,aswellastheboosttotheneedofsoftwaredevelopmentspeedandquantity,softwarecrisishasbeenexposedincreasing.itsemergencytoincreasetheefficiencyofsoftware.toconquersoftwarecrisis,theoryofsoftwarereuseispresentedandhasbeenunderstudy.thetechnologybasedonsoftwarecomponentsisconsideredasthemainmeasuretosolvesoftwarecrisis,improvesoftwareproductivityefficiencyandsoftwarequality
keywords:softwarecomponent;softwarereuse;mis
在一般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开发周期长、开发量大、大量重复开发、变化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软件构件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在对软件构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构件技术应用到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中,探讨了如何利用软件构件技术开发教务管理系统软件。
1构件技术概述
构件技术是独立于语言,面向应用程序的在二进制基础上的代码复用,是指软件系统中具有独立功能和可复用价值的部分,它只规定构件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关心方法。它既可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也可用非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只要遵循构件技术的规范,各个软件开发商就可以用自己方便的语言实现构件。
从软件模型方面考虑,构件技术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每个模块可以单独开发、单独编译、单独调试、单独测试。每个模块留有接口以便被访问。这样的模块就可称为构件。当所有的构件开发完成后,将其组合在一起就得到完整的系统。当以后系统的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或需求需要更改时,只需对受影响的构件进行修改。
2构件技术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设计教务管理系统时采用分层的思想,将与实现环境有关的部分和业务逻辑分开,为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灵活定制业务数据、界面、系统功能和业务逻辑扩展机制,还提供了大量可复用的通用构件、业务构件等。
首先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将应用软件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然后对各个子系统按照多层体系结构的思想进行分层,划分为若干层。然后将功能独立的构件从系统中分离出来。见图1为系统功能模块。
在对系统进行分层时,需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对管理系统中经常用到的操作如登录、打印、查询,我们可将其单独分为一层为通用构件层。这些操作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系统的开发移植到另一个系统的开发中。
(2)对于处理与业务逻辑和业务规则直接相关的操作,可将其分为业务构件层。这一层也是管理系统的主体。
(3)为了保证底层数据库操作的可靠性、正确性和事务完整性,可引入了数据接口层。数据接口层可屏蔽各种底层数据库之间的差异,将操作层的数据存取操作翻译成底层数据库的操作语言,负责与底层数据库之间的连接。
(4)构件设计时不但满足系统需求,而且要具备高内聚、低藕合、易于复用的特点。构件有不同的粒度,有不同的大小和分类,小的可以是一个类,大的可以是完成某个独立系统功能和服务的独立的软件包。设计构件时粒度要适中,粒度过大,构件的复用难度会加大,粒度太小,构件虽然容易复用但却不易管理。
基于构件的教务管理系统将系统的不同特征组织在不同层次上,有利于不同层次的构件重用。最后将系统体系结构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用户界面层(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构件)、通用构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接口层。
3结束语
教务管理系统迫切需要开发思想和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实施构件复用,否则将难以适应系统的需求变化和低成本的要求。将软件构件技术应用到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中,可以提高软件复用率,避免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狄连君,程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7,2:40.
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范文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资本逻辑;异化;人性复归;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01-04
资本逻辑批判思想是马克思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理解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点。对于他的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大部分学者都从其后期著作《资本论》着手研究,认为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在其后期才形成,却忽略了其青年时期的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恰恰闪现出了天才的火花,他从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不仅揭露了资本逻辑的运作,而且提出了瓦解资本逻辑的积极路径。本文仅从《手稿》出发,探讨青年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并且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现状探讨其现实启示。
一、青年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揭露与批判
要了解何为资本逻辑,首先要了解何为资本,国民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资本是一定量的积蓄的和储存的劳动”[1],即资本是物化的劳动。马克思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对资本的观点,他认为,资本不仅仅是以物的形式存在,资本还有更深层次的两种存在意义,一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即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时才成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物的主客体关系颠倒了,物成为主体,人成为客体,资本作为一种颠倒的社会关系而存在;二是作为一定的支配权力而存在,马克思指出,“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在资本这种与生俱来的支配权力统治下,人受制于资本。对于资本的支配权力,马克思在《手稿》中以货币为例做了生动的描述,作为资本的形式之一的货币成为了“万能的力量”,“凡是我作为人不能做到的,也就是我个人的一切本质力量不能做到的,我凭借货币都能做到,货币把这些本质力量的每一种都变成它本来不是的那个东西,即变成它的对立物。”[1]
所谓资本逻辑,是指资本的内在运行规律,也就是资本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不断扩张的自由本性[2]。根据《手稿》文本,资本逻辑有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资本逻辑体现在世界是以资本为最高原则的世界,资本成为统治一切的最高力量。资本追逐增殖的本性如一种魔力一般,驱使着剥削和压迫。而资本不仅主宰了现实世界,也控制了人的精神世界。所有的需要依赖于资本,没有现实的资本就没有可行的需要;所有的价值服从于资本,能够带来金钱的才是有价值的,而人本性中真善美的光辉却被亵渎和掩盖。除了资本的世界,生活世界黯然无光。第二,资本逻辑反映的本质就是个人受到抽象的统治,即资本逻辑是形而上学在现实中的运作[3]。传统形而上学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用概念演绎一切,用同一性主宰一切,主体表现为对客体的不断吞噬,人受到控制。正如传统形而上学在思维领域的统治一样,资本逻辑就是这种统治的“现实幽灵”,个人受到抽象的统治,树立起了“资本”这个神,资本主宰一切,人迷失在神的统治中。
马克思是通过经验的、对国民经济学家进行认真批判的基础上对资本逻辑展开分析和批判的。他立足于现实的经济事实,揭露出工资、资本和地租的实质:在资本追求自我增殖的自由本性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都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斗争,资本作为最高原则支配一切。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则服从市场经济法则,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垄断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日益增多,资本间的竞争日益减少。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竞争则由于二者之间共通的本性,二者之间的差别最终将消失,以至于社会居民之间大致分为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工人阶级遭受着资本家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在所有的斗争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斗争是绝对敌对的,并且在二者的斗争中工人永远是遭受着最深重的苦难的那一方,不管社会财富处于增长还是衰退状态,工人始终是持续的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而且是精神上的贫困。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把工人仅仅当做是活着的机器,支付给他们的工资仅仅是够维持这一机器继续运转的最低成本。工人能否作为机器继续存活也要依赖与市场价格和资本家的兴致,工人要么作为机器而存在要么饿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对于资本家来说,既然工人只是作为工人而存在,那么工人是不被认为有精神世界的需求的;既然工人仅是机器而已,那么工人就没有作为人的满足尊严的必要。对于工人自身来说,在仅有的能够维持他继续作为机器而运转的休息时间里,只能运行他们的吃、喝、排泄等动物的机能,他们处于极端贫困的精神世界中。
马克思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逻辑进行批判的,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本性的复归。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人在不断异化,人受到物的抽象统治。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剖析异化劳动的内涵具体的阐明了资本逻辑统治下人自身的丧失,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人性的复归。马克思阐述的异化劳动有以下四重内在规定性。
第一,物的异化。工人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不属于自己,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占有的越少,工人越贫穷,劳动产品即资本对工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这种异己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统治着工人自身。“工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1]
第二,自我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1]劳动产品是生产活动的总结,劳动产品的异化必然意味着生产本身的异化,在异化的生产过程中,构成人的本质规定性的自由自觉的对象化劳动转变成了外在的、强制性的、属于他人的、自我折磨和自我牺牲的、单纯的谋生活动。这种活动是工人自身的丧失,工人在运用人的机能去劳动时所体会到的不过是动物一般的存在,他们只有在不劳动时,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去进行吃、喝、生殖等活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由和舒畅。
(一)青年马克思提出的瓦解资本逻辑的道路
在资本逻辑统治下,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工人遭受深重的剥削与压迫。面对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国民经济学家主张通过提高工资来解决矛盾,却并没有看到工资本身就是异化劳动的产物。提高工资一方面并不能够为工人赢得人的尊严和精神的享受,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的依然是异化的劳动,工人在劳动时并不为劳动目的本身而劳动,而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劳动,工资作为奴役劳动的主人而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按照国民经济学家所提倡的在社会中运行工资平等的政策也只能让社会变成抽象的资本家,让所有人都成为工人,而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马克思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他们只是看到了矛盾的表面,简单地从平衡工资出发缓解矛盾,却没有发现影响工资的实质原因;看到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经济事实,却没有说明私有制产生的秘密。马克思剖析了私有制的秘密,也提出了真正解决矛盾的积极路径。他认为,“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因此,随着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因此,要实现人性复归,就必须克服异化劳动,要克服异化劳动就必然要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积极的扬弃私有财产,是克服异化劳动、瓦解资本逻辑的现实土壤。但扬弃私有财产的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不同历史条件不断变化的,随着扬弃私有财产的阶段不断向高级演进,理论上构建的与现实中运行的共产主义的形态也将不断完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当然,马克思也指出共产主义并不是作为人发展的目标和人的社会形式存在的,而是实现人性复归的一个现实的必然的环节。
资本逻辑实质上是形而上学在现实领域的现实运作,彻底的瓦解资本逻辑不仅要从现实的市民社会中积极扬弃私有财产,而且要从思想领域对支持资本逻辑运行的精神土壤进行批判。对此,马克思在《手稿》中展开了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完善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对实现人性的复归提供了现实的可能的道路。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人的本质的异化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因此要实现人性的复归就要实现重新占有对象,而这种重新占有仅仅在纯粹的思维领域中进行。马克思批判唯心主义哲学仅仅把人当做是自我意识的抽象化的产物,却没有把人当成社会中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人来考察,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主张在思想的领域中去解释世界,而我们要做的是更应该是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将颠倒的辩证法重新建构,主张通过实践,到现实领域中寻求人性的解放和复归。
马克思认为,资本逻辑的瓦解和实现人性的复归要摆脱两个层面的异化,一是意识层面的异化,二是经济层面的异化。而具体是先从思想领域开始,还是从现实领域开始,要看不同的民族那里公认的生活主要在哪个领域占主导,是观念的生活还是现实的生活。但是不论从哪一个领域开始,最终都必须现实的实实在在的落脚于现实领域中,因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和直接追求实效的。马克思主张实现人性的复归必须要实现人的解放,人不断解放的过程也就是人性不断复归的过程。人的解放要经历三个层面的解放即经济解放、政治解放、人的解放才能最终实现,即从现实市民社会出发,扬弃私有财产,进而在私有财产的扬弃中达到政治解放,进而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由此可见,人的解放和复归必须通现实的实践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二)“瓦解资本逻辑”对遏制资本逻辑负面效应的现实启示
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一系列资本逻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根据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瓦解资本逻辑最终要靠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来实现。但是,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不可能消除,共产主义也不会在近期实现,资本逻辑也就不能彻底瓦解。那么,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该如何遏制资本逻辑产生的负面效应呢?同样实行市场经济,对于遏制资本逻辑的幽灵,社会主义国家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之处在哪里?
瓦解资本逻辑的落脚点在实现人性的复归。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立场只会让资本逻辑的负面效应无限扩张;而社会主义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和平等,才能正确地朝着人性复归的道路前行,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问题中国也存在的原因不在于制度的理念,而在于制度的实践。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人为操作不规范为资本逻辑的扩张提供了间隙。人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的所作所为导致的诚信危机、权力腐败、精神扭曲以及生态恶化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因此,遏制资本逻辑的负面效应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以规范化操作,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到实处。
第一,建设信用体系,推进市民社会的完善。市民社会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中间地带,是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市民社会的完善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力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诚信危机,不同的利益团体受金钱利益驱使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背信弃义。在市民社会中树立诚信之风不仅需要人们内心的自省,更需要通过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力量来外在约束,其他制度的正当运行也有赖于信用体系的完备,因此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
第二,发扬民主,实现政治祛魅,完善政治制度。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抑制公权力的腐败有赖于政治制度的完善,通过权力的规范化操作来推进有限政府的构建。推进民主化进程和实现政治祛魅相辅相成,不仅是实现政治解放的必要前提,而且是真正推进政治平民化、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政治在人们心中不再戴着朦胧的面纱站在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从而实现有限政府,才能让政治不成为束缚人、统治人、压迫人的工具从而最终实现政治解放。自十以来,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广深化,指出要“老虎苍蝇一把抓”,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这正是完善政治制度,革新政治风气的优良举措。
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范文篇3
关键词:Android应用框架;Web系统开发平台;框架改造;敏捷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
1云南工商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综合平台技术现状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云南工商学院学生管理系统综合平台是一个包含了学校的门户网站、毕业设计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学生操行管理等子系统的基于技术的Web应用平台。为了能在这个平台上基于学校迅速增长的需求快速开发出高质量的应用系统,同时又能保证各个系统拥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平台使用了时下较为简单、流行和成熟的多层框架技术。该框架技术下,平台将应用系统在层次结构上粗分为应用层、业务层、数据层,在应用层上使用的是.NET框架下的页面与代码分离的框架结构,而在业务层中则按照代码的复用性范围实现了自底向上的层次化框架设计:(1)数据库访问基类DBHelper,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基本通用方法,可以利用SQL参数来实现数据库的连接和增、删、改、查等操作。(2)表基本操作类:以XXXDal命名,依赖于DBHelper类,提供对具体表中数据的增、删、改、查的基础操作。(3)表业务类、以XXXBll命名,依赖于对应表的Dal类,提供对具体表的各种业务逻辑方法。各层次间代码自顶向下,使用对象方式调用。该结构的优点在于层次分明,程序关系清晰,能实现一定程度的代码复用率,且简单的框架结构利于程序员学习和掌握。
图1当前业务层架构的特点
2业务层框架在敏捷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然而随着基于这个平台所开发的系统越多越复杂,需要实现业务的数据表也成呈几倍速度增长。虽然各表的Dal类由于相异内容为表操作的SQL及其参数无法实现一个一致性通用Dal类,但是其对应的Bll类由于使用向下的对象复用模式,其中大量的业务逻辑、数据转换和提示在各个Dal中不断重复使用,这就造成了:(1)业务逻辑代码重复性大、程序开发枯燥;(2)各表的业务逻辑难以实现操作和提示的一致性;(3)程序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程序质量的标准化控制。因此需要对其现有框架要求进行改造。
3业务层框架开发低效能的缺陷分析
我们通过两个方向来观察和分析当前业务层框架的程序复用和程序间关系的特点:此框架的程序复用使用的是对象作为成员的代码复用方式,如图2。这种复用方式的特点是类设计的顺序总是基于自底向上,设计的核心在于当前类如何向引用类提供普遍性的方法复用,虽然在层次结构上非常清晰,但是却容易造成最上层类实现业务逻辑时代码的冗余性,当然,由于每个业务逻辑类需要使用的Dal类和表实体类都不同,从而也就造成了Bll类中各方法中包含有对不同Dal类和实体类的调用和处理方法,导致Bll类不易于实现如DBHelper和Dal类这样的通用化和高内聚的代码复用方式的实现了。
图2Bll类的业务方法示例
4基于Android平台应用框架的特点分析
Android平台的应用框架是近几年业界非常推崇的一个高校新型框架体系,它能够让程序爱好者轻松基于该框架快速开发出基于Android的应用软件。其框架的优点在于:
4.1完善和成熟的应用框架设计,为所有Android应用提供了涵盖基本软、硬件需求和功能提供的一般形式,使应用程序能够基于框架自动获得移动设备上的软、硬组件和AndroidAPI的支持。
4.2框架大量运用细腻的抽象和衍生方法,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为用户应用设计并提供业务设计的共享形式,该形式很好的使用类、接口、抽象类、上转类型对象技术使利用框架将用户应用中“相同”和“相异”部分进行完美分离,使Android应用的开发者能更加专注于开发应用的“相异”内容的设计和实现。
4.3框架运用大量的反向沟通机制,即IoC(InversionControl),将未来应用的“相异”部分交由开发者在子类中继承实现,而框架此时将作为主控者将子类中的“相异”部分纳入到框架中作为应用特点进行补充,这使得应用开发者不必关心“相异”部分的实现代码在新应用中的兼容问题。进一步分析Android应用框架的设计原理。如图3,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将架构中的相同部分抽象出来,以类的结构实现相同一般形式的共享。
阶段二:对相异部分也抽象出来,利用接口的抽象方法提供相异内容的一般描述。
阶段三:通过对接口的衍生,由子类提供相异部分的个别实现
阶段四:在框架中利用上转类型对象实现子类中“相异”部分实现代码的引用,纳入到框架中运行。
5基于Android应用框架技术的学校WEB应用平台业务层框架的修改
5.1为新应用框架定义业务层各层内容的一般形式,包括:
Model层:定义IModel接口实现实体类型的共享形式,该接口定义每个实体类型都需要为数据访问提供的数据的方法的一般描述,其子类除需要定义实体属性和方法的个体内容外,其一般描述的共享方法也由它的子类来是实现提供的具体内容。
Dal层:实现IDal标准表数据访问类接口,抽象并概括出每张表所使用的数据访问方法,主要用于为AbsBll类提供对Dal类的共享形式。
Bll层:实现Bll类的共享一般形式AbsBll类,由于同时拥有了IModel和IDal接口,可以轻松让我实现Bll类对不同实体类型和Dal数据访问类的一般共享形式。而对于基于不同实体类中属性处理的相异部分,则定义抽象处理方法trnasDTToList(),让其子类来进行提供即可。
5.2实现业务层新应用框架的整合,如图7。在框架中开发者通过IModel接口基于不同的表创建实体子类,如College和Student。通过IDal接口创建各表的Dal类,如CollegeDal和StudentDal类。基于AbsBll抽象类我们创建各表业务Bll类,如CollegeBll和StudentBll类,这两个类中将CollegeDal和StudentDal通过AbsBll类的setDal()方法设置给对应的Bll类以建立引用关系,并通过IModel接口作为操作实体的引用实例来自动获得Bll类中标准化的add,update,delete等业务方法。作为业务逻辑的扩展,程序员需要实现各Bll类的transDTToList()抽象方法,为应用层提供实体类型的标准存储结构,同时也可以在子类中通过新业务方法的提供实现各Bll所需的个别业务逻辑。最后框架使用反向沟通机制对子类中的业务方法进行调用。新应用框架的使用能极大的降低系统开发者基于业务层功能提供的程序编写量,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和质量,也增加了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实现了基于新WEB开发平台的系统敏捷开发。当然由于论文篇幅,这个应用框架对于WEB开发平台的改版也仅仅局限于业务层程序结构,其提供的内容也仅为广大的系统架构师们在现代应用软件系统的敏捷开发研究邻域提供一个思想和方法的借鉴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高焕堂.Android的应用框架原理与程序设计[M].2008.
[2](韩)金泰延.Android框架揭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
各种食品行业研究范例(3篇)
各种食品行业研究范文篇1(一)1958年“大跃进”,全国各地竞放粮食高产“卫星”,虚报浮夸成风,一时间产生了粮食多了吃不完怎么办的幻想与忧虑。1959年反右倾后,农村工作中“左”的..
-
地产公司景观设计范例(3篇)
地产公司景观设计范文袁松亭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拥有多年国内、国外设计经验,曾在加拿大及国内顶级景观设计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现为笛东联合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兼..
-
地产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地产营销策划方案范文篇11.1营销策划的基本内容营销策划主要是一种设计和计划,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环境和现有的资源,对企业及其营销活动、行为进行设计、实施的手段,其实质是要利..
-
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范例(3篇)
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范文一、问题的提出笔者从事中师“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多年,但看了近期《中国电化教育》及相关电教书籍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相关论述..
-
微课堂的概念范例(3篇)
微课堂的概念范文【摘要】微课是目前信息化学习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作为信息化学习资源进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实效的策略。全文分为两部分。..
-
新婚对联范例(3篇)
新婚对联范文1.下玉镜台笑谈佳话,种蓝田玉喜缔良缘。2.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3.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4.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5...
-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范例(3篇)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范文中国人的婚姻现状过去中国民众对婚姻寿命的总结是:三年之痒、七年离婚之痛,但在实际离婚个案中,婚姻保质期已大幅缩小,过去婚姻“保质期”还有廿七个月,现..
-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范例(3篇)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范文篇1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常见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Abstract: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thehighway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theecon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