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基本理论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7-26

心理分析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工商管理硕士

一、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唐顺莉(2009)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对财务报表作出分析,运用财务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并能进行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赵自强、顾丽娟(2010)认为,研究生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实务,使学生能运用相关资料评估企业财务实力和经营业绩、预测企业风险和发展趋势,评估企业价值等。它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突出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研究生的教材特点体现出来。李心合(2014)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

二、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以下笔者结合现有观点的梳理和教材内容的列举,归纳提炼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现有观点梳理

葛家澍、占美松(2008)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包括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

乔宏等(2011)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涉及会计、管理、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等学科的知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邵军(2011)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其内容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与价值评估等。

李心合(201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新研究,特别是要扩展报表分析内容。“四能力分析框架”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不是企业“整体的运营状态”。事实上,财务报表正是企业“整体运营状态”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正是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战略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和发展状态。

朱莲美(2014)认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从基本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分析进一步拓展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二是战略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三是成本费用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二是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三是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列举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的列举法为例,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1.利奥波德・伯恩斯坦、约翰・维欧德著,许秉岩、张海燕(2004)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和财务报告、短期流动性、预测和预分析、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投入资本报酬率、获利能力分析、以盈利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2.胡玉明(2008)主编《财务报表分析》:①总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框架、战略分析、会计分析);②基于外部会计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础、流动性与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与股东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概论、成本报表分析);④前景分析(可持续增长与证券价值分析、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3.张学谦、闫嘉韬(2009)主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会计信息的作用、财务报表的列报与分析概论、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有限公司财务报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4.夏东林(2011)主编《解读会计报表》: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以及独立审计、舞弊和内部控制等。其中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比率分析、杜邦分析图、资产报酬率与经济特征和战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张新民、钱爱民(2013)主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6.吴世农、吴育辉(2011)主编《CEO财务分析与决策》:解读企业财务报表、CEO解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营运资本管理与决策、投资项目效益评价与决策、负债管理理论与实践、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践、投资价值分析与决策。

笔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专题,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

三、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工商管理硕士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与需求,笔者于2013年3月1~31日,在课堂上对宁波大学2011和2012级工商管理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问卷率为7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李克特5分法对被调查选项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得分在4分以上,则认为该选项是重要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1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在企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生所占比重为73.24%,说明被调查者大多数具有企业实务的工作经验。

表2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5~10年工龄的占56.34%,10年以上的占32.39%,即5年以上工龄的占88.73%,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表3您认为工商管理硕士是否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如表3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工商管理硕士学习阶段非常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支持率为97.18%。

表4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4所示,被调查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其中企业基本报表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5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5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和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8分。

表6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6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其中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46分。

表7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7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其中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8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如表8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课堂讲授和企业实地调查,其中典型案例分析最受欢迎,其得分为4.69分。

表9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考核形式

如表9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小组发言和案例论文,其中小组发言最为理想,其得分为4.13分。

四、研究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所谓“静”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以教师主讲为主;“动”是指对于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发表意见,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3-9.

[2]李心合.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4,(7):1.

[3]乔宏,王伟宁,杨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7):152-153.

[4]邵军.财务报表分析的新理念、新框架[J].新外资,2011,(6):1-3.

心理分析基本理论范文

虽然早在中世纪哲学中就有对“意向”(intentio)问题的最初讨论,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就把用它来定义有意图的精神行为,但真正将它作为哲学术语加以运用的首先是深喑中世纪哲学的弗兰茨·布伦塔诺。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赋予它以一种特殊的哲学或心理学蕴涵。“意向的”一词,在他那里并从他开始而代表着心理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所有心理现象都“在自身中意向地含有一个对象”。他认为可以通过对意向性或意向内存在(Inexistenz)的指明来区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后他的学生埃德蒙德·胡塞尔曾对此评价说:“在描述心理学的类别划分中,没有什么比布伦塔诺在‘心理现象’的标题下所做的、并且被他用来进行著名的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之划分的分类更为奇特,并且在哲学上更有意义的分类了。”[①]

2.意向性对胡塞尔之所以具有哲学意义,乃是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契机。此后,无论是在他1907年完成的超越论转向之前还是之后,意向性都构成胡塞尔意识分析的核心课题。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曾对此精辟地概括说:“意向性可以在现象学还原之前和之后被描述:在还原之前时,它是一种交遇,在还原之后时,它是一种构成。它始终是前现象学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的共同主题”[②]就交遇而言,意向性所体现的自然观点中的心物二元的原则,是自我与他人、内心与外界、主体与客体、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就构成而言,意向性所体现的是哲学观点中的或超越论的主体性原则,是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显现活动与显现者、构造与被构造的关系。

在此双重方向上的意向性问题,通过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开。意向性成为现象学的不可或缺的起点概念和基本概念。因此,胡塞尔的整个哲学工作,即对意识体验的分析工作,都可以合理地、但不尽全面地被称作“意向分析”。

无论如何,意向性分析的工作主要是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开始的。具体地说,胡塞尔在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三分(表象、判断和情感活动)的基础上,用“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的两分来开始自己的意识体验分析。这样,布伦塔诺的“心理现象或者本身是表象,或者以表象为基础”的命题,就被胡塞尔改造为“任何一个意向体验或者是一个客体化行为,或者以这样一个行为为基础”。[③]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这也意味着,意识就是意向体验。意向性标志着所有意识的本己特性。

但若仔细分析起来,“每个意识都是意向的”这个说法有两重涵义:一个涵义在于:意识构造对象;另一个涵义是:意识指向对象。意向性既意味着意识构造客体的能力,也意味着意识指向客体的能力。前者专指客体化的意识行为,后者可以指所有的意识行为,即是说,非客体化的行为虽然不构造对象,但也指向对象。例如,爱是一个非客体化的行为,但它仍然有自己的对象。被爱者作为对象首先是通过表象的客体化行为被构造出来,而后才有可能被爱,即成为爱的行为的所指。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胡塞尔为什么要说:“任何一个意向体验或者是一个客体化行为,或者以这样一个行为为基础”。非客体化行为(如爱、快乐、悲哀等等)自己不具有构造对象的能力,因此必须倚赖于客体化行为(感知、想象、符号行为等等),更确切地说,倚赖客体化行为构造的对象。即便是像“无名的悲哀”、“末名的喜悦”这样一些现象,在胡塞尔看来也有其确定的对象。

据此,客体化行为是奠基性的,非客体化行为必须建立在客体化行为的基础上。这样一种对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的区分与定性,事实上为自古代哲学以来就有的并在近代哲学中得到极度弘扬的一个基本取向提供了依据:将哲学首先视为理论哲学,视为知识论。而情感活动、意愿活动作为非客体化行为只有在表象和判断等知识行为得到分析和探讨之后才有可能获得解释和澄清。这个将理论哲学定位为第一哲学,将实践哲学定位为第二哲学的意图,与笛卡尔、康德、布伦塔诺等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然,它通过胡塞尔的细致扎实的意向分析而获得了更为严格缜密的依据和更为令人信服的实施。

因而马丁·海德格尔在为胡塞尔《内意识时间现象学讲座》所写的“编者引言”中有理由说,通过胡塞尔的分析,意向性获得了“一种原则性的揭示”。但是,海德格尔同时挑明:“意向性”这个表达即便在胡塞尔之后也仍然“不是一个口令,而是一个中心问题的称号”[④]。这几乎是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立场进行颠覆的一个暗示性预告。

3.正因为胡塞尔的工作为理论哲学的第一性地位奠定了一个意识哲学的基础,因此要想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顺序做革命性的变革,也就需要对这个奠基做出实质性的解构。这个解构首先是在现象学内部进行的,主要是通过马克斯·舍勒和海德格尔的——同样冠名为现象学的——分析工作。

由于舍勒在其哲学思考之初便把“精神”(不是胡塞尔的“意识”)视为一种存在形式,一种内在于行为之中的对某物的指向关系活动,因此,当他在布伦塔诺和胡塞尔那里发现意向性学说时,他立即予以积极的评价与附和。以后的研究者也用“精神的意向性”来标示舍勒所发现的“精神的结构”。

尽管舍勒不会否认意向性分析是现象学哲学的主要工作,并且自己也以现象学的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意向分析,但这些分析并不像胡塞尔那样被用来给理论哲学的第一性地位做论证,恰恰相反,他用这些分析来论证的是他的价值哲学。

与胡塞尔的结论不同,在舍勒的意向分析中,感受行为不等于非客体化行为,因为它有自己构造出来的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借助于客体化的直观行为而被构造出来的各种实在对象和概念对象,而是通过感受行为构造出来的各种不同价值。

因此,在舍勒看来,感受活动所依据的并不是由表象活动提供的对象,而是它本身所特有的对象,或者说,是由它自己原初地构造出来的价值对象。也就是说,感受有其自己的对象,表象也有其自己的对象。他写道:“我们把这个对价值的接受的感受称作意向感受功能的类别。这样,我们就全然不能说,这种功能乃是通过所谓表象、判断等等‘客体化行为’的中介才与对象领域发生联结的。这样的中介惟有状态的感受活动才需要,而意向感受活动却不需要。在意向感受活动的进程中,毋宁说对象本身的世界向我们‘开启’自身,只是恰恰从它的价值方面向我们开启。在意向感受活动中常常缺少形象客体,这正表明,这种感受活动自身原本就是一个‘客体化的行为’,它不需要以任何表象为中介。”[⑤]

由此可见,舍勒意义上的“感受”具有比胡塞尔的“感受”概念宽泛得多的外延。它甚至把表象和判断的活动、即舍勒所说的“认知的功能”(也是胡塞尔所说的“客体化行为”)也包含在自身之中,例如对真假的判别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感受行为”的对象或意向相关项所决定的。

如果在舍勒这里也谈论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问题,那么这就首先要取决于被感受到的价值的等级秩序。感受价值的意向行为是不感受价值的非意向行为的基础;感受较高价值的意向行为是感受较低价值的意向行为的基础。由于最高的价值是神圣的价值,因而对这个价值的“极乐”感受便构成所有其他价值感受(如包括对“纯粹真理认知”价值的精神感受)的基础。将这个分析结论推演下去,就必然会引出取消理论哲学第一地位的结论。概而言之,由于胡塞尔和舍勒赋予意向感受和一般感受行为的奠基意义的不同,它在整个现象学意向性分析中也就占有了根本不同的位置。感受行为的位置变更进一步导致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在胡塞尔和舍勒现象学体系中的位置变更。

4.海德格尔对此问题的思考努力属于另一个方向。他在意向性问题上是否受舍勒的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舍勒的影响,这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海德格尔可以被纳入到主张实践哲学是第一哲学的现代哲学家行列中,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他当然也有超出这种理论-实践二分的意图。但从总体上看,这个意图还没有如此被实施,以至于我们可以将他看作是凌驾于理论哲学家和实践哲学家之上的另类思想家。

与舍勒相似,海德格尔也是从一开始就看到了意向性的意义与问题。虽然在1925年的《时间概念历史导引》的讲座中,他已经把意向性看作是现象学的三个决定性发现之一和之首:意向性、范畴直观和先天的原初意义[⑥],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询问它们在本质上是何以可能的。因此,在其随后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他已经将意向性问题置而不论,而是用作为此在结构的“烦”(Sorge)或“超越”(Transzendenz)来取代之。这种取代并不意味着用自己的此在结构分析来排斥胡塞尔的意识结构分析(意向分析),而更多是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基础。在公开发表的文字中,他刻意地避免对相关问题做明确的表态。但在私下的讨论中,他对自己的立场表露再清楚不过了:“从其根本上透彻地思考意向性,这就意味着,将意向性建立在此-在的超越性基础之上。”[⑦]“意向性建立在超越性的基础上,并且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成为可能,——人们不能相反地从意向性出发来解释超越性。”[⑧]“从作为此在的基本结构的烦的现象出发可以看到,人们在现象学中用意向性所把握到的那些东西,以及人们在现象学中用意向性来把握这些东西的方式,都是残缺不全的,都还只是一个从外部被看到的现象。”[⑨]

所有这些说法要想表达的都是海德格尔的一个基本意图,这个意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此在的基本结构分析所开启的那个层次与意向性分析所揭示的那个层次相比,是更为原本的和本真的。

如果胡塞尔说,所有意识都是关于某物的意识,那么海德格尔会批评说:真正的基本情绪是没有对象的。烦作为此在的基本结构是非客体化的、非意向的。畏(Angst)作为基本情绪也是无意向对象的,否则它就不是畏,而是怕(Furcht)了,如此等等。以此方式,海德格尔“暗示了一个对现象学的提问方式的原则性批判是从哪里起步的。”[⑩]

5.对上面这些可以称作“现象学意向性分析历史导引”的概述,我们可以再作一个扼要的总结:布伦塔诺和胡塞尔通过意向分析所确立的是表象和判断在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中的首要地位;舍勒则通过意向分析而得出价值感受活动在精神生活中是第一性的结论,海德格尔认为意识的意向性结构不是最根本的,而是应当建立在此在的基本结构之上。所有这些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发点和立场的分歧所导致。

无论如何,意向性概念及其分析在现象学中发端和展开的历史,清楚而典型地折射出西方哲学在二十世纪的变化史,它是一个从以知识论为主的理论哲学向以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为主的实践哲学过渡的历史。这个过渡或隐或显地贯穿在所有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中。但在现象学哲学中,它是以一种细致的意识分析的方式昭示于世人的。

在结束本文之前或许有必要指出一点:这种现象学意识分析的方式已经可以在两千年前的印度佛学中发现。撇开时代精神的差异不论,小乘-大乘佛学通过意识分析(更确切地说:关于心识的讨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是与舍勒、海德格尔的相关主张,而是与布伦塔诺、胡塞尔的分析结果更为相近。具体地说,小乘有部与大乘唯识宗都把六识或八识的识体称为“心王”(citta),即心的主体或主作用;这里的“识”,是了别的意思,主要是对外境而言。而与心王同时和相应发生的精神活动,在小乘有四十种,在大乘有五十一种,如感受、烦恼等,都不是心本身,而是心王之所有,是心的别作用,因此称作“心所”(caitta)。这个“心王-心所”的分类与奠基层次确定,与胡塞尔“客体化-非客体化行为”的分类和奠基层次确定,基本上只有术语上的差异。

但我们并不想依据历史思考的案例来得出一个对现象学内部各种不同分析结论的价值判断和取舍,而只是想——借用海德格尔的口吻来说——暗示一个对意向性问题的原则思考还可以从哪里起步。

--------------------------------------------------------------------------------

[①]胡塞尔:《逻辑研究》II/1,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A344/B1364。

[②]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法译本译者导言”,载于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页476。

[③]胡塞尔:《逻辑研究》II/1,同上书,A458/B1494。

[④]E.Husserl,HusserlianaBd.X:ZurPhaenomenologiedesinnerenZeitbewusstseins(1893-1917),DenHaag,MatinusNijhof,1966,p.XXV。

[⑤]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倪梁康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上册,页264-265。

[⑥]M.Heidegger,ProlegomenazurGeschichtedesZeitbegriffs(1925),GesamtausgabeBd.20,Frankfurt/Main,VittorioKlostermann,1979,p.34.

[⑦]M.Heidegger,VierSeminare,Frankfurt/Main,VittorioKlostermann,1977,p.122。

[⑧]M.Heidegger,DieGrundproblemederPhaenomenologie(1927),GesamtausgabeBd.24,Frankfurt/Main,VittorioKlostermann,1975,p.230。

心理分析基本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精神分析美学;无意识;艺术;心理;原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10-01

精神分析美学是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基础的一个美学派别。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在现代西方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美学的鼻祖,他的全部理论基础是个体无意识,后人在其基础上对其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

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非理性的无意识和人格结构,认为人的心理内容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它是人的一切行为,而意识却是由无意识衍生的,处在心理表层。就好像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一样,有意识和无意识组成一个冰山整体。意识是海上可见部分,无意识则是海下部分,并且占据了冰山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也叫做“深层心理学”。

在2O世纪文艺美学理论思潮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主体进行深层的解读,从而探索出艺术作品产生的原发性动因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创作旨归。然而这种美学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以无意识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当然,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他的美学理论分析也是以他的心理学角度为出发点的。正如他自己也清晰地阐述了心理分析学与美学的关系-心理学无力解答艺术本质的问题。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因为原欲是一种能量,所以它只能转化而不能消失。然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论并非简单的对性,梦,潜意识等的分析,它是借助有效的事例如:幻觉,梦境,神话,童年回忆,性,梦,神经病等作为其理论分析点,并通过这一点寻找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的动机,或原动力。在弗洛伊德看来,创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仅仅用心理学的方法不能解释清楚,因为心理学只是用有目的的行为的说法来解释人的一切行为行动,无意识让人捉摸不定,对人的各种行为以及文化,艺术,宗教,社会制度的创作性成就时而抑制,激励,恢复到过去的热情以及幻想,梦境,潜意识。正是这种创造力而非病态创造了艺术的形式,体现了艺术的美感,从而使艺术的成就不同于病态的幻觉,对于创造者,追溯到过去起到了指引道路及再创造的作用。

他的原欲升华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指导思想,即,现实生活没有想象中完美,不能满足本能的需要,于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加以幻想作为对现实生活这个不完美的艺术作品的弥补,因此,艺术是原欲的补偿。艺术作品之所以能给人带来美感,满足感是因为它在幻想中能为原欲提供一种代替性的满足。然而这种学说完全否认了这种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真理,歪曲扭曲了艺术的本质,所以它是十分荒谬的。

弗洛伊德分析美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精神角度进行剖析,而剖析的中心即人人都有俄狄浦斯情结。这种俄狄浦斯情结也很好的诠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基本理论核心“无意识”理论,这种“无意识”理论是一种处于心理底部的人们发出动作或实践一件事情的原始生命冲动及本能的欲望,这种原始生命冲动与本能的欲望一定与当时时代、当时社会观念相冲突,同时,长期受到促动或压抑之后的思想意识,会自觉的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或领域之中。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对现代西方各门学科和现实生活都产生了巨大而有深远的影响,有科学家称其为19世纪以来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有评论家对其进行了轰击性的批评。事实上他是一个两面性的人物,他的精神分析美学也是一个有着进步性和倒退性的论断。从进步角度讲,他首次提出了“无意识”的存在,这从根本上提出了人的心理是由“有意识”和“无意识”所组成的,这也为全面认识人的心理,把握对人的认识提供了前提,打开了对“无意识”领域研究的大门。

结束语:人类的认识事实上是建立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出现促进了对人类传统文化思想的反思。“无意识”的出现对美学和艺术十分重要,因为艺术的创作和鉴赏包括大量的“无意识”现象,所以它的提出也推动了我们对于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深入理解。事实上,弗洛伊德的理论并不是提倡解放我们的“无意识”而是要在我们对其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来使这种“无意识”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也倾向于把“无意识”内容归结为病理,生物学的本能,这也扭曲了心理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但是心里的实质是意识的。无意识的确存在,但是人的无意识有别于其他物种的无意识,人的无意识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论从根本上歪曲了无意识的本质,有待于后人在其理论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下一篇:期货投资方案范例(3篇)
    上一篇: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范例(3篇)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范文关键词:体育院校;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5-5815-02TheResearchofDatabaseCourseTeachingReformonSportsUn..

      daniel 0 2024-07-26 10:16:13

    2. 现代社区文化建设范例(3篇)

      现代社区文化建设范文关键词:社区图书馆,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正以小区的形势迅速发展起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然而我国..

      daniel 0 2024-07-26 09:44:13

    3. 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范例(3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矿物加工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35-03AbstractLaboratorysafetyisanimportantcon..

      daniel 0 2024-07-26 09:12:13

    4.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例(3篇)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篇1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感知理解记忆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运用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在概..

      daniel 0 2024-07-26 08:40:13

    5. 便利店管理制度范例(3篇)

      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关键词]连锁便利店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连锁便利店是不同于任何一种零售业态的独立业态,与其他零售方式相比,连锁便利店有其鲜明的特征。它以向消费者提供..

      daniel 0 2024-07-26 08:08:13

    6. 便利店营销方案策划范例(3篇)

      便利店营销方案策划范文篇1全面负责营销部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及落实酒店营销策略方案,通过公关宣传、营业推广及各种方式的促销,以确保达到酒店所下达的的既定经营预算指..

      daniel 0 2024-07-26 07:36:13

    7. 价值投资方法范例(3篇)

      价值投资方法范文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在会计计量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其根本的原因是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或可验证性,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往往更注重现在和未..

      daniel 0 2024-07-26 07:04:13

    8. 价值哲学论文范例(3篇)

      价值哲学论文范文篇1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

      daniel 0 2024-07-26 06:32:13